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1页
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2页
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3页
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4页
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高考地理专项练习1-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下图为根据长年 (1875 1975 年) 水文数据所推算的某河流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较近年代 (1945 1975 年) 的水文数据推算,那么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据此回答 13 题。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 1945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70 年 b、50 年c、20 年 d、10 年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 1945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 18751975 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a、1 年b、3 年c

2、、5 年d、7 年3、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河道疏浚旱田还牧水田转作林地转牧都市化a、b、c、d、答案: 1.b2.b3.c解析:第 1、2 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结论。第 3 题,水田转作,林地转牧,使得蓄水能力降低, 都市化加大了地表径流, 都会使河流发生洪灾的频率增大。2017 年 5 月,一拨接一拨的罕见暴雨侵袭我国华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据此完成 45 题。4、从成因上看,华南地区大范围的暴雨主要属于()a、对流雨b、锋面雨c、台风雨d、地形雨5、我国华南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原因不包括()a、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

3、水泥化” 、“硬质化” b、降雨强度过大c、城市排涝能力不足d、天气预报不准确答案: 4.b5.d解析:第 4 题,5 月份,夏季风开始在我国华南一带盛行,同时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 冷暖空气相遇于华南地区, 导致该地区暴雨时常发生。第 5 题,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直接原因是降雨强度过大,使雨水短时间内排不出去。 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水塘、 绿地日益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 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雨水下渗困难,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地方,从而出现城区的内涝。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 169.8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46.52%

4、。据此回答 67 题。6、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干旱区面积广大a、 b 、c、d、7、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答案: 6.c7.d解析:第 6 题,山洪灾害严重与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有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植被破坏严重, 加上夏季多暴雨, 容易发生山洪灾害。第 7 题,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多山地丘陵,易发生暴雨型山洪灾害。下面的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 1 时期到 t

5、4 时期的变化 ( 不考虑其间气候变化的影响;河流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 89 题。8、与 t 1 时期相比, t 4 时期的河水夏秋季节流量和水位的特点表现为 ()洪水期水位变高洪峰水位明显降低洪峰流量增大和出现频率增多流量和水位变化缓慢a、 b 、c、 d、9、造成 t 4 时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灾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 b 、c、 d、答案: 8.c9.b解析:从图中看出, t 1 时期到 t 4 时期林地面积减少,

6、耕地面积扩大,村落和城镇数量、 规模扩大,因此夏秋季节河流高水位且持续时间较长,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材料气象专家研究发现, 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 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 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少, 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那么相反。据材料及下图回答 10 11 题。10、1952 年和 1970 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状况差异是 ()a、1952 年南涝北旱c、1970 年南涝北旱b、1952 年东旱西涝d、1970 年东旱西涝11、1970

7、年和 1952 年相比,副热带高压脊点地理位置相对方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变化b、由东南向西北变化c、由西南向东北变化d、由西北向东南变化答案: 10.a11.c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看出, 1952 年和 1970 年相比,副热带高压脊点地理位置相对偏西、 偏南,因而我国南方多雨, 北方干旱。第 11 题,高压脊点地理位置总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化。【二】综合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 分)12、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 据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 图中 a 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

8、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 (1) 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2) 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 ( 三峡工程 ) ;退耕还湖,裁弯取直。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我国雨涝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因此,影响雨涝区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地形。第 (2) 题, b 地区为鄱阳湖、洞庭湖平原地区, 该区为多涝区的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造成泥沙淤积,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可以减少泥沙下泄;退耕还湖增加湖泊的调蓄功能;裁弯取直增加河流的排泄能力。13、读“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 我国洪水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_平原、 _平原、 _平原、 _盆地、 _三角洲等。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_区。(2) 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省、市、自治区19531975年暴雨次数黑、吉、辽25 次 27 次晋27次豫24次湘、鄂27 次 28 次粤、桂51 次 64 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