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审美特征课件_第1页
文艺的审美特征课件_第2页
文艺的审美特征课件_第3页
文艺的审美特征课件_第4页
文艺的审美特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艺的审美特征,第二章 文艺的审美特征,文艺是通过形象、典型、意境、意象反映生活的。,文艺的审美特征,第一节 文艺的形象性,文艺的审美特征,一、用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感情是文艺的最基本的特征,作为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文艺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既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精神形式;同时,也是对客观现实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文艺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有两点不同: 1、反映的对象不同 2、反映的方式不同,(1)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是以社会生活或客观世界的某一范围、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文艺反映生活,比其他社会科学更为广泛,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1)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是以理

2、论的方式,即通过抽象的概念、逻辑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说明社会生活中某种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文艺对社会生活和事物的本质规律虽然也要认识和把握,但不是赤裸裸的加以说明,而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情景来体现。,文艺的审美特征,二、文艺形象的涵义,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称之为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指文艺家根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注意:艺术形象虽然是以升湖中的具体事物为基础和依据,但是远比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形象宽广而深刻的多。,每一件文艺作品,都是由或大或小的若干具体形象所构成的形象体系,由此描绘出各种各样

3、的人物、场面、景物、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文艺的审美特征,红楼梦中的形象塑造,文艺的审美特征,清明上河图,文艺的审美特征,需要说明,艺术形象不同于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完整的,只有文艺作品才有。 形象性:是指文艺作品表现的生动性、具体性、和感染性达到的程度。 形象越生动、具体,越具有艺术感染力,其形象性就越强。形象性不仅为文艺作品所具有,非文艺性的著作也具有。,文艺的审美特征,生活中的形象性,它们具有形象性,但并不是艺术形象。,文艺的审美特征,三、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概括而言,四个特征: (一)具体可感性 具体可感性:是指艺术形象的具体性和鲜活性 (二)情感性 艺术形象的情感性

4、是指: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三)审美性 审美性是指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四)概括性 概括性是指艺术形象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文艺家审美意识的结晶,因此,艺术形象具有文艺家审查、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 艺术形象能通过人的感官感受和把握,能使人感受到客观事物的色彩、线条、声音等。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艺术是以情动人,必须带有情感。 “以无情之语欲动人之情,难矣

5、”;“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自己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由此可见,情感性是艺术形象必不可少的审美特征。,艺术形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射和渗透,这两方面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不一致。,艺术形象是文艺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具有审美性,是一种精神美感的享受。,文艺的审美特征,第二节 文艺的典型性,文艺的审美特征,一、典

6、型形象的涵义,典型形象又称为艺术典型,简称典型 所谓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与艺术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典型形象比之于一般的艺术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 (2)就审美性而言,典型形象是文艺作品中美的结晶,典型美比一般的艺术形象美更丰富,更集中,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3)艺术典型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概括程度比一般艺术形象更高。,文艺的审美特征,需要说明,典型形象 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愈鲜明

7、、生动,揭示的社会本质愈深刻,个性与共性愈统一,典型性就愈高。) 典型是衡量艺术形象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 (一般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含有典型性,但只有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才可能成为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是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文艺的审美特征,典型的范围,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情感等。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兴起,典型形象的范围已经有所突破。增加了典型情绪、典型心态或典型氛围。如王蒙春之声,文艺的审美特征,二、典型的艺术特征,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其个性比一般事物的个性更鲜明、突出。共性比一般事物所显示的共性更深刻、更集中更具有普遍性

8、。 概括而言有三个艺术特征: (一)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首要特征) 所谓个性:是指人物、景物等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对于人物而言,个性是指一个人独有的情感、气质、心理、习惯、趣味等综合而成的性格特征。 对于景物而言,是指区别于同类景物的最富有特色的方面。,文艺的审美特征,文艺的中心是人,典型形象的核心是典型人物。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 紫色反映的是对个性的要求,绿色反映的是对共性的要求。 典型人物刻画的要求: 1、独特性。 2、鲜明性。 3、丰满型。 典型形象的个性刻画更加鲜明,往往通过直觉的方式,让人

9、一目了然。,文艺的审美特征,(二)深刻、集中的共性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那么共性则是典型形象思想深度的标志。 典型形象的共性一度曾被认为就是阶级性。然而,典型的共性比阶级性宽广很多,甚至超出了某一阶级,表现为一定时代、社会的某种共同的精神特征,或社会生活中某一范围内人群共有的本质特征。 典型的共性有时还表现为社会生活中某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情感特征即所谓的“人之常情”,文艺的审美特征,(三)个性与共性的高度完美统一 个性与共性密切联系,有机统一,不可分开。 “熟悉的陌生人”是个性同共性的辩证统一的结果。,共性要通过个性才能得以体现,而个性总是包含着一定的共性。离开了个性,共性无所寄寓,就会成为概念

10、化的人物;同样个性若游离于共性之外,也必将成为无意义的、纯偶然的“拙劣的个性”,文艺的审美特征,鲁迅的孔乙己,德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的磨镰刀,文艺的审美特征,类型与典型的区别,类型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发挥了这一理论。 类型和典型的最主要区别:典型十分重视个性特征,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因此典型是生动、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而类型只注重共性,忽略个性,往往流于概念化,缺乏性格的丰富性,生动性。,即使在表现共性方面,二者也由本质差别,典型的共性,强调反映一定的阶级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某些本质规律,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而类型所依据的共性,往往是一些

11、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如人的年龄、品德或者按数量,所以不能充分揭示形象的阶级和社会意义。,文艺的审美特征,三、典型环境及其和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具有独特的含义,并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十分重要。 (一)典型环境的含义 文艺作品中的典型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状况、风情习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衣食住行等条件等)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从典型环境中,既可看到典型人物的生活、活动的个别性的具体环境,又可以感受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面貌、本质特征(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文艺的审美特征,(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总的来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十分密切,

12、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 具体来说,关系是: 第一,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第二,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影响环境并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 第三,典型环境必须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描写而得到展示。(典型环境主要指的是以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文艺的审美特征,四、塑造典型形象的原则和方法,文艺家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创造,使一般的生活形象逐步提升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审美价值的典型形象,这一过程为典型化。 文艺家创造典型形象的过程和方法就是“典型化”。 基本原则:典型化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概括化,一是个性化,这个两方面的统一进行就是典

13、型化的基本原则。 方法: 1、杂取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如阿Q 2、专取法。“专取一个模特儿”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3、写真法。在主要任务、事实上如实反映,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纪实电影等,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文艺的审美特征,第三节 文艺的审美意境,文艺的审美特征,一、意境的涵义及来历,简言之,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意境说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理论精华,是足以同西方“典型说”相抗衡的诗学瑰宝。,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有着悠久的历

14、史渊源。 来源:佛经 唐代:开始进入文艺理论中(王昌龄,刘勰,宗炳,张璪等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宋代:苏轼、王世贞、朱承爵对意境加以阐述 集大成者:王国维。他对已经提出更加明确的认识,认为,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统一构成了诗词意境的根本因素,并进一步做了的细微分析。 这一切使意境说成了我国古典文论难得的有系统、有论证的理论学说。,文艺的审美特征,二、文艺的审美特征,(一)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二)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三)虚实相生,象外有象,意境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在文艺的意境中,文艺家描绘的景物、事物,是情感的载体,因而是情感化的景物、事物,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同时,文艺家表现感情时,又必须渗透

15、、融化在景物和事物之中,也就是“化情思为景物”。意境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如二者有机统一,当然,情为主,景为辅,景物为感情服务。景物是触发和表达诗情的媒介,情思才是孕育诗歌的胚胎。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关山月的绘画江山如此多娇、音乐雨打芭蕉,我国古典文艺注重含蓄美,耐人咀嚼。在意境中表现最为突出,它是回避直抒胸臆的一个重要途径。唐代皎然、司空图、苏轼、梅尧臣都是主张将情思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这是意境的重要特征。,虚与实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是我国传统文艺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具有意境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往往虚实结合,相互转化,以虚

16、为实,化实为虚,构成一种虚虚实实,发人联想的艺术境界。司空图、王昌龄的采莲曲,文艺的审美特征,三、文艺中的意象,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 (一)意象的涵义 意象有两种用法 1、“意中之象” 2、“寓意于象”,即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形成之于笔墨的形象,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西方文艺家评论家用的大多属于这类概念。,即作品中寄寓着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它是抒情作品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也是我们所要论述的意象。所谓“意”指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等,是包容着理智和情感的一种复合心理的构成。所谓“象”,即指客观的具体

17、的、感性的物象。源于易系辞,文艺的审美特征,(二)意象的审美特征,1、具体性、直觉性 2、寓义性、象征性 按照象征程度的直接性、明显性意象的象征性可分为三类: (1)比喻写实型 (2)历史典故型 (3)想象独创型 3、多义性、不确定性,意象有具体感性的特征,因而为人们的感官所能直接感受。根据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意象可分为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 意象的直觉性是指人们感受意象的直接性、无意识性,即无需经过多少理性分析思索,而自然而然地引起相应地心理反应。,意大利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艺术”理论,其核心就是直觉。 艾略特讲的是作者先有了内在的感情然后再去寻找外在的景物相对应,所以,欣赏着也可以

18、通过景物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意象不同于形象,形象是最普泛、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只要具备一定的感性、具体的外观,都可称之为形象。意象不同,还必须表达寓意。 意象中最富审美价值的是象征意象,是以某一物象间接地表现某种寓意,且属于精神性范畴,比一般寓意更深更广,意与象的距离更加遥远。,所谓多义性,是指同一意象可以寄寓多重涵义,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给人以多样化的美感。意象的多义性必然构成它的不确定性。 造成多义性的原因有两个: (1)物象自身原有多方面特征,同一物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意趣和内涵。 (2)诗人情感意向的复杂性,即凭意选象。,文艺的审美特征,(三)意象在文艺中的作用,1、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 2、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3、“立象尽意”,传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情。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言外之旨”,文艺的审美特征,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文艺的审美特征,大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