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2021年最新整理)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2021年最新整理)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2021年最新整理)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2021年最新整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

2、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的全部内容。5(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46练 汉代儒学训练目标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措施及影响。小题精练1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2(2017兴化一中月考)“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最有可能评价的是()a孔子“民贵君轻”思想b墨子的“

3、兼爱非攻”主张c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大一统新儒学3(2017启东月考)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4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的推行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a bc d5(2

4、016徐州一模)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 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6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7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d奠定

5、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8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大题优练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

6、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精析1c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

7、了理论保障,选择c项符合题意。2d由“分封制宗法制社会正在消失”“大一统国家方兴”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发生于秦汉时期,比较备选项,只有d项符合要求.3c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救济贫困以安抚民众的理念,故a项错误;“德治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体现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兴办太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4a根据材料中“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监督皇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

8、5b依据材料“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可知儒家和法家思想相结合,以儒为主以法为辅,故b项正确.6b“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反映了汉代以来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7d根据“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可知,是指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选d项。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经不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排除a项;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排除b项;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与汉武帝重用儒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8d材料只反映诸葛亮勤政廉洁,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对诸葛亮的影响,c项过于夸大化,故c项错误;“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体现出西汉确立的“君为臣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