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2011年 5 月目录、前言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 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 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万 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8 大学科门类, 设有 67个本科专业、 34 个硕士学位授
2、权点、 12 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 1 个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 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 17 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已经成为 “建材、机械 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 ,培养出一大批杰 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 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 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
3、,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 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1993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 36 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 位参加的校董事会。我校历来就有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 年与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长虹班” ,培养电子信息类专门人才; 1995 年与中国空气动 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创办“工程力学班” ,培养了气动专业的大学生。 2000 年以来,学 校更是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和企业展开深入全面 的合作,组建
4、了区域产学研结合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高质量育人平台,成功探索了开 放办学的系统理论与方法体系,开拓了学校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路径。学校从 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 成员的共同发展, 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 坚持 “资源共享,物尽 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发展”的开放办学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西部大开发、 绵阳科技
5、城建设、建材行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做学融合、研学融合为抓手,努力探索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着力提高 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 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未来工业界的精英人才,工程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面向企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借助 绵阳科技城、董事单位的优秀资源,结合行业工程技术领域,以我校建材、地矿、国 防科技等优势专业为基础,培养立志献身于工程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 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工程训练功底、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本科
6、工程型拔尖人才。四、培养体系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建立本科工程型人才、硕士工程型人才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在本科层次(4年)设工学学士;硕士层次以全日制工程硕士(2年)为主,少部分学生按照工学硕士培养。1、试点范围与规模我校已经在2010年9月启动了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四个专业开展试点,各专业分别从2009级学生中择优选拔30人左右单独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试点班实施完全学分制、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在夯实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校将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的规模,拟在电气类、测绘类、
7、环境类中遴选与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参与“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将“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扩大到810个,并依据社会需求进行适当调整。表1总体试点规模拟试点专业班级规模(个)学生人数(人)材料科学与工程4120土木工程4120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41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120地质工程4120核工程与核技术412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120生物工程4120测绘工程4120环境工程4120合计401200随着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卓越会计师”、“农科教合作培养农林人才”等“卓越计划”的实施,我校也将在法学、经管、农学等专业中遴选条件较好的专业 参与试点工作。2、选拔方式采取多渠道
8、、多方式地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优质生源保障。1)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每学年从新入学的成绩优异的理工科学生中选拔产生;2)从二年级的学生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专家组对学生进行笔试、面试、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后,确定入围人选。3)尝试自主招生,选拔有志于成为工程师、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3、培养模式3+1”模式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 3+1”模式是指前 3 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设计,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成为卓越的本科工程型人才。该模式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点班,前 3 年学生在校完成规定学分
9、学习,第 4 年学生进入企业开展毕业实习,采用跟班、岗位锻炼等方式学习本行业的 生产与管理流程,由企业方担任学生实习的指导与考评工作。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由 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协商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毕业 设计(论文)的指导,并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 量以审阅、质疑等形式进行评价。试点班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实践训练。4、竞争机制为确保生源质量,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10、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按一定比例淘汰不适应学习的学生,并选拔增补优秀学生,保持学生规模和学 生质量。5、 专业培养对参与试点工作的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校内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工学交替、集中和分散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和企业学习。6、 学生管理采用“辅导员 +双导师” 的管理模式。辅导员主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况、组织参加各项课余文化活动和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为每位学生配备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担任的双导师,校内导师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规划、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或咨询。企业导师主要对学生在现场实践期间进行指导。7、 学籍管理本科生阶段的学
11、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毕业资格实行单独审核;对不适应试点班学习的学生可重新选择回原专业普通班,按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课程,转出学生在试点班修读的课程可以认定成绩。成绩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条件的可授予学士学位。培养过程中涉及学籍异动、学习年限调整、双学位培养、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等方面的特殊问题经审批予以特殊处理。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1、 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突出行业特色,构筑现代工程师的知识结构,按照当今工程技术的发展设计和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以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
12、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2、 教学计划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有利于创新工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实行“ 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配置体系,加强工程师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伦理等方面按不同比例分别设置一定的学分, 构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知识体系 ,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加大实践环节和企业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工厂累计 1 年的实践采取 4 年循序渐进式安排。3、课程体
13、系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知 识,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围绕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 重新设计课 程体系,重新考虑课程衔接,重新安排教学过程 。压缩课内学时,加大实践内容,增加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将其占总学分比例提高至30%以上。增加导论课、项目课、研讨课的比例,把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其中,体现工程教育面向 实践的思想。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着出版高水平的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系 列化系统集成性教材。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到教
14、学内容之中, 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建设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 简介、教学课件、实验教学指导书、工程实例、教学参考资料等,整合为有利于学生 学习和研究的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思维和行 为方式、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养。综合培养学生基本的个人能力、人际能 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4、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承担 。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由学校承担,部分 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大学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企业承担。用人单位参与办学、
15、消除培养与使用 的差距、扩大办学资源、密切科研与生产的关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时发现具 有工程应用前景的科研课题和研发项目。从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向获得过程性知识转变。积极尝试和推广CDIO 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适 时教学等归纳式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习工程理论、系统设计和创新实践,进而实现 人才培养诸环节的无缝连接,使学生的独立人格、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得 到全面提升。注重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特长,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 如案例教学、 课堂分组讨论、团队设计与开发、创新项目和系统方案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16、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实践环节学校将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依托校内多学科优势、 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各类特色实验室,完善学科交叉、多专业共享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建设能再现典型行业的工艺、装备以及关键技术的综合创新 型实验教学平台; 校企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实践实训、实 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及工程开发,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 “工程感知、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到综合创新” 的四层次的 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从工程感知、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到综合创新的工程
17、训 练,逐步实现“ 工程实践教学四年贯通,内容上纵向到顶、横向达边” 的目 的。“纵向到顶”,即从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逐步进入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工程应用。“横向达边”,即体现人才培养中,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及学科专业的交叉 和渗透,使被培养者成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每门课程都要规划如何使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去学习,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校内 与校外的实践环节。这些实习实践环节一部分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重要的实习 可能要利用整个学期,切实落实学生四年学习过程中有 1 年实践经历。通过给予相应实践选修学分,积极引导学生参观先进技术展览、参加各学科前沿 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开阔视野,了解学科
18、前沿知识和动向,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兴奋点,增强活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申报专利、发表论 文等,展示学习与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技能培训、各种资格认证以及兼职 助学等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创业成才。6、考核方式制定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立多渠道信息反馈机制,教师评价 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主动工程 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六、校企合作模式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行开放办学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依托与我校学科特色紧密联系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19、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共同 建设和联合开发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企业生产过程。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和组织保障学校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教师培训、学校教师到企业培训等相关合作 协议,明确校企合作的条件和职责。设立学校、企业联合培养联席会制度,定期研讨并及时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问题;制定企业导师选拔认定管理办法和相应激 励机制,鼓励企事业高水平专业人员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制定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优先选用毕业生、企业导师后续学历教育等相关管理办法;建立互惠互 利、共同发展的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合作管理办法等,促进校企联合实体化。
20、1. 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与企业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帮助企业科技攻关、合作研发产品、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产学研一 体化。学校鼓励高级工程人才到联合体企业就业,联合体企业享有用人优先选择权, 达到校企双赢。2. 建立企业导师队伍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企业导师队伍;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定期研讨交流制度;建立双导师指导工作规范;建立企业导师参与校 内教学工作的相应管理办法。七、组织管理体系学校将继续强化区域内产学研联盟,深化合作办学模式,巩固学科链、专业链对 接产业链的特色办学模式,争取获得政府和企业界强有力的支持
21、,集中各类优质资源和政策,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1、 组织结构1)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总体协调,全面组织和 领导“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委员会的主任由分管本科教学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教务处长、研究生部主任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部、学工部、计财处、人事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组成。2)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小组学院成立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牵头,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教研室主任、企业专 家参与的培养指导小组,请企业人士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负责专
22、业“卓越工程培养计 划”培养方案的完善、落实、实施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 师队伍建设等,以及确保企业学习计划的有效执行。3)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工作组学院设立由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组成的“卓越计划试点班”专项工作小组, 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与企业合作联系。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发挥二级办学单位自主权,保证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顺利进行。2、 经费保障设立“卓越计划”试点专项经费,每个试点班 10 万元左右。专项经费用于支出 校外指导教师的课酬,学生的住宿补贴、交通补贴和购买相关保险的经费。3、资源保障为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配置优质资源。科研实验室、
23、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和实验资源优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放;为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 师,在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予以具体指导;配备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掌握最前沿工程技术知识的教师上课,全面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支持;4、教学管理学校设立重大专项教改项目,支持相关部门和学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和 分析,制定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方案。给相关学院较大的自主 权,支持学院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及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5、师资队伍建设(1)确定教师选聘办法,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公开招聘具有工程师经历的教师,明确“卓越工程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警官学院《导演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热力学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粮食质量安全与控制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大气污染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创新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二千克和克第2课时克的认识教案苏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五面积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 住宅小区绿化管理规定
- 土建工程定额计价之建筑工程定额
- 2022年7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含答案
- 学校安全工作汇报PPT
- 一年级语文上册《两件宝》教案1
- 关注健康预防甲流甲型流感病毒知识科普讲座课件
- 咨询公司工作总结(共5篇)
- GB/T 4852-2002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滚球法)
- 医院固定资产及物资购置工作流程图
- 中学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 GA/T 1774-2021法庭科学手印检验实验室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