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新坐标】(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1讲 先秦、秦汉教案中国古代史通史图览世界古代史通史图览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ks5u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ks5u坐标通览ks5u整体感知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
2、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先秦时期(原始社会至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政治上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时代,政治权力的传承实行禅让制。经济上农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创制出耒耜等农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手工业:纺织原料最初为麻和葛,后来学会养蚕、缫丝、织绸;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文化上出现原始的绘画和刻画符号
3、,同时出现原始舞蹈。2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王位世袭制: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首创王位世袭制。分封制:西周时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同姓亲族为主体进行分封,在初期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宗法制:以血缘为依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效规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对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农业: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青铜器主
4、要作为礼器使用;商朝时出现原始瓷器。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均由官府统一管理,即所谓的“工商食官”。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趋向瓦解。农业: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改进;重农政策出现。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文化上思想:
5、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文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的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朝的大一统政治上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建立的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基
6、本的政治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小篆成为官方文字。2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时解决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成了中外朝制度。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上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耧车和代田法;兴修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商业: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专供贸易
7、的“市”出现,但受重农抑商政策等影响管理严格;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文化上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学:造纸术、九章算术(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和氾胜之书(农学)等。文学: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主题1| 政治上:从周代“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发展1(2016全国丙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导学号:02792000】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
8、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ks5u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2(2015全国卷)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
9、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C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中说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年幼,执政大臣也从他们中选择,反映了母族亲属(外戚)在两汉时期的地位极高,由于皇帝年幼,很容易被外戚所控制,导致汉代经常出现外戚干政,故选C项。3(2015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导学号:02792001】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Aks5u解答本
10、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郡太守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宣帝的观念而非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C项;D项内容在材料中未提及。4(2014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Cks5u“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
11、选择C项。1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2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独立性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秦朝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
12、下的体制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制度,秦朝以吏为师西汉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多角度理解以血缘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ks5u命题猜想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宗法社会的形成与演变,与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奴隶时代到封建时代,由于社会组织没有根本变化,原来适应奴隶制的宗法制,又发展演变为封建宗法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复习备考时,注意从整个古代社会结构的角度去分析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一要重视分封制对中国姓氏起源、地名来历的影响等;
13、二要重视宗法制对“家国同构”的影响;三要重视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风俗、思想观念(如崇拜祖先、重视亲情、重男轻女等)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凝聚力的深刻影响。1(2016邯郸模拟)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Bks5u材料叙述的是商周时期不同地方的人都参与了共同的节日,没有提到束缚人们的思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由于实行了
14、宗法制,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政权的合法性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着重讲述娱乐性,故D项错误。2(2016河南三市调研)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B“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Aks5u材料中“(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表明“义门陈氏”主要
15、体现了宗法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ks5u备选习题3(2016淮南模拟)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出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Cks5u春秋时代已出现郡县制,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采用,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动荡时期,故B项错误;“弑君”“出君”现象的减少反映了国君统治的稳定,这说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矛盾激化下的产物,故D项错误。4
16、(2016绵阳三诊)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国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Bks5u题干中“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并未体现出秦国经济与其他诸侯国经济的比较,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说明当时的秦国国君能够将国家的财富集于一身,体现出了集权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秦景公墓的情况,因而不能说明当时所有秦国墓葬的形式都是如此
17、,故C项错误;题干中“墓内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体现不出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考查秦汉政治制度ks5u命题猜想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外朝制度等。解题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创立,是秦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的标志。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郡国并行制是一种不成功的创新,解题时注意结合中央集权的特点和汉武帝的解决措施加以分析。5(2016黄冈模拟)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
18、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Cks5u材料表面信息反映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皇帝之功,勤劳本事”意为皇帝功劳在于本分做事,故A项错误;“以文书御天下”反映的是皇帝治国的一种形式,故B项错误;“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强调四海之内都受到中央和皇帝
19、的节制,故C项正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为太子僚属与官署官员要一视同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2016武昌调研)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导学号:02792002】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Bks5u宗法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与皇权相结合,应该指封国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20、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吏治”指官吏的作风和政绩,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主题2| 经济上: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1(2016全国乙卷)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D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
21、排除A项。仅依据题干图片无法说明农业的“不断发展”,故排除B项。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故排除C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2(2015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导学号:02792003】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22、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C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产,故
23、排除D项。3(2012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导学号:02792004】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豪强大族只是汉代地方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排除A项
24、;汉代豪强大族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往往在政治上也拥有很大的权力,排除B项;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经济手段,还有政治手段、思想手段等,题干中“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就属于政治手段,排除D项。ks5u备选真题4(2016浙江高考)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Cks5u本题的题眼是“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人桑蓬”,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
25、选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兼并与集中,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所有权问题,排除D项。1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
26、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2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充分肯定“重农”思想,“重农”是古代王朝政权立政之本,其实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力,巩固了统治;同时也为工商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等奠定了基础。因此,“重农”在各个时期,乃至当今时代,都是可取的。(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这一时期的官营工商业,精工细作,不计成本,从而在冶金、丝织、制瓷等行业有许多技术一直领先世界。通过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严格
27、的坊市制度等措施,政府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并保证工商业有序进行。“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从文明延续角度考查农耕文明的发展ks5u命题猜想(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高考命题往往运用图文材料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变化角度命题。解题时注意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分析。(2)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具有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脆弱性等特点,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考往往从小农经
28、济的特点和影响角度命题。解题时需把材料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思考。1(2016潍坊模拟)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Cks5u材料没有强调劳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勤谨则亩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D项错误。2(2016广元统考)王家范、谢
29、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Bks5u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可以通过简单的劳动工具就能够组织生产,正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简单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故D项错误。ks5u备选习题3(2016宜春二模)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
30、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政治地位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Dks5u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进步不是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侯的政治地位在汉代早期和文景时期都很高贵,与王侯墓风格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汉代初年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推动文景以后王侯墓风格的转变,故D项正确。 从发展角度考查先秦至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和目的ks5u命题猜想“重农
31、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且每一王朝“抑商”措施不同、程度不同。高考命题多运用原始史料,考查不同时期“抑商”政策的表现、特点。解答时应注意紧扣所给情境,抓住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思考。4(2016永州模拟)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这次盐铁会议() 【导学号:02792005】A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B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C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D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Bks5u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说明政府干预市场,故
32、B项正确;材料中“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难以表明整个汉朝人才辈出,故C项错误;汉武帝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而材料中“汉昭帝”在汉武帝之后,故D项错误。5(2016淄博模拟)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导学号:02792006】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Cks5u汉代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故15岁至30岁之间出嫁不能算是早婚,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间对政府政策的抵触,
33、故B项错误;政府通过鼓励结婚,包括民间赞美年纪较大的女子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直接进行生产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政府政策的引导,故与传统伦理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主题3| 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1(2016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
34、学思想而作”,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2(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
35、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3(2014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导学号:02792007】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Bks5u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
36、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D项。1孔子思想的特点(1)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2)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欠?重视血亲人伦(4)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5)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2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2)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
37、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总之,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 从文明渊源的角度看待百家争鸣的地位ks5u命题猜想社会转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关注的热点话题。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转型时期,而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复习备考时重点梳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与同一时期西方思想家的比较也将是复习的重点。1(2016河南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38、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Dks5u根据材料可知,孝悌并非外在的礼仪,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主张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而是最终实现一种家国和谐,故B项错误;仅根据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孔子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孔子主张借助孝悌这种人伦情感来维系家国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2(2016梅州质检)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A
39、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Bks5u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可知,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C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3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
40、结束 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 D各种学派的诘难Bks5u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故A项错误;吕氏春秋为杂家的代表著作,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ks5u备选习题4(2016海口调研)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Bks5u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不存在找
41、到共同点和保留不同意见,故A项错误;诸子百家“相生”“相成”,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诸子百家并不都为稳定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最终达到同归,故D项错误。 从发展联系角度考查先秦儒学和董仲舒儒学思想ks5u命题猜想先秦儒学具有民本色彩,体现了公正和公平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因适应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维护现实统治。解题时应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儒家思想的变化。5(2016衡阳联考)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42、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Aks5u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6(2016临沂模拟)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Bks5u三代时期(夏商周时期)教育被官府垄断,故三代时期是盛;东周(春秋和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东周时是衰;秦朝奉行大一统的政策,故秦朝是盛;汉代自汉武帝始,推行儒学,创办太学以及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形成官学系统,汉朝
43、是盛,故选B项。主题4| 多维探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考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2013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ks5u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
44、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1战国前后的社会转型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时期经济井田国有;集体耕作;粗放经营;农商并重土地私有;个体生产;精耕细作;重农抑商政治分封制度;封国制度;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官僚政治文化鬼神思想;学在官府百家争鸣;私学兴起2.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作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化银行网点服务创新方案
-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调理方案
- 医用压力紧身衣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新媒体时代的印刷品营销方案
- 提供泊船设施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消防设备检修与施工组织方案
- 石油化工VOCs治理施工方案
- 某地产工会员工俱乐部管理制度
- 光学读码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房地产行业合同管理制度解析
- 河北省邯郸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二次预留预埋安装技术交底(强、弱电部分)
- 医院优质服务考核表
- 东北大学考试《结构力学ⅠX》考核作业参考324
- 结业证书文档模板可编辑
- 幼儿园、中小学、病愈复课证明
- 2023年5月-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真题及答案
- 锐器伤应急处理PPT
- 危险化学品MSDS氨水(12%)
- 酒店总经理面试技巧
- 上海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