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血证(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血证(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血证(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血证(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便血(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便血西医病名:消化道出血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 血液随大便而下,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或呈柏油样黑便。(2) 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悸,气短及腹痛等症。(3) 出血过多可现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部压痛。(4)内窥镜、线钡剂造影、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助明确诊断。(5)询问有无传染病及疫水接触史,血、尿、粪病原体检查及培养有助于鉴别诊断。(6)本病应与痢疾、痔疮相鉴别。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

2、1 出血的直接证据:解柏油样黑便、暗红色大便或血便;2 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悸气促昏厥等;3 实验室证据:粪便潜血强阳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4 排除进食引起的黑便:如动物血、碳粉、铁剂或铋剂等药物。(二)证侯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 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2 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3 脾胃虚寒: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沉缓。二、治疗方案(一)、辨证使用中药汤剂1

3、 肠道湿热主症: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次症: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例方:地榆散或槐角丸。方药: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临证加减: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可酌情选用清脏汤或藏连丸或加中成药胆胃通(本院自制)。2 气虚不摄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次症: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地榆、槐花、仙鹤草。临证加减:中气下陷,神疲气短,肛坠、加

4、柴胡、升麻、黄芪或加中成药行气丹(本院自制)益气升陷。3 脾胃虚寒主症:便色紫黯,甚则色黑,次症: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沉缓。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代表方:黄土汤。方药: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临证加减: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去黄芩、地黄之苦寒滋润,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若腹痛较甚者可加中成药胃痛宁(本院自制)温阳止痛。(二)、其他疗法1 中成药1.1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可以选用我院高正末主任医师之高氏溃疡散,可根据辨证加减,方药及加减如下:黄芪15g,党参10g,白芍15g,延胡索10g,白及30

5、g,三七粉10g,浙贝母10g,煅瓦楞30g,黄芩10g,蒲公英50g,土茯苓10g,乌贼骨30g,黄连6g,川楝子10g。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吴茱萸、炮姜湿热蕴脾者加滑石、甘草、苍术、猪苓、茯苓脾胃气滞者加香附、枳壳、陈皮、青皮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兼瘀血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赤芍1.2可酌情选用云南白药、消炎止血散等药。2 中药针剂2.1 生脉针10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亦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气衰血脱证。2.2 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亦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阳微欲绝证。三、中医诊疗设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医诊疗设备)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治愈:便血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连续3次转阴,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查正常。2 好转:便血量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或大便隐血间断性阳性。3 未愈:便血及临床症状无改善。5、 重难点分析1. 对于隐蔽出血灶的寻找定位存在困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