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_第1页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_第2页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_第3页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_第4页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不断上涨,石油价格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本人选择石油价格展开研究,作一个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探讨。通过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分析和石油生产消费预测,可以得出我国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保证度越来越低。这样我国的石油风险越来越高,风险主要来源于对价格波动的不能为力。研究中国的石油价格,昀好从研究世界石油价格出发,比较国际和我国的情况。另外针对目前油价高涨,国际上传言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过快需求膨胀导致,为中国能源威胁论煽风点火。对此,本文对

2、国家油价的组成及波动因素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建立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对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互动关系做计量实证研究,得出世界原油对国内原油影响较大而国内对国际影响较小的结论,反驳了国际上的这种言论。昀后本文以成品油定价的现状和国内原油和汽油价格相关关系的计量分析为例来探讨我国成品油定价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点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石油 价格 安全预测 计量分析1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high - spe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dependence on inter

3、national oil market is increasing.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petroleum becomes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and the price is the key problem. therefore, we present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nd projects for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etroleum in china correspondin

4、gly based on constructing several dynamic models of oil production and consumm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oil utilization, use clean energy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import petroleum by engaging in resources-oriented diplomacy, for ensuring the petroleum securit

5、y in chinathe price is enterprises most important market behavior. this paper used methods of econometr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o perform a thorough study on this topicthis work mainly include: 1 study how the price fluctuation affect the chinese economical grows and predict the petrol pro

6、duction and comsumption quantity.2give an econometrical model for the pricing of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was established, imposing the principle of import-export-gross-equilibrium in a dummy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 2 analyze the interact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nrationalcrude oil price wasinvestig

7、ated, applying the co-integrating technique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price in china is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t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in the short term, the crude oil price in china will not afect the international one.this conclusions how crude oil pr

8、ice in china is passively tracking the international price.3 study the price mechanism of oil and give suggestion to the market keywords: petroleum, model, prediction, mechanism, suggestion 2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1.1.1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情况 1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中东储量和产量仍稳居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各地区,1980-2006年世界各地区

9、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见下图。 图1-1 1980-2006年世界各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数据十亿桶)800.0700.0600.0500.0北美洲欧洲400.0中东非洲300.0200.0100.0-图1-2 2006年世界各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total north america reservetotal europe reservetotal middle eastreservetotal africa reservetotal asia pacific注: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图1-3 1980-2006年全球各地区原油产量(数据十亿桶每天) 1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3

10、1980198219846198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300002500020000北美洲欧洲15000 中东非洲亚洲1000050000图1-4 2006年全球各地区原油产量 total north americaproducttotal europeproductiontotal middle easttotal africatotal asia pacific注: 数据来源: 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 1.1.2 我国原油储产量以及消费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勘探程度差别更大。

11、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多集中在黑、鲁、冀,这3省油田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位于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昀大的油田,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80年代末以来,又开始开发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油田。在近海大陆架石油勘探中,先后发现了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6个大型含油盆地,展示了中国海上油气资源的广阔前景。中国主要含油盆地可采石油资源探明程度统计见表1-1。4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表 1

12、-1 中国主要含油盆地可采石油资源探明程度统计(数据亿吨) 盆地 可采资源量 探明地质储量 累计探明可采储量 探明储量 38.5 68.7 26.4 68.5 松料盆地 92.5 22.8 61.2 渤海湾盆地 37.2? 鄂尔多斯盆地 10.8 17.9 3.2 29.6 准格尔盆地 11.9 17.9 4.2 35.3 塔里木盆地 16 9 1.7 10.4 柴达木盆地 3.1 3.1 0.7 21.8 珠江口盆地 4.2 5.3 1.5 35.2 合计 130.9 230.4 63.5 48.5 全国 150 246.8 67.3 44.9 注: 数据来源: 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20

13、06。 19952006年我国原油的生产和消费见表1-2。 表1-2 1995-2006年我国原油的生产和消费 年份 原油产量/万吨 净进口量/万吨 消费量/万吨 原油加工量/万吨 1995 14906 176 14730 13501 1996 15729 229 15958 14232 1997 16044 1564 17608 15372 1998 16022 1120 17172 16570 1999 16022 2945 18967 18357 2000 16262 5969 22231 21062 2001 16493 5271 21764 21050 2002 16887 6220

14、 23107 21723 2003 16995 8300 25295 23996 2004 17456 11733 29189 27291 2005 18150 11875 30025 75230 2006 18400 16600 35000 78500 注:数据来源:各年统计年鉴从表1-2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95到2006年产量有平稳的微弱的增长,而净进口量却增长很快,主要是销售需求增长很快。图1-5 1995-2006年我国原油生产进口以及消费饼图 5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40000350003000025000我国石油产量20000我国石油进口量15000我国石油消费

15、量1000050000-5000图1-6 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饼图 total north americatotal europe & eurasiatotal middle easttotal africatotal asia pacific图 1-7 2006年亚洲石油消费饼图 chinaaustraliahkindiajapanmalaysianew zealandsingaporesouth koreataiwanother asia pacific 注:数据来源:各年统计年鉴6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中国石油

16、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1.1.3世界与中国的石油价格概述 1 石油价格含义 国际石油贸易中价格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现货市场价格、.期货交易价格、以货易货价格、净回值价格(又称为倒算净价格net back pricing,一般来说净回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收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价格指数(普氏报价 platts、阿各斯报价 petroleum argus、路透社报价reuters energy、美联社 telerate、亚洲石油价格指数 appi、印尼原油价格指数 icp、远东石

17、油价格指数 feop、瑞木 rim)。 2 石油价格的定价方式 国际原油市场主要有三种定价方式,一是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其主要交易方式为nymex交易所交易。二是英国北海轻质原油brent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80%的原油以它为基准油定价,主要包括的地区有: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其主要交易方式为ipe交易所交易。三是阿联酋含硫原油dubai从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都以它为基准油定价。 3 国际石油价格现状图1-4 1995-2006 世界石油价格dubai brent nigerian west texas forcados intermd

18、iate us dollars per barrel $/bbl * $/bbl + $/bbl $/bbl + 1995 16.10 17.02 17.26 18.42 1996 18.52 20.67 21.16 22.16 1997 18.23 19.09 19.33 20.61 1998 12.21 12.72 12.62 14.39 1999 17.25 17.97 18.00 19.31 2000 26.20 28.50 28.42 30.37 2001 22.81 24.44 24.23 25.93 2002 23.74 25.02 25.04 26.16 2003 26.78

19、28.83 28.66 31.07 2004 33.64 38.27 38.13 41.49 2005 49.35 54.52 55.69 56.59 2006 61.50 65.14 67.07 66.02 注:source: platt7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世界石油价格70605040世界石油价格3020100从表1-4可以看出,近几年油价高位强势震荡,它一方面体现了石油工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国家地缘政治的影响,国际油市垄断和缺乏有效调控监督机制等问题。另外,投资不足,70年代发现和开采的大油田产量早已呈下降趋势,需求增速超过产量增速,炼油厂产能不足等现象也导致高油价

20、。而且,今天的国际石油市场已不再是简单的货物交易市场,而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一些大银行、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投资者,通过远期商品交易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来决定商品价格。金融集团可以操纵石油价格的起落,而参与投机的各大金融资本主要来自西方国家,高油价对石油出口国来说有利,但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西方工业大国的石油寡头和金融投机商。opec作为控制石油供给的卡特尔,自196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角和稳定器。而当今国际油市已由昔日的少数寡头市场变为相对大范围的垄断竞争市场,生产与供应日2益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趋势。 4 我国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我

21、国石油价格经历了单一的国家计划控制、双轨制、与国际油价接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都比较鲜明,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阶段性变化标志着石油价格逐步向市场化迈进。 1 1981年以前的单一的国家计划控制阶段 2 双轨制阶段自1981年开始,国务院对原石油部实行原油产量包干的新政策,允许将超出包2刘仕华,刘志林,胡国松.我国石油供需与石油安全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1。8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干基数1亿吨的超产油,以国际油价出口或以计划内高价在国内销售,所得收入由石油部支配,主要用于加强

22、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量。从此,原油价格进入双轨制阶段。 3与国际油价接轨1998年,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单一政府定价的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按照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购销双方结算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参照每月国际石油市场米纳斯印尼、塔皮斯马来西亚、辛塔印尼和杜里印尼等四种相近品质原油的普氏platts报价日平均价离岸价加上关税确定,新价格每月底公布,下月一日起实行。贴水由购销双方石油集团和石化集团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内外油种的质量差价以

23、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根据这项方案,国内原油分为四类:轻质油、中质油1、中质油n和重质油。国际相近品质参考油种为:轻质油参考塔皮斯原油、中质油1参考米纳斯原油、中质油n参考辛塔原油、重质油参考杜里原油。汽、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按进到口岸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5%浮动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通过这次改革,国内原油价格完全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成品油价格确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通过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调整,我国在形成机制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使石油价格更加趋于合理。2004年

24、8月,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已与国际市场和国内现货价格形成联动,价格发现与规避风险的功能开始发挥。 5 目前我国石油价格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国家对原油价格形成机制作了多次调整,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石油企业增加了活力。但原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尚未完成,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主要的是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价问题 按实际成本制定石油价格不能刺激企业自觉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对石油的定价还是沿用传统的按成本定价的方法,而且,基本上是以被管制企业上报的成本9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为主要依据的,显然,这种成本是垄

25、断经营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石油企业不仅垄断产品,也垄断信息,石油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不管多么高明,也不可能和企业一样熟知成本信息。石油价格的制定或调整,通常是根据企业的提价申报审批而成的,企业在成本增加后为不减少利润就必须要求提高价格,有的企业甚至采取多报成本的办法来达到提价的目的,而政府无法准确地审核其成本的真实性,往往是企业报多少是多少,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提多少,甚至是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另外对于油价波动反映滞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缺乏“价格”发言权,缺乏合理有力的原油价格稳定机制,石油价格的制定或调整缺乏科学性。 2市场管理问题石油产业

26、基本实行政企不分的政府管制体制,企业没有优化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自主权,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在发生亏损时往往强调政策性因素,而在赢利时又过多强调经营性因素,导致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和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市场进入、价格管制等实行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性。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在重要自然垄断产业都设置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府管制机构,但中国由于没有独立的政府管制机构,市场进入和价格管制等由不同的政府管制部门承担,即自然垄断产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场进入、投资等方面的管制,而物价管理部门负责对价格的管制。由于物价管理部门职能单一,无权参与市场进入、投资等管制,因此,难以掌握与价格管

27、制相关的产业需求、企业运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信息,这就使物价管理部门在价格管制中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状态,导致对石油价格的管制缺乏统一协调性。再有政府对石油的定价缺乏有力的监管。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油价高涨,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对社稷民生影响重大,而石油价格是石油产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世界经济的敏感问题之一,是生产和经营决策中昀敏感、昀直接的重要参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石油价格对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将起到越来越大的调节作用。本人一直关注于石油经济,希望把所学的数量经济学知识运用于这方面的定量研究之中,达10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

28、模型研究 到对石油价格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探讨石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价格构成因素,波动分析, 国内国外互动等,从而为政策研究,定价机制研究等提供依据。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石油价格形成以及波动研究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关石油价格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石油价格形成基础,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国际市场石油供求及价格走势,各国石油定价策略诸方面。焦建玲博士在她的博士论文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分析模型及其实证研究里面提到,有关石油价格理论,国外学者先后提出过自然资源稀缺论与边际主义学说。如马歇尔的竞争论、弗兰克尔的寡头控制论、彭罗斯的管理控制论以及美国乔3治大学的地理政治学说 等。研究

29、石油价格走势的开山之作hotelling著名的可耗竭资4源模型 ,这种模型得出的昀优价结论是资源价格增长率与贴现值相等。沿着hotelling的研究思路,后来的许多文献通过设定石油市场不同结构和参与石油市场的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建立各类理论模型,引进各类相关参数来分析油价波动的5原因和未来趋势,如后来的pindyck, gately等。要解释和预测原油价格首先需要了解原油价格本身的变化行为。josealvarez-ramirez, myriam cisneros et al运用多维hurst分析方法对原油价格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市场是一个在不同时间标度上具有高6度相互作用的非常复杂的过程,长程记

30、忆机制影响原油价格的演化。他们还利用zipf分析方法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原油价格动力学行为7主要由投机商和消费者的行为所控制, araceli bernabe, esteban martina, etc利用cremer andsalehi-isfahan:的竞争市场行为假设研究了原油价格的动力学行为,发现3pindyck, r.s. gains to producers from carteliza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 review ofe conomicss tatistics.19 782:2 38-2514hotelling, h

31、arold.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ournal of politica ec onomy.19 314:137-175 5gately, d. opec: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s 1972-1990,european economic revie w. 19 8321:3 13-3316jose alvarez-ramirez.,myriam cisnerosl,etc. multifractal hurst analysis of cru de o i lpr ices.p冲 sicaa .2002

32、313:651一 670 7jose alvarez-ramirez.,myriam cisnerosl,etc. symmetry/anti-symmetry phase tra nsi tio nsin c rude oil markets. physical .2003322:583-596 11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8原油市场存在两个稳定的均衡价格。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原油价格的变化本质和规律,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模型和变量建立原油价格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1.3.2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研究 目前使用较多的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波动规律的方法是时间序列方法,包括g

33、ranger因果关系方法、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engle提出的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和arch家族如garch, egarch等。本文主要借鉴的研究方法就是granger因果检验。此方法是granger在1969年首次提到,它在时间序列上面有很广的应用。李辉运用此方法在新加坡燃料油市场对我国的影响这篇文章里面论述到由于新加坡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国内燃料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新加坡市场的过分依赖使我国只能被动接受新加坡市场的燃料油价格,国内企业不仅难以有效利用新加坡市场反而被人利用。为此,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燃料油期货市场,并大力研究和发展石油otc(场外交易)市场。近年来

34、国内在很多领域运用此方法做研究,这里不再多举例了。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拟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 对我国石油消费做出预测 2 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研究 3 国际与国内原油价格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定价的计划油价政策,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到国际市场寻求必要的能源需求己不可避免,这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决定了国内石油市场对外开放,从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将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到国内石油市场。本文将利用 engle 和 granger 提出的时间序列分析中的

35、有关方法,探究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原油价格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追踪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原油价格影8araceli enrabe,estebanm artina,e tc.a multi-modelap proachf ord escribing cru de o il pr iced ynamics.ph ysicaa .2004338:567-584 12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响的动态效果,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与国内原油价格的关系。 4中国石油定价研究 本文从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定价的历史和现状着手,再进一步探讨在这种机制下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技术路线: 中国油价经济关系?

36、基于敏感性分析和动力经济学预测方法 世界原油价格决定?基于进出口总量平衡的回归模型 我国原油价格和世界原油价格互动?基于 granger因果检验 我国原油价格和我国成品油价格互动?基于 granger因果检验1.4.2 拟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方向属于应用性研究,因此,主要的创新点并不在于对具体方法的改进,而是在于将定量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到中国石油经济的研究中来,发现带有创新性的问题,得出带有创新性的结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带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比如本文拟将协整性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引入石油经济领域,以期开拓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对石油价格政策、安全政策提供依据。 1.4.3 不足之处 本文不

37、足在于理论多,但数据支撑少,数据不够,在计量分析中必然不准确,很多结论的得出还是很牵强,没有说服力。 13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第二章 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分析和石油生产消费预测 2.1 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所谓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分析对象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中,选择其中对问题反应灵敏的各种因素,计算出这些因素对要研究变量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拟从三个角度来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指标分别为: 1 石油进口额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 xy石油进口额与gdp之间有很强相关性。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石油进口额发生作用,当

38、石油进口额与gdp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时,我国经济发展对油价的波动将非常敏感。当石油进口额与gdp之间相关性很弱时,我国经济发展对油价的波动反映比较迟钝。我国1995-2006年gdp与石油进口额统计表如表2-1。 表2-1 我国1995-2006年gdp与石油进出口额统计表 年份 石油进口(万吨) gdp(亿) 1995 176 58478.1 1996 229 67884.6 1997 1564 74462.6 1998 1120 78345.2 1999 82067.5 2945 2000 89468.1 5969 2001 5271 97314.8 2002 6220 105172.3 2

39、003 8300 117390.2 2004 11733 136875.9 2005 11875 189166.2 2006 16600 209407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相关系数是用来确定两个变量数据变化是否相关的基本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ovx,y (2-1) xyxy14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1122?xy , ?xj xy jynn其中:(2-2) 1covxy , ? x y? jx j yn利用公式求得石油贸易总值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这说明石油贸易总值与gdp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我国的石油贸易总额在逐年增加,石油价格的波动会对我国石

40、油贸易额产生影响,而石油贸易总值与gdp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gdp将对石油价格波动产生很强的敏感性。 2.石油消费弹性因子 石油消费弹性因子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需要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对其支持。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稀缺性,因此要想保证某种程度的经济增长,我国必须向国外寻求资源供给,进而开放本国石油市场。从这种意义上讲,石油消费弹性因子e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的潜在敏感性,消费弹性因子越大,油价波动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就越大。石油消费弹性因子e的表示为: e石油消费量平均增长速度/某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 2-3一般地,e 1时,表明一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我国19

41、95-2006年gdp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如表2-2。 表2-2 1995-2006年gdp增长速度和能源增长消费增长速度 e 时间 石油消费比上年增长% gdp比上年增长% 1995 8.11579 10.5 0.771996 8.336728 9.6 0.871997 10.33964 8.8 1.171998 -2.47615 7.8 -0.321999 10.45306 7.1 1.472000 17.20884 8 2.152001 -2.10067 7.5 -0.282002 6.170741 8 0.772003 9.468992 9.5 1.002004 15.39435

42、 9.5 1.622005 2.864093 10.2 0.282006 16.56953 10.2 1.62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算出e平均是0.93,已经接近于1,所以可以看出,石油在现阶段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供给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国外资源的情况下,高15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的石油消费弹性因子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油价波动的敏感性很高。 3.对外石油依赖程度因子d 1石油依赖程度因子的定义石油依赖程度因子是指国内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与国内石油供求缺口增长速度的比率.设前后连续两期的国内石油需求分别dd , ;国内石油供给分别为ss , ;

43、则国01 01d ds1 11内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为:v?1,国内石油供求缺口增长速度为:v?1,1 2d ds0 00v1则石油依赖程度因子为:d (2-4)v22石油依赖程度因子的解释 如果一国国内石油供给大于需求,即在不存在供求缺口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国的对外依赖程度因子为0d1的解释,若把国内石油供求缺口近似地理解成石油进口量,即如果某国资源极度匾乏,则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数量基本上等于石油进口的增长数量,相应地,该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等于进口石油量的增长速度,显然,此时d的数值趋近于1。这时,我们可以说该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达到昀高值d1的解释 dd ?s ds111 11如果d1,

44、即: ?11 (2-5),于是有: ?11 2-6 dd ?s ds000 00 即一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大于该国国内石油供给增长速度,该国石油供求缺口存在拉大的趋势。因此,如果d1,则说明该国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外依存。 3石油依赖程度因子的测算,1995-2006年的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统计如表2-3 表2-3 1995-2003年的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和供需缺口的统计 年份 1995 2000 2002 2003 2006 14730 22231 23107 25295 35000 消费需求(万吨) 供求缺口(万吨) 176 5969 6220 8300 16600 d 0.266 0.2

45、71 0.284 0.289 0.302 从表2-3可以看出,各年的d是逐年提高的,对外石油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但石油依存度还是比较低,原因是国内还是现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政策。16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2.2 对石油生产和消费量预测的动力学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我国石油生产年均增长率为r 1.67% ,如果维持这个生产增长pdx趋势不变,那么未来石油生产总量的动力学方程为: rx 0.0167x 2-7 ,式中: pdtx 为石油生产量; r 为石油每年平均增长率.图1给出中国石油产量未来15年2006p年?2021年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情况,其中初值取18150万吨。 我国石油消

46、费年均增长率为r 5.77% ,如果维持这个趋势不变, 那么未来石ddx油消费总量的动力学方程为: rx 0.0577y(2-8),式中: y 为石油消费量; ddtr 为每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率.图2给出当r 5.77% 时,中国石油消费需求未来d d15年2006年?2021年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情况,其中初值取31767万吨2005年石油消费总量。 维持石油生产增长趋势r 1167%和石油消费趋势r 5.77% 不变,表1给出了p d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供需差若干年份的预测值,及石油保证度 石油生产产量/石油消费产量 100% 。表2-4 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供需差预测值 年份 2006

47、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石油生产预测万吨 18453 18761 19075 19393 19717 20046 20381石油消费预测(万吨) 33600 35539 37589 39758 42052.2 44479 47045石油供需差预测(万吨) 15147 16777 18515 20365 22335.2 24432 26664石油保证度 0.549 0.528 0.507 0.488 0.46887 0.451 0.433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国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保证度越来越低. 经计算, 2010年,供需缺口为22335.2万吨,石油保证

48、度为46.88% , 2020年,供需缺口为26664万吨,石油保证度为43.3%.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石油保证度小于70% 时, 也就是其石油进口额占总需求的30% 以上时, 将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从表2-4可以看出,我国未来15年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描述了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变动的敏感性以及对石油生产消费做了动力学预测,得出结论:我国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保证度越来越低。17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第三章 石油价格的波动分析和价格形成模型 3.1 石油价格的构成因素 3.1.1 石油生产成本 尽管世界石油工业和国际石

49、油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许多非经济的特点,但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即使是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形成仍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石油的生产成本是形成石油价格的基础。石油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勘探费、油田建设施工资、实际采油的操作费。美国政府在sx3-18条例中对石油成本作出明确规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作业发生的费用可分为5种:矿区取得费用、勘探费用、开发费用、生产费用、辅助设施和设备费用。其中辅助设施和设备费用分摊于前4种费用,而构成石油成本的主要是勘探费用、开发费用和生产费用。以原油为例,其生产成本主要包含几下几方面。 3.1.2 垄断利润石油价格中包含的垄断利润,是由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性质决定的。实践表明,

50、世界石油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由众多买方和卖方决定价格的自由竞争市场。石油行业的整个发展史就是一部寡头垄断市场发展的历史,石油业自始至终都是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所谓石油垄断价格,它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对石油生产和销售的垄断地位,制定出一种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利润来源于两个方面: 1 石油产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石油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opec在石油价格的制定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opec为了追求长期利益的昀大化,会将石油价格定位在一个可以使之获得高额利润、又能为消费国所接受的水平上,寡头主导定价的方式必然导致石油价格中垄断利润的产生,由于该部分的垄断利润是由资源本身带来的,因此垄断利润应归资源

51、的所有者所有。 2 石油的低价格弹性。石油是当代工业的血液和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质,石油消费量与世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关系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世界石油需求不会因价格的暂时波动而发生明显改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能源的节约都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并非朝夕之功,因而即使短期出现油价变化,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石油能源的替代和大规模的石油节约计划,石油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可见石油短期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即石油的需求量受石油价格变化18 中国石油价格问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 的影响很小。从另一个角度看,低需求价格弹性的石油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石油需求水平发生变化时,石油价格会出现大幅的波动,石油需求水平降低,即石油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石油价格会迅速下降,而石油需求水平提高,即石油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石油价格会迅速上升。由于石油是必需品,其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石油需求水平不可能降低,这也决定了石油价格的长期发展方向是上升的。从石油的生产来看,新油田的勘探开发难度很高,而且石油勘探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己发现的油田从探明储量到形成生产规模也要花费7-10年时间,可见石油供应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油价上升究竟是否能刺激新油田的勘探开发,还要取决于油价涨幅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