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ppt_第1页
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ppt_第2页
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ppt_第3页
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ppt_第4页
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PA选修课程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系,第 1 讲 概论,概念准备 知识基础 操作入门,学习内容,1、实证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 2、社会科学研究的含义 3、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习目标,理解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性质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宏观把握科研工作的基本要素和环节 初步认知科研工作发展的当代趋势 理解方法论知识与方法论对于科研工作的意义,思考要点,如何理解社会科学的性质? 如何在科研中自觉地运用有关科研工作要素和环节的知识? 科研工作发展的当代趋势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方法论知识的普遍意义?,1.1 实证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什么是科学的知识?

2、什么是社会科学知识?,1.1 实证主义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与哲学内部的分化 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 社会科学内部的分化:学科建制化,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 法国思想家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者。 孔德明确地将科学方法规定为实证方法,并将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对立起来,提出拒斥形而上学并以科学方法取而代之。 在孔德看来,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事实中间的恒常关系,而这只能依靠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孔德实际上是将知识等同于理论,强调认识的途径和建构理论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并且主张以一整

3、套固定的“科学主义”原则和标准衡量知识增长。 这些主张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主义高扬的局面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并且成为这一理性主义的组成部分。 由此,近代自然科学终于同已经贫困化的自然哲学实现了分离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进而奠定了自那时以来飞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而与此同时,一向处于“哲学阴影”笼罩下的社会科学也开始从中脱离出来,向自然科学学习和靠拢而踏上了一条永无尽头的、企盼着精确科学化的道路。,UNESCO: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 社会学 政治学 心理学 经济学 人口学,人文学科 语言学 人类学 史学 艺术及艺术科学 法学 哲学,与社会哲学相分离,社会科学使用自然科学移植的理念和方法

4、。这是源自于孔德的分类。,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Colin Hay, Political Analysis, Basingstoke and New York: Palgrave, 2002, p.64,本体论 Ontology,认识论 Epistemology,方法论 Methodology,什么是要知道的?,我们能够或希望知道此物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关于此物的知识?,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完全认识 如实还原,逐步认识 永无止境,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及其他:比较,范式与方法:区位比较,知识的性质:比较,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页2,知识是经验的吗,知

5、识是可以评价的吗,是,否,是,否,政治学知识的类型:艾萨克,艾萨克: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政治学知识的类型:罗伯特达尔,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区别,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区别,詹姆斯 科尔曼格林斯坦的见解,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客观性 规律性 可认识性 认识的科学途径 可证伪性 真理性 系统性 可预测性,可验证性 可认知性 非规范性 可转移性 一般性 可解释性 有条件性,不同的表述与同样的见解,1.2 社会科学研究的含义,我们能否取得科学的知识? 我们如何取得科学的知识?,关于社会现象的方法论争论,否定的观点:阐释而非解释 意义问题情绪问题

6、理性问题助动问题 互动问题特殊困难 规律无常,肯定的观点:解释是可能的 认识的局限 文化差异问题 规律变化问题 反应问题,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比较,自然界100,社会领域 0,共性趋大,差异性趋大,学科科学化的发展程度,特殊性规律,一般性规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概念操作化就是明确和澄清概念,使抽象(层次不同)的概念经过“操作”而在实践中具有经验层次上的可测量性。“概念的操作化是指把概念纳入能够加以测量的形式。”,获取科学认识的基本途径 从概念、命题到理论,官僚制,终身职业,权力分层,非个人 关系,正式规章,抽象概念,规章的 覆盖率,互称职务现象,级别总数,服务25

7、年以上人员,官僚制程度的 复合指标,分解概念,资料来源:李强:社会指标理论研究,页58,测度指标,理论命题(假设),概念操作化,操作性命题,理论命题的检测,科学认识的“认识之轮”,推理法,归纳法,1、假说,3、肯定或否定假说,2、观察,1、观察,2、发现模式,3、尝试性结论,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实证主义社会分析和政治分析的逻辑,Colin Hay, Political Analysis, Basingstoke and New York: Palgrave, 2002, p.81,由现有理论中提炼的 定义和设定,预测性假说生成的 演绎性概括,经验证据的 观察,结论:理论与证据相一致或矛

8、盾,根据新获取的事实 修改理论,如理论与事实相矛盾,放弃现有理论,如理论与事实一致,不要求有后续行动,在出现优越的竞争理论时,抛弃现有的理论,实证主义的认识逻辑,“盲人摸象说”:局部/片断的叠加与整合 “烂泥垒墙说”:点滴的积淀与替代 其他替代性办法 输入与输出的“黑箱” 部分解释的“灰箱”,1.3 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如何取得与如何表达 如何表达已取得的科学知识?,论文写作的意义与功能,论文写作的定义 论文写作的特性 论文写作的类型,在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科研工作的展开过程,知识学习与人才培养:比较,学士、硕士与博士之间的级差关系 学士:基本技能(写文章) 博士:创造性成果(专著

9、) 硕士:奇特的中间地带; 由此造成:硕士论文的特殊性,知识学习与人才培养:路径分析,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 更关注硕士生的科研工作 更强调硕士生的科研成果 对于硕士生的特殊要求,知识学习与人才培养:路径分析,研究生以围绕着特定科研课题的科研工作为主线的课业学习和能力养成的学习阶段,科研环节与学习进程:理解与控制,科研与学习之于硕士生的意义 科研环节知识与学习进程的自觉把握 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物质成本与人力成本,预热,规则确立,教学组活动,学院管理,导师辅导,科研与论文,课程学习,描述型的博士学位论文意在描述政治事件、人物、环境和过程。它们大体上分成两类:现状描述型的(关注现在的发展和条件

10、) 历史描述型的(关注于过去的事件和条件) 理论型的博士学位论文意在学科领域内讨论相关理论问题,但着重点和结果有相当的不同。,博士论文的理想类型 斯蒂芬范埃维拉政治学研究者方法论指南,论文写作与方法的应用,理论建构,理论检验,理论应用,文献分析,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并使用研究案例分析这些假设且证明其可信度。,用实证的证据去评估已有的理论;既可用统计分析、也可用个案研究,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文献分析的博士学位论文总结和评估在某一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的文献。它考查的是现存的理论是否有价值和现存的检验是否已经完全并具有说服力。,评估现有的或者将要实施的公共政策/政策方案。如支持者/反对者的事实和理论

11、假设是否成立?政策是否会产生支持者们所假定的效果? 历史解释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理论(公认的学术理论、民间理论或常识性的推论)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类型和结果。尽管有大量的描述,但主要还是集中于解释它所描述的东西。,历史评估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估那些指导官方或非官方政策行为体的事实和理论上的信念,或者评估那些他们所提出的政策的结果。 预测性的博士学位论文利用某些原理从现有的事件或既有的发展趋势去推断将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类型,学术性,应用性,学术原创,资料来源:秦亚清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262,略有修改。,理论研究,释疑研究,个案研究,政策研究,社会效益

12、,“分析策略的多样性对那些从事政治分析的人们是有意义的”。 即使是针对特定类型的研究课题,也不存在所谓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但是,确实存在着使用这些研究方法的正确方式、程式或程序,而且,至少在这些研究方法的限制性条件之内,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是可以信赖的。,方法论的工具箱问题,综合应用的问题,终极关怀,问题意识,方法偏好,单一个案,少数个案,巨量个案,档案研究,内容分析,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小组访谈,口述史,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库分析,统计分析,隐性比较,比较研究,变量分析,二次分析,学术史梳理,交叉渗透,多元整合,多元研究架构,诠释的整合架构,科研工作的基本要素,科研主体 科研对象 科研工具,

13、对象,工具,主体,要素间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系统 科研主体、对象(客体)和科研工具共同构成完整的体系 科研主体借助科研工具的中介对来自科研客体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经过科研主体的思维活动,形成关于客体的知识。,关于科研主体,思维范式 思维框架 基础理论知识 方法论原则 科研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 思维能力 科学鉴赏能力 价值关怀:问题意识与终极关怀,价值关怀,科研能力,思维范式,关于科研客体:两分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结构,包括自然人口条件和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社会主体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关于科研客体:三

14、分法,社会规范:社会的维持和变迁主要源自人们的观念运动和价值变化,因此必须关注社会价值观及其作用和实现方式; 社会结构:社会是由结构因子及其相互间稳定关系所构成的层级结构,因此必须对这些结构因子和结构关系状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社会行为:人的社会行为中存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治机构运作,科研工具,为实现认识目的而运用的、能够联结联结科研主体与科研客体的手段; 科研工具的两重性: 外在于主体与内化于主体; 科研工具的构成: 物质形态的工具 观念形态的工具 观念形态物化的工具,科研工作之要素分析的提示,科研对象的发展变迁 科研工具的发展变迁 两者加之科研主体的要求和挑战,

15、科研工作的基本环节,选择科研课题并制定科研计划 收集、整理和加工研究养料 分析与阐述研究资料 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撰写论文 研究成果的评估与社会承认,科研工作的主要环节:简化,科研工作的主要环节:复杂,提出问题,背景研究,假说建构,测量与操作,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与阐释,理论建构,科研工作发展的当代趋势,综合化趋势 应用化趋势 数学化趋势 未来学研究,综合化趋势,论题综合化 方法综合化 学科综合化 国际化趋势,应用化趋势,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 从价值问题到实际问题 从理论研究到对策研究,数学化趋势,数学的思维 数学的工具 数学的形式,数学化趋势,SWOT分析,数学化趋势,政党转型的原因:唐斯

16、的两党竞争战略模型,为争夺更多选民的支持而不断地趋中,数学化趋势,德纳多:体制的应对能力与革命的爆发,数学化趋势,数学化趋势,未来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与预案,当代发展对于科研主体的挑战,科学范式 科研能力 行为方式,总 结,什么是科学的知识? 能否获得科学的知识? 如何获得科学的知识? 如何表达科学的知识?,作 业,按照前述不同的学科分类标准对自己迄今所学过的课程进行分类处理 采用表格形式或谱系形式或矩阵形式加以表述 下次课堂检查,科学论文的阅读,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科学论文的理论界定 二、社会科学论文的 三、自然科学论文的 四、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一、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一)、科学

17、论著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 创造性 科学性 文献性 系统性 宏阔性,二、 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具备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和修养 (二)、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三)、注重人文精神的提取 1、 什么是人文精神 2、 如何提取人文精神,三、 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二)、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三)、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 1、 什么是科学精神 2、 如何提取科学精神,四、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一)、科学论著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 创造性 科学性 文献性 系统性 宏阔性 (二)、善于把握科学论著的框架和体系 (三)、悉心寻找科学论著的学术

18、独创性,阅读教学论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模式,一、 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阅读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理念 (二)、阅读教学法的总体和阶段目标 1、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2、 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三)、阅读教学法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语文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 语文教学应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对话 3、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关系 5、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阅读教学的评价系统 1、 评价总体原则 2、 评价内容和方法 朗读、默读能力的评价 精读能力的评价 略读、浏览能力的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评价,二、 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陶冶心灵、铸造人格 (四)、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三 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 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二) 在整体中来理解局部 (三) 使用学生自己的眼光和视角 (四) 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1、 吟咏背诵法 2、 三境界说 3、 触类旁通法 4、 看序文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