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蓝黄本氨答案_第1页
2020高一蓝黄本氨答案_第2页
2020高一蓝黄本氨答案_第3页
2020高一蓝黄本氨答案_第4页
2020高一蓝黄本氨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硫酸第四节 氨 硝酸 氨第1课时 NH铵盐的性质及铵盐的类别及氮元素价态的角度,理解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氨、4通过实验探究氨的2.的检验方法,理解氨的喷泉实验原理,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观念。 制备与性质,进一步理解实验室气体制备方法。 一、合成氨的贡献 工业合成氨原理1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高温、高压2NH。3H方程式是N 322催化剂 2氮的固定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1) 放电?2NOO雷电固氮:N=22? (2)方法形成化合物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2?人工固氮:工业上合成氨例1 具有氮的

2、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A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B C氨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A 答案 解析 氮的固定指游离态的氮反应生成化合态的氮,即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氨转化为一氧化氮、氨转化为铵盐,都是含氮化合物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 【考点】氨的制法 【题点】氮的固定 二、氨的性质 1氨极易溶于水喷泉实验 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1) 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上述实验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2) 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

3、HHONH2233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1) 氨水的性质(2) ,具有弱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OHONHHNH432 。HNHO=OH受热易分解:NH2332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2将分别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渐渐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白烟产生。(1)(2)这是因为浓氨水挥发产生的氨与浓盐酸挥发产生的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小颗粒。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HCl=NHCl。 433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的性质 (1)NH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是只能升高,3 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还原性。

4、 催化剂 O。4NO6H5O(2)请写出氨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232例 ) 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2 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A 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B)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CNH(除水外311 mol ONH、溶液中含1 molDL的氨水指在1 LNHHNH、物质的量之和为4233答案 D 解析 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NHHO,所以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23NHHO;NHHO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氨水中共含有六种粒2323子,分别是H和少量的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OH、NHHO、NHO、NH、

5、43223物。 【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与水的反应 思维启迪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HO为弱电解质) 23粒子种类 NH、H 、NHNHHOHONH、OH 分子432233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存在条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 例3 (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答案 D

6、解析 A项,NH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色;C项,NH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3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2【考点】喷泉实验 【题点】喷泉的形成与判断相关链接 (1)氨的性质及应用 氨是常见气体中唯一的碱性气体,也是中学阶段唯一一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能使湿润的结合形成与NHH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在推断题中经常用到。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3 。NH4 氨易跟酸反应生成盐,故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氨。硫酸、利用这点可以检验浓氨水或氨的存在。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

7、性酸遇氨会产生白烟, 磷酸等难挥发性酸虽能与氨反应生成铵盐,但不会产生白烟。 、NO的反应中。除催化氧化外,氨的还原性还体现在与Cl、CuOx2 (2)易产生喷泉的气体 。、SO、NO、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的组合:NHHCl232 NaOHSH、NO、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HClSOCO等与溶液。2222 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氨与稀盐酸。三、铵盐及氨的制取 1铵盐及其性质 (1)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NHHCO、(NH)SO、NHNO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是易3244434 溶于水的晶体。 (2)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固体 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铵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成白色固体。 Cl。,N

8、HHCl=NHN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Cl=HCl4433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aClNHHONaOH=N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43 铵盐的检验方法(有两种) (1)取少许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 。4(2)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放入碱后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 。4 氨的实验室制法2 答案 向下排空气法 防止NH与空气对流,提高NH的纯度和收集速度,浸湿后可吸33O 2HCaCl2NHN

9、H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空气 2NHClCa(OH)=232234 实验室制备氨 (1)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反应制取氨。不用NaOH是因为其易潮解,成2本高。 (2)氨的发生装置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3)常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不能用浓硫酸、CaCl(因为可生成CaCl8NH)干燥氨。 322(4)实验室快速制取氨的方法: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或CaO)反应或直接加热浓氨水。 例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ANH3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OH=N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HCl溶液中加入NaO

10、HNH344O H2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ClDNH和NaCl4C 答案;如硝酸铵)Cl)(解析 A项,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如NH,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4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ClNHD项,可用加热法分离和某些固体4 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的性质例5 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应选用装置_(填“A”或“B”,下同),方法应选 。_用装置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应选用的干

11、燥剂是_(填字母)。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的方法是_。 答案 (1)A B (2)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处,如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解析 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NH为碱性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检验NH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3【考点】氨的制法 【题点】氨的实验室制法 接链关相 实验室制备氨 (1)试剂的选择 NHCl可用(NH)SO等代替,但不能用NHHCO或NHNO代替,因为NHHCO、NHNO343343244444受热分解产生杂质气体。 消石灰不能

12、用KOH或NaOH代替,因为KOH和NaOH易吸水、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高温下腐蚀试管。 (2)净化干燥 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不能用浓硫酸、CaCl(因为可生成CaCl8NH)干燥氨。 322 (3)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 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4)快速制备氨的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O=HONHONaO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NaOH浓氨水固的放浓度的增大有利NCa(OHCaO=NNCa的作用:吸水后放热促N的CaO浓氨水固N出;增加溶液中O浓度

13、,减的溶解度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误1(1)氨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形成白烟( ) (2)加热氯化铵可制取氨( ) (3)铵盐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贮存时要密封包装且放于阴凉处( ) N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与足量(4)NHHCONaOH溶液共热时,3443) HO( 2) (5)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 (6)将氨转化为固态铵盐,这属于人工固氮( )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7)(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8)检验NH4) ( ) (9)用碱石灰固体或N

14、aOH固体均可干燥氨( (8) (9) (4) (5) (6) (7) 答案 (1) (2)(3) 【考点】氨与铵盐 【题点】氨与铵盐知识的相关综合生活中有着青岛高一检测)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2(2018) ( 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A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D在电闪雷鸣的雨天,N与O22C 答案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称为氮的固定,工业上合成氨的过程是将游离态的氮解析 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固

15、氮过程,符合氮的循环;自然界中,蛋白质腐败后生成氨,符合氮的循环;用氮气作保护气,讲的是氮气的用途,而不是氮的循环过程,所以不符合氮的循N环;在电闪雷鸣的雨天,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符合氮的循与O22 环。 【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氮的固定) 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3 氨水呈碱性A B氨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氨易液化CD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 答案 B 解析 氨之所以能做成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迅速溶解,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 【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与水的反应 4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6、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 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 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B 解析 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与相关知识的综合 5(2019伊春市二中期末)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少许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入酚酞溶液 答案 B 解析 将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

17、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的检验 题组一 氨的性质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 D氨溶于水能导电,氨是电解质 答案 D 解析 氨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氨的密度比空气小(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氨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一水合氨,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氨是非电解质。 【考点】氨的性质【题点】氨的物理性质 2下列关

18、于氨的饱和水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具有弱碱性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共有4种粒子 D氨水中氨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答案 A 解析 氨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氨水具有弱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氨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大部分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只有少部分电离,氨水中含有NH、H6OHOH、NH种粒子,、NHHO、43322其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与水的反应 3下列现象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 ) 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 B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变红 D气体使湿润的红色

19、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 B 解析 检验氨方法,一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石蕊溶液),因为氨溶于水呈碱性,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或石蕊溶液)变蓝;二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瓶口,发生的反应为NHHCl=NHCl,现象是形成白烟。 43【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与酸的反应 4工业上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可表示为( ) A11.2n5V22.4V22.4nA. B. C. D. Vnn555V11.2答案 D 催化剂;即20eO6H:可知4NH4NO 解析氨与氧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4NH

20、5O=3232n22.4Vn 。N,推出为204 AV22.4N5A【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的还原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转化为NHNO属于氮的固定 343BNH溶于水能导电,故氨属于电解质 3C蘸有浓盐酸、浓硫酸的玻璃棒分别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都有白烟 D液氨可作制冷剂 答案 D 解析 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叫氮的固定,A错;NH是非电解质、NHHO是电解233质,B错;浓硫酸难挥发,不会生成白烟,C错。 【考点】氨的性质 【题点】氨的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组二 喷泉实验 6.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a气体,滴管和烧杯中盛放足量b液体,将滴管中液体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f

21、,能形成喷泉的是( ) Aa是Cl,b是饱和NaCl溶液 2Ba是NO,b是HO 2Ca是CO,b是饱和NaHCO溶液 32Da是HCl,b是AgNO溶液 3答案 D 解析 Cl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也不与NaCl反应,烧杯与烧瓶内压强相等,2错误;B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NO错误;A不能形成喷泉,CO在饱和NaHCO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也不与其反应,烧杯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32成喷泉,C错误;HCl极易与AgNO溶液反应,从而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能3形成喷泉,D正确。 【考点】喷泉实验 【题点】喷泉的形成与判断 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22、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氯化氢和水 B氧气和水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D氨和水C B 答案氯化氢、氨都极易溶于水,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它们被水吸收,烧瓶内的气压都 解析可二氧化碳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烧瓶内的气压迅速减小, 迅速减小,都可形成喷泉; 形成喷泉;氧气难溶于水,烧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不能形成喷泉。 【考点】喷泉实验 【题点】喷泉的形成与判断 题组三 铵盐的性质) (下列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8 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A B铵盐受热均可分解生成NH3 铵盐都能与碱

23、反应,不能与酸反应C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答案 A 解析 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生成NH,如3NHNO;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NH,有些铵盐也能与酸反应,如NHHCO;铵盐中,N33344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价,如NHNO中的NO中的N元素是5价。 343【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的性质 9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的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 A碳酸氢铵 B碳酸氢钠 碳酸铵 D氯化铵CB 答案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碳酸铵解析 受热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即铵盐受热

24、分解无固体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 氧化碳、水和固体碳酸钠,试管底部的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的性质) 10检验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试纸是否变蓝 B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C加水溶解,用pH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A 答案 与强碱共热,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或其溶液解析 检验铵盐的方法:将某固体() 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固体为铵盐。)(或其溶液 【考点】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题点】铵盐的检验

25、题组四氨的制备)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11 A是NH发生装置 B是NH吸收装置 33D是NH 发生装置C是NH 收集、检验装置33C 答案 中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而在试管口部温度降低,氨和氯化氢又重解析 中漏斗没入水下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应使倒置漏斗新化合成固体氯化铵,无法得到氨;氧化钙能与浓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的上边缘刚好没入水中;中的收集装置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因空气对流,而使氨逸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 出。 【考点】氨的制法 【题点】氨的实验室制法) (在标准状况下,将多余的氨用水吸收,下图中哪个装置最好12 答案 C 解析 氨极易溶于水,若用装置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