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挖潜改造工程总结_第1页
(精编)挖潜改造工程总结_第2页
(精编)挖潜改造工程总结_第3页
(精编)挖潜改造工程总结_第4页
(精编)挖潜改造工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70万吨/日挖潜改造工程总结第一章项目背景及技术研发第一节项目背景水处理公司作为绍兴市、县唯一一家区域性污水集中处理企业承担着市、县约 100万人口和 1000平方公里区域 的污水处理工程营运管理和建设与绍兴经济社会相配套 的污水处理设施 的任务。 公司分别于 2001年 6月、2003年 12月建成投运了水处理公司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完成了公司经营规模扩张三步曲中 的前两步,设计处理规模60万吨/日,实际处理能力 52万吨 /日。公司自建司以来,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四化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全面实施企业内部规范科学管理,确保了一、二期工程连续、稳定、

2、经济、高效运行,各项出水指标长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系统运行满负荷经济高效。但是近年来绍兴市、县 的经济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工业废水量和生活废水量迅速增加,据统计, 2003年进入水处理公司污水总量年日均值为 46.1吨,2004年污水总量突破 57.6吨/日,2005年达到68.3吨/日,每年以 10万吨 的速度递增,因此绍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污水设施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质、扩量迫在眉睫。简单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量 的扩张,不失为解决问题 的一条途径,但水处理公司新建项目实施困难重重,特别是资金制约因素突出,一是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 2002年

3、 5月 13日,浙江省物价局下达了关于绍兴市污水处理费标准 的批复,批复中明确了污水处理费按质论价,按浓度实测收费 的规定,但是由于技术条件不具备和各种社会综合因素,按浓度收费政策尚处于逐步落实之中,因此企业入不敷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二是企业负债率高:公司一、二期工程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借贷,企业负债率高达 89%,不具备银行融资条件。三是新建项目投资风险大:在无足够 的资金保证下,简单实施新建项目会带来极大 的投资风险,且需投资达到 3亿元以上 的 100万吨/日永久排放口和全长 28公里,直径 DN2400 的外排管线 的建设势在必行,这给企业带来 的沉重 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解

4、决绍兴经济 的快速发展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且又无客观条件新建污水生产线 的矛盾,确保公益性企业最大限度服务于社会,是企业不得不面对 的严峻形势。水处理公司经营班子顺应科学发展观,适时提出公司经营规模扩张 的第三步要按先挖潜后基建 的思路进行,即先向企业内部一、二期工程挖掘最大潜力,扩大污水处理量,然后适时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公司要依托科技进步,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 的转变,才是企业发展最佳路子。 2004年下半年,在市、县政府要求加快实施污水处理三期工程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时, 本着对社会、对政府、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 的态度,公司决策层毅然提出实施污水处理一、二

5、期工程 70万吨/日挖潜改造 的大胆设想并着手实施这项意义非凡 的工程。第二节技术研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 2003年上半年公司就开展有关挖潜技改课题研究攻关工作。公司在二期工程现场投资 150万兴建工艺流程完全模拟一、二期工程 的生产性中试装臵 并配套精良仪表与设备,开创行业之先河,为技术研发工作搭建了良好 的平台。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现状 的调查分析,结合原工艺流程各工艺节点 的优化研究,公司认为现有一、二期处理系统均具有较大 的潜力。可以通过水质调理、厌氧强化、曝气系统优化等技术手段 的应用达到提升处理能力、提高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等目标。为此,公司依托中试装臵平台,与浙

6、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政设计院等多家科研院校联合进行了长期 的、连续 的一系列小试、中试、工程化试验,再将公司开展 的“ 1、2、3”系列和“ 4T”系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果应用于挖潜改造工程。其中“水质整理理论”与“沉淀墙理论”两项核心技术 的研发成功更是为挖潜改造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技改实施确定了基本工艺技术路线。第二章工程概况70万吨 /日挖潜改造工程启动于 2004年底,分三步实施。技改(一)、技改(二)投资 1142万元、 1019万元分别对二期工程第 I组、第 II组调节池进行技术改造,即将第 I组、第 II组调节池前端1/10处隔离,设臵微涡流反应区、立式斜板沉

7、淀区,并安装涡流球、吸泥机、组合式立式斜板等工艺设备。因此,技改(一)、(二)是完全利用原有二期工程构筑物,不增加新建构筑物 的情况下进行 的。技改(一)、(二)完成后,二期工程实现处理水量从 30万吨/日提升至 40万吨/日。技改(三)投资 2432万元对一期工程预处理段进行技术改造,由于原有构筑物已不具备技改条件,因此在一期调节池后新建三座高密度沉淀池并配套相应工艺设备,技改(三)完成后实现一期工程处理水量从 22万吨/日提升至 30万吨/日。在技改(三) 的同时,还对进水提升泵房和出口管路进行改造,能力提升至50万吨/日,为三期续建 20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 的实施创造条件。二期工程 7

8、0万吨/日挖潜改造以小搏大,实现小投入大产出,最终实现“提量、提质、降本”三大目标:一是利用现有工程实施分阶段改造,迅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一、二期工程原有52万吨/日规模在最短时间内提升至 70万吨/日,满足绍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约 5000万元技改投资实现近 4亿元,历时周期 2年 的新建项目 20万吨/日处理能力目标,极大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并有效降低企业大额投资而带来 的巨大潜在经营风险。三是在提高能力,改善出水水质同时,降低综合经营成本,减轻社会负担。第三章工程建设和调试第一节技改(一)、技改(二)建设和调试技改(一)于 2004年 11月开始动工, 2005年 3月初设备安

9、装完成并开始满负荷调试, 2005年 4月调试顺利结束;技改(二)于2005年 5月 11日正式动工, 2005年 7月开始满负荷调试, 2005年 8月调试顺利结束。技改(一)作为整个挖潜改造工程 的第一步,实施之前困难重重,挖潜改造工程 的工艺技术路线虽然取得了生产性试验成功, 但生产性 试验和工程化应用不可同日而语,在无任何成功实例可供借鉴实际面前,仅以与高等院校(同济大学)联合研发 的“水质整理理论”和“沉淀墙理论”二个概念性专利为手段与载体,在不占用建设用地,不改变现有构筑物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实施非标工艺、非标设计、非标施工、非标设备 的“四非”挖潜造改工程,困难可想而知。而“水质整理

10、理论”和“沉淀墙理论” 的工程化应用要在空间体积仅为 5600立方米,仅占调节池总体积不到 1/10内需完成药剂混合、混凝反应、泥水分离三大功能 ,对比二期工程十二个直径为 66米、有效水深 6米 的沉淀池仅能完成其中 的泥水分离功能起来又是谈何容易。在技改工程实施中,将这两个设计性概念真正转化应用于工程实践 的是水处理公司自己,在与高等院校联合研发成二个概念性专利 的基础上, 公司以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开始了科研成果向工程化应用转化 的艰难历程。在技术转化成功实例空白与挖潜改造后确保提升能力、 提高水质、降低成本三大目标如期实现 的双重压力面前,公司全体参建人员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设计单位

11、,边实施、边摸索,“摸着石子过河”,凭借“如履薄冰” 的谨慎态度,牢牢把握每个环节 的细节问题,才确保了技改工作 的顺利实施。虽然有了技改(一)工程 的经验,技改(二) 的建设与调试也不能掉以轻心,总结技改(一) 的经验得失,克服和规避技改(一)存在 的缺陷,优化技改(二)工程建设与调试,全面提升技改(二) 的技术、管理水平是技改(二)面临 的主要任务。由于非标设计无先例参照,一些设备难免存在部分设计缺陷,其中吸泥机吸泥管 的堵塞问 题是技改(一)存在 的最让人头痛问题之一。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一次次地展开研究和讨论,随着调查 的深入,矛盾逐渐清晰起来,虹吸式吸泥机 的单一位差

12、不能适应多管虹吸 的需要,复杂多变 的泥层工况要靠多变 的位差来满足。就这样一个静压、虹吸组合式吸泥机 的灵感出现了,公司主要领导再次以勇担风险 的精神,全力支持技改设备 的革新,并及时组织相关设计及制造单位专家全过程参与专题评审。短短一个多月后,全国第一台静压、虹吸式吸泥机出现在技改 (二)工程现场,经过几个月 的连续运行观察,多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运行平稳,情况良好,吸泥管堵塞现象不再发生。随着技改调试 的深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原本计量准确 的排泥流量计数值逐日下降,排泥计量失准,现场技术人员从发现问题起即进行系统 的排查,从管道查到泵机,采用排除法层层分析,剥离多重因素,终于查出由于

13、新工艺采用 的复合药剂中 的铁离子附着形成对传统电子流量计磁场干扰从而造成计量不准原因。为此技术人员采用了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回避铁离子干扰试验并取得成功。技改(一)、技改(二)是二期工程能否实现 40万吨/日运行 的关键战役,对于整个挖潜改造工程 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面对“四非”工程实施实际经验欠缺,施工时间紧、难度大、调试要求高等困难,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高强度参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分管领导具体抓,紧抓过程控制,有效地指导了技改工作 的开展,主要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紧抓过程。采取计划管理、目标管理等有效措 施,实施“节点目标倒迫法”,相

14、继制订技改(一)、(二)、(三)工作计划,工程施工切实按计划推进。在高难度施工空间、超常规进度要求面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采取对施工图反复探讨、周密考虑,尽量减少工期延缓因素;场地平整等前期工程化整为零、分步推进,缩短工期节省造价;各类工种交叉施工、合理安排有限工期等多项措施,高质量完成各项施工安装工作,分别创下了技改(一)施工周期 70天、技改(二)施工周期 50天 的记录,为后续调试赢得了宝贵时间。在运行调试过程中以数据说话。在技改(一)、技改(二)进入调试后,为全面掌握各类调试数据,公司各方提前思考,尽早部署,设臵了共计 26个项目 的涉及进水、加药、沉淀、出

15、水等多道工序 的460个分析数据,每日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动态反映调试期间各环节 的水质变化情况。为说明某项工艺参数设臵是否合理,往往是通过大量 的数据比对才得到结论。这些数据不仅保证了技改(一)、技改(二)调试工作 的顺利实施,而且为技改(三)提供了大量 的原始数据,具有十分重要 的借鉴作用。在调试完成后总结提高。公司主要业务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分别从设计、施工、设备、运行等方面总结优化后续方案,为实现改造环境或空间更合理 的应用,最大限度 的挖掘工程 的潜力,在技改(二)工艺中大胆增设厌氧工艺,这一工艺 的尝试应用,使调节池兼具沉淀、中和、厌氧等功能,从而使工艺更趋合理。针对技改(一)出现 的

16、出水水质不稳、反应区出水不均等一些缺陷与不足,公司领导以一种大 无畏精神鼓舞技术人员,“暴露出一些问题不是坏事,在技改中碰到困难是正常 的,我们要有信心解决它”。这种勇于承担风险 的精神为技改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 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 的指导路线。 因此结合技改实际对设施设备进行局部优化,是技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的又一重要保障。第三节技改(三)建设和调试技改(一)、技改(二)两场战役刚刚结束,技改(三)又粉墨登场,技改(三)建设启动于 2005年 10月,并于 2005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 2006年 3月起正式投入调试。调试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经历了加药调试、水量逐步提升、打通工艺环节等

17、多个中间阶段,“提量、提质、降本”三大技改目标基本实现。自 3月 1日 10点起高效沉淀池开始加药起,水处理公司调试小组针对调试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边整改、边调试、抓进度、抓质量,全力确保技改三大目标 的实现。在调试过程中,水处理公司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从而推动技改调试进程。第一、解决预处理药剂混合不均匀问题调试初期,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分析发现了药剂和污水 的混合不均 的现象,这一问题较严重地影响了高效沉淀池工艺作用 的发挥。 面前这种情况,调试小组高度重视立即进行深入分析,陆续提出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合理控制搅拌器 的搅拌频率,二是改变同组两只搅拌器中其中一只搅拌器 的方向,三是更换加药点位

18、臵。实践证明第二、三种方法比较有效,在目前运行中得以采用。 第二、打通工艺环节,用好中沉池高效沉淀池出水带泥现象在预处理段较难解决,需要在后续工艺段中实现泥水分离,从而降低曝气池运行负荷,中沉池则需要发挥这一工艺作用。但是由于技改前,一期工程 的运行采用超越中沉池 的方式,因此中沉池长期处于停用状态。重新启用中沉池是技改后 的必然要求,因此启用中沉池成为技改 的重点之一。调试小组克服了诸如中沉池不均匀沉降、出水不匀、排泥管路不畅通等问题,终于实现中沉池 的启用,实践证明,中沉池已在技改调试和今后 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厌氧池填料清理和搅拌器 的修复厌氧池填料清理工作和潜水搅拌器 的修复与

19、调试工作同步进行,在调试初期带来了一定 的影响,随着厌氧池一、二组、三组清理工作完成并投入使用,对调试工作产生了积极 的作用。另外厌氧池内 的潜水搅拌器已恢复正常运行。运行部根据厌氧池水流方式,合理开启搅拌器,使之充分发挥其工艺作用。第四强化曝气池运行工艺分析曝气池运行是 70万吨/日挖潜改造工程(三)调试 的一个重要因素,曝气池 的工艺分析 的重要性在调试后阶段日益突出。 曝气池负荷如何分配、曝气池 的气水比 的如何设臵、曝气池 的污泥浓度如何控制、溶解氧如何调节等,这些重要工艺参数 的最有机 的组合成为技改调试成功与否 的关键点。调试小组凭借扎实 的理论基础,利用实践这一唯一真理去分析研究

20、,摸索一套技改后典型运行模式,并不断修正与完 善。这项工作运行人员将长期坚持下去,事实证明,曝气池运行工艺分析确实收到了实效。第五、相关制约因素 的克服调试过程中,调试小组还解决了诸如流量计计量不精确、加药管道流量偏小、设备故障、二沉池出水不均等问题,克服直接影响调试 的因素,保证了调试 的顺利进行,也减轻了运行班组人员操作负担、提高了精细化操作程度。随着调试进展,一期工程原有 的制约因素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已超期服役 的曝气系统由于老化、堵塞使曝气效率下降和曝气池停留时间不足等客观因素成为影响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最重要 的制约因素,因此一期工程处理水量尚停留在 27万吨/日。公司相关管理和工程

21、技术人员和正着手解决和克服这两个瓶颈因素,为一期工程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改效能进一步创造条件。第四章技改后 的典型运行模式技改(一)、(二)、(三)相继完成后,一期工程、二期工程 的工艺技术路线已经发生了较大 的改变,运行工艺 的重点、工艺参数设臵也相应调整,因此技改后 的典型运行模式研究是新运行条件下新 的重要课题。挖潜改造工程 的工艺路线可谓是集国内处理印染废水先进技术之大成,其工程本身也是大规模区域性以印染废水为主 的工业废水集中治理最具典型意义 的工程实例,因此一、二期工程技改后 的典型运行模式更值得研究和开发。与原先 的工艺相比,挖潜改造工程 的工艺技术路线更强调事先预

22、 测和过程监控。一是水质整理段 的出水水质需精确控制,稳定达到下工艺段运行标准。水质整理段主要通过在接纳污水中投加高效水质整理剂去除部分溶解性 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而易生化降解 的有机物浓度仅产生微小变化。水质整理段出水 COD和 SS值需稳定在一个较小 的波动范围内,而印染废水浓度季节性波动较大 的特性需运行人员随时关注进水水质变化,并及时对加药量进行预判和调整,从而保证出水水质稳定。二是生化系统效能 的发挥是挖潜改造工艺技术路线成败 的关键所在。经过技改后,生化系统 的出水是整个系统 的最后一关,没有物化单元 的把关处理使得生化系统效能发挥必须稳定、 高效。一期工程生化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短、

23、曝气效率下降、布气不均等客观因素 的存在,使一期工程生化系统 的运行管理更需要进行严格 的过程监控,及时进行工艺操作,防止各类情况 的发生。二期工程 的生化系统虽然系统大、稳定性好,但是一旦出现出水水质不佳或有恶化趋势,那么恢复 的时间也是“漫长 的”,通常需要一周时间,这给二期工程生化系统 的运行管理带来了难度,过程控制成为运行管理 的关键手段之一。针对技改后 的新运行条件,公司一方面按照“精简、高效” 的原则,因事制宜,对部分班组设臵及职能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求运行部门加强对新运行条件下典型运行模式 的摸索与巩固。在新运行条件下,产生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针对这些新特点和新问题采取相应手段和

24、方法加以解决,并形成较为通用 的运行管理经验,优化设臵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确保系统能稳定、高效运行是技改后典型运行模式 研究 的目 的所在。一、二期工程经过挖潜改造后,运行上有着明显 的特征。一是污泥膨胀(污泥指数上升)是技改后运行 的典型案例。 挖潜改造后,一、二期工程生化系统污泥指数较高,丝状菌丰度达到级甚至 D级,这给运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一期工程由于自身条件 的限制,抗污泥膨胀 的能力较弱,控制不好便可能带来出水带泥情况。在技改(三)施工设计中,第三组厌氧池承担着抑制污泥膨胀 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厌氧池,如何控制污泥回流量是典型运行模式中重要作用之一。二是生化系统各类工艺参数

25、需要优化调整。经过水质整理段,进入生化系统 的水质已经有所好转,生化系统 的处理负荷也有所减轻,因此生化系统 的污泥浓度设臵、气水比、污泥龄等最佳工艺参数有待于摸索。如污泥浓度 的控制应略低于技改前,应考虑到污泥活性、供风系统压力和污泥膨胀等多种因素。C技改后典型运行模式 的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运行管理 的重头戏,通过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改效能,更能确保使技改三大目标融入运行管理之中。公司将通过今后几个月 的数据积累、对比分析和经验积累,尽快掌握技改后典型运行模式。第五章成效与作用第一节、三大目标实施:提量(运行部需提供水量提升 的数据,剔除工艺不稳定阶段)、提质( COD、BO

26、D、SS、色度等对比表)、降本(从固定成本与运行直接成本两方面体现)第二节、社会效益70万吨/日挖潜改造工程三大目标 的顺利完成,不仅给水处理公 司带来丰厚 的经济效益,而且给公司 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 的。挖潜改造工程顺应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企之路,确保公益性企业最大限度服务于社会,用 5000万元、建设加权时间 8个月,换来了相当于投资 4亿、建设周期 2年 的新建项目 18万吨/日处理能力目标,极大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并有效降低企业大额投资而带来 的巨大潜在经营风险。挖潜改造工程 的实施为三期工程赢得了宝贵 的时间, 为三期工程续建 20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技术路线 的选定提供了工程实例

27、,为续建工程建设节约了大量 的投资成本。这项填补行业空白、敢为天下先 的技术创新举措,不仅成为水处理公司强有力 的发展支撑,更赢得了无数肯定与赞许 的目光,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 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工程实施之初集团公司领导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 7月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绍兴县县委书记徐纪平、绍兴县县长冯建荣先后来公司视察,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同年 8月底在绍兴市委宣传部组织 的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生态绍兴行”大型采访活动中,水处理公司经营管理业绩与重大技改项目再度成为资深记者关注 的焦点,今日早报、都市快报等省级媒体纷纷报道绍兴水处理公司成功运行模式。 2006年 3月和

28、 5月,绍兴市市长张金如、副市长钱建民调研水处理公司时对挖潜改造工程给予了高度 的肯定。第三节、其它效益70万吨/日挖潜改造工程不仅基本完成技改三大目标,并取得了巨大 的社会效益,但是挖潜改造工程 的效益并不仅仅于此。一是管理 创新 的集中体现。水处理公司 的管理创新主要内容有全面质量管理、全流程动态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管理课题研究等内容。在技改过程中,公司充分利用管理创新手段进行技术攻关、现场管理和分析化验,为技改 的成功提供了先进 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实效。 二是技术创新 的集中体现。水处理公司 的技术创新已经有声有色地开展了数年。“1、2、3”系列和“ 4T”系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29、为挖潜改造工程提供了强有力 的技术支撑。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的开展,使多项污水处理技术从理论走到工程应用,挖潜改造工程 的工艺技术路线 的确定就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的成果。三是企业精神 的集中体现。水处理公司“团结协作,勇于争先” 的企业精神,以方方面面团结协作,共克难关 的工作精神;以为谋求企业健康发展而作出科学决策,实施重大举措 的勇气、胆识和谋略;以为在各项工作中用科学严谨 的态度积极采取科学方法与措施,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 的精神;以无论企业团队和职工个人,力求在激烈 的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不进则退 的危机意识,深刻体现于公司 70万吨/日挖潜改造这项科学谨慎而又极具魄力 的重大创新举措取得了根本性胜利。第四节、技术推广价值水处理公司通过企业经营规模扩张 的三步骤,特别是通过70万吨/日挖潜改造工程已基本掌握了大规模区域性以印染废水为主 的工业废水 的污水集中治理工艺技术路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技术管理经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重污染废水比例高,产量大,且污水处理设施点多、能力偏小,因此 绍兴区域性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可以作为工程实例进行推广, 并且其工艺技术路线更值得国内同行借鉴。第六章遗留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