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课件修改.ppt_第1页
知识产权法课件修改.ppt_第2页
知识产权法课件修改.ppt_第3页
知识产权法课件修改.ppt_第4页
知识产权法课件修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产权法总论,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也称为无形财产权、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二、知识产权的对象,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 知识的特征: 1、不具有实体性 2、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 3、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再现或者复制 知识的本质即形式,创造是“设计形式”的活动。,三、知识产权的性质,权利本体私权 权利客体非物质性 第一,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第三,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

2、处分,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四、知识产权的特征,五、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1、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2、国际合作和保护得到加强 3、法律内容不断发展和完善 4、法律体系逐渐构成 5、对社会的影响力正在加大,LOGO,第一章,著作权法,导论 著作权概述,一、著作权的概念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 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在我国,著作权即版权。,二、著作权的特征(与专利权、商标权相比较) (一)权利主体广泛 (二)权利客体广泛 (三)权利内容丰富 (四)权利产生独特 (五)权利可以分割 (六)权利限制较多 (七)权利时间较长,作品的

3、定义,作品的要件,作品的种类,一、,二、,三、,一、作品的定义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二、作品的要件 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表现一定的思想或情感; 有一定的表达形式; 具有独创性; 具有可复制性。,四、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3)时事新闻 (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下列各项,哪些为著作权的客体? 地图 法院公告 某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词 时事报道 新闻评论 某报社记者对爆炸案件做的新闻报道 著作权法

4、的官方英文版译文 高教授利用业余时间翻译的德国民法典 某政治家发表的不以物质载体固定的即兴演说 犯人在执行死刑前所作的激昂陈词 刘某创作的色情小说,原始主体,继受主体,特殊作品,概念及分类,第二节 著作权主体,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二)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原始主体:在作品创作完成时,直接享有著作权 成为著作权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称原始(第一)著作权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

5、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 权的人。称为继受著作权人。,2、完整主体与不完整主体 完整主体:就是依法享有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 权之全部的人。 不完整主体:就是依法享有著作财产权或者著 作人身权之部分的人。,(三)原始主体作者的认定 1、自然人作为作者 创作作品的公民为作者。 作者推定原则 2、法人或其他组织(单位)被视为作者 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下,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来承担责任,(四)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1、雇佣作品(职务作品) 著作权归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归单位享有,单位给予作者奖励: (1)主要是利用法

6、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其他情况:著作权归作者享有,单位可以优先使用。,(四)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2、委托作品 合同约定;无约定的,归受托人享有。 3、合作作品 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4、美术作品 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5、二次作品 二次创作者享有作者享有 6、电影类作品 整个作品的著作权,制片人享有 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作者享有 7、合作作品 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8、自

7、传体作品 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 9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5、二次作品 二次创作者享有作者享有 6、电影类作品 整个作品的著作权,制片人享有 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作者享有 7、合作作品 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4、美术作品 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第三节 著作权 的内容,一、著作人身权,二、著作财产权,概念和特点,内容,内容,概念和性质,一、著作人身权 (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和特点 (二)著作人身权的内容 1、发表权 (1)定义 发表权是依法决定作

8、品是否公之于众以及如何公之于众的权利。 (2)特征 发表权是一次性权利; 发表权可以转让。,2、署名权 (1)定义 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2)内容 a 作者有权要求确认其作者身份 b 作者有权决定在作品上署名的方式 c 作者有权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d 作者有权禁止自己的名字被署到他人的 作品上,3、修改权 (1)定义 自己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2)内容 a 自己修改作品的权利; b 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c 禁止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d 承认他人对自己作品所作的修改的 权利 (3)限制,4、保护作品完整权 (1)定义 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2)

9、内容 作品的完整性,包括: a 表现形式 b 内容、情节和主题思想 c 具有独特含义的标题 d 外包装,二、著作财产权 (一)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和性质 著作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享有的自 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使用作品而获取物 质利益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的性质明显不同于著作人 身权,它可以转让、继承或放弃。,(二)著作财产权的内容 1、复制权 (1)定义 以一定的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 的权利。 (2)内容 a 自己复制或者许可他人复制其作品 b 获得物质利益 (3)复制方式 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2、发行权 (1)定义 通过出售、赠与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作 品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10、。 (2)“发行”的条件 a 发行者必须是著作权人或者经著作 权人授权委托的人; b 必须将作品向公众散发。,3、出租权 (1)定义 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 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 软件的权利。 (2)客体(适用对象) a 电影作品 b 电视、录像、多媒体等作品 c 计算机软件,4、展览权 (1)定义 著作权人或者美术作品原件的合法所 有人享有的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2)客体 a 美术作品 b 摄影作品 c 可以公开陈列的其他作品,5、表演权 (1)定义 著作权人自己表演或者授权他人表演 作品的权利。 (2)客体 a 戏剧作品 b 音乐

11、作品 (3)内容 a 有权许可或禁止表演者表演未发表的作品 b 有权因作品被表演而获得报酬,6、放映权 (1)定义 著作权人有权许可或禁止通过放映机、 幻灯机等技术设备传播其作品的权利。 (2)客体 a 文字作品 b 戏剧、曲艺作品 c 音乐作品 d 电影、电视作品,7、广播权 (1)定义 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 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 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 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 公众传播广播作品的权利。 (2)内容 a 自己广播或授权他人广播 b 获得报酬,8、信息网络传播权 (1)定义 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

12、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2)与广播权的区别 a 传播媒体不同 b 传播的信息不同 c 接收方式不同 d 容量的大小不同 e 使用方式不同,9、改编权 (1)定义 在不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 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2)限制 改编者不得改变原作的基本内容,不 得对原作进行歪曲和篡改。,10、摄制权 (1)定义 以摄制电影或者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 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2)内容 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摄制,也可以授权 他人摄制并获得报酬。,11、翻译权 (1)定义 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 语言文字的权利。 (2)特点 翻译权是一种系

13、列权。,12、汇编权 将作品或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 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强制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合理 使用,第四节 著作权限制,【案例分析】 原告程某、李某为演员,两人合作创作、表演了一批喜剧小品,其中有5个小品在某电视台节日晚会上演出。被告凯歌音像出版社未经程、李二人许可,擅自把前述5个小品制成录像带、VCD公开销售。程、李经交涉无果,将凯歌音像出版社告上法庭,要求法院责令被告立即停止制作、发行、销售涉案录像制品,并登报赔礼道歉。在诉讼中,被告辩称:他们出版发行的小品录像带、VCD盘取材于某电视台晚会节目的录像。而晚会是电视台投资、组织、拍摄

14、的电视节目,五个小品均属于电视节目,其著作权属于某电视台。程、李二人作为表演者,不享有著作权,只享有署名权。因此两原告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1、程、李二人享有哪些权利? 2、电视台享有哪些权利? 3、凯歌音像出版社有没有侵犯程、李某的权 利?为什么?,程、李创作了小品 作 者著作权,著作人身权 发表权 署名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 复制权 发行权 出租权 著作财产权 展览权 表演权 放映权 广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改编权 摄制权 翻译权 汇编权 其他权利,放映权与广播权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款规定:“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

15、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一款规定:“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第五节 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 一、著作权的取得方式 (一)注册取得制度 注册取得,是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 (二)自动取得制度 著作权自动取得,是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我国著作权法采取自动取得制度。,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一)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

16、 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分为两种:(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时间限制;(2)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 (二)著作财产权(与发表权)的保护期限 一般原则:作者终生+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 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特殊规定: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发表后 第50年的12月31日。,1、一般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与发表权)保护期 (1)公民作品 适用“一般原则” a 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 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 50年的12月31日。 (2)法人作品、职务作品 适用“特殊规定” 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发

17、表后第50年的12 月31日。 “但书”规定: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 表的,法律不再保护。,2、特殊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与发表权)保护期 (1)计算机软件 a 公民的计算机软件:适用“一般规定” b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软件:适用“特殊规定” 还有“但书”规定 (2)假名作品、匿名作品 a 假名作品:如果作者所签署的假名为公众所知,其作品为作者身份明确的作品,适用“一般原则”;如果作者签署的假名不为公众所知,其作品为作者身份不明确的作品,适用“特殊规定”。 b 匿名作品:因作者未在作品上署名,所以作者身份不明,只能适用“特殊规定”。 待作者身份确定后,改适用“一般原则”。,第六节 邻接权 与

18、著作权相关的权利 一、产生 二、概念 邻接权,是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 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 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三、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 (一)联系 1、都与作品相联系。 2、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 3、都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二)区别 1、主体不同 2、客体不同 3、权利内容不同 4、保护期限不同,四、邻接权的种类 (一)出版者权 图书出版者或者报刊出版者对其编辑出版的图 书或者报刊依法享有的专有出版权,他人不得出版该 作品。 (二)表演者权 表演者对其表演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表演者权有表演者人身权和表演者财产权。 (

19、三)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四)广播组织权 广播组织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LOGO,第二章 专利概述,第一节 专利制度的内涵,垄断并公开 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依据专利法,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进行审查,依法授予专利权。这样,一方面给予专利权人以独占其发明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申请专利的人把发明创造的内容公诸于世,以便进行发明创造信息交流和有偿技术转让。,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作用,一、实现了权利人利益的最大程度的保护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LOGO,第三章 专利的种类 (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

20、的客体,即专利法所要保护的对象。 我国的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凡是发明创造就是一项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利用技术原理,在形成技术构思后所提出的能够产生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而要成为专利法所保护的发明创造,还应当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LOGO,专利法所称“发明创造”,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根据自然规律)、改造自然(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所创造(创造性)的、具有积极意义(实用性)、并表现为技术形式(形成技术方案)的、新的(新颖性)智力成果。,发明创造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发明创造的概念: 第一,限于人类的发明创造; 第二,利用自然根据自然规律 (技术原理); 第

21、三,改造自然解决技术问题; 第四,表现为技术形式形成技术方案。 此四项是前提条件。,进一步理解发明创造的概念:,第五,所创造出的创造性 第六,具有积极意义实用性 第七,新的新颖性 此三项为必要条件。,第二节 发明,一、概 念 我国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从发明的定义上看,它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另外,专利法所说的技术方案不一定要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只要具备实施可能性的,即可申请专利。,LOGO,二、发明的种类,发明的 种 类,开创发明和改进发明,大发明 小发明,依发明点不同分,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组合、新用途、转用、要素变更、选择发明,第三节 实用新型

22、,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概念,二、实用新型与产品发明的区别,第一,实用新型专利限于有确定形状和宏观结构的产品; 第二,创造性要求低; 第三,保护期短; 第四,审批程序简单; 第五,提供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国家少。,第四节 外观设计,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 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 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 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一、外观设计的概念,外观设计专利应具备的条件,第一,必须与产品相结合; 第二,是关于产品形状、图案和色彩或其 结合的设计; 第三,富有美感; 第四,适于工业应用。外观设计是对工业 产品的设计,要求能够进行工业化 批量 生产。,

23、LOGO,形状与图案,图案,色彩与图案,色彩与形状,形状,色彩与形状、图案,二、外观设计的种类,三、与作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产品的不同,产品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能产生新的功能,而外观设计的形状只能带来美感,不要求产生新的功能。,第五节 专利权 不予保 护的对 象,1、违背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6、用原子核变换的方法获得的物质,4、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科学发现,5、动物、植物新品种,3、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LOGO,有权将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人是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发明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如果该发明创造是发明,他就是发明人,如果该发明创造是

24、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他就是设计人。,享有 专利权的人。,第四章 专利权的归属(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 设计人,申请人,专利 权人,第一节 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人、专利权人,第二节 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一、职务发明,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 2、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非职务发明是指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批准后,专利权即归发明人或设计人所有。,二、非职务发明,一、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任务”的三种情况: (1)属于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所 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

25、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 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 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一、职务发明,对“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理解 (1)“主要”:如果没有这一物质技术条件,该 发明创造就无法产生。 (2)“物质技术条件”:本单位的资金、设备、 零部件、原材料和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 不包括房屋、水电等, (3)如果仅仅使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且单位与 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 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了约定,应从其约定,一、职务发明,职务发明发明人、设计人的权利和待遇 (1)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享有署名权。 (2)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发明人、设计人有获得 “一奖

26、两酬”的权利。 一奖:一项发明最低奖励2000元,一项实用 新型或者外观设计最低奖励500元。 两酬: 发明创造的实施,将所得利润纳税后 最低2%或者最低0.2%作为酬金。 专利许可,从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 取不少于10%的部分作为酬金。,二、非职务发明,对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也可以放弃或转让专利申请权。 另外,取得专利后,其中一人或数人可以转让他们在专利权中的经济收入的份额,这一份额也可以继承。,LOGO,第三节 先申请原则、先发明原则专利申请原则,先申 请原 则,先发 明原 则,三、优先权原则,此为先申请原则的例外。 (1)各种优先权 优先权(国际)

27、 国内优先权 部分优先权 多项优先权 (2)优先权日 首次申请或在先申请的申请日。(第一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 (3)优先权期 发明、实用新型:12个月; 外观设计:6个月。 (4)优先权独立 优先权独立于专利申请而存在。,第四节 共同发明、委托发明,一、共同发明 共同发明有三种情况(包括设计人): 一是对于非职务发明,当发明人为两人或者两人 以上;这些发明人共有一个专利申请权。 二是对于职务发明,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发明 人分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这些单位共 有一个专利申请权。 三是非职务发明与职务发明混合的情况,非职务 发明的发明人与职务发明发明人所在单位共有 一个专利申请权。,第四节

28、共同发明、委托发明,二、委托发明 委托发明专利申请权的归属,当事人有约定的,从约定;当事人无约定的,由受托人享有。,第五章 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不同之处在于对发明的创造性高度要求比实用新型高。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方案应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所要求的新颖性比发明、实用新型严格,与已知技术相比不仅不相同而且不相近似方具有新颖性;而在实用性上的要求上对有益的含义作了“富有美感”的解释。,取得专利权的条件,实用性: 即可用、有益,创造性: 即非显而易见,新颖性: 即前所未有,第一节 实用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可以以产业

29、的方式实施 即可用; 二是该技术方案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即有益。,第一节 实用性,一、不可用的典型情形有: 1、其实现依赖于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的技 术方案。 2、其实现依赖于个人绝技的技术方案。 3、其实现依赖于随机因素的技术方案。,第一节 实用性,二、无益的典型情形有: 1、污染环境的技术方案。 2、浪费资源的技术方案。 3、对人体有害的技术方案。 4、改恶方案。 5、脱离社会需要的技术方案。,第二节 新颖性,一、对“公开”的判断 关于公开的方式,法律规定有三种,文献公开、使用公开和其他公开(如展示)。 公开的时段有两种,一种是申请专利的时间之前(申请日或者申请时刻);另一种是发明创造产生之前

30、。 公开的地域有两种,一种是国内公开,另一种是国内外公开。,第二节 新颖性,二、我国专利法中的新颖性 发明与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1)公开方式:文献公开、使用公开、其他公开 (2)文献公开:绝对新颖性(国内外公开) 使用公开、其他公开:相对新颖性(国内公开) (3)公开的时段限于申请专利的时间之前。,第二节 新颖性,外观设计的新颖性: 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和不相近似。 与发明、实用新型不同: 1、公开的方式不包括其他方式; 2、对“前所未有”的规定更严格,不仅要求不相 同,还须不相近似。,第二节 新颖性,三、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 专利法第24条规

31、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 次展出的; (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 的; (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第三节 创造性,含义: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应当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如果申请发明专利,则应当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这是一项主观的标准。 创造性,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巧”。 判断是否巧妙因人而异,因此,法律就拟制了一个标准人,即技术方案所属领域中等程度的人员,以其身份判断技术方案是否巧妙。,第三节 创造性,一、判断创造性的辅助标准 1.开创发明 2.取得了意想不

32、到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 3.克服技术偏见的技术方案 4.解决了人们长期渴望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5.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的技术方案,第三节 创造性,二、偶然发明及“事后诸葛亮”发明的创造性 具有某种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并非出于技术构 思,或者继技术构思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 果并非预期,这两种技术方案即“偶然发明”。 面对技术问题,经苦思冥想仍不能形成技术构 思,而当一个能够解决该技术问题但只需三言五语 即可说明的技术方案呈现出来,才令人恍然大悟, 那么,该技术方案即属于 “事后诸葛亮”发明。,第六章 专利权的 内容及限制,第一节 专利权的内容,第二节 专利权的限制,第七章 专利的申 请与审批,第一节 专利的申请,一、申请方式:书面方式,二、申请文件,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摘要附图,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书,申请,受理,形式审查,Y,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