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_第1页
2021年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_第2页
2021年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_第3页
2021年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_第4页
2021年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高自考标准预测试卷大学语文(专)试卷及评析(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篇中,论点安排在文章结尾的是( )。 A A. 建设有 _的 _ B.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C. 散文创作谈 D.论气节 选 A 解:这道题是考查对议论文理解能力的题目。要求熟练掌握四篇议论文的结构。建设有 _的 _一文,首先论述了坚持 _道路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建设有 _的 _道路。谈的人物和结构一文,论点由两个并列的分论点组成,一是水浒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善于从阶级意识描写,善于从人物本身行动说明,并分别用例子说明;二是水浒的结构特点,前后勾联、疏密相间,善于运用变化错综手法,同样分别用例子说明。由此可见,论点

2、出现于文章之中。散文创作谈一文,前三部分分别论述了散文写作的原因和目的,散文的特征和界限,散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在第四部分中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但在文章结尾中又呼应开头,重申了一下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论气节一文,首先提出问题:何为气节;再分别论述气与节两个各自 _的概念的历史演变,并提出了中心论点;最后提出了以“气”为主的新气节观。 思路:1.如上分析,熟练掌握议论文结构层次,选择正确答案。2.认真阅读课文后提示,建设有 _的 _文后提示明确指出:“第三部分是总结语,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归结出中心论点。”3.认真阅读文体简介中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在谈到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时说:“有的则放在结尾

3、,如建设有 _的 _,中心论点是对全文的归纳和总结。” 误区:散文创作谈的论点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提出,但它的结尾处, _又补充了一段,论点便不在结尾处。论气节一文,结尾提出了青年一代 _的“正义感”和“行动”是以气为主的新气节观,这不是论点,是对论点进一步的说明和补充。 2、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C A. 拟物 B.夸张 C. 拟人 D.双关 选 C 解:这是一道考查从课文材料中识别修辞方法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这几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拟物是把人当物写,或者把甲物当乙物写。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拟人是把物当

4、作人来写。双关是利用 _或语义的条件,使语义具有双重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再看题目中所给材料“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们、拥抱、春天。首先明确“我们”的含义。这篇文章是 _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那么“我们”指的是 _及与会的全体科学工 _,指的人。“拥抱”是一个动作,应该用于人,“春天”是一个季节,本来不能被人拥抱,这里 _把它写成了可以让人拥抱的“人”,将春天拟人化。 误区:有的考生会选择“双关”。题目所给材料中的“春天”,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以自然界的春天来说明 _后科学的复兴和即将蓬勃发展的情景。这样选择,从局部看是有道理的,但从整

5、体看,它忽略了前半句,因此是错误的。一段话,一句话含有多重修辞方法的,首先选择的是题目所给全部材料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即总体修辞方法。 3、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一文首先论述的问题是( )。 B A.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注意“费厄” B.论缓行不是不行和现在已经具备了实行的条件 C. 论对敌人也非绝对地无条件地不实行“费厄” D.论在学术问题上尤其需要“费厄” 选 B 解:这道题是概括文章段落层次大意,考查理解能力的题。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一文划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一、论缓行不是不行和现在已经具备了实行的条件;二、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注意“费厄”;三、论在学术问题上尤其需要“费厄”;四、论对

6、敌人也非绝对地无条件地不实行“费厄”;五、论在“费厄”问题上不能搞僵化和“凡是”。如果能掌握文章中五大部分的内容,那么应该选择哪一项就显而易见了。 技巧:如果对课文内容不是很熟悉,可就所给四个选项进行分析。A项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费厄”;C项说处理敌我矛盾可以有条件的“费厄”;D项说学术问题上可以“费厄”;可见,这三项内容是并列的,都是可以实行“费厄”。B项针对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的“缓行”指出:缓行不是不行,现在已经具备了实行的条件,即可以实行“费厄”,可见,这一项是总说,与上面三项不同,应该是首先论述的问题。 4、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中提到的著名气象学家是( )。 D A.

7、 苏步青 B.许德珩 C.郭沫若 D. 竺可桢 选 D 解:这是一道考查理解能力,认知议论文论据的题目。这四个人物在课文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都有介绍。苏步青作为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提出: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就首先考语文,用以说明文史知识的重要性。后三个人物是自学成才的成功事例和文史知识对理科专业推动的例子。郭沫若是在几个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自学成才的范例;社会科学家许德珩的诗、文、书法也都有很高造诣;竺可桢是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和物候学家,掌握了大量的古典文献,推动了专业的研究,竺可桢的例子较详细,引用了李白的塞下曲,王之涣的凉州词。 技巧:如果对课文不很熟悉,可以根据你平时积累的

8、知识,分析谁是气象学家。郭沫若大家应该知道,主要是文史类,苏步青是著名数学家。许德珩、竺可桢二者选一,根据课文印象,当然是竺可桢的内容更多一些。 _其它所学知识,我们还学了竺可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也要求掌握竺可桢是著名的气象学家。 5、孟子在斥责陈相兄弟背叛师门的不义时使用的论据是( )。 D A. 孔子的言行 B.古代圣贤的丰功伟绩 C.日常生活的事实 D.孔子 _的言行 选 D 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认知议论文论据。这道题目出自课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这是一篇驳论文。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观点时,使用了日常生活,穿衣戴帽的事实,尧、舜、禹治国安民丰功伟绩,孔子论述:“大哉

9、,尧之为君。”斥责陈相背叛师道之不义时,以孔子 _为例:子贡在坟场筑室而居尽孝,曾子对孔子的崇敬的言论,即孔子 _的言行。 6、王安石用以驳斥“拒谏”指责的话是( )。 B A.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B.辟邪说,难壬人 C.为天下理财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选 B 解:这是一道考查理解能力,归纳课文分论点的题目,本题出自课文答司马谏议书。这是一篇驳论文,主要采用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 _将对方论点归纳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五个要点,然后逐一批驳。第一个批驳的就是“侵官“:某则以谓受命之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接着是:举先王之政,以

10、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技巧:可将四个选项一一解释,选择用以驳斥“拒谏”的话,拒谏的意思是拒绝别人劝告。其中B选项的意思是:驳斥荒谬言论,责难善于巧言谄媚的小人。那么不听错误 _,不听小人 _,怎么能说是“拒谏”呢? 正确答案:B 点评:单项选择题1-6小题,考查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议论文的论点,分论点,包括驳论文中的正、反方论点、分论点。如第6小题。 (2)议论文的论据。熟知课文中的论据,并掌握这些论据是为了说明什么论点的,如第4、5小题。 (3)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即文章分为几层,每层论述什么问题,如第1、3小题。 (4

11、)修辞方法。要求考生掌握几种主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 比、对偶、夸张、设问、反诘、反语、反复、层递、引用、双关、借代等。要求能够识别题目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一般都是为了突出课文中心的。 7、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抽象事理的科学小品是( )。 C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D.菊花 选 C 解:考查识记能力的题目,考查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按表达语体可分为文艺性说明文和非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又可分为科技说明文和实用说明文两种。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记住8篇说明文的类别。四个选

12、项中属于说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属于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的是: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显而易见,既属于说明抽象事理的,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正确答案:C。 8、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A. 比喻 B. 设问 C. 排比 D. 反诘 选 B 解:同第2小题,考查识别修辞方法的题目。这道小题又出现了四种新的修辞方法。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以另一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设问是故意设置问题

13、,自问自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和句子成串排列。反诘即反问,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分析题目,没有两种不同事物具有相似点,不是比喻;“开水没有”等几个短句也不形成并列关系,也可以根据标点符号判断:三个短句间,中间两个标点符号应该相同,或“,”或“;”,不是排比。那么应从设问和反诘中选择一项。这里的“怎么办”不含肯定内容,不是反诘,结合课文分析, _提出问题后,下面就是回答: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提出“怎么办”后,自己回答。 9、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 D A.古书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礼记月令的“菊有黄华”

14、和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 B.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 _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C.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D.在母亲的乳汁中混进来的食客,以“乳枝杆菌”一族为最多,占百分之九 _ 选 D 解:这是一道考查简单应用能力的题目,从所给课文材料中识别修辞方法。A项中,“古书里最早提到菊花的,恐怕要算礼记月令的菊有黄华和离骚里的夕餐秋菊之落英了”,引用古籍说明菊花在我国的悠久历史,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B项中,“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

15、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 _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解释鸣沙的成因,采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C项题目出自桥的运动,引用了尾生守约的故事来说明桥的固定性,采用的是引用的说明方法。D项中,“在母亲的乳汁中混进来的食客”, _把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比作“食客”,用的是比喻说明的方法;后边说病菌中“乳枝杆菌”最多,“占百分之九 _”,是用数据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采用的是数据说明方法。 10、运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 )。 A A.定义说明方法 B. 诠解说明方法 C.比较说明方法 D.比喻说明方法 选 A 解:这道题考查对具体说

16、明方法的掌握,对每种说明方法所具特点的准确识别。定义法是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诠释法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等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比较说明方法是把说明对象与同类或异类事物相比照;比喻说明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 点评:单项选择题7-10小题,考查说明文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1)要准确理解定义、诠释等8种主要说明方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材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说明对象,还要能够进一步分析几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如第9、10小题。 (2)说明文的分类。每篇说明文都可以按说明对象和表达语体分类。8篇说明文的类别要求熟记。如第7小

17、题。 11、在新青年上率先发表白话诗的是( )。 B A.鲁迅 B. 胡适 C.徐志摩 D.郭沫若 选 B 解:这是一道考查识记能力的题目,识记作家作品知识。在新青年上率先发表白话诗的是胡适,他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 技巧:此题在记叙文考查题目内,只有胡适是记叙文追悼志摩的 _。 误区:鲁迅不是最早发表新诗的,他是1918年在新青年 _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 _精神的诗人,但不是“最早的”;徐志摩的诗广为人们喜爱,但不是最早的。 12、箱子岩中, _面对“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产生的“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18、”是( )。 D A.如何与自然融合,各尽性命之理 B. 如何避免“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 C.如何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 D.如何“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选 D 解:这是一道关于理解课文主旨的题目。箱子岩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深蕴着 _敏锐而深邃的思考。 _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题目中“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指的是湘西人民;A、B、C三个选项指的是这些人与自然融合,对历史毫无担负,混沌度日; _费思索的问题是,要使湘西人民重新来一股劲,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即“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19、”。 13、拣麦穗赞美了( )。 C A.卖灶糖老汉的高尚品德 B. “我”的天真烂漫 C.一老一少之间的纯真情谊 D.一个美丽的梦 选 C 解:这是一道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主旨的题目。拣麦穗中刻划了两个人物:卖灶糖老汉和“我”,中心思想是赞美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情谊。选项中,A是赞美卖灶糖老汉,B和D都是指“我”,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14、我与地坛中,“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属于( )。 D A.语言描写 B. 行为描写 C.细节描写 D.心理描写 选 D 解:本题考查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题目中“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是在母亲

20、去世后,“我”推想母亲当时的心理,是直接心理描写。 误区:题目中虽然有“说”和说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她真正说出来的话,而是她当时可能的想法,是内心活动。 15、毛颖传中,秦王不复召毛颖的原因是( )。 C A. 颖与降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B. 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 C.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D.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 选 C 解:本题考查记叙文的段落大意。毛颖传重点记叙了毛颖的生平,生平第三部分写毛颖终因衰老而遭冷落。A项写的是毛笔与墨、砚纸经常在一起;B项接着A项写它们都受到皇帝喜爱。C项写毛颖老了,工作不能使皇帝满意。D项写毛颖留下很多后代,即

21、毛笔应用很广泛。可见,A、B、D都不是秦王不复召毛颖的原因。分析时可先译成白话文再考虑。 正确答案:C。 16、方苞的狱中杂记写于( )。 B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选 B 解: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记忆。课文及注释中两次提到狱中杂记的写作年代。文章第一句:“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注释1中:“康熙五十年”,方苞“被牵连入狱”。 正确答案:B。 点评:单项选择题11-16小题,考查记叙文部分,要求掌握的重点如下: (1)作家作品知识。记忆要准确,细致,如第11小题考查作家主要成就,第16小题考查作品写作年代。 (2)文章的段意及中心思想。如第12

22、、13、15小题。 (3)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如第14小题。 17、下列叠字中描绘河水清澈状态的是( )。 C A. 迢迢 B. 纤纤 C.盈盈 D.脉脉 选 C 解:考查解释古诗中词语意义的题目。首先解释这四个词。迢迢:遥远的样子;纤纤:纤细柔美的样子;盈盈:水清澈的样子;脉脉:含情凝视貌。除“盈盈”外,其他三个词今天仍在使用,如千里迢迢、纤细、脉脉含情,今古义相近。 正确答案:C。 18、紧接“方宅十余亩,草屋 _间”之后的诗句是( )。 B A.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B.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 选 B 解:考查古

23、诗熟读、背诵的题目。归园田居紧接“方宅十余亩,草屋 _间”之后的诗句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如果记不准确,也可根据本诗写景由近及远的特点去推断。 正确答案:B。 19、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是( )。 D A. 一水中分白鹭洲 B. 晋代衣冠成古丘 C.三山半落青天外 D.总为浮云能蔽日 选 D 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本题中的诗句出自李白的登金陵 _台。“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诗中第4句,是叙述历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是诗中5、6句,是写自然景物;第7句“总为浮云能蔽日”,以浮云喻奸佞小人,以日象征皇帝,全句象征奸佞当道,贤者不得任用。第7句是重要的知识点,是

24、突出主旨的句子。 正确答案:D。 20、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对“形胜”展开铺叙的句子是( )。 B A.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选 B 解:本题是考查对词的理解、概括的题目。形胜即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对“形胜”展开铺叙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A选项、C选项是对“繁华”展开铺叙;D选项是对西湖美景“清嘉”展开铺叙。 正确答案:B。 点评:单项选择题17-20小题,考查诗词部分,要求掌握的重点如下: (1)诗词的释义。如第17小题。 (2)诗词的

25、艺术表现手法,如:象征、铺垫。如第19、20小题。 (3)熟读、背诵。“熟”即记住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前后句的衔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用来证明“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论点的论据有( )。 A、B、C、E A. 左传上说“一鼓作气” B.明朝东林党攻击宦官 C. 孟子提倡“浩然之气” D.文天祥歌咏“正气” E.宋朝大学生 _罢免奸臣 选 A、B、C、E 解:考查点同单项选择题第5题。本题出自课文论气节这篇文章的论点是“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论述前者的论据一定是积极的,所以要对论据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左传上说“一鼓作气”,“就是这个气”;孟子提倡“浩然之气

26、”“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宋朝大学生 _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攻击宦官“都是气节的表现”。文天祥歌咏“正气”“在强调那消极的节”。 2、下列说明文中,全文主要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客观对象的有( )。 A、D、E A. 桥的运动 B.菊花 C. 苏州园林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选 A、D、E 解: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的题目。首先考虑这5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再想文章是依据什么顺序说明的。桥的运动先说明桥是运动的,再具体说明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菊花是按时间顺序说明菊花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栽培方法;苏州园林是按空间顺序逐一说明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海市蜃楼”和

27、“鸣沙”现象,在说明这两种现象时是先介绍现象,再探究其本质;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先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再说明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逻辑顺序即事物、事理的内在顺序,所以说明事物、事理时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推及原因,由浅入深等都是按逻辑顺序说明。 3、秋夜中, _反复描写的鲁迅那颗“燃得通红的心”所包含的意义有( )。 A、B、C、D A.象征鲁迅伟大的人格 B.让青年得到温暖 C.使青年受到启发 D.给青年以勇气 E.表现鲁迅创作的 _ 选 A、B、C、D 解:考查记叙文表现方法的题目。文中“燃得通红的心”是象征手法,象征了鲁迅伟大人格,青年人从先生的这颗心中得到温暖,受到鼓舞。课文第7

28、段中有一句重点句,可以回答这一问题:“许多青年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4、下列作家属于唐代的有( )。 B、E A. 六一居士 B.香山居士 C.易安居士 D.东坡居士 E.青莲居士 选 B、E 解:这是一道识记作家作品知识的题。一要记住作家的号,二要记住作家所处时代。六一居士是宋代作家欧阳修的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号;青莲居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文学家苏轼自称。 5、下列议论文中,紧密 _当时 _的有( )。 C、D A.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B.谏太宗十思疏 C.朋党论 D.答司马谏议书 E.咬文嚼

29、字 选 C、D 解:考查记忆课文背景知识的题目。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是驳斥农家学说中某些片面观点;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说唐太宗的一本奏疏;朋党论是1043年 _为驳斥守旧派对 _派的诬蔑所作;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反驳司马光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专论。 点评:多项选择题要求掌握的内容和单项选择题是一样的,但多项选择题难度更大,更容易失分,因为它比单项选择题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综合性更强,对课文内容了解要求更细致准确。 总之,选择题涉及各种文体,覆盖面大,既有语文知识的题,也有对每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归纳,考查能力层级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单纯识记的内容。所以,考生应该从每篇课文

30、入手,认真识记语文知识的有关内容,更要在理解、辨别、归纳课文的要点上下功夫。 三、词语解释题 1.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 茹: 解:茹:吃。含辛菇苦:忍受辛苦。 2.以粟易之 易: 解:易:交换。用粮食交换帽子。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反复: 解:反复:指书信往来。 4.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 解:却:退。 5.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大其禄: 解:大其禄:使他的(指贪取者)俸禄多。这里“大”是形容词转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作“使大(多)”。 点评:这部分题共5小题,4小题出自古文,1小题出自现代文,考查内容基本出自文章注释,考查古文翻译能力及对现代书面词语的掌握。考查单

31、字词的题要注意古今词义区别,翻译准确,如27小题,易,今义是“容易”,古义常用作“交换”。考查词组的题,翻译时要注意“对号入座”,如30小题,考查点实际只有“大”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要译作“使大”。 本题分值高,涉及面广,阅读古文时一定要落实到字、词、句,边读课文,边释词,边理解,词文对照。现代文中的词,一般出自课文注释,也有的是较常用的书面语,所以平时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四、简析题 1.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32、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划分这段话的层次,概括各层的内容。 (2)这段话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加简析。 解:这是一道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题目,要求运用已学习过的知识,结合具体材料,对课文有关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方面的问题,进行简明的综合性分析。 本段落选自朋党论第2段。答题时首先考虑一下全文论点及主要论证方法,再结合这一段具体分析。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到“此自然之理也”,论述了朋党的本质区别: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第二层论述了小人无朋,他们暂为朋者是伪朋。这段话使用了对比法进行论证。一是君子之朋

33、与小人之朋的性质对比;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二是“小人无朋”,“君子则有之”。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孟奇随拿破仑所领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 _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

34、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1)从这段文字中,摘出说明“魔鬼的海”的语句。 (2)这段文字中,解说海市蜃楼现象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3)文中所说的“魔鬼的海”与“海市蜃楼”有何区别? 解: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一段出自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4段。这篇文章介绍了两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市蜃楼”和“鸣沙”,这一段主要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这里所说的“海市蜃楼”是类似海边出现的情景出现在沙漠中,就是法国士兵看到的“魔鬼的海”,文中说明“魔鬼的海”的语句是:“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映

35、在地上,便看成是 _万顷的湖面了。”“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都是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观看时产生了错觉,它们的区别是:“魔鬼的海”是由于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再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作用,空中的景物倒映在地上;“海市蜃楼”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八度,便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 这一段是说明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原因。 _将形成这一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说明:酷夏烈日暴晒,地面上下层温差很大,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人们的错觉。这里运用的是诠释说明方法。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不是具体事物,从这段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按说明对象分类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 3.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