医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_第1页
医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_第2页
医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_第3页
医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_第4页
医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 x 大学毕业论文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姓 名:_2014年6月25日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 要培养基的质量是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基础,事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本文对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基购置、贮存、制备、性能测试等方面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讨论。以便微生物实验室不断完善和提高培养基的质控水平,为检测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培养基。 关键词:培养基 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 培养基是液体、半固体或固体形式的,含天然或合成成分,用于保证微生物繁殖或保持其活力的物质。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是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培养基自身质量的优劣、保存是否得当、配制使用是否正确等都直接影响

2、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微生物实验室在培养基购置、贮存、制备、使用等方面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讨论,谈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有助于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同行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1 培养基的购置与验收 1.1 购置 从培养基自身的质量来看,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都会存在差异1。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培养基的供应企业进行评价后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这是培养基购买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应选择产品市场信誉度高、有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保证能力的企业;企业是否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是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要求生产企业提供:培养基成分名称及产品编号、批号、使

3、用前的ph、储藏信息和有效期、性能评价和所用测试菌株、技术数据清单、质控证书以及必要的安全/危害数据等材料2。 1.2 验收 购买的培养基到货后,应有专人做好接受和验收工作,应仔细核对生产企业提供的资料、培养基名称、规格数量、外观特征、批号、保质期是否符合要求。每批培养基到货物后都应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检测,满足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 培养基的储存 干粉培养基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要避免阳光直射;未开瓶的培养基在室温下的最长保存2年,开瓶后的干粉培养基易吸湿,应注意防潮并在6个月内用完。应定期对储存中的培养基进行常规检查,如容器密闭性复查、首次开封日期、内容物的感官检查,如果培养基

4、发生结块、颜色异常和其他变质迹象就不能再使用。 3 培养基的制备 3.1 培养基用水 培养基制备用水应使用电阻率不小于30万cm的蒸馏水或与其同质的水,最好不使用离子交换器生产的去离子水2。 3.2 称量 称量时要用专用的角匙,避免交叉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干粉培养基易吸潮,如有条件,尽量在湿度较低的房间称取培养基。 3.3 复水 复水时不得用铜锅或铁锅,以防有离子混入培养基中,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容器的大小需大于复水后培养基总体积的2倍以上,避免在加热溶解过程中,培养基溢出;含有琼脂粉的培养基,在加热溶解之前可以浸泡数分钟;加热培养基时一定要进行搅拌,特别是琼脂类培养基。为避免烧焦和沸腾溢出,对

5、于少量的培养基最好使用沸水浴进行加热。烧糊的培养基营养物质被破坏,并可产生有毒物质,如发现焦化,或未溶解均匀前培养基有溢出,该培养基即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对于琼脂类培养基进行再融化时应使用沸水浴或流动蒸汽进行加热,最多只能加热两次,第二次再融化后仍未用完的培养基应弃去。 3.4 灭菌 一般培养基采用湿热灭菌,即高压蒸汽灭菌,通常是121 15 min,含糖或特殊培养基,按照国家标准或生产商提供的说明灭菌。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避免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高温可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还会使琼脂的凝胶强度下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并且不可重复灭菌。高压蒸

6、汽灭菌锅的压力表等要定期进行检定,并定期采用生物指示菌法或化学变色纸片对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3.5 ph测定 微生物必须在适宜的ph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繁殖或体现其生物特性。培养基配方要求的ph为灭菌或消毒后的ph 值,即培养基使用前的ph,并应在25温度下采用精密酸度计进行测量,固体琼脂培养基应以特殊的胶体表面测量电极进行测量。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应用1mol/l na0h或 lmol/lhcl调整,注意不可反复调ph,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渗透压3。 3.6 配制好的培养基保存 灭菌以后培养基应该迅速冷却至所需温度,避免长时间保存在灭菌锅内,造成过度灭菌,影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或

7、选择性效果。所配制的培养基的量,应该是在最长保存期限内正好使用完。含染料的培养基应闭光保存;倒好的琼脂平板如果配制的当天未使用完,应于冷藏保存,如果保存时间超过2天,应将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保存;配好的肉汤类培养基如果保存时间超过2个星期,应将其放在带有螺旋盖的试管或其它密闭的试管或容器中防止蒸发4。 4 培养基的性能测试 4.1 外观控制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有相应的颜色,一般的培养基应澄清、无浑浊、无沉淀。使用前应检查培养基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蒸发/脱水。 4.2 污染控制 从每批制备好的培养基中选取部分进行污染测试(无菌试验),确定无微生物生长方可使用。 4.3 性能测试 4.3.1 测

8、试菌株选择 测试菌株是具有其代表种的稳定特性并能有效证明实验室特定培养基最佳性能的一套菌株,应来自国际/国家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tcc标准菌株5,菌株的选择参考卫生行业标准ws/t232-2002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 4.3.2 定量测试方法 改良miles-misra法 测试菌株过夜培养物10倍递增稀释;测试平板和参照平板划分为4个区域并标记;从最高稀释度开始,分别滴一滴稀释液于试验平板和对照平板标记好的区域;将稀释液涂满整个1/4区域,37c培养18小时;对易计数的区域计数,按公式计算生长率(生长率=待测培养基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总数/参考培养基平板上获得的菌落总数)。非选择性培养基

9、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应不低于0.7,该类培养基应易于目标菌生长;选择性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应不低于0.16 。 4.3.3 半定量测试方法 改进的划线法接种法 平板分abcd四区,共划16条线,平行线大概相隔0.5cm,每条有菌落生长的划线记作1分,每个仅一半的线有菌落生长记作0.5分,没有菌落生长或生长量少于划线的一半记作0分,分数加起来得到生长指数g。目标菌在培养基上应呈现典型的生长,而非目标菌的生长应部分或完全被抑制,目标菌的生长指数g大于6时,培养基可接受6 。 4.3.4 定性测试方法 平板接种观察法 用接种环取测试菌培养物,在测试培养基表面划平行直线。按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对接

10、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目标菌应呈现良好生长,并有典型的菌落外观、大小和形态,非目标菌应是微弱生长或无生长 6 。 5 讨论 培养基的质量是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事关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在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中举足轻重。如果在工作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将导致检验结果科学性、客观性的偏离。因此,加强培养基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认真地做好培养基的质控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培养基的质控水平,才能为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1 唐细良,史娟,唐紫琳,等.影响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两个因素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2000,7(4):314-315. 2 iso/ts1113

11、3-1:2000.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guidelines on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 -part 1:general guidelines on quality assurance for the prepatation of culture media in the laboratorys. 3 刘春梅,蔡芷荷,吴清平.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00-701. 4 饶红,陈广全,冯骞,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保证措施.检验检疫科学,2006,6(4):31-33. 5 ws/t232-2002.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s. 6 iso/ts1113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