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_第1页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_第2页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_第3页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

2、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用书(必修1)的全部内容。24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最新考纲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思维导图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板块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1)补全图1中板块的名称。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

3、解释下列现象。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由图2可知,海沟属于消亡边界,海岭属于生长边界.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

4、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

5、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大纲全国文综,62014海南地理,172013广东文综,1该考点在高考命题过程中,常以区域海陆分布或

6、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影响。考向一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1(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2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7、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答案c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考向二结合景观图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作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答案b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褶皱山地,四个选项中只有地壳作用会形成褶皱山地。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甲、乙、丙三幅图,回忆下列知识。(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2)乙图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分布于河流入海口。丙图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

8、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3)乙图所示的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丙图表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_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

9、土高原地表)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

10、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乙卷,792016全国文综丙卷,36(1)2014安徽文综,322013福建文综,910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常以区域自然环境或景观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区域地貌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考向一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1(2014安徽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

11、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答案c解析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考向二海岸线的形成与外力作用(2016全国文综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12、d反复进退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2.c3.b4.d解析第2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3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

13、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考向三外力作用的成因分析5(2016全国文综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

14、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解析首先明确该题要从河水腐殖质多和含沙量少两个方面回答,其次注意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流域的主要差别:一是有无沼泽,二是流域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腐殖质是生物遗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分析腐殖质多的原因既要考虑当地有适合大量生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又要考虑有腐殖质形成的场所即沼泽;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一方面从不利于泥沙产生的地形条件考虑,另一方面从沼泽对泥沙沉积的影响考虑。考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

15、环图,回忆下列知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填数码)(3)写出下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冷却凝固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1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类岩石和岩浆的判断方法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三类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

16、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向它。(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2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方法在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各个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如下图所示: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天津文综,3该考点常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区域地质地貌特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作用表现、岩石类型等。考向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进行考

17、查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 c d答案1。c2。c解析第1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图中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图型概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

18、大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在命题过程中,常以实际景观地貌为背景、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如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文字信息中岩石类型,或图示中岩石类型及箭头指向。 岩石形成过程及先后顺序,判断地貌发

19、育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等。 通过对比选出最佳选项,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规范答案.(2017烟台月考)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图回答12题。1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 c d答案1.a2.c解析第1题,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形成的湖泊,说明该地曾有过火山喷发,结合浮石多孔而质轻的特点,可知它是岩浆喷出地表,较快冷却凝固而成,结合选项可知答案.第2题,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分别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

20、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正确答案。(2016珠海十校下学期初考)读“某岛屿上东西方向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 3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答案b解析图中基底是片麻岩,属于变质岩,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到基底之中,说明发生了岩浆侵入;有火山熔岩分布,说明有岩浆的喷出活动;花岗岩脉出露地表说明受外力的侵蚀作用。据此综合判断该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课时作业基础落实练(2017泉州

21、调研)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答案1.c2。d解析第1题,终碛沉积物是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第2题,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的。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

22、罕见的珊瑚岩景观,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a地壳 b地幔c地核 d岩石圈4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a b c d答案3.b4.a解析第3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部分,故来自于地幔.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与珊瑚岩形成直接相关的是冷却凝固。 5(201

23、6天津五校联考)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1)形成图中两处岩层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2)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案(1)内力作用(2)甲地貌为冲积扇.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解析第(1)题,岩层的弯曲变形和断裂是由内力作用导致的。第(2)题,甲地貌为冲积扇。结合图示,从地面下沉与河流外力作用进行分析。第(3)题,图示位于沿海地区,其流水作用更为突出。能力提升练(2017北京

24、东城区期中)下图中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68题。6上图中图例甲、乙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变质岩、沉积岩 b侵入岩、沉积岩c沉积岩、变质岩 d沉积岩、喷出岩7上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ae-变质作用 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 dh-固结成岩8上图中数字与以下景观图有对应关系的是()a丙 b-丁c戊 d己答案6.d7.a8。c解析第6题,由图示信息知,甲岩石是由外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为沉积岩;乙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乙岩石为喷出岩。第7题,侵入岩经过e而成为变质岩,e表示变质作用;侵入岩经f后被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说明f为地壳运动;g为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

25、经h后变为岩浆,说明h表示的是重熔再生。第8题,丙图为风蚀蘑菇,与风力的侵蚀作用有关;丁图为火山喷发,与内力作用有关;戊为云南石林,为喀斯特地貌,与流水的溶蚀作用有关;己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图中表示沉积作用、表示搬运作用、表示侵蚀作用、表示地壳运动。(2016临沂模拟)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所示(图例i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911题。 9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a b c d10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11

26、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a华山陡崖 b海蚀崖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答案9.c10。a11。b解析第9题,读图知,岩层最先遭受侵蚀,说明岩层岩性最松软.第10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第11题,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2016吉林大学附中模拟)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m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被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1214题. 12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