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 183.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二课时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评价;美国的领上扩张和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及内战过程;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及三次王朝战争;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意大利统一的条件、过程及其评价;加富尔;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意义、成功的原因。 2能力要求:(1)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及意大利统一、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两点论、重点论)方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及意大利
2、统一、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和林肯、俾斯麦等历史人物。(3)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4)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3情感目标: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欧美日等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自己在全世界的统治。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而且为亚洲一些立志要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经验。课时安排 3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等事件
3、发生的背景是重点。这些事件的发生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 (2)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的分析评价是重点。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已是大势所趋,统一条件已基本具备。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充分展现其政治、军事、外交才华,纵横捭阖,尽管其“铁血政策”充满暴力,并带有军国主义色彩,但极大地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对这一重要人物和重要政策做出恰当评价,进一步深化“时势造英雄”这一基本历史观点。(3)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是重点。只有通过对其改革措施的深入分析,才能认识其资产阶级的性质,才能理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日本产生的积
4、极意义,对日本历史乃至亚洲国家的深远影响。2难点分析:(1)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难点。这是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学生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性质的认识上产生疑问,往往易将其同一般的奴隶制经济混淆。通过对该经济制度的生产目的及服务对象等内容的分析,得出该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结论,并从劳动力、关税、原料、市场等方面入手,明确内战前该制度已阻碍了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普法战争的性质是难点。该战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后环节,战争双方的性质以色当会战为界发生明显变化。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此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了近500年,但真正确立资本主义制
5、度的国家却依然寥若晨星。我们一起来回忆,到19世纪60年代前,世界上共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生:(回忆并作答)师:可见,当时即便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最充分的欧洲,封建势力仍异常猖獗。他们刚刚镇压了1848年革命,使欧洲处于革命的低潮。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短短20年间,世界上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等,资本主义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可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最后决战并终于战而胜之的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阶段发生于欧美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板书第四节的课题)第一课时一、俄国1861年改革1改革的历史背景师:
6、(投影材料,引导学生阅读)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 50年代末发展到 2 800家。 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生:(阅读、分析材料,发表意见)师: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从而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加强,俄国对外扩张领土的野心也日益强烈。1853年,俄国为同英
7、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全俄国都为这次惨败所震惊。他们发现,英法等西欧国家在经济、军事力量上已经远远领先于俄国。而俄国自身落后的原因就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2页小字内容)这段文字揭示了俄国社会存在的哪些问题?生:(阅读、分析教材,回答问题)师:(对同学的发言作简单归纳)可见,19世纪中期,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落伍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为了扫除这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一场改革在所难免。而代表俄国封建农奴主利益的
8、沙皇政府,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又何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材料1)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所说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呢?生:(阅读教材材料,发表看法)师:至此,我们可将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因素归纳为:由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则是促使改革发生的直接诱因。下面,我们来看看改革的具体内容。2改革的具体措施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明确农奴制改革政治、经济两方面内容)生:(阅读教材)3改革的意义师:结合我们学习的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谈谈废除农奴制对俄
9、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作用?生:(思考并作答)师:尽管这次改革是代表封建农奴主阶级的沙皇政府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但因其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资金、商品市场等方面的需要,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它仅仅局限于经济基础而并未涉及上层建筑领域,沙皇专制的封建政治体制没有丝毫变更。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而且,我们不难看出,改革还是对农民的一场“合法”的掠夺,势必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二、美国内战(在进行本部
10、分内容教学前,如有条件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与美国内战有关的文学作品或通俗历史读物,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乱世佳人等,为课堂教学作准备)1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1)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师:美国获得独立后,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它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将自己的领土迅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地图美国的领土扩张,请一位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黑板上边画边讲,使学生大致了解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生:(读图、了解)师:1783年美国独立时,其领土面积仅205万平方公里。内战爆发前,已达777万平方公里;美国人口也从1800年的530万增加到3140万。伴随着领土向
11、西急剧扩展,大批美国人或为获得土地,或为发财致富而从东部涌入西部,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在后世美国人看来,这是一个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的“田园牧歌”式的运动。其实整个西进的过程伴随着血腥和艰辛。对于西部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来说,西进意味着驱逐和屠杀。到19世纪末,印第安人已从100多万锐减至24万。仅在1802年1822年间,就有1500万英亩原属印第安人的土地被掠夺。对于进入西部的白人来说,西进也毫无浪漫可言。让我们来看看一位探险家笔下的美国西部。(投影材料)每棵灌木有尖刺,每头动物有犄角,每条爬虫有利齿,每只昆虫有触角,每条汉子都带枪,随时准备在受到一丁点儿挑衅或者根本没有受到丝毫挑
12、衅时,就对任何不幸的逗留者使用其防身武器。引自布鲁姆等著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一分册) 这段材料从哪些方面反映了西部环境的严酷?生:(阅读材料并作答)师:面临如此恶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移民们不屈不挠,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开发,使西部欣欣向荣,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在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中注入了富于拼搏和冒险的精神。(2)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师:然而,随着西进运动,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社会上所存在着的一对固有矛盾,开始逐渐尖锐起来。(引导学生回忆美国独立后社会上所存在的经济成份)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美国社会上长期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后者尽
13、管采用的是残酷的奴隶制剥削方式,但从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看,南部的奴隶制经济已被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同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和矛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内容,概括南北方经济产生矛盾的主要方面)生:(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并作答)师:19世纪中期,随着南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双方在关税、劳动力、原料和市场等方面的固有矛盾在新拓展的西部领土上日益尖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迅猛增长的北方资本主义工业,为获得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力图把西部新领上变为“自由州”;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则千方百计将其变为“蓄奴州”,可见,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4、。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已经严重妨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这就成为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的野蛮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愤怒,黑人奴隶的悲惨境遇也令人同情。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在社会上高涨。(请有关同学对废奴运动作简要介绍,内容可包括斯托夫人及其汤姆叔叔的小屋、“地下铁路”、约翰布朗起义等内容)生:(有关同学介绍课前准备内容,其他同学与教师共同学习)(3)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师:1860年,在南北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美国进行了第16任总统大选。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推出了他们的总统候选人林肯。(请有关同学对林肯作简要介绍,内容可包括林肯身世、成长经历、对奴隶制态度等
15、内容)生:(有关同学介绍课前准备内容,其他同学与教师共同学习)师: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非常清楚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林肯在1854、1858年的两次演说)林肯当选总统,意味着至少在今后四年中,南方种植园将无法获得一寸新土地。这使南方奴隶主们感到绝望。他们终于走上了分裂国家和叛乱的道路。可见,林肯的当选实际成为内战爆发的导火线。2美国内战的过程师:1861年,南方有11个州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成立所谓“美利坚诸州同盟”的国家,公开与北方分裂。后又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表格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内战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生:(阅读
16、教材、材料并思考)师:由于南方发动内战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北方战争准备严重不足,且缺乏良将;特别是林肯政府在内战初期仅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为避免使边境四个蓄奴州倒向南方,迟迟不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极大挫伤了北方人民为废奴而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联合南方黑人奴隶共同奋斗。因此,内战初期北方在道义和实力上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可见,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关系到能否平息叛乱和恢复国家统一。为夺取内战胜利,林肯政府必须采取断然措施。1862年,林肯政府陆续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6页有关两个法令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生:(阅读、分析并作答)师:这两个法令对白人许诺土地,对黑人许诺自
17、由,激起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在后方有力的推动下,前线很快迎来了战争的转折。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著名的葛底斯堡大捷,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然而林肯还未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被南方奴隶主派遣的刺客暗杀。消息传出,举世哀悼。(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增强对林肯的感性认识) 投影: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保持着自己优良品质的人。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致于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引自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吊唁信生:(阅读材料)师:的确,林肯的一生,品德高尚,气度恢宏,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得到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18、3美国内战的意义(此问题可由教师讲解,也可以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各有哪些国内、国际影响?它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各是什么?)生:(思考,阅读教材并作答)师:小结: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奴制有何异同,并作出简要评价。生:(回忆、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并作简单总结)第二课时(课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这些国家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到目前为止,一个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国家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德意志。截止到
19、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还是一盘散沙。所以,德意志当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实现日耳曼民族的复兴,必须首先实现国家的统一。三、德意志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1)统一的必要性师:(演示软件地图“德意志的分裂”)生:(看图,思考)师: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有近四十个邦和自由市,各邦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仍各自为政。其中,奥地利是德意志政治领袖。而普鲁士紧随其后,双方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明争暗斗。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起来。各邦中普鲁士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834年,以普鲁士为主,共有10多个主要邦国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该同盟免除各邦之间的内部关税。(演示软件地图“德意志关税同盟”
20、)生:(看图,思考)师:通过观察以上两张史图,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德意志的经济状况与政治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政治四分五裂,经济上统一已初露端倪。这强烈呼唤着政治统一,因为分裂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严重的障碍。例如:各邦之间当时迫切需要的人口和资源技术的流动被限制;资产阶级要拓展海外殖民地,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护。可见德意志统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政治分裂的严重阻碍。另外,19世纪中期欧洲民族主义方兴未艾,在德意志的四周,早已出现了一系列民族成分单一的统一国家,德意志要在未来强国林立的欧洲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政治统一来实现民族的复兴。因此,19
21、世纪中期德意志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振兴德意志民族,首先都必须实现国家的统一。可见,统一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急迫地提到了历史发展日程上。下面,需要解决的就是统一的途径问题。(2)统一的可能性师:在当时,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仅有的两个有实力领导统一的邦国。从政治影响上说,奥地利要比普鲁士大。但此时奥地利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已被普鲁士超过,而且内部民族矛盾复杂而尖锐。统治阶级埋头于处理国内问题,并不希望德意志在其他国家领导下完成统一。因此奥地利无意领导统一,甚至会阻挠统一。而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其统治阶级又野心勃勃,力图通过领导统一把自己的势力扩充到整
22、个德意志。因此,统一任务最终落到了普鲁士身上。2统一的过程师:德意志统一的过程是同一个人和一种政策紧密相连的。(演示软件“俾斯麦画像”)生:(看图)师:俾斯麦自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后,坚定不移地推行统一政策。他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排除奥地利和法国这两大敌人,为此必须付诸武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材料2)生:(阅读有关材料)师:这段材料中的“自由主义”指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议会民主制度,“当代重大问题”则首推德意志的统一。其中最关键的字是哪两个?生:(回答问题)师:什么是“铁血政策”?生:(思考、回答,概括出“铁血政策”的定义)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铁血政策”即凭借普鲁士的强权武
23、力统一德意志的政策。俾斯麦的政敌经常据此攻击他“穷兵黩武”,此评价是否准确留待以后解决,我们先来看看“铁血政策”在德意志统一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演示软件地图“普奥对丹麦战争形势图”)生:(看图)师:在德意志北方有两个小邦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当时受丹麦控制。1864年,普奥联合击败丹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分得荷尔斯泰因。这场战争留给后人一个疑问:俾斯麦为何要与奥地利共同对丹麦出兵?生:(思考,回答问题)师:(总结)以军事实力而言,普鲁士单独对丹麦作战稳操胜券,但会招致奥地利的猜忌干涉。为避免麻烦,俾斯麦干脆拉上奥地利一起出兵,共同瓜分战利品。但荷尔斯泰因与奥地利本土并不接壤
24、,很难有效控制。倒是离普鲁士更近一些,北方还有刚被普鲁士吞并的石勒苏益格。可见,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时,已经为下一步对奥地利的战争作准备了。1866年,普鲁士挑起普奥战争。(演示软件地图“普奥战争”)生:(看图)师:普军获得萨多瓦战役胜利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参谋总长均主张乘胜进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但俾斯麦又一次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应适可而止,与奥地利讲和。并以辞职相威胁,迫使威廉一世同意了他的提义。其中奥妙何在?生:(分组讨论,充分启发、酝酿,并由组长发言)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俾斯麦认为,萨多瓦会战已使普鲁士取得决定性胜利,排除奥地利干扰统一的目的已经达到。如穷追猛打,战争势必会扩
25、大和拖延,可能导致法国干涉,使问题复杂化。即便奥地利被普鲁士吞并,也会给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增添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俾斯麦认为要在短时期内实现德意志的统一,特别是要保持统一后德意志的安定,必须排除奥地利。这充分体现了俾斯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明之处:只依据理智按照现实所提供的可能性来行事,而不掺杂感情色彩。更有甚者,俾斯麦此时已经在为对法战争考虑,如果乘胜即收,给奥地利留下颜面,就有可能使奥地利因感恩而在对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更体现出俾斯麦的远见。奥地利从此被排除出德意志范围。1867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演示软件地图“北德意志同盟”)生:(看图)师:至此德意志的统一已完成大半,只有南德四
26、邦由于受法国的干扰而分立。法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后敌人。俾斯麦认为必须再发动一次战争打垮法国,而法皇拿破仑三世为阻止身旁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也不惜付诸武力。双方都在求战,但俾斯麦却费尽心机挑动法国先动手以为自己谋得政治上的主动。1868年,西班牙王位空缺,当地议会准备推举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出任新国王。拿破仑三世大为惊恐。(演示软件“欧洲地图”并提问)如果普鲁士王室成员出任西班牙国王,对哪一国威胁最大?为什么?生:(看图,回答问题)师:拿破仑三世派特使前往普鲁士的疗养地埃姆斯求见正在休养的威廉一世,请他保证其家族成员永不出任西班牙国王。事后,威廉一世给在柏林的俾斯麦发电报,告知双方会谈情况
27、。俾斯麦本能地意识到可利用这封电报做文章,他把电文进行煽动性修改后在报界公开发表。(演示软件“埃姆斯急电摘抄”)法国大使在埃姆斯居然要求国王陛下授权给他向巴黎发电,说国王陛下承担义务在今后永远不会再赞成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登上西班牙的王位,假如该家族重提此事的话。接着,国王陛下拒绝再次接见法国大使,并通知他说,国王陛下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引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该电文发表后对普鲁士和法国分别会起到什么作用?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师:这种非同寻常的外交辞令使德意志在全世界面前变成了受侮辱的无辜的一方,从而极大地焕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而拿破仑三世的地位极为被动,他要么忍受失败,要么对德开
28、战。俾斯麦估计这份急电在巴黎会起到“红布对高卢公牛的作用”。拿破仑三世果然上当,他于1870年7月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演示软件地图“普法战争形势图”)生:(看图)师:1870年9月,普鲁士军队在法国要塞色当取得大捷,拿破仑三世以及十万法国官兵成为俘虏。普鲁士军队进军巴黎,迫使法国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和约: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通过普法战争,普鲁士最终控制南德四邦,并获得两块新领土。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正式加冕即德意志帝国皇位。德意志统一大功告成。至此,我们再来解决刚才的遗留问题:关于俾
29、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应如何恰当评价?生:(分组讨论,充分启发、酝酿,并由组长发言)师:(归纳总结)这种政策听起来充满血腥,但它主要是为德意志的统一服务,其矛头指向的是德意志统一的敌人奥地利、法国。而德意志的统一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进步,因此铁血政策是积极的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也充分发挥了自己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为德意志的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见,具有杰出才干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当然必须是在时代发展的需要之下起作用。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当“铁血政策”为德意志统一服务时,我们应该肯定它的积极意义。一旦这种政策被用来为领土扩张和掠夺财富服务,就具有“穷兵黩武
30、”的侵略性。在统一过程中,“铁血政策”的推行有无过分之处?生:(回答问题)师:如普法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对双方来说发生过变化;色当会战之前,普鲁士是为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正义战争,而法国进行的是干涉他国内政的非正义战争。色当会战后,德意志统一的最后障碍已被扫除,但普军仍不断侵占法国领土,屠杀法国人民,已变成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法国则进行的是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应该辩证地看问题。3统一的历史意义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因此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德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真正的强国,德意志民族实现了历
31、史复兴,因此统一又具有民族复兴意义。而在欧洲的心脏地区出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的德意志,也必然会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演示软件地图“欧洲地图”)生:(看图)师:此前,欧洲大陆的强国首推俄法奥,争夺主要在这三国之间展开。而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法国和奥地利被不同程度地削弱,俄国又很落后,这就使德国将在今后的欧洲乃至政治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德意志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普鲁士的专制制度被扩大到整个德意志,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通过铁血政策的推行得以加强,这就使统一之后的德国富于侵略性,它总是把武力看作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演示软件油画“德意志帝国的
32、诞生”)生:(看图)师:这个场景似乎在向世界宣告:今后在战争灾难制造者的名单上,德国将占有显赫的地位。四、意大利统一1统一的历史条件(1)统一的必要性师: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软件演示意大利统一形势图)意大利的分裂和德意志的分裂相比,有何特点?生:(回忆、思考并回答)师: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外族势力插手导致的。其中奥地利势力最大,它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威尼斯和中部的几个小邦国;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处于西班牙国王控制下;罗马则被法国军队控制。只有西北的撒丁王国处于独立状态。因此,当时意大利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同德意志相同:必须首先实现国家统一,以实现民族的
33、复兴。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北部兴起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这又为统一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同时,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2)统一的可能性师:同德意志统一的特点近似,意大利的统一始终以一国为核心进行,那就是撒丁王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撒丁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领导的条件有哪些?生:(阅读教材第88页有关内容,归纳、总结并回答)师:除了一个核心领导力量外,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俾斯麦的人物,他就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他在不断加强撒丁王国实力的同时,不断寻求完成统一的途径。他希望通过自上
34、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由撒丁王国领导完成统一,但他又深知撒丁王国的力量有限,便决定首先取得法国的支持,打击主要的敌人奥地利。2统一的过程师:1859年,法、撒联军联合对奥地利作战。这是意大利人民盼望已久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支援和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正当法、撒联军连战连捷,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却背信弃义,单方面停止对奥地利作战,使意大利统一的大好形势蒙上了一层阴霾。拿破仑三世为什么要单独同奥地利讲和?生:(思考后回答)师:法国根本无意为意大利统一而战,不过是想借机排挤奥地利的势力取而代之。拿破仑三世深知,一旦奥地利的势力被完全驱逐,意大利人民斗争的矛头就会指向自己。因此他
35、不惜出卖意大利人民的利益,同奥地利媾和。意大利统一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人民的热情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次年,意大利北部统一基本完成。南部两西西里王国的人民也发动了武装起义。为支援起义者,意大利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招募志愿军南下远征两西西里。这支军队仅千余人,且未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在加里波第指挥下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两西西里王国首都那不勒斯。之后,他将政权转交给撒丁王国。此事曾引起很多非议。有人认为加里波第应该在那不勒斯建立共和国,而不应该拱手将政权让给君主立宪的撒丁王国。这种作法是加里波第资产阶级革命家软弱性的体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生:(分组讨论,充分启发、酝酿,并由组长发言)师:(
36、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加里波第在形势于己有利的情况下,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名位而是祖国的利益,他深知应该尽快实现国家的统一,而如果他在那不勒斯另起炉灶,势必和撒丁王国产生尖锐矛盾而延缓祖国统一进程,只会使法国和奥地利等祖国的敌人拍手称快。因此他将政权交给撒丁王国,恰恰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爱国者高尚情操的体现。事实证明加里波第的深明大义之举,加速了意大利统一的进程。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随后,意大利又巧妙地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机会,收回威尼斯和罗马地区,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3统一的意义师:统一的完成,使意大利摆脱了外族控制和四分五裂的状态,实现了民族复
37、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由于意大利封建势力顽固,自上而下的统一方式对封建势力的扫除又不够彻底,加之自然资源缺乏等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仍面临着重重阻碍。小结:引导学生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生:(回忆、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并作简单总结)第三课时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开时,亚洲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五、日本明治维新1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师: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生:(思考并回答)师: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
38、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改变日本原有的阶级结构。(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发展及影响师:商人、资本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越来越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不满,“恨主如仇”。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由幕府统治基础变成反对幕府的力量。当时,农村中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新兴地主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新兴地主迫切要求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新兴地主一方面压
39、迫农民,另一方面受领主压榨,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是对当时封建领主制的一个否定。新兴地主迫切要求土地私有,而将军是维护幕藩体制的代表。从天皇(有名无权)到一部分大名、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资产阶级,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生:(分析并回答)师:他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幕府将军成为众矢之的。当时,人民反抗斗争不断。(2)人民的反抗斗争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受剥削很重,维持着“不死不活”的生存,“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只好“出卖亲生骨肉”。所以农民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共发生320次农民起义。人民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说明什么?生:(思考并作答)师:幕
40、府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而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3)西方列强的入侵师:西方列强入侵的后果是什么?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思考并回答)师:日本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遭到破坏,许多工人失业,再加上物价暴涨和金货外流,下层人民生活状况更加恶化。幕府对内压制,对外屈服,国家主权不断丧失,使原有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感到要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必须武装倒幕,进行社会改革。2、武装倒幕师: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逐渐形成,倒幕派是如何武装倒幕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生:(阅读教材,掌握武装倒幕的简单经过)师: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实现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师:1868年,天皇发表五条誓文,宣布将实现“万世一新”的改革。(投影材料)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3文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4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翻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常州工学院《中小学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热压硫化锌(ZNS)晶体合作协议书
- 温州大学《结构力学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海商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配套课件-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 2025年度药店营业员服务规范及合同约束协议3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2025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紧急疏散逃生方法
- 羊水栓塞护理应急预案
- 法社会学教程(第三版)教学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