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律启蒙(一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 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 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 1读准字音: (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2、? (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 (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 学生生汇报: 预设: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2)指导朗读: 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 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生自由读) C、指名读 (3)还有对子吗?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1 / 21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 (4)指导朗读: 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 讲授:
3、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 B、自己试试看 C、谁想读?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 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5,朗朗诵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6.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己试试看 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 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 第二
4、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出示韵文: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2 / 21 二、初步练读 1、学生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2、跟着老师读。 三、反复诵读 1.自由读 2.同桌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小组轮读 5.配乐读 四、讲述故事 嫦娥奔月 五、配乐背诵 声律启蒙二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
5、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4.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 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 (二)了解声律启蒙 声律启
6、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 (三)品读对韵 3 / 21 1.读准字音 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指名朗读 2.品读对韵 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 男女声对读 3.朗朗诵读 (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
7、(2)上下联字数相同 (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 (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 (四)入文赏析 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 2师生赏析 (五)韵文典故 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 师生补充。 (六)课外延伸 妙趣横生的对联 介绍回文联和叠字联 指导朗读 全班配乐诵唱 三江 一、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了解国家相关历史。 3.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4.产生对对子
8、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4 / 21 出示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
9、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11页我会填 (五)拓展活动:第12页我会填 (六)读故事庄周活鲋 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 1.与同学讲讲你还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事。 2.抄写三江。 (八)作业 背诵全文 四支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 5 / 21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
10、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1、 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乱拿,不贪小便宜,不争利,希望同学们也向王吉、各公仪休学习,做个正直、坦荡的人。 五微 一、教学目标 1.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6 / 21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1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 2你还知道哪些君王
13、的故事?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六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意。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7 / 21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2.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3.赵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诵读,品读解意。 听录音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
14、、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1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 2最后,蔺相如把
15、那玉给了秦王了吗? 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 (七)作业 1把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七虞 一、教学目标 8 / 21 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裘、履、狐、妖、股、粥、嘉、幽、篱、茅、陌”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箕裘、杖履、杞梓、桑榆、竹篱、茅舍 ”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感悟“七虞”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
16、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目标、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师介绍最早的对子 3.出示声律启蒙“七虞”交代目标: 熟读成诵;认识十一个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学词、识字。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注意停顿。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指名读对子。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扩词、换部首。 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
17、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 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 4.考一考: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说一说像“客”、“夫”这样表示什么样的人的生字。 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四)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 2讲纪晓岚对
18、对子的趣味故事。 9 / 21 (六)结束全课。 教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 八齐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八齐,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 夷齐让国的故事。 2.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
19、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 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10 /
20、 21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课文。 2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一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一先,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语文知识的对子引入 例: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
21、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壶中日月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11 / 21 二萧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二萧,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
22、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一先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
23、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不为斗米折腰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二萧 三肴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三肴,理解大意。 12 / 21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二萧韵文
24、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边韶被嘲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
25、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三肴 第十九课 四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四豪,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3 / 21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三肴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26、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刘伶好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 背诵韵文四豪 第二十课 五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五歌,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
27、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14 / 21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四豪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8、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王质遇仙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五歌 第二十一课 六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六麻,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五歌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
29、奏、有韵味地范读。 15 / 21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白堕酒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30、七、作业: 背诵韵文六麻 第二十二课 七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七阳,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六麻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16 / 21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
31、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伍子胥渡江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七阳 第二十三课 八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八庚,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
32、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七阳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7 / 21 2、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
33、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亡国之音 六、拓展 1、完成课后的我会填 2、学习汉字字体识读 七、作业: 背诵韵文八庚 国学之古朗月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4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道要爱护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难点: 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通过图文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三、教学过程:
34、 (一)复习导入,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吗?谁能来背诵一下?大家都会吗?集体来背诵一下吧。 2今天呢,老师再和大家一起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古朗月行。板书课题: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件)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 师:我听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诗人李白听了一定会很高兴。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课件幻灯)认识李白。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
35、识。 18 / 21 2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认识汉字“古,朗,行”, 3出示第二句,认识白玉盘,认识汉字“呼,作,玉”,玉的字理识字,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三句,认识瑶台镜,认识汉字“台”,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师: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正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吧。 (1)学习第一句:(出示图画),看到了谁在干什么?觉得月亮像什么?像一个大玉盘, 多美呀,指名说说,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谁能用美的语气来读一读?(指名),再美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一边欣赏图画,一边用美的语气来读好吗?(齐读)白玉盘指的是什么呀?这句诗主要写了什么呢? (2)学习第二句
36、:再来欣赏(出示大屏幕)圆圆的月亮像个玉石的盘子,这回月亮更像什么了?你们能找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吗?谁来读一读?有谁比他读的更好的吗?这句诗把月亮比作了什么?这句诗又说了什么呢?多美,多神奇呀。 (3)整体感悟,背诵古诗。 诗人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是瑶台仙境里的镜子,飞到蓝蓝的天上了,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美读出来好吗?(出示古诗、音乐) 闭上眼睛,想象月亮的样子读一读古诗。 3、背诵古诗。(学生背一句,就贴一句) (四)回顾小结 1.月亮美吗?月亮美,但诗人用诗把月亮描绘得更美,我们再来背诵一遍好吗?同时老师请四位同学上来把同学们读的诗句贴在黑板上。 2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图片,体会月亮的美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068-2025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零部件检测合同
- 商品分销代理合同
- 承揽合同是何种类型合同
- 商业空间装修设计合同2025
- 中保人寿个人养老金保险合同范本
- 兼职人员聘用合同(试聘版)
- 正式合同样本:电子产品供货合同
- 矿产销售合同
- 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案例
- 2025年浙江绍兴杭绍临空示范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主题
- 2025年春新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1L1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3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消化内镜护理讲课
- 《中国人口老龄化》课件
- 腰椎后路减压手术
- 自来水厂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