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法1.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环境保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
2、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科学技术性综合性和广泛性可持续发展性 地位: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管理中较为有效的手段 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目的: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体系:指由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规范。(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3、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规章。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4.环境权:人民应当享有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力.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者体现的,涉及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全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准则。 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政府层面):概念:简称协调发展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原
4、因: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贯彻: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政府与企业):概念: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治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原因:可以获得投资省,收效大的效果;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保证;可以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
5、布局;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积极治理已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企业层面):(1)污染者付费: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该转嫁给国家和社会。(2)利用者补偿: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责任。(3)破坏者恢复:是指因开发环境资源而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负有恢复整治的责任。原因: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合理的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贯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
6、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 公共参与原则:概念:也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制约和保障政府依法、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原因:是促进环境保护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贯彻:完善环境保护立法,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利;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民的环境知情权;
7、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加强社会监督。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坏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盒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约束性。意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为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保障;它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8、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特征: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强制性。意义:是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三同时”制度: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意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保证;是防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有效措施。具体内容:(1)建设项目的初步设
9、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2)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3)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4)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并应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5)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境保护税费制度: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
10、则,向从事对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活动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1) 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意义: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加排污者治理污染的能力;促使排污者进行技术改造,开展综合利用。 使用:见问题14(2) 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向生态服务功能提供者支付费用.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资金渠道;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主要内容:(1)原则:受益者、破坏者付费,保护者
11、、受害者受偿的原则;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主体:付费主体,是指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和生态效益的受益者,受偿主体,是指生态建设保护者和其中的受害者,以及因生态建设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者。 (3)方式: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智力补偿。许可证制度: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准许其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 主要内容:排污申报登记;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消减指标;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监督与管理。限期治理制度: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
12、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意义:可以推动污染单位积极治理污染;可以推动有关行业治理环境污染破坏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改善厂群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对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位于特别保护区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内容:限期治理目标;限期治理期限;限期治理决定权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规定的总称。意义:有利于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处理,处置突发环境
13、事件的能力。7.环境标准: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在综合考虑本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技术规范。 特点:具有规范性;具有强制性;具有严格的制定程序;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和时限性。环境标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二级,以及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
14、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协调性、层次性,配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分类: (1)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5)环境基础标准8.环境监测:是指人们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的监视性测定的活动。 内容:物理指标的测定;化学指标的测定;生态系统的测定。 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意义: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技术依据。 环境监测网: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国家网是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业务协作组织,省级网是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的业务协作组织,市级网是全市环境监测工作的业务协作组织。 环境监测网的任务:在统一规划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分工,协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收集汇总监测信息资料,及时提出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动态分析报告,为环境管理服务;统一检测技术规范和方法,开展国内外的监测技术交流,开发监测新技术,推动检测技术进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污染调查及较大的监测业务活动;指导下级监测网工作。9.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二学期末总结33篇
- 上海市经济管理模拟18
- 四川行政职业能力模拟88
- 陕西公共基础知识9
- 山东面试模拟29
- 浙江行政职业能力96
- 2024年厨房设备销售合同范文
- 2024年足浴合作合同
- 2024年牛学长数据恢复服务协议
- 2024年员工福利保障保险顾问协议书
- 第二讲二进制数 (32张PPT)
- 工程咨询收费标准(国家计委1283 号文)
- 甘油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 2012年数学建模机器人避障问题
- 规模化养猪场的科学用水管理
- 车间现场作业指导书SOP模板样本
- 郎酒经销商大全国内各大城市代理商经销商
- 低压开关柜验收规范
-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中小教育]
- 六年级英语总复习名词专项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