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七综合能力题_第1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七综合能力题_第2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七综合能力题_第3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七综合能力题_第4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七综合能力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七综合能力题,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白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在解答本题中的两种“白气”时,一定要答出 “液化”这一重要的物态变化名称,否则不得分,同时还应组织好语言,简答出“白气”形成的具体过程;灯管“变黑”其实是两种物态变化的结果,即灯丝先在高温下升华,后遇冷凝华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答出物态变化的具体名称 答案,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

2、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30 kHz之间,由于其频率较高,故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

3、率范围是_ kHz至_ kHz,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解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 20000 Hz之间,而本题要回答的是人耳能听到的声呐的频率范围,必须阅读文段并从文段中找到声呐的频率范围是10

4、 30 kHz之间,且单位应换算成kHz,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审清楚题的要求,否则极易出错! (2)第题中,由于接收到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结合短文中“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可知潜艇B是远离潜艇A,则1 min内潜艇B行驶的距离svt20 m/s60 s,1 200 m,故A、B潜艇相距s27 500 m1 200 m8 700 m本题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能将所学习的新知识加以利用 答案:(1)1020(2)7 500 m8 700 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011广东)请利用如图所示的一种或多种实验器

5、材,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实验综合能力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器材选取、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与文字表达能力这类试题近几年来时有考查,应注意重点训练由于本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因此在解答此类题时,最好选择最容易设计的实验或自己最熟悉的实验来完成解答 答案,续上表,2011广东)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

6、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分析比较图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解析:本题是对常规实验的综合考查,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在书写结论时,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要注意对变量的控制 答案:(1)凹陷(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乙和丁 (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1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

7、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此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液化 凝华 熔化,熔化,合理即可,2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的_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2)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

8、是倾斜安装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_(填“实”或“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有的轿车尾部安装了一个“气流偏导器”,这是根据_的原理,当轿车高速行驶时,能产生较大的抓地力 (4)为了安全,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是不同的,大卡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应比小轿车_(填“大”或“小”),这是因为动能的大小跟_和_有关,虚,流体的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小,质量 速度,3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本届世博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因此又被称为“绿色世博”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水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 (1)水能属于_(填“可再生”

9、或“不可再生”)能源 (2)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_能,水流下时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可再生,重力势(或机械,3)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以下现象中,不能利用此特点解释的是_ A冷却汽车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 B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水缸会破裂 C育秧苗时,为了防止霜冻,常在傍晚时向秧田内灌水,B,4(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如图甲)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

10、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在_中汽化,在_中液化 (2)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

11、将_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_中 (3)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如下,蒸发器 冷凝器,空气,水,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1 h可产生的热水的体积为_L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68,5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说明:_.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下面光屏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这说明:_,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凸透镜的会聚作用,3)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板倒置过来后,杯口的纸片不会掉下来,这

12、说明:_,杯子外的大气压强托住纸片,6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使光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传播的,沿直线

13、,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答案: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的前方,并点燃盘内的酒精,同时观察墙面上红色光点的位置,墙面上红色光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应该怎样做?请简述步骤,7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工具却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所示的夹钳就是其中一例图中齿状钳口;刀口;转轴;手柄;带齿纹的橡胶柄套请简要说出其中两处各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答案:齿状钳口:使接触面变粗糙,增大摩擦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钢制材料硬度大;刀口薄: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与:转轴与手柄共同构成一个省力杠杆;齿形橡胶柄套:橡胶为绝缘体,防止触电

14、(或表面粗糙增大摩擦力),橡胶的弹性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等,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家里的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吗?请参照表中的例子,在下表中填写至少三种厨房内的物体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磨菜刀,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用铁做成锅,烧开水时有“白气”冒出,液化现象,铁容易导热,液化石油气,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9小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点O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

15、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各组在点A时初速度均相同,1)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_,无关,2)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她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_. (3)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因为_,小敏的做法是错误的物理实验是严谨的科学探究活动,实验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质量越大

16、,物体的惯性也越大在初速度和阻力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滑行的距离将越远,10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有关 (2)分析图_,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 N,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D、E,2.4,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块橡皮泥、烧杯装足够水、细线 步骤:用细线扎好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

17、的示数F1; 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比较F1和F2的大小就可以得出结论,11(2012揭阳)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和_,结论是:_;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1 3,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不相等,纸所受的阻力相对于纸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