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_第1页
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_第2页
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_第3页
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_第4页
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构建和谐的科学课课堂 武安镇双柏小学-彭青云“和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析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目前我国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这个词的意义就有了拓展和延伸。相应之下许多学校提出要创建和谐校园、和谐课堂。对于科学课来说,实践的经验告知我们,立足了科学探究本质,做到活动和思维统一,课堂就是和谐的。 具体到一节课,怎样做到课堂教学的和谐?下面从四季的形成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符合实践是和谐的条件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科学课是否成功的条件。因为教师在新课程中担当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是立足学

2、生和教学的实际,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地体现,科学探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就必须要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充分地分析和研究。 四季的形成一课的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明确本课在单元的地位不是重点内容,而是一大难点。知道教材从“地球倾斜着转动会出现什么现象?”人手,引导学生从模拟实验中观察到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现象,进而通过实验感知直射与斜射引起的温度变化,通过两个实验的整合分析得出地球上四季的成因。 其次要分析普遍的学情:1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地球会自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基本概念;2学生对地球上的四季现象有丰富的

3、认知,对四季中的气温变化的特点尤为了解,但是平时很少有同学会去关注四季的成因,缺乏这种对身边事物和现象原因的探究意识;3“直射”“斜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要让学生认识因为地球是球形且倾斜旋转而导致阳光的斜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难点;4在进行地球公转模拟实验时,如果实验中地球转动的轨道和地球倾斜的角度不控制好,阳光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做好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效地指导;5在进行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中,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到直射光斑小,斜射光斑大,但很难提升到光斑小强度大、温度高,光斑大强度小、温度低,这也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最后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

4、学情。如我在一个班上这节课时,因教学的需要,我把最后一单元的内容调到了学期初来上。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等情况就不一样,因此,我对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调整,将教材安排的两个实验的顺序对调,并且安排了“阳光直射和斜射对温度影响的对比实验”,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光斑小强度大、温度高的认识;针对四季成因这一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交流后进行直观地解释。 二、教学环节的协调是和谐的基础 对于科学课来说,教学环节是否协调要看各环节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能否体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科学探究,因此,科学课的教学环节大都是围绕科学探究来展开。但并不是所有

5、的探究活动都必须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调查与实验解释或结论展示与交流”这样典型的探究过程。 四季的形成一课,我设计的探究过程是:明确任务、驱动思维假设猜想、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展示交流、提升思维延伸课堂、拓展思维。五个教学环节以生活中常见的四季现象引入探究主题,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积极思维中开展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探究四季成因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展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去安排教学环节,强调活动和思维发展的统一,有利于体现科学的本质。 教学环节是否和谐,还应体现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特级教师章鼎儿反复强调,科学课要突出学生

6、自主活动的时间,减少主体活动前的引入时间,增加主体活动后学生展示交流时的思维碰撞时间。只有这样安排一节课时间,才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教学环节就更能体现和谐。 三、活动和思维统一是和谐的根本 活动是科学课的主体。探究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益,评价探究活动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象:有的老师对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内容不会选择和重新整合,造成一节课60分钟的现象产生;在活动中,有的教师不知不觉限制了学生应有的探究自由,在探究路上牵手过多,一切为了得出结论;有的老师追求所谓的“自主探究”,全盘抛给学生,放手“由学生走”

7、这样的科学课又怎能谈得上和谐呢? 出现上述情况,根源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怎样去组织好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活动和思维统一呢?1明确任务,驱动思维。在提出问题以后,引趣激学,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课前了解到,学生对四季现象有丰富的认知,但平时很少去关注四季的成因,缺乏对身边事物和现象探究的意识。这时教师能及时去点拨,运用探究四季成因这个任务去驱动学生思维,很快就会激发学生追求好奇、获取新知的冲动。2假设猜想,激活思维。教师在探究问题前,要组织好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地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在思考中做出合理的假说,作为实验的理论依据。先请学生做科学的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把

8、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变为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想一想怎么做比较合理,想一想在动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使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从而使探究活动有条理地进行。本课实验前我不直接提供地球仪、手电筒等材料,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怎么做更合适、需要控制什么条件等,再引导学生从抽屉里取出需要的材料,这样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3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学生的自由探究并不是要求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把握“进入”和“退出”的时机。教师必须要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指导,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像科学家建立理论一样,去经历假说、预测、解释及评估

9、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发展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如在模拟地球公转的实验时,发现学生的手电筒是移动的,此时教师就要“进入”,启发学生“是太阳绕地球转呢,还是地球绕太阳转”,但不能代替学生去做这个实验。教师此时应该像舵手,引领学生走好探究的每一步,把每一步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活动才能和思维统一,否则探究就成了表面现象。 4展示交流,提升思维。交流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构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展示,乐于交流。 四、多元的评价是和谐的要求 评价既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又在课堂外起着激励作用。和谐的课堂应尽量用好评价这个手段,科学课需要我们从过去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过渡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教学中,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