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_第1页
论文: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_第2页
论文: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_第3页
论文: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_第4页
论文: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高台县科技局 张登久 濮全震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辖9个乡(镇),135个行政村,3.4万户,农业人口13.09万人,总面积4312.18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260-3140米,耕地面积42万亩(含荒地和各类农林场),灌溉农业发达,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多年来,我县经济结构曾长期维持着粮食一头重,农业一头沉,高产穷县,高产穷民的被动局面,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占到70%以上。针对这一状况,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三大战略,使区域经济和产业化经营有了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已确立了

2、区域特色鲜明和发展优势较强的蔬菜、草畜、番茄、制种、酿酒葡萄、棉花六大支柱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实施,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县一、二、三产增加值达12.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31.5: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6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调优结构、调显特色、调大规模、调低水耗、调高效益”的原则,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全县六大产业基地面积达 29.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3.3万亩的88.29%,实现产值78020万元,占种植业总产值83707万元的93.21%,农民人均5822元,直接为六大产业服务的企业达 29个,实现产值5450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7635万元的70.2%,以中化高台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加工番茄基地3.8万亩,总产量达18.9万吨,实现产值4630万元,加工高浓度番茄酱2.8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800万元,产业年总产值达16430万元;以甘肃大业牧草公司和全县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业为龙头,带动种草9.3万亩(含荒地种草),干草总产量

4、达7.44万吨,总产值达3422万元,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达6.8万头(匹),其中牛饲养量达3.6万头,生猪饲养量达21.4万头,绵山羊饲养量达29.7万只,鸡饲养量达67.4万只,出栏31.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651万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942元,草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草产品 3.45万吨,实现总产值1038万元。草畜产业总产值达19051万元;以县种子公司、北京中农大康公司、河南鑫种子公司、东方种子公司等制种企业为龙头,带动制种基地7.03万亩,生产良种2725.4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3286万元,种子企业实现总收入33765万元,制种产业总产值达57051万元;以宏丰脱水蔬菜厂、巷

5、道农贸市场为龙头,带动蔬菜基地5.3万亩,蔬菜总产量3.3亿公斤,总产值26972万元,加工企业加工量1.2万吨,加工脱水菜5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蔬菜产业总产值达27672万元;以祁连葡萄酒业公司为龙头,带动酿酒葡萄基地1.42万亩,葡萄总产量4080.7吨,产值581万元,加工企业生产葡萄酒1950吨,实现产值3900万元,葡萄产业总产值达4481万元;以县棉花公司为龙头,带动棉花基地2.51万亩,籽棉总产量达959万公斤,总产值4538万元,加工企业加工皮棉250万公斤,棉籽400万公斤,短绒22万公斤,实现产值3300万元,棉花产业总产值达7838万元。 二、主要特点 1、产

6、业基地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县支柱产业本着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扶优助强、做大做活的原则,坚持有特色、有规模、有市场、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促进了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基地面积由2000年的11.2万亩,2004年增加到29.4万亩,增长1.6倍,平均每年增长27.3,基地产值由2000年的2.7亿元,2004年增加到7.8亿元,增长1.89倍,平均每年增长 30.37,龙头企业产值由2000年的0.94亿元,2004年增加到5.45亿元,增长4.8倍,平均每年增长55.2,并创出了“康翠”、“长虹”牌瓜菜,“雪峰”牌棉花,“天域”牌番茄酱,“宏丰”牌脱水菜,“祁

7、连传奇”牌葡萄、“胭脂鸡”酒等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高台县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对比表单位:万亩.公斤.万元产业名称基地面积基地产值龙头企业产值2000年2004年+-2000年2004年+-2000年2004年+-蔬菜1201753400+413831035826972+16614600700+100棉花1296625100+1213424084538+213010653300+2235番茄2235538000+1564525204630+2110300011800+8800制种651370300+63787325623286+20030472133765+29044葡萄265414200+1

8、154676581+5053900+3900草畜3389093000+37110855818013+94551038+1038合计112395294000+1816052717678020+50844938654503+451172、种植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我县支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之前,主要以种植各类带田,特别是小麦玉米带田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在20万亩左右,占到总播面积的三分之二,不仅活化和物化投入高,而且产出低,亩收入按现行价格算也仅900元左右,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六大支柱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了种植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的

9、快速发展,又提升了六大产业的发展速度,使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和2000年相比,仅六大支柱产业基地就增收5084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149元。其中:蔬菜产业增收16614万元,棉花产业增收2130万元,草畜产业增收9455万元,番茄产业增收2110万元,制种产业增收20030万元 ,酿酒葡萄产业增收505万元。根据六大支柱产业和小麦玉米带田的经济效益调查对比分析,蔬菜、棉花、牧草、番茄、玉米制种生产利润分别比小麦玉米带田高418元、421元、56元、411元和44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高0.48、0.91、0.66、0.65、

10、和0.65,充分显示了六大支柱产业在提高种植业效益和农民增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高台县支柱产业经济效益调查表 计算单位:元 公斤 亩作物名称调查面积平均收入平均亩收入活化投入物化投入生产总成本税费支出生产利润比对照+ -投入产出比比对照+ -蔬菜364100145030046876845637+4181:1.890.48温室蔬菜17596011123186839215789555279+50601:1.92+0.51棉花56278120718733452146640+4211:2.320.91牧草71120056012015027015275+561:2.070.66番茄3263011351

11、.527740768437630+4111:2.060.65玉米制种102412136725540966441662+4431:2.060.65瓜菜制种3753164135034369345903+6841:2.370.96棉花制种542423215460344804452366+21471:4.002.59带田(对照)62756901193444637452191:1.413、推进了社会化服务的不断扩展 多年来 ,我县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一直比较低,主要以国家服务机构的产中技术服务为主,产前信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严重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一度出现“卖难现象”和“谁

12、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的感叹。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多形式的方面发展,使产前信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更加及时、准确和到位,产中技术服务进一步得到增强,产后销售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经调查,2004年六大支柱产业订单农业面积达21.53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8.1,订单农业种植户达2.54万户,占总农户的76。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机构,除国家科技服务机构外,各龙头加工企业也都有大批的工作人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同时还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活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据统计,全县共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7个

13、,入社会员9010人,其中:种植业34个,养殖业17个,加工业5个,农产品贩销业47个,其他4个。 4、缓解了用水紧张的矛盾,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我县地处黑河中下游,年平均降水量仅100毫米左右,农业灌溉主要依靠黑河水灌溉和地下水提灌,随着持续的农业开发和近年来黑河调水工程的实施,干旱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以节水为出发点、以增收为落脚点,采用高新节水灌溉措施,因地制宜的发展节水高效产业,有效缓解了用水紧张的矛盾,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经调查测算,由于发展节水产业,采用各类节水措施,蔬菜、棉花、番茄、制种玉米、酿酒葡萄、牧

14、草等六大支柱产业同小麦玉米带田相比,每年每亩灌水量分别少35立方米、265立方米、210立方米、155立方米、250立方米和275立方米。2004年六大支柱产业总节水量达5688万立方米。 高台县支柱产业年灌水量调查表作物名称年灌水量m3/亩比对照m3/亩作物名称年灌水量m3/亩比对照m3/亩蔬菜540-35制种玉米420-155棉花310-265制种花卉410-165番茄365-210牧草300-275酿酒葡萄325-250带田(对照)57505、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和支柱产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积极性也有

15、了很大提高,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围绕六大支柱产业,每年都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点20多个,广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根据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示范推广了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新品种60多个,支柱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推广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设施农业新技术,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胚胎移值、工厂化养殖等新技术20多项。动物肠衣加工、脱水蔬菜生产、种子精加工、冰葡萄酒生产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和科普之冬(春)以及“科技下乡”活动,采取科技宣讲、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科技赶集、宣传

16、咨询、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知识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受资本、市场、观念和信息的制约,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技术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初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农民不能从加工增值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特别是蔬菜和畜产品,加工增值严重滞后,畜产品几乎没有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充分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运作机制不够规范。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

17、利益共享的机制和保障体系。一些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供大于求时,产品积压无销路,价格暴跌,企业或撒手不管或拖欠农户货款,农民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导致部分农民产生抵触情绪。求大于供时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一纸空文。缺乏诚信成了农企与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是产业缺乏精品名牌。目前我县的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创立了一些品牌,如祁连传奇、雪峰 、天域、宏丰、康翠,长虹,胭脂鸡等,但从整体上看,品牌产生的效应还很低,大部分只是在本地小有名气,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名牌还不多。企业在生产规

18、模、运作手段、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上与一些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有些产品目前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品牌效益还不明显。 四是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农产品多是鲜活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只有产销的价格、信息、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我县农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内外大市场衔接还不够紧密,缺乏总体供求信息的指导,靠市场反馈难以预测产销趋势,同时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四、意

19、见建议1、标准化生产推动,在品牌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标准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名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要把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作为适应入世新形势,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来抓,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积极宣传,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群众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标准化生产就会失去基础。二是积极制定标准化生产标准。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大宗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时发放到广大农户手中,并组织

20、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培训讲解,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三是积极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在各专业市场设立检测点,配套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加强对上市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严格限制不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四是保护品牌,实施产品、产地认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保护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防止无证产品“鱼目混珠”进入市场,影响品牌声誉,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坚持以产业化促标准化生产,以产业化促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尽快走出一条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和

21、经济效益的路子。2、科技驱动,在科技化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科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在全县大力推广运用,对全县农业进行科技武装和改造;坚持“突出重点、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以重点企业和科技园区、示范点为载体,协调企业、园区加强与科研推广机构的合作,引进新技术、试验新品种,充分发挥企业和园区作为新技术、新品种组培“车间”的积极作用;要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吸引科研

22、院所和科技人员到我县自主创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水平。并以现有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逐步壮大农业科研队伍,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强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创办科工贸、产加销的一体化实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和高效服务;要明确研究重点,加大品种改良、加工保鲜、降耗增效、绿色环保等方面的科研力度;要加强推广应用与技术指导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胆引进国内外农业高新科研成果。3、项目拉动,在项目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市场经济就是项目经济,项目建设也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有效

23、途径。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要想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投资,给予农业发展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依托优势,构筑特色”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支柱产业开发、市场建设等环节,采取走出去招商引资,请进来合作开发等方式,多方争取项目,引进实施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4、机制促动,在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并

24、涉及企业、农户、中介组织各个组织群体,各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新机制,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制约全局。从这一特征出发,要求在工作中,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上来认识和考虑问题,做到突出重点,拉动全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龙头培育企业。农业效益提高的基础在优质高产,根本出路在加工增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服务和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农业。二是建立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机制,通过有效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各环节平均利润率,使农

25、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得到比单纯搞初级产品生产更多的收益。否则,发展产业化经营就无异于从事一般的加工工业和商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应该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共同的需要和要求,从长远看,龙头企业也只有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自身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机制是基础。从生产环节看,要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用好用活土地资本,要大力兴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协会,通过符合实际的、农民欢迎的组织形式,将一定范围内的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连接起来,促使农产品生产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从流通环节看,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培育造就一批

26、农产品营销专业队伍。从加工环节看,要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纽带,积极推行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鼓励龙头企业吸收农户参股,靠紧密的利益纽带和产权联结使产加销各个环节、贸工农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形成规范的一体化运行机制。5、信息带动,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信息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引导产销、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把农业信息工作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落实。首先是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其次是要在各乡镇、企业和产业基地设立农业信息站,将农业信息网络向乡镇、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

27、、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最终形成和全省、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网络。再次是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水平。6、政府助动,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就是调控、服务和引导。体现到工作中就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环境的改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体现到政策方面,要用用系统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摆在经济运行的大棋盘中进行部署,出台一些配套、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现到环境改善方面,要通过农产品市场和农资市场交易环境的治理,切实改善市场主体的活动环境,通过信息提供、技术服务、优良种苗供应、优惠政策倾斜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政府而言,要不断完善农业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