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_第1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_第2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_第3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_第4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要求1.1 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应根据现行国家无害化标准、规范进行建设。以处理场为中心,运输距离(镇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 在 30 公里以内的区域, 垃圾统一运到县 (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1.2 以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为中心运输距离在30 公里以外的乡村可按如下要求建设村级集中处理设施。1.2.1 I、 II 类村镇地区,以区域中心镇为节点,组团式建设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连片治理,区域共享。1.2.2 III类村庄地区,此类特例村庄建设村级垃圾集中处理场,可采用填埋场、堆肥(沤肥)、产沼、垃圾热解等集中处理的方式。1.3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式应

2、以本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按垃圾成份和不同建设规模合理选用填埋、堆肥、产沼、垃圾热解等集中处理工艺,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卫生。1.4 集中处理设施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4.1 符合所属地区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1.4.2 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4.3 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1.4.4 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运输的地方。1.4.5 应远离人、畜饮用水源保护区。1.4.6 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尽量多利用自然山湾或低洼地。1.5 填埋场建设要求1.5.1 县(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含填

3、埋场、焚烧厂或镇级处理规模大于100 吨 /日的填埋场, 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建设。1.5.2 镇级处理规模小于100 吨 /日的填埋场,可按照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填埋区采取单层衬里防渗系统,见图1.1,防渗材料见图1.2。垃圾渗沥液处理可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用罐车运送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1.5.3 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要求。( 1)场区的最低容量应能满足当地使用五年以上。( 2)场区应有足够的进出场通道。( 3)场区设计宜包含防渗工程,垃圾渗沥液导排、收集和简易处理系统。( 4)场区防渗工程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见图1.1。( 5)地质条件好,环境要求不高的

4、地区,填埋场基底可采用压实粘土防渗系统,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800 毫米,其渗透系数 1.0 10-7 厘米 /秒,见图 1.1。( 6)场地基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否则需进行软基处理。( 7)场区四周挡土、挡坝的结构形式必须满足安全及使用要求,以防挡墙变形或倒塌。( 8)场底或挡坝外宜设有引水管和集液池,填埋场周边应设有截水导流坝和排水沟,以便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尽可能减少垃圾渗沥液的产生。1.6 堆肥(沤肥)场建设要求(适用于村级堆肥处理)1.6.1 堆肥场地主要包括垃圾堆放场地、堆肥场地以及成品堆肥存放场地(简易房)等。垃圾堆放场地是指每天收集的垃圾临时停放处。堆肥场地是指垃圾处理

5、场地,堆场底宽35米,高 23 米,长度可按实际需要而定,详见图1.3。1.6.2地面应采用混凝土浇筑, 有利于机械出入与操作。地面坡度应不少于 1% ,以利于水的快速流走。1.6.3应建立地下排水管系统或格栅排水系统。1.6.4应建立贮水池,用以收集堆肥渗沥液和雨水。1.6.5应建立简易篷,其尺寸应大于每堆堆肥的长度和宽度。1.6.6堆场底部应铺一层草皮土,厚约50 100毫米。1.6.7沤肥方式就是利用能提供垃圾中有机养分的材料,通过沤制、发酵、腐熟后, 形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分的过程。1.7 沼气池建设要求1.7.1 适用于养殖业发达,粪便产生量大的农村地区。1.7.2 沼气池标准:沼

6、气池的容积为8农户的生活需要。根据村人口分布及数量的实际情况, 每个立方米以上,以便保证有充分的能源满足1.7.3 沼气池形式: 混凝土结构水压式沼气池, 采用自流进料,手动抽渣器出料。 按照国家颁发的 GB4750-4752 系列技术标准进行施工。1.8 热解处理设施建设要求1.1.1 热解处理工艺适用于处理各村镇农业生产垃圾及热值较高的生活垃圾。1.1.2 热解工艺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达到无烟无尘,不影响周边环境,确保设备正常运转。1.1.3 热解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结合起来,确保处置达到处理目标。1.1.4 工艺处理设施尽量少占地,充分利用废物热解的热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费用,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1.1.5 工艺处理设施必须高效,节能,经济,耐用。1.1.6 热解处理设施应尽量减少二次污染,不增加处理难度,处理产生的灰渣部分可作为生物肥料,进一步进行综合利用。1.1.7 工艺处理设备应集成化、可移动式、产品系列为主,并适应各种环境及各方处理要求,操作简便。1.9 对不能就地处理的塑料,小型工业废料等有害垃圾,宜首先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后压缩打包,再定期外运,并需由区域性的终端处理设施配套处理。图 1.1填埋场防渗系统示意图单层衬里防渗系统示意图压实粘土防渗系统示意图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