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感悟_第1页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感悟_第2页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感悟_第3页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感悟_第4页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感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蒙肖老师馈赠,能在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马上将书的封面拍照发于朋友圈广而告之,便有朋友留言:这本书题目是“浅浅”,但课解读得一点都不浅。这位朋友与肖老师素未蒙面,只是喜欢他的课,所以新书刚出版的时候她就在书店买了书。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题目颇具诗意,我尝试着读出来,于是口中不自觉地呢喃:“就想”,“浅浅地”,“语文” 浅,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呢? 自然不是浅显,不妨说“浅白”?好像是的。听肖老师的课,就算是毫无准备坐在课堂上,也不会云里雾里有人说语文课一般人都听得懂,我以为并不是这样,真正的懂,应该是能够走进文本里的,心领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神会。读过一些课例,教师让学生

2、在课前做很多预习,课上学生旁征博引,探讨激烈,一堂语文课就如研讨课一般,诚然这样的教学是丰富的,但我总觉得需要太多准备,太繁复了,那些课前准备不充分或者领悟能力低的孩子,难免会链子。而且这样的课太耗费学生时间,每次上课这么搜集资料会不会令人疲倦?肖老师的课则不然,好像他随手拿起一本语文书就来上课了,好像只要坐在课堂上,只要我细细的读,肖老师就会带着我走到课堂里,走到文本里,所以就算是一个初中生去学习一篇高中阶段的课文,竟也能理解得不差。浅是一种感觉,像极了肖老师给人的感觉。 书中有一页书签,印着肖老师浅灰色的签名和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景好像是秋天的树,被虚化了的树叶带着柠檬的黄色,肖老师架着一

3、幅黑框眼镜,带着一条蓝色白点的围巾,双手轻轻交叉着,搭在腹前,呈45度角仰望的姿势,不知在看向天空,还是在看另一棵树,还是在看高处的人?总之他的眼神是凝视的,而这种凝视正像极了钱梦龙先生,好像这师徒两个人身上都带了一种叫做“诗人”的气质,从容淡定。两个“诗人”不同的是,钱老写的是句句工整的古诗,而肖老师写的是像诗一样的散文。 诗人是感性的。印象中,肖老师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语句:“你觉得呢?”,“你来说说看”,“谈谈你的感受”“你”是第二人称,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和认知,肖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先触及学生的感性认知,然后追问一句“为什么?”或者“作者是怎么写的?”,最后再加以分析,给人一种“喔,原

4、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感。如果能现场听一堂肖老师的课,你就会发现这种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很美妙的,学生有点疑惑,教师在关键处轻轻一拨,然后学生的思维就跟上来,这十足的默契体现了一个老师对课堂的成熟掌控,同样也是肖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只做引导者的表现。 诗人还喜欢吟诵。朗读是肖老师课堂的一个有机成分,肖老师曾说:“一篇课文肯定是要多读几遍的。”不仅自己读,还要带着学生读,不是那种默默的含蓄的读,而是带着饱满情感的朗读。本书中第一篇是山羊兹拉特的教学实录,一个“咩”字读得有趣,读得真挚,读得深情,读出了温暖,读出了急促,读出了幸福,读出了爱。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体悟到了文

5、本的内涵。一堂课下来,朗读的这一工具产生的效果让人感觉惊奇,惊喜。小说尚能通过朗读来达到教学目的,散文诗歌更无需多言。比如肖老师另一课例菩萨蛮的教学,其中的朗读非常丰富,第一遍轻声朗读,第二遍默读,之后让学生个别读,班级自由读,读了小半节课后才开始教学。我想有些性子急的学生开始可能会有点按捺不住,但是读着读着就很快平静下来了,没错,就是在这样慢条斯理的教学中,学生慢慢走近了文本,也走进了文本。 课常常如其人。 肖老师在书中谈及了自己习惯的教学思维:“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编者意图),一一地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原则进行取舍,做出有选择性的要点明晰、线条简洁的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以点带篇

6、,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让我想起江苏名师曹永军老师的教学,他在自己著名的教学课例葡萄月令上介绍过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既要一篇篇读,更要一片片读,由此及彼,几篇文章一起读,就可以知一篇通一类。”由此可见,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是由其阅读方式和倾向带来的。两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特点,听肖老师提及他的备课,常常是将课文读个几十遍,而教学也主要是围绕文本的点展开,不太会引申拓展,比较于曹老师的引经据典,这或许是某种程度上的“浅”,但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深呢? 关于对肖老师的课深与浅的理解,我觉得书中一篇王君老师的点评文章培东课堂的“浅”与“深”写的很好:培东贴着文本和学生聊,贴着文本教学生读。不蔓

7、不枝,不招不摇,不紧不慢。但就在这不紧不慢中,你觉得有一种熨帖感和舒适感在心中缓缓升起。你情不自禁地去回溯,去寻找这种熨帖感和舒适感来自何方。于是你发现,培东教得低调,但教得精致,教得细腻,教得智慧,教得温情脉脉。 精致,细腻,智慧,是肖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也是他课的“深”。 所谓“曲径通幽”,肖老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小路,也走出了语文教学的一条大路。他说:“浅浅的,不理会世界的喧嚣。我的语文身影茕茕独行。” 这句话和苏东坡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很像,只是肖老师要的身影要显得动人些因为孤独而动人。 想起我初上教坛的第一节课是肖老师听的。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我用了一个富有哲思的题目语文是什么,上了一

8、节感性的课。然而初上教坛的自己有时候自己也会迷茫: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应该怎样教?时常对课文解读不够深入,像极了教参智能化的一个机器,有时候讲得深,一股脑儿的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灌输给学生,有时候讲得浅,草草了结一篇文章。后来翻到肖老师的博客“我们的语文”,内心不由有所触动,想着什么时候会拥有“我的语文”,什么时候能成为“我们”的一份子,让肖老师显得不至于那么孤独。 浅浅深深,语文是你这篇后记是感人的。这样的语文好像就在我的身边,好像也是我的父亲母亲,朋友,师长这样的语文好像和我的生活,甚至于和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 我甚至觉得,语文是一切。 读完整本书,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感动。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被肖老师感动了,不论是读他的散文还是听他的课。听人说,肖老师以前上课总会把学生听哭,现在基本上都收着,让学生的眼泪在眼眶当中打转,在落泪与不落泪之间,只要他再点拨一下,学生就会哗啦啦哭倒一片,但是他不会点。 这是一种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