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_第1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_第2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_第3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_第4页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第一章绪论1. 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 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4. 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6.3R :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第二章_植物病害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 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 至死

2、亡的这种现象。(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2. 植物病害三角: 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 三角关系,即“病三角”。(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4. 症状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 表面形成的结构)。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5. 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6.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

3、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 子植物引起。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 病变过程。7.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 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 LGo/EC5o/LD5o/ED5O 表示。致病也: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8. 真菌(fungus):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

4、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 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9. 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10. 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11. 真菌组织体主要包括菌核、子座和菌索等。12. 真菌的繁殖方法分: 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作用) 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

5、数分裂三个过程。有性孢子包括5类: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作用)举例一种在实验室中你观察到的抱子,并描述其基本特征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阴性(G-)少数是阳性(G+)。喷菌现象、意义、步骤 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病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 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其意义为: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这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区别细菌病害或 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其步骤为: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水,剪取水稻条斑病菌叶片病健交界处组织块,将组织块放 于水中,盖上盖玻片,静置 1分钟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对光

6、自习观察组织块周围的变化。16. 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无性菌门。 壶菌门:营养体差异较大,较低等的为单细胞,可形成假根;较高等的可形成无隔菌丝 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 壶病。 接合菌门: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 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葡枝根霉。 子囊菌门: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和分枝,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囊 和子囊孢子。子囊果的类型: 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引起植物病害的子囊菌 有外囊菌(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白粉菌(引起

7、麦类白粉病的禾布氏白粉菌)、子囊壳菌(引起每类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子囊腔菌(引起里黑星病的纳雪黑星菌)、 子囊盘菌(引起油菜菌核病的核盘菌)。 担子菌门:菌丝体发达,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 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分为黑粉菌(引起小麦散黑穗病的 黑粉菌)和锈菌(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 无性菌门:菌丝发达,分隔、分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尚未 发现。分为丝孢菌(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棉花黄萎病的大丽轮枝孢)、黑盘孢菌、球壳 孢菌(黄麻秆枯病)、无孢菌(纹枯病)。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需要在适宜寄主细胞内

8、才能完成自身复制的非细胞生 物。典型的病毒粒体是由 核酸和蛋白质 外壳组成25.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又称病程。分为四个时期: 侵入前期(病原物侵入前已与寄主植物存在相互关系并直接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时期,该时 期是阻止病原物侵入和发展的有利时期。)、侵入期(是丛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侵入后 与寄主建立寄主关系的一段时间,以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侵入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 口侵入、伤口侵入)、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表现症状前的 一定时期)、发病期(在发病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愈有利于病斑扩展和孢子形 成。)。26. 不同植物病原菌(真菌、细

9、菌和病毒)的侵入方式:自然孔口和伤口。28. 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三种方式:寄生、腐生、休眠。 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的植物。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29. 柯赫法则:判定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物病原性的通则。内容: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回接表

10、现相同症状;再分离培养到相同病原物。第三章植物虫害2.昆虫的特征: 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段。头部着生有口器、 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动中心。腹部一般由6足4翅的动物。具体表现为: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1对触角、1对复眼和0-3个单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 1对,中、后胸一般 各有1对翅。是运 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新陈代谢和牛殖中心。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3. 昆虫的头式:根据昆虫口器的不同朝向,昆虫的头部存在三种不同的型式,分别为下口 式、前口式、后

11、口式。4. 昆虫的触角:分节的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5. 昆虫的眼睛: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飞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的小眼 组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复眼也具诸多变化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对光较为敏 感。昆虫单眼的构造比较简单,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单眼分为 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6. 昆虫的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按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咀嚼式口器(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由 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 五个部分组成)、刺吸式口器、虹吸式 口器、锉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8. 昆虫的足:足是昆虫体上最典型的附肢,位于体节的侧腹面。着生于昆虫胸部的足称胸

12、足,着生于昆虫腹部的足称为腹足。成虫的胸足一般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付节和 前付节6节组成。9. 昆虫的翅膀: 虫是无脊椎动物里唯一有翅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有个边和3个角。同时为了适于翅的折叠和飞行,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通常还可分为若干 区。翅脉:昆虫的翅一般为双层膜质的构造,上下两层之间分布的气管,翅面沿气管周缘 加厚则形成翅脉,对翅膜起着支架作用。翅脉在翅面的分布型式称为脉序或脉相。翅膀的类型有:膜翅、覆翅、鞘翅、半鞘翅、鳞翅、缨翅、毛翅、平衡棒10. 昆虫的腹部:昆虫体躯的第三个体段,一般由 9-11节组成,里面包藏着昆虫主要的内 脏和生殖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

13、生殖中心。11. 昆虫的内部器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生殖、神经和激素调控系统。!(重点)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包括纵贯体腔中央从口到腔门的一根消化道及与消化有关的腺体组成, 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血液里的细长盲管,开口在消化道中肠和 后肠的交界处。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许多富有弹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 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和虫体呼吸运动的通风作用来完成的。高温条件下 进行熏蒸杀虫,效果好且节约用药量。 昆虫的循环属开放式循环,由背血管和心脏组成,昆虫的血液不能输送氧气,主要作用 是运送养分至

14、全身各组织,并将废物送入排泄器官。杀虫剂直接影响循环系统表现为:某 些无机盐类可使昆虫血细胞发生病变,烟碱类能扰乱血液的正常运行,除虫菊素和氰氢酸 能降低昆虫血液循环的速率。 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所组成。 昆虫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腔、生殖附腺、受精囊和受精 囊腺等部分组成。在测报作为预测害虫的产卵量、为害时期、发生量以及迁飞等的依据。利用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已 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方法有射线不育、化学不育和激素不育等。 昆虫激素是虫体内腺体分泌的微量化学活性物质,支配和协调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 动。内激素一内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内

15、,作用于其它的内部器官和腺体。外激素一外激素腺 体分泌外激素分泌物由昆虫排于体外,作为种内个体间传递信息之用,故又称信息素。引 诱作用。不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只经过13.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的昆虫有哪些:14. 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卵期: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化所经过的时间。卵壳的表面具有各 式刻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骨蛋白和蜡质,一般杀虫剂难以进入。 幼虫期:昆虫从卵孵化为幼虫或若虫(不全变态)到变为蛹或成虫(不全变态)之前的 整个发育阶段。 蛹期:全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蛹到羽化为成虫所

16、经过的时间。蛹是全变态昆虫由幼虫变 为成虫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虫态。分为:裸蛹、被蛹、围蛹。 成虫期:成虫羽化后至死亡所经过的时间。全变态昆虫的蛹或不全变态的末龄若虫脱皮 变为成虫的过程称羽化。性二型现象:在昆虫中,反应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 和明显的差别,使人们能够以此判断昆虫的雌雄。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不集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 后一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年生活史:一年中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17. 昆虫的生物学习性 休眠: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常引起生长发育停止, 不食不动

17、,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的现象。 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可分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两类.引起昆虫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界 限称为临界光周期。 假死性:昆虫建立在神经反射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对外来刺激作用所作的运动反应。这是 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自卫式反应。 趋性:昆虫对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的或趋或避的反应,是一种无条件的反射。趋性分为 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颜)色性等。 多型现象: 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的现象。

18、食性:昆虫由于种类繁多,通过自然选择,各自形成了特有的取食习惯和范围,这种对 食物的选择性。通常按取食的食物类别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群集有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 群集之分。 迁移:指某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又称为迁飞,如粘 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等。18. 昆虫的主要类群蝗虫式直翅目昆虫,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翅。蚊子为双翅目,前翅为膜翅,后翅为平 衡棒同翅目的蝉科、飞虱科、蚜科能够传播病毒。 直翅目: 蝼蛄等。 半翅目: 等。 同翅目: 缨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3-

19、5种该目中重要的农业害虫。咀嚼式口器,下口式;前翅革质,覆翅,后翅膜质;不全变态;蝗虫、蟋蟀、口器刺吸式;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为半鞘翅;不全变态;蝽科、盲蝽科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膜质;不全变态;蝉科、飞虱科、蚜科等。锉吸式口器;翅狭长,翅脉退化最多只有2条,翅缘具密而长的缨状缘毛;不全变态;蓟马科等。 鞘翅目:口器咀嚼式;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甲虫等。 鳞翅目:体、翅上密被鳞片和毛;口器虹吸式或退化,下唇须发达;完全变态。幼虫: 口器咀嚼式,3对胸足,2-5对腹足,腹足有趾钩。蝶类和蛾类等。 膜翅目: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两对,膜质;全变态;蜂类、蚂蚁等。 双翅目:

20、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少数种 类无翅;全变态;蚊子、苍蝇等。第四章农田草害什么是杂草?常见杂草种类有哪三种?特别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1. 杂草: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人工植被 状态的一类植物。具有适应性、持续性、侵染性。常见杂草种类:禾本科杂草(看麦娘、 野燕麦、马唐、稗草(稻田危害最严重)、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莎草科杂草(香 附子)、阔叶类杂草什么是杂草的适应性?杂草适应性表现在什么方面?2. 杂草的适应性: 抗逆性、可塑性、生长势、杂合性、拟态性。 抗逆性:杂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表现在对盐

21、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 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可塑性:杂草在不同生境下,对自身个体大小、种群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被 称之为杂草的可塑性CQ和光补偿点低而饱和CO和水进行有机物的 生长势: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较高,C4植物由于光能利用率高、 点高、蒸腾系数低,从而表现为净光合速率高,能够充分利用光能、 生产。所以杂草比作物竞争能力强。 杂合性:即生物种群(等位基因)的异质性。 拟态性:杂草具有较强的拟态性,如稗草和水稻,野燕麦和小麦、狗尾草与谷子,它们 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很难将这些杂草 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化感作用:植物向

22、环境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现象。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问题一:对比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定义,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举例小麦或水稻上常见的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积年流行病害:水稻恶苗病、小麦散 黑穗病、棉花黄萎病等。病原物抗逆性强,越冬率较高,较稳定。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 始菌量。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 致较大的流行。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火初始菌源。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稻瘟病、 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多次再侵染,气流和流水传

23、播,局部侵染,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 (初始菌量)不高。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防治多循环 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问题二: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及主导因素如何确定?(一)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寄主植物还包括特定生 育期或栽培不当造成的敏感状态的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种植单一农作物或单一品种。(二)强致病性的病原物: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病原物的大量繁殖和有效传播,菌源 大量积累,病原物抗逆性强,初侵染菌源数量多。(三)有利

24、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包括气象、土壤、栽培等因素。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土壤因素:包 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影响病害的局部流行;栽培因素: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问题三:昆虫的种群季节性消长类型及主导因素分析(一)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多化性昆虫和季节性消长比较复杂,一般表现为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和抛物线型4种。 斜坡型:前期出现生长高峰,以后便直趋下降,如粘虫、小地

25、老虎 阶梯上升型:逐代逐季数量递增,如 三化螟、玉米螟、棉铃虫 马鞍型:唱在春秋季出现高峰,夏季下降,如桃蚜、棉蚜 抛物线型:声场季节中期出现高峰,两头较少,如高粱蚜、稻苞虫(二)主导因素分析: 气候制约型:以物种对气候的适应性为内因,以栖息地的气候条件为主要诱发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气候-食物制约型:以物种对气候条件或其食料条件的适应为主导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三化螟等 天敌制约型:以外界天敌的季节性消长为主导诱发因子的季节消长类型。如银纹夜蛾等3种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模型,种群数量动态基本模型。生命表:是按种群的年龄(虫龄和虫态)程序编制的,系统

26、记录种群死亡率和死亡原 因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殖力。性比:是种群中雌性个体数对雄性个体数的比。 年龄结构:表示种群内各年龄组(虫态)个体占总体的百分率。问题丿 (1 )发育进度预测法度的检查结果,参考当时气温预报,加上相应的虫态历期,推算 以后虫态的发生时间。此法用于短期预测,方法简单,准确率高。具体方法有历期法、分 龄分级法及期距法。 历期法是对前一虫态(或虫期)的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等)进行系统调查, 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16%、高峰期(50%和盛末期(84%时,分别加上当时 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就能推导后面某一虫期的发生时间。 分级分龄法是选择害虫幼虫期和蛹期作1到2次发

27、育进度调查,记录幼虫各龄的数量,分别计算百分率。根据各虫龄(态)的累积百分率,确定出可作为预测虫期的始盛期(16%、高峰期(50%和盛末期(84%的主要虫源(某一虫龄)。然后根据各龄期到成 虫所需的发育天数,预测成虫的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此法简便实用,在水稻螟虫预测 上经常被采用。 期距法是根据期距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期距通常是指各虫期在田间出现的始盛期、高 峰期和盛末期间隔的时间距离。第七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第八章 有害生物防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定义、主要途径(如生物防治的主要途径)1.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2

28、.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 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4. 植物检疫的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 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 植物与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 疫情处理 植物检疫法的制定和实施5. 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法律的强制性、宏观战略性、全种群控制、管理综合性。6. 农业防治: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 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其措施有:改进耕作制度、使用无害种苗、调整播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安全收获。

29、7作物抗害品种: 是指具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种,他们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能通过抵抗 灾害、耐受灾害、以及灾后补偿作用,减少灾害损失,取得较好的收获。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 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15. 化学农药的3R问题:Resista nee :有害生物抗药性; Resurge nee :有害生物再猖 獗;Residue :农药残留。16. 生物防治的途径: 保护有益生物、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生物产物 的开发利用。18.生物防治的特点(一)优点: 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 活体生物防治对有

30、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9. 垂直抗性:专化性抗性或特异抗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病菌生理小种或害 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10. 水平抗性:1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二)局限性: 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较慢,再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 生物防治防治效果不稳定 可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有 限 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 难实施种群综合治理。19. 物理防治: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

31、物保护措施。常用的方 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常见防治方法:人 工机械防治、诱杀法、温控法、阻隔法、辐射法。20.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 并加工成适当剂型,禾U用适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危害。21.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杀虫剂: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和病媒害虫的农药,还包括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能 杀死有害昆虫或阻止其危害。触杀作用: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 体内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I .胃毒作用:指害虫取食药剂后,随同

32、食物进入害虫消化器官,被肠壁细胞吸收后进入 虫体内引起中毒死亡。n.内吸作用:指农药施到植物上或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各布分,害虫取 食后引起中毒死亡出.熏蒸作用:使之中毒死亡。w.拒食作用:V.忌避作用:指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气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指农药被取食后,造成害虫正常生理机能的破坏,引起厌食和饥饿死亡。 指一些农药挥发的气体分子,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害虫的嗅觉器官,使之逃 离现场的非杀死保护作用。W.引诱作用:与忌避作用相反,能吸引害虫前来接近,包括取食引诱,产卵引诱和性引诱。 W .不育作用:指化合物通过破坏生殖系统,形成雄性、雌性或雌雄两性不育,使害虫失 去正常繁殖能力。忸.生长调节作用:指阻碍或抑制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之失去危害能力,甚至死亡。27.农药剂型:类型有: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粒剂、可溶性粉剂(水溶性粉剂)、悬 浮剂(胶悬剂)、缓释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种衣剂、烟剂(烟雾剂)。30. 化学防治的特点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有害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