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共52分,每题2分,共26道题)1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反映了A相关作物产生的先后 B南方经济的发展C农耕方式的变迁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2、(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与市场完全脱节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

3、 6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 )A. 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7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8、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

4、商不出则三宝绝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9.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10.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

5、“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2以下是明太祖和雍正帝关于经济发展的表述,其中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雍正帝)13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

6、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4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其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16在明末棉花

7、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清代棉花种植更加盛行。如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 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 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1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 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 不抑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 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8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

8、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我国古代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19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20.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

9、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21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2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D.做批发棉纱、回

10、收棉布的大商人23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萧近高说:“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万历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私营手工业逐步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B. C. D. 24.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11、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12、27.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2分)材料三

13、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四:(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明神宗实录(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2分)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

14、趋势的原因。(5分)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稻成为主要的农作物。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2、B 3、D4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社会制度可知A、D项不选,根据“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可知C不对。5.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自耕农经济的理解。自耕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表现形式,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这段唱词反映了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状况。“小农经

15、济下农民生活与市场完全脱节”说法错误,因此排除。 故选A。6-10ABBAC 11-15ABADB16.B 分析:“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说明以农业种植水稻的居民变少,而种植棉花的人增多了,A农业商品化取得了一定进展、C商品经济取得了进展、D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以上三项都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农本思想受到了冲击,这一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17.C 18.C19.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东方小农”、“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

16、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所以答案选C。20.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错误。所以答案选C。21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指出“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苏、淞地区缴纳赋税、生活开支依赖种植木棉。所以答案选B。22.C 23C 【解析】分析:“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

17、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因此选C.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2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D项正确。25.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一知识点,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选D。26.B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分析的是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不重视。故选B。ACD均未从必要性角度考虑27.(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