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2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3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4页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一起看看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欢迎查阅!#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2、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3、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潋滟”“空潆”的风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

2、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潋滟、空潆)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组内合作解决。2、学生自学。3、小组互学。4、全班进行学习汇报: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四、品读

3、古诗,以读悟情。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边读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美。)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4、全班反馈: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1)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小结:西湖美得那么动人。(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空濛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想说些什么?(生

4、交流并朗读诗句)(3)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配乐,多种形式吟诵诗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4)齐读全诗。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学生自背。2、全班交流,多种形式背诵。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潋滟好总相宜空濛奇#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教学时

5、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

6、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

7、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指名朗读三、四行诗。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二)学习望洞庭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

8、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5指导朗读,背诵。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1本课我们学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2布置自选作业: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9、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或诗歌。#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体味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界。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3.学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重点与难点:1.对“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2.对阿柄艺术风格的感悟理解。突破口:创设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学作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爱听音乐吗?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当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二.介绍阿炳,放送音乐二泉映月,听后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1.阿炳,本名华彦

10、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 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2.播放二泉映月。3.引入今天我们来拜读韩静霆

11、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细心品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赏析第三段“泉水一冲出深山跑向山外的世界”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曲子的美妙动听?齐读相关文句,问: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吗?四、探究问题:1.文题中的“泉”指的是什么?2.*是一篇什么体裁的*?那作者围绕二泉映月写了些什么内容?(板书)明确:(1)产生(2)流传(3)内容(曲子的意境)(4)评价(崇高的艺术地位)五、我们学习了听泉,你有什么感受?你赞成小泽征尔的评价吗?那你对他的话是如何理解的?六、课外拓展:

12、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谈谈你对这首钢琴曲的感受。贝多芬简介: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 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 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 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