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1,一、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二)整体把握:,3、怎样抒情的(写景、记物、叙事)?思路(线索 结构)是什么?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 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一)读: 1、关注题目(正副标题)、注释 2、圈点勾画出中心句、标志性词语(如:因此、总 之,其实等)、指代性词语(如:这样、那样、这 些、那些、它们、此、其等),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中心思想(抒发的主要情感)是什么?,4、抒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语言有什么特色?,(三)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2,一、行文思
2、路题,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提问形式: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3,(二)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 (三)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散文写作的一般思路,【触发】,人、事、景、物的特征(
3、外和内),【过渡】,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等,【感悟】,【升华】,【照应】,借景抒情、即事明理、托物言志,自我的认识与体会,人、事、景、物,5,方法指导,1、速读找“触发” 作者的“触发”往往是在标题和开头部分,所以首先要关注标题,并速读开头几节文字,勾画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特征的词句。 2、浏览寻“过渡” “过渡”一般很简略,可能就是一句话或 一两个词,因此要浏览甚至跳读去寻找过渡词句。(可明可暗),6,3、细读明“感悟” “感悟”往往是人生哲理或事物象征义的揭示,作者往往要分析说理,可能揭示的点不止一个,因此要细读,联系触发点的相关特征找准找全能表明作者感悟的词句。 4
4、、研读悟“升华” “升华”是阅读中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研读结尾部分(有的要全文),勾画能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或情感倾向的词句。 5、略读知“照应” “照应”一般在结尾,因此略读了解即可。,7,补充: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a 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 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c 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d 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 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
5、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8,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记叙性说明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记叙性文(包括散文小说)的结构),9,记叙文(包括散文)的结构特点 1抓住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3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6、。 4按逻辑关系划分。 5还可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10,(二)形象分析类,常见题型: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某物象对表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a首先对人物作一个总的评价(特征+身份),然后从不同侧面逐点说明人物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答题要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B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内容主旨到结构形式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分析。,11,答题格式 a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特征+身份);从他的言行中(文中的语句、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看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
7、B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12,(三)原因概括题,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 如: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13,思考原则: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复句 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
8、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 答题方法:(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这种形式回答。,14,(四)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15,1、语句、段落作用题 题干 :“作用”或“好(妙)处、用意、为什么这样写”等词语, 命
9、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用意)?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6,3、重点语段作用题(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文中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点: 一是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
10、考分析: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 二是结构上的作用: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作用;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作用。 (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作用+ 内容作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解题思路:,17,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强化作者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针对结尾句,如
11、果你感觉“读不懂”,就答“作用(或好处)委婉含蓄、暗示主题、意味深长(意在言外、富有余韵)、引发读者思考”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18,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烘托叙
12、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比喻、象征、双关、暗示等作用。,19,标题含义类,1、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 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 双关等) (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答题模式 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20,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字“走” 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
13、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21,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结构 贯穿全文线索 羚羊木雕、背影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落难的王子、星期五,我不想吃饭 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 落难的王子 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范进中举 主旨 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我爱这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变色龙 写法 修辞手
14、法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变色龙 (、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爸爸的花儿落了,22,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第几人称+在文中的作用,23,引用的作用 答:引用_,从内容上看,直接展示了( ) _的经历/_的精
15、神,如_;从效果来看,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可读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是新闻类阅读,还要加上“增强现场感”的作用。),抄题干,具体人物,(概括相应部分内容),四字词,(摘抄相应句子),24,a模式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技巧:插入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插入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b模式2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技巧:诗文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格言(名言)
16、的作用: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的作用。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前后照应等方面的作用。c模式3传说故事的作用 技巧:增加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含蓄地传达(表明)观点。 d模式4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技巧:贯穿全文的线索。象征某种哲理,表达某种情思。e模式5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技巧: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25,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中某个语句或者某个部分的特定含义。,(五)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设题形式,a、怎样理解在文中的含义
17、b、第、段都出现了,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等。,思维模式:“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26,A关键句的含义。包括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其答题对策是:通读文段,定位释义。首先准确判断语句的位置及其作用:首括句,概括段意或总领全文;总结句,总结文段或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中心句,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其次,解释具体含义。,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根据语句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三个对策:,B哲理句的含义。首先
18、,分析其字面语意,即“句表意”;其次,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语意,即“句内意”;最后分析其言外之意,即“句外意”。 具体答题步骤:表面意思+句内意思+言外之意,(课堂巩固-18),(触摸高考-5、课堂巩固-8),27,C修辞句的含义。指有特殊表达技巧及效果的语句。其对策是:确定技巧,还原本意。先确定表达技巧;再将句子还原,即将句子中的技巧还原成明白浅显的语言。 具体答题步骤:修辞手法+用浅显语言表述出来 (课堂巩固-15),解答此类题目,还要注意两个原则: 1依据整个文章体现出来的情感分析语句的含义,不能架空,不能偏离。 2依据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语句的含义,
19、考生要特别留意文章后面的注释。,28,如何审题到位?,如何理清解题思路?,五点要求 关键词 对象 范围 语言表达要求 分值,五个步骤 1、分析句子内部结构,找对象; 2、回归原文,看语境; 位置特点(文头、文尾、段首、段中、段尾) 相邻句 3、研读句子,弄清句子表达功能; 4、揣摩句子,画出关键词; 5、放眼全篇,结合主旨、观点、情感;,如何规范答题?,五点提醒 1、对点作答:解释意思、体会含义、探究内涵;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作者情感、原因理由、思想态度。 2、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 3、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4、另外,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采取不同
20、的答法。如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抽象化,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修辞手法等)还原化(或由虚变实),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成几块,分层体会 5、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我的想法,29,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意?请概括回答。 答案故乡是世界的缩影。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的人生基础。故乡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创作的精神之源。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关键词语:还是 大 只小小 句式:它(世界)只是小小的北极村 “文章结尾”,暗示该句可能是一个结论句或文眼句;“哪几种”暗示含意至少两
21、个 点拨位置决定了句子的特殊性,是作者童年生活在故乡、又闯荡世界后得出的结论,是全文的总结句。答时必须联系全文,结合作者感情和文章中心;利用因果互解法。由果求因:作者凭什么得出这种结论的?,规范点拨,30,(四)鉴赏表达特色题,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章法;语
22、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31,B、修辞方法类(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 (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解题思路:,修辞手法+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表现了什么情感。,答题模式:,32,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23、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33,C、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4、。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 体分析。,解题思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34,五种表达具体分类及作用,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
25、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35,D、表现手法类(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
26、手法的作用。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思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36,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
27、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反语: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37,2、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或文中某个语句(某个部分)的特点。,设题形式,a、结合文中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 语言特点 b、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 析” 。 C、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
28、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 析等,38,1明确题目所问的是语言(风格、表达、句式等)哪方面的特点。 常见语言风格特点的用词主要有: 凝练、简洁质朴、深刻隽永、富于哲理;优美、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灵活、风趣诙谐、奔放自如、近于口语等。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2归纳出语言特点。 3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4语言对传达主旨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答题模式:语言特点+在文中具体体现+表达效果 (课后强化-4),39,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 见大。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
29、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 浅易。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沧桑内敛。 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 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 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杰出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而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又因内容而异,故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相关注释或背景,细心比较分析。,40,(七)探究题,1、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
30、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 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2、设题特点 A唯一型(有观点) 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 B选一型(有观点) 是问题有两种三种观点,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可任意选择一种来作答; C融合型(有观点) 是问题有两种三种观点,但每一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 D自创型 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考生要自己思考形成观点作答
31、。e,41,对于个性化及创造性解读,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 列出多种前人的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从主题、艺术、情感等方面要求考生做个性化的赏析;或从作品某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进行评价式或评论式解读;或要求考生联系已知知识,结合文本,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对文本的认识和评价等。,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解题思路:,1、依据原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3、立足原文,阐述自己的理由,答题模式:,首先确定是上面哪一种形式,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鲜明,多采用“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判断语气的句子。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32、“,42,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 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43,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 A观点+文本 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化用文本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作答。 B观点+事例 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时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融合。 C观点+理论 答题中的理论常见有“生活理论”“文艺
33、理论”“写作理论”等。要注意理论精辟,理论与观点相印证。 D文本+现实+观点 标志语句“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44,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45,通用的答题方法,46,例:广东卷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
34、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47,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例:拔掉那颗蛀牙秦素衣 她恨全家人。 第18题 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答: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48,三、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例题1:陀螺和巧克力 三十年前,一阵狂热的旋风卷走了我的家,尘埃落定,我已来到苍老的古城福州。我从未
35、想到在盛年时远走异乡,不知该如何书写今后的人生篇章,只感到一片茫然。那一年福州的雨季很长,到处湿漉漉的、灰蒙蒙的、阴沉沉的。铅灰色天空的浓重阴影,沉甸甸笼罩在我的心头。 4. 第段在文中的作用,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 属于环境描写,交代当时的天气。C. 交代背景,烘托气氛,为下文打孩子作铺垫。D. 总领全文内容,与文章结尾相照应。,C,49,例题2:点燃一个冬天,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盖天铺地的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8点还没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枯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的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的起床了。 第一段
36、在文中作用_,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十月、地点山村 2.渲染气氛,衬托出师生之间的真情,50,例:野菊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她不禁锢自己 她不固守现状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案: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51,结尾段的作用,52,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
37、深思。 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53,例:07西城一模,19题: 联系全文,体会第一段“要不是”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5分) 21题:通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4分),(尾段)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首段)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答案:19.
38、表现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叙述和思考。 21. 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香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冬日香山,54,例: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答案:(1)进一步解悟并引申了山居秋暝的诗意,并借浣女和渔人的活动,说明了精神的空灵来源于物质的创造和人格的独立。(2)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旨。(内容4分,形式2分),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首段)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平台中内容营销的核心要素与技巧
- 2025至2030年中国猪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生态文明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协会临时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在企业商务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 电商平台的文化营销与社会责任承担
- 2025至2030年中国混凝土胶合覆膜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绿色医疗物流与新能源自卸车研究
- 科技行业市场解析与战略发展探讨
- 假期及工资调整协议
- 乡村研学旅行方案
- 《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
- 货币流通的形式和层次课件
-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PDF解密
- 输电线路安全施工培训
- 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试剂条生产工艺的优化
-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课件
- 2024年湖南中职学校语文普测备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海鲜酒楼营销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