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_第1页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_第2页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_第3页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_第4页
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谚、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古诗,这些民谚、俗语、古诗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 了解一些, 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按类列举如下:一、力学1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2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以压缩,所以水是硬的。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

2、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5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因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苹果离树, 不会落在远处。6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得越高,重力势第 1页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7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9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10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

3、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1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12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 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 千米,约 8 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13如坐针毡第 2页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14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15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

4、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16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二、热学17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将有大雨到来。1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19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

5、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第 3页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20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2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 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 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

6、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22瑞雪兆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23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吸收不到热量,便能制止液体沸腾。24水火不相容第 4页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25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

7、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26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28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三、电磁学29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四、光学第 5页30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

8、光线发生镜面反射。31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3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33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3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36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37海市蜃楼第 6页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38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反射红光。五、声学39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4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回声。4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42未见其人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