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一分_四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数学-分一分_四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数学-分一分_四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数学-分一分_四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数学-分一分_四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 -分一分 _四年级数学教案以下文字仅供参考:如需请在此处点击右键选择另存为,或单击此处打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 9 页。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3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 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教学突破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 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 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 创设情境2. 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

3、习。3.总结。1 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 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交流体验。 4 实践延伸,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课堂3 自由发言,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 4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 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 揭示课题。1. 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 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 30 分钟 )(一 )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

4、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2分一分,理一理。(1) 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 (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一 )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2 (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2)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

5、做 ”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 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 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 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 多媒体显示 “想想做做 ”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

6、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 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2)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 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 ”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2) 小组讨论, 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 “想想做做 ”第三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 画上符号。 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

7、三类?小结: 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 ) 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 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 3 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 ! 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 !女生坐下 !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

8、: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 ”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

9、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 “想想做做 ”第四题。 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 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三、 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 3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谈话:小朋友们, 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 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

10、、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 3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五、本课小结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 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分一分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小朋

11、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不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

12、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 定期进行处理, 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

13、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探究活动: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 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 请你帮她分一分, 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 梨核、鸡骨头、 啤酒瓶、 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 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拓展活动:活动一:分铅笔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 按笔杆的材质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活动三:整理书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评价设计一、 “看谁分得好 ”,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

14、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二、 “看谁想得好 ”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三、 “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一)(二)(三)(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吉祝华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能改变它的大小。这

15、是什么知识?课前思考题: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法?反馈 1、改变数字的顺序。0 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68.32 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反馈 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 的大小由几种办法?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 二、 探究规律1、右移扩大,左移缩小。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小组合作: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

16、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反馈:(一)点右移68.32 683.2 :扩大点右移68.32 6832 :扩大。点左移68.32 6.832 :缩小。点左移68.32 0.6832 : 缩小。(二 )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再说说发现的规律板书: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缩小、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2、把 0.005 扩大,手势表示?知道

17、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0.05、 0.5、5、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米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反馈: 1、填空 0.005 米 =( 5)毫米0.05 米 =( 50)毫米0.5 米 =( 500)毫米5 米

18、=( 5000)毫米反馈:右移一位扩大10 倍50 毫米是 5 毫米的10 倍右移两位扩大100 倍 500 毫米是 5 毫米的 100 倍右移三位扩大1000 倍 5000 毫米是 5 毫米的 100 倍谁再说说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板书: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10 倍一位10 倍100 倍两位100 倍1000 倍三位1000 倍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 倍。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还有问题吗?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

19、什么决定?移动的方向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倍数。三、巩练:1、填表原数扩大 10 倍扩大 100 倍缩小 10 倍缩小 100 倍47.2811.22、填空(1)把 6.2 扩大倍是 62。(2)把 59 缩小倍是 0.59。(3) 0.28 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4) 73.21 变为 0.7321,原数就()了 100 倍。3、判断1、 0.8 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 倍()2、 3.69 扩大 1000 倍是 36.9。()3、把一个数缩小10 倍,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3.8380.038看

20、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往表达数学中的概念,并会举出恰当的例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感知生活中垂直于平行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 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理解 “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等概念,

21、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类。教具、学具预备每人: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点子图。每组:长方形白纸4 张、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直线)?谁来说说它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端点,无穷延长)(一)学生想象在无穷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假如让你画两条直线,你会怎么画?(学生短暂思考并猜想)师:听清老师的要求,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每张纸只画一种,用马克笔画。(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所画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二、观察分类,初

22、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展示各种情况师:老师把大家画的几种情况贴在黑板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1、平行 2、交叉 3、交叉且垂直4、不平行但还没有交叉(二)进行分类师: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和是一类,和是一类。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根据表面现象相交与没有相交分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 “交叉 ”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直线碰一块儿了,形成了一个交点,就叫两条直线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2.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有的话

23、让学生说明并进行想象,假如没有直接利用幻灯片展示延长后相交的情况,说明:通过延长后相交的两条直线也看作是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那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板书)三、了解平行于垂直的特征(一)揭示平行的概念师:这组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很特殊,无论怎么延长它们也不能相交,你知道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什么吗?(平行线)师:根据你对平行线的了解,你来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重点突出在同一平面内和不相交两点。)学生一边叙述教师一边将概念补充完整。师:你觉得这里面得重要词语是什么?

2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2 条直线)师:现在我们看看书上怎么说的,(放幻灯片,让学生朗读: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师: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 ”吗?(学生回答并举例)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师:假如我将这两条命名为直线a 和直线 b,我就可以这么说:直线a 与直线 b 互相平行。请你也说说这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直线 a 与直线 b 是平行线;直线b 与直线 a 是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 b 互相平行;直线b 与直线 a 互相平行;直线a 是直线 b 的平行线,直线 b 是直线 a 的平行线,直线a 平行于直线b;直线 b 平行于直线a。)师:下面请你

25、判定,下面的哪组是平行线。(出示幻灯片)(二)揭示垂直的概念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以为哪组最特殊,为什么?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用三角板、 量角器比一比、 量一量)(板书:成直角)师: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成了直角,这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关系?(互相垂直)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什么叫垂直?(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补充完整并板书。)师:让我们看一下刚才我们的验证过程,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学生朗读: 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笔标记一下垂足

26、)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师:直线 a 与直线 b 互相垂直,所以说谁是谁的垂线。你还可以怎样说?(如下图)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现在我们打开课本65 页,读一读书中的定义,并把重点词语画一下)齐声朗读: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假如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1、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

27、线(出示主题图)2、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你来指一指并说一说。 (出示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观察着两根红色的小棒是什么关系。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观察着两根红色的小棒是什么关系。六、课堂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拓展你能数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有几组平行线和垂线吗?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8、。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4、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 “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老师和你们一样有一张纸, 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面。 我们一起来做个想象, 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闭

29、上小眼睛, 想像,这个平面慢慢变大, 变得无限大, 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这时, 又出现另一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想象)(课件 2)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把你刚才的想法画在白纸上。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你想到几种就画几种,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多?(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为了方便我们把它标上号,就写在作品上。 )幻灯片出示。你们画的和他们一样吗?有不一样的,

30、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老 也画了几种, 同学 看一看。( 件 3)(二) 行分 能把 些作品分分 ? :四人小 一下:可以按什么 准分 ?分成几 ?(小 、交流)直 有什么特点? : 于他 小 的 种分法,其它 有不同意 ?(生提出猜 :我 X 号延 就 成相交的了。)三、 ,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用 件演示( 件4) :剩下的 直 大胆想象 你 的想法。生 1:我 它不会相交。 什么呢?可以把它延 看看。( 件 5)生 2:那是你看出来的,要量一量。 :那你就量一量看看。学生量一量,得出中 的距离一 。 :你 会得出什么

31、?生:不管怎么延 两条直 永 不会相交。 : 种情况你 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 ,在数学上, 像 的两条直 就叫做平行 。(板 :平行 ) 能用自己的 什么是平行 ? 疑:不相交的两条直 就是平行 ?( 物演示右 ) :将 两根小棒想象成两条直 ,( 在同一个平面上) ,它 平行 ?( 在不同的平面上) 在呢? 什么? : 两根小棒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怪它 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所以,我 要 互相平行加上一个条件:“在同一平面内 ”。(板 :在同一平面内) : 在, 能完整地 ,什么是平行 呢?引 多名学生概括完 出示( 件 6) :要判断一 直 是不是平行 ,要具 什么条件?我 可以 , 两条直

32、互相平行。(板 :互相平行) ( 件 6 下半部分) :例如: 是直 a, 是直 b,我 可以 要 和 互相平行? :( 件 7)下面哪 形中的两条直 互相平行。小 : 才我 一起研究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会出 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其中,不相交的两条直 叫做平行 。(二)垂直的概念 :咱 再来看看两条直 相交的情况。黑板上 的你 了什么?生 1:两条直 相交都有四个角生 2:我 着的角都相等。生 3:有的是 4 个角一 大, 是直角。 :你怎么知道是直角的?生3:我量的。(学生 :三角板、量角器) :你 在 几 相交的直 中哪种最特殊?生 1: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生 2:两条直 相交成直角

33、,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 角有的是 角。 :像 的两条直 ,我 就 两条直 互相垂直,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 ,其中一条直 叫做另一条直 的垂 , 两条直 相交的交点叫做垂足。 能用自己的 言 怎么 才互相垂直? 完出示( 件8)判断一 直 是不是互相垂直,要具 什么条件? :在我 教室哪些能用垂直和平行 ?(指名回答) :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平行和垂直( 件9)(三)小 : 才,我 通 分 活 , 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 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四、巩固练习1、下面图形属于什么现象?(课件10)2、判断(课件11)3、折一折( 1)把一张长方

34、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五、拓展延伸你知道吗?(课件 12、 13)六、总结七、平行与垂直图片欣赏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 “ 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 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具、

35、学具准备:水彩笔、尺子、三角板、白纸、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关系: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直线、角的有关知识,谁来说说直线、角有什么特点?2 、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每个同学在纸上画两条直线(注意每张纸只画一种情况)。二、观察分类,了解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 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

36、观察分类,了解特征: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1 、小组汇报:(学生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具有一定不可预料性,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第二种: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第三种: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 教师随即解释: 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2 、引导学生分类:设想:当出现第二种情况后

37、,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 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当出现第三种的分法时,开始同第二种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 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 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

38、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三、归纳认识,总结含义:(一)揭示平行的概念:1 、师:(指着平行的一组直线)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些,相交了吗?(没有)再画长一些,相交了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演示)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 互相” 吗?(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2 、小结并板书: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 、举例:生活中有没有这

39、样互相平行的例子?(二)揭示垂直的概念:1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师:你们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相交成直角)2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数学上叫什么?看书自学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互相垂直的概念。3 、举例: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互相垂直的例子?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1 、下面图中,互相平行的有(),互相垂直的有()。( 图略)2 、判断:(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2)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0、 )( 3)如图 直线 a 叫垂线,直线b 叫垂线。( )(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 、指出以下各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或垂直?(图略)五、拓展延伸, 展空 念: :下面咱 一起来做个游 ,(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 。1 、把两根 色小棒都 成和 色小棒平行,看看 两根小棒互相平行?2 、把两根 色小棒都 成和 色小棒垂直,看看 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3 、想象有多少根 的 棒与 棒平行或垂直?六、 堂 :今天 学 了什么内容?(板 )你有什么收 ? 自己有什么 价? 一:数的 生十 制 数法教学内容:教科 第36 38 的数的 生、 十 制 数法和数的 法, 九的第1 4

4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的数的 生。2、 自然数和整数。3、使学生 的数和 数 位“ ”、 “十 ”、 “ ”、 “千 ”.4、掌握千 以内的数位 序和十 制 数法,会根据数 正确地 千 以内的数。教学重点: 的数和 数 位教学 点:根据数 正确地 千 以内的数教具准 :教科 第36 的教学挂 教学 程:1、教学数的 生(1) 数的 生教 :我 已 学 了三年半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 些数究竟是怎 生的呢?教 明: 很久以前,人 在生 中就有了 数的需要。例如,人 出去打 的 候,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 候,要数一数捕 了多少只野 等等, 就 生了数。(2). 数

42、符号、 数方法的 生。教 出示第36 的教学挂 学生看 , 一步 明:在 古 代人 然有 数的需要,但是开始 不会用一、二、三 些数 来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 多 ”、 “多 ”或“少 ”。那 人 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 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 上打 等方法来 数。比如,出去放牧 ,每放出一只羊,就 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 ,就 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 , 再把 些小石子和羊一一 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 多,就 明放牧 羊没有 。再如,出去打 ,每拿一件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 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 多,如果是,就 明武器没有 失。 数的道理也是 。 些 数的基本

43、思想就是把要数的 物和用来 数的 物一个 一个地 起来, 也就是 在所 的一一 。以后,随着 言的 展逐浙出 了数 ,随着文字的 展又 明了一些 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学。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数符号是不同的。例如,巴比 数字就是用一个 似三角形的符号来表示1,两个 的符号表示2,三个 的符号并排表示3, 九个 的符号表示9, 10 就将 个符号横放来表示(板 出巴比 数字)。中国数字用一 表示1,两 表示2, 五 表示5, 6 就用一横加一 来表示,依此 推 7 就用一横加 来表示, 9就用一横加四 来表示(在巴比 数字下面 地板 出中国数字) 。除此之外, 有 数字、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

44、中国数字下面 地板 出 数字) 。巴比 数字:中国数字: 数字: 阿拉伯数字,其 并不是阿拉伯人 明的,而是由印度人 明的,公元八世 前后,由印度 入阿拉伯, 公元十二世 又从阿拉伯 入欧洲,人 就 些数字是阿拉伯人 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学 ”。随着社会的 展,人 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 一成 行的阿拉伯数字( 着上面,板 :1、2、 9)。后来人 数的 逐 增加,数 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 就 生了 位制。古代十 制, 有十二 制、六十 制等等。 由于十 制 数比 方便,以后逐浙 一采用十 制。

45、很 , 才 生了像 在 完整的 数方法, 就是我 下面要 的“十 制 数法”。(板 :十 制 数法)2、数字十 制 数法复 ( 1) 出 以内的数的 数 位。 (按数位 序板 出来)( 2)回答下面的 : 10 个一是多少? 10 个十是多少? 10 个千万是多少? 以内每相 两个 位之 的关系是怎 的? 数学十 制 数法( 1)教 :我 已 学 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 中, 常用到比 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 ,世界人口 50 等。 些数都比 大,从一 开始 可以 数下去,今天我 就来学比 大的数。( 2) 用算 帮助数数 十 、千 。 学生在算 上 上一 ,然后一 一 地数,一直数到九 ,再 上一 。提 : “九 再加上一 是多少? 位 十要怎 ?” 十个一 是十 ,并 学生回答“十 ” 板 在什么位置。板 : “十 ”(写在 才板 的 位的左 )。用同 的方法,完成 百 、千 的 ,分 板 :百 、千 。提 : “个、十、百、千、万 都要用来 数的,叫什么?”( 数 位)指出:十 、百 、千 也是 数 位。提 : “到 在我 一共学了哪些 数 位?”教 把板 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