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ppt_第1页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ppt_第2页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ppt_第3页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ppt_第4页
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辅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考前辅导,胸存自信,手书华章; 努力表现,永不言弃,一、心态策略,克服六种不良心态,1、偏急心态,2、犹豫心态,3、烦躁心态,4、固执心态,5、懊丧心态,6、冲动心态,调整好心态,强化信心, 优化情绪, 进入状态, 充分发挥,二、时间安排策略,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时间安排建议: 基础题25分钟左右, 阅读题40分钟,二者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三、答题策略,1、字音辨析题: 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

2、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 (1)语素分析: (2)语境分析: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4.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1)根据意思(2)注意感情色彩(3)注意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权衡比较,(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5.病句辨析题 类型:语序不当、搭配

3、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主语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6.标点符号题或语言连贯题,标点符号题答题要特别注意几种错误类型 语言连贯题做题思

4、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古诗文默写,新课标”推荐的五十篇古诗文,包括识记型、理解型和运用型的,大家不仅能背诵,而且要能一字不差的默写下来,避免写错别字,语言运用类,宣传标语 (1)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亲近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分享传统佳节文化,留住民族精神瑰宝。 (2)你最喜欢哪一个中国节日?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个节日的特点 清明拜祭祖先、先烈。中秋 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赏明月。春节除旧迎新,送上新年祝福。 公益广告词的撰写: 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节约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语言简洁精练,朴

5、素平易:“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因为你的一滴血,我的笑容不再苍白”。 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安全才能回家”远比“严禁超速行驶”来的有力量,手机短信,主题突出:问候祝福、交待事情等目的明确。 简明扼要:短信不超过50字。另外,双方都明白的事情注意用词简洁。 语言得体:短信的语言、内容必须注意场合、双方的身份、一般要注意礼貌,语言文明。 构思别致:精彩的短信应有精巧的构思,才会让人过目不忘。 富有文采:好的短信应讲究文采,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等)的运用,句子仿写,一看修辞, 二看句式, 三析句间关系, 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

6、词语,几种题型的答题模式,一)修辞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具体形象生动,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对什么什么的热爱等)。 3、比喻: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5、引用: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 6、反语:更强烈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7、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二)表现手法 1、象征: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7、给人以启迪。 2、对比:突出对比物的特点,起突出强化的作用。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

8、表达效果。 6.举例或列举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7、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8、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三)作用题 1、结构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小结上文;照应开头,与某处呼应,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思考,为下文某处内容作铺垫,为文章某处内容埋下伏笔 2、内容写出什么内容,突出某个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某种情趣 3、手法使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渲染气氛 4、主题、情感开篇点题或呼应开头,体现了什么情感,点明中心,深化

9、主题,升华中心,四)其他方面,1、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先答出名目什么手法,(2)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3)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效果。 2、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像翻译一样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物象:(1)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状态(2)该物象所蕴涵的内在品质或精神以及所象征的人(3)该物象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1)代表、身份、地位:(2)性格特征。(3)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意义。 4、鉴赏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语言风格 修辞语言的效果 常见语言风格

10、:语言表达深刻;用语典雅;富有文采,冷峻深刻;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生动性。 考语言,有时还涉及到修辞的效果,因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五)、探究题,几种类型: 1、唯一型2、选一型 3、融合型 4、主旨引申型 5、文学扩展型6、联系实际型 。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就像写小议论文,三个部分组成: 应题,表明观点; 结合论据或者联系实际来分析; 总结点题,注意赏析型,此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 1、结构 2、内容 3、手法 4、主旨。类似于作用题,忠告,首先是答案

11、,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

12、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特别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二、阅读理解,树立“两种意识”:原文意识、整体意识。 培养“三种能力”: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阳楼记、陋室铭、曹刿论战、小石潭记、论语、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峡、出师表、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由于中考选的文言文往往有故事性,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等问题

13、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一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1.文言实词题 实词: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不要忘了一些方法:利用语境,利用词性,利用对应的结构,借助成语佐证等。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每组中利用给出的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只要知道一个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按照这个意义带进去看通不通,就可以判断两个是否一样了。 3.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

14、准确、人物好恶是否恰当等,有时甚至是某一个实词理解出现问题,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有“得分点”意识,记叙文阅读,1、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修辞手法(答题格式:说明修辞手法名称+一般作用+词句的语境意义,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用。(作用:从感情色彩、修辞、表达效果入手,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坚持“词不离句”

15、原则,把词语放在具体句子中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琢磨它此刻蕴涵的意思。 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来理解。说明文要求客观、准确,主要考查“大约(致)”“估计”“大概”“可能”“左右”等副词。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动词,它一般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或情感特征。议论文要求概括、严密,一般会考查“大多数”“一小部分”等副词。 词语的指代意义。问题:加点词语“其中”“这(那)”具体指什么,4、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味推敲语句在文章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品味句子的精妙(答题格式;怎样写的(运用修辞或精妙词语)+具体写出了什么(特点)+给读者的感受或作者的思想感

16、情或哲理)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基本方法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一看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二看在内容上有何作用(总结,点题,伏笔,照应等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B、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C、对上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5、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主要写法、作用,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中心明确、立意深刻、构思奇特、线索清楚、首尾呼应、正侧结合、画龙点睛、

17、叙议结合、巧用修辞、抑扬结合、托物寓意、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设置悬念、以小见大、象征等,说明文的阅读,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别要注意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此题目需要大家慧眼识珠,找文中现有词语或句子,不要自作聪明自我创造。 2、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衔接起来,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3、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

18、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资料: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明力。 还有如: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画图表,3、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 A、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用为具体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 B、列数字的作用为:具体而准确(明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C、打比方的作用是: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4、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有两种表现形式:(1)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又常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物说明文常用此结构。(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此结构,5、

19、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见记叙文部分对词语含义的解释,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词表示(推测、估计等),在这里起限制,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议论文的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论点 要注意文章当中一些能体现论点的词语,如不难证明,可以看出,由此

20、可见,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如何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是相对分论点而言的。在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一致的。在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分论点是不一样的。中心论点起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它展开论述,要仔细阅读,归纳段意、层意,然后从中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用问题引出论点,用名言引出论点,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1、,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3、理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据证明哪个分论点,4、分析论证方法和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