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_第1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_第2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_第3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_第4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 美 扶 贫 人 事 迹 五 篇【篇一】“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 最佳产量。”“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 响果树来年长势。”4 月 4 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 人* 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 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2014 年之前,* 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 桶金。“*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

2、*暗下决 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说干就干!2014 年初,* 开始外出考察,结合* 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 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当年,* 投资 30 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 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 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 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自己找到了

3、坚持下去的理由。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 50 亩土地,种上了中桃 9 号、 中桃 10 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据了解,中桃 9 号和中桃 10 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 200 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 18%20% ,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 1 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 7 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 远距离运销。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 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 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就在* 为技术难题发愁时,* 镇农业服

4、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 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好事多磨,2016 年,合作社的 50 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 3000 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 售一空。2016 年至 2017 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 社。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 328 亩,发展种植桃树 288 亩,李子树 40 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 130 亩,带动 74 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 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

5、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 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 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 150 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 足的* 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下一步,* 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 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篇二】“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月

6、 14 日,* 县* 镇*村贫困户 * 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 500 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 25 公里,全村 15 个村民小组 388 户 1501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221 户 716 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 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15 年 10 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驻村干部了解情况

7、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 30 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 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 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

8、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 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 265 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 162 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 收购 2500 多公斤,单价 8 元。现如今,走进* 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

9、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 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篇三】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 县* 镇* 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 上靓丽的天空。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 18 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 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 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

10、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 夫妇最坚 定的想法。“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 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 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 ,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平时吃饭、喝水,*都要* 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 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2002 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

11、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 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 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 爸。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 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 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 力,终于还清了债务。自己挣到了钱,* 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 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

12、致富。2015 年,* 成立* 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 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 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头羊。2016 年,* 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17 年 5 月,他进入* 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 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

13、划蓝图。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 年 7 月 1 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 发展得更好,让全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篇四】“我们的黑猪吃草、散养,绝对保证原生态养殖。”1 月 21 日,*县*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正在给顾客介绍黑猪的养殖方式。去年腊月,每天都有大批顾客来到该生态农业基地,把订购已久的黑猪屠宰 以后运回家去。而在 5 年前,这个基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坡地,让这片土地发生神奇蜕变的,

14、 正是该公司总经理、*镇* 村村民*。十多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 ,怀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只身离开山村到 外面闯荡。通过开超市、开商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每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山路崎岖、房屋低矮简陋的凋敝景象,他怎么也 高兴不起来。“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改变家乡的面貌。”2013 年,*回到*村,投入全部积蓄,成立了* 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 转土地 200 余亩,开始养殖山羊、种植葛根,经济收入逐年递增。“一个人富裕了算小富,和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算大富。”怀着这样的信念,* 发动周边农户到公司就业,还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里 150 余户农户

15、共同发展梨树种植。“现在种梨树,我们夫妻俩一年可以赚 8000 元,果树成熟后,我们还可以拿到百分之三十的收入。”2018 年,* 村四组村民张发财将土地全部入股合作 社,一年下来,老两口收入增涨不少。2016 年,*又引进 30 头鄂西黑猪。在去年 5 月的* 黑猪订购会上,* 打造的“*黑猪”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短短几个月时间,300 余头黑猪被订购 一空。如何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是* 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畜牧所、果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经过考察和试验,他建立起“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的生态 循环发展模式。1000

16、 余只山羊、400 余头鄂西黑猪、500 亩梨树、2000 余亩改良的天然草场在发展基础农业生产的同时,* 还相继建立了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如今,*村已然变成了观光采摘、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全村共有 90 户 333 人实现了脱贫。* 表示,下一步,他还将投资 473 万元,在*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培训中 心,对贫困户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打牢基础。【篇五】有她在,困难群众便有了贴心知己,乡亲们脱贫也有了主心骨。山寨庭院,田园地头,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寒来暑往,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她的关爱传递。她便是老百姓口中的“扶贫大姐”* 县接待办驻* 镇*村“尖刀班

17、”班长* 。2018 年初,根据县脱贫攻坚 1 号令的指示,每个县直单位要派一名副职领 导任“尖刀班”班长,* 主动请缨。事实上,* 的女儿刚上初一,丈夫工作繁忙、又不精通家务,正是需要*的 时候,但她表示可以克服困难,还是毅然决定驻村。2018 年 2 月 26 日,*正式驻村上岗。初到* 村,*对村里情况不了解,各项工作无从下手,她便一家一家的入户 走访,全面摸排每户水、电、路、网、房及产业发展情况。在* 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笔记本上记录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钟。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渐渐被大家熟知,村民们开始对这个 城里来的女班长刮目相看。在低保评定工作中,*带领“尖

18、刀班”挨家挨户核算收入,通过民主评议,最终确定低保户 17 户,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因低保评定引起的信访矛盾。“低保从 30 户一下减少到 17 户,还实现了村内稳定,这是我没想到的。”村 里的老支书高龙梓惊讶地说。在走访中,* 发现群众最关心的是道路的建设。于是,她带领驻村队员充分调研,制定了* 村道路建设补短板实施方案。为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她组织“尖刀班”每周现场调度,倒排工期。目前,全村新修5.5 公里硬化路,整修 5. 85 公里砂石路,村级道路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8 年 6 月至 7 月,*村连续遭受两次冰雹灾害,部分农户种植的烟叶绝收。灾情发生后,* 迅速带领“尖刀班”成员第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