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一、基础强化(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絮说(x)粗拙(zhu)震悚(sng)诘问(ji)b涎水(xin)蹒跚(mn)荒僻(p)愧怍(zu)c尴尬(g)晌午(shng)哀悼(do)头颅(l)d滞笨(zh)惶急(hung)憎恶(zng)门槛(k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投入大自然的_.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

2、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3结合语境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淡薄:(味道等)不浓.b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落伍:掉队.)c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b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

3、”,“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

4、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

5、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所以,在我们中华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abcd8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6、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c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他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10依照句子,完成下面的句子.(2分)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_.在沸腾的操场里,_,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_,在教室的课桌上,_.11古诗文默写.(8分)(1)东市买骏马,_,_,北市买长鞭.(木兰诗)(2)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4)故园东望路漫漫,_.马上相逢无纸笔,_.

7、(岑参逢入京使)(5)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_,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12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1)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2分)(2)学校要举行歌唱比赛,你们班参加歌唱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班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

8、结友爱坚强如钢二、课内精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甲)卖油翁宋 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卖蒜叟清 袁枚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

9、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康肃忿然曰 (4)但见杨双膝跪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b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c徐以杓酌

10、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老人自缚于树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8分)老山界(节选)陆定一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

11、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5“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6赏析划线的句子.(3分)7两次出现火把,作用各是什么?(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1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13、”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8选文所流露的情感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敬佩爱戴b惊讶恐惧c内疚同情d思念感激9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分)a阿长是一个没

14、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大神力的人.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10对选文画双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b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c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d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

15、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c“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这番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1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2分)a记叙b说明c抒情d议论13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写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运用的表现手法是(2分)a侧面烘托b欲扬先抑c对比反衬d前后呼应三、类文提升(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10分)失根

16、的兰花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

17、,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

18、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

19、得美丽了.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1从文章的内容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2分)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从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

20、国,情感突然变了”? (2分)3“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句话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它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2分)4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5请写出点明本文主旨的语句.(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夏一刀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

21、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父亲本就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走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

22、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从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

23、抢的?”“关你什么事!”“我是你爹!”“起来!”父亲没动.“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有删改)6填入第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7小

24、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8第段与第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9细读第段,紧扣加点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2分)10结合本文情节,说一说父亲与母亲对刘伟的爱有何区别.(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娘邵火焰村里人都说玉叶婶的八字好,一儿一女一枝花,乐乐呵呵赛菩萨.儿子在乡下,女儿嫁到了城里.玉叶婶嘴里说着“乐什么乐呀”,心里却喜滋滋的.但自从孙子虎虎出生后,乐固然是乐,可玉叶婶每天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虎虎两岁了,要多淘气有多淘气,一刻也不让人消停.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喝水,不是要玩

25、玩具就是要把尿.刚刚收拾干净的屋子,一会儿就被他搞得一片狼藉.有时吵着要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有时非要奶奶带到外面去玩,到了外面不想走路又要人抱着.到了午睡的点上,不在旁边唱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摇篮曲,他是不会闭上眼睛的.这小家伙脾气还挺大,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儿子儿媳都在村办工厂上班,每天很忙.玉叶婶除了带孙子外,还要负责一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以及衣服的洗晒.一天到晚,玉叶婶几乎没有安宁过.就这样辛苦,儿媳还不满意.以前玉叶婶心里郁闷还可以找老伴诉说诉说,去年老伴去世后,玉叶婶无论有多大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星期天这天,又是玉叶婶忙碌的一天,趁天气好,玉叶婶把儿子儿媳床上被子拆洗了.刚准备歇歇,孙子

26、又喊着要吃苹果,玉叶婶赶忙又去削苹果.孙子吃了苹果后,一个人趴在地上玩小汽车去了,玉叶婶这才有了歇口气的空档.玉叶婶捶了捶酸痛的腰部,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个地方让我去休息几天就好了.”也许真的有心灵感应,这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是玉叶婶的女儿打来的.女儿说:“娘,我想接你到我这里住几天,好吗?”女儿几年前嫁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玉叶婶很少到她那里去,一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二是路途太远不方便.最近去的一次还是三年前女儿生孩子时.现在听说女儿要接她去住几天,玉叶婶顾不了那么多,先轻松轻松几天再说,玉叶婶忙不迭地答应:“好吧.待我与你大哥大嫂打声招呼!”等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后,玉叶婶把自己决定到女儿家

27、住几天的想法跟他俩说了.儿媳似乎很不满意,说:“娘,你走了,那虎虎怎么办?”玉叶婶说:“我只去一周的时间,这几天你们想想办法.”儿媳语气冷淡地说:“我们都要上班,能有什么办法?”这时儿子说话了:“算了,娘这段时间太辛苦了,就让她到妹妹那里去玩几天吧,虎虎我就让同事的奶奶带几天.”儿媳这才没有说什么.第二天一大早,玉叶婶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带了几样外孙女玲玲爱吃的乡下特产,坐火车出发了.一路硬座的颠簸,一路车厢的嘈杂,都没有影响玉叶婶的心情.玉叶婶望着窗外,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她在盘算着,到了女儿家后,要好好做一回客人.让女儿女婿带自己到城里几个有名的景点

28、看一看,让女儿好好弄几餐饭给自己吃一吃,好好享受享受几天“饭来张口”的轻松日子.想到这里,玉叶婶不自觉地笑了.傍晚的时候,玉叶婶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女婿开车到车站接到了她.虽然坐了一整天的火车,但玉叶婶却不觉怎么累人.到了女儿的家,玉叶婶满面笑意.一进门女儿就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娘,可把你盼来了.单位批准我和玲玲她爸一个星期的假,从明天开始我俩要到外地度假一周.本想带玲玲一起去的,可是她太淘气,带着是个累赘,我们也会玩得不尽兴,所以就留在家里.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帮我们照看她几天.”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毫无疑问,接下来又是一周的忙碌和劳累.一周后,女儿女婿

29、回来了,本想留玉叶婶再住两天,可是儿媳的电话来了,催她回去.玉叶婶只好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乡下.一回到家,儿媳就将孙子虎虎抱到了玉叶婶面前,说:“娘,你开心地玩了这么多天,现在更有劲照看虎虎了吧?”玉叶婶叹了口气,抱过宝贝孙子,在额头上亲了一口,在心里说:“谁叫咱是娘呢!”(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2期,有改动)11文中的“玉叶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12第段插叙了玉叶婶的什么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1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1)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2)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

30、个字.14村里人都说玉叶婶“赛菩萨”,可她感觉就是“累”.你认同哪一个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一、基础强化(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絮说(x)粗拙(zhu)震悚(sng)诘问(ji)b涎水(xin)蹒跚(mn)荒僻(p)愧怍(zu)c尴尬(g)晌午(shng)哀悼(do)头颅(l)d滞笨(zh)惶急(hung)憎恶(zng)门槛(kn)【答案】c【解析】a项“拙”应读zhu,b项“蹒”应读pn,d项“憎”应读z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

31、象万马奔腾、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投入大自然的_.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回答这类题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辉煌,光辉灿烂的意思;光芒,指向四面发射的光线.结合“巨浪”“万马奔腾”表达的意象理解,“一泻千里”与之表达了相同的气势.心扉,心的门扇,或指心或思想;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的歌曲.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怀抱”符合语境.故选b.3结合语境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

32、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淡薄:(味道等)不浓.b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落伍:掉队.)c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答案】d【解析】a项,“淡薄”在句中意为“(感情、兴趣等)不浓厚”.b项,“落伍”在句中意为“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c项,“尴尬”在句中意为“(神色、态度)不自然”.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

33、叫她阿长.b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c项使用错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后面的逗号应

34、改为问号.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他那崇高的品德,

35、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答案】a【解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省市的中考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因而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凡是表达意思不能做到简明、连贯、流畅的句子,就叫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题型的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b项中“花卉”诗歌集合名词,因此要去掉“卉”;c项中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上没有,我国也不会有;d项中品德

36、没法浮现在脑海里.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的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所以,在我们中华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持道守德、以身殉国的仁人志士.abcd【答案】c【解析】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所以应该放在首句,排除掉a和c;再看句之间的关系,前文是“儒家思想”,是

37、理念,句与衔接紧密,则是说其表现.应该承接句.据此分析,答案为c.8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答案】b【解析】小说的第七章中主要写祥子在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好,很尊重他.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

38、他.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c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他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a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谱曲;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是法国人;d郭茂倩是宋代人.10依照句子,完成下面的句子.(2分)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39、,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_.在沸腾的操场里,_,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_,在教室的课桌上,_.7(1)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 (2)我洒下颗颗汗滴 (3)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4)印下我书写描画的痕迹【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所填内容要考虑到空格前的文字内容,如是在“小径”“操场”“图书馆”“课桌”范围内应该发生的事情.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11古诗文默写.(8分)(1)东市买骏马,_,_,北市买长鞭.

40、(木兰诗)(2)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3)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4)故园东望路漫漫,_.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5)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_,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答案】 (1)西市买鞍鞯 (2)南市买辔头 (3)万里赴戎机 (4)深林人不知 (5)双袖龙钟泪不干 (6)凭君传语报平安 (7)海上生明月 (8)为天下笑者【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鞍鞯、辔、戎、龙钟”等字词容易

41、写错.12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1)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2分)(2)学校要举行歌唱比赛,你们班参加歌唱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班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答案】(1)【示例】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旗上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五角星各有一角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

42、点,表示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2)【示例】歌词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的祝愿,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中华儿女顽强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生活中也常见到.作答本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其进行介绍,并对深刻的内涵进行剖析,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即可.(2)这首歌是歌颂祖国的,反映了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国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从这些方面来写理由即可.二、课内精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0分)(甲)卖油翁宋 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3、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卖蒜叟清 袁枚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

44、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康肃忿然曰 (4)但见杨双膝跪地【答案】(1)夸耀 (2)放下 (3)气愤的样子 (4)只【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矜”,夸耀;“忿然”,气愤的样子;“但”,只

4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b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c徐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老人自缚于树【答案】a【解析】a项,介词,凭借/介词,拿,用.b项,都是“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的意思.c项,都是“缓缓地”的意思.d项,均为介词,在.故选a.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答案】(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杨二故意在十步外积蓄力量,奋力一拳打上了老人.【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46、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发矢”,射箭;“颔”,点头;“故”,故意;“于”,在.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2分)【答案】相似之处: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最终自讨苦吃.教训:一个人即使有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实认真,勤学苦练,才能真正学有所成.【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甲文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

47、射!”“康肃笑而遣之.”和乙文中“叟能如是乎?”“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得出:两人都恃技骄横,轻视别人.然后围绕“不能骄傲自满,人外有人”等阐述得出的教训即可.(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8分)老山界(节选)陆定一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48、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5“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奇观”是指成千上万的人在攀登,人、夜色、高山整合在一起,瑰丽、壮观.体现了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赞赏的口吻来描绘景物,抒发了豪迈的情怀,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中的“奇观”,可分析上文的“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

49、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两句,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是长征行军路途中夜间翻越大山时战士们手持火把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坚定信心以及大无畏的革命主义豪情壮志.6赏析划线的句子.(3分)【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并写出火把之多,队伍之众.【解析】赏析文句.“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之”字.“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显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的特点外,还要答出火把之多、

50、队伍之众的景象.7两次出现火把,作用各是什么?(3分)【答案】第一次出现,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之高,和点炎把的人之众.形成壮丽的奇观.第二次出现,火把照在人的脸上,写出了山之陡,展现奇观的细节. 【解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根星光相接,暗示山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的句子是“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展示了“奇观”的细节,写出了山之陡,描写细致、生动.答此题一要读懂句意,二要结合上下文.(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

51、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

52、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

53、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8选文所流露的情感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敬佩爱戴b惊讶恐惧c内疚同情d思念感激【答案】b【解析】通读全文不难看出,丝毫不存在“惊讶恐惧”之情.9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2分)a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大神力的人.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答案】d【解析】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加以鉴别可从选项中正确选择.10对选文画双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b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c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d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答案】a【解析】仔细品味,此句为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c“我知道她并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