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澄城县冯原镇人民政府1.3 项目负责人 (冯原镇镇长)1.4 项目拟建地点拟建项目均位于冯原镇街区1.5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请报送今年县城供水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申请计划的通知(2003年2月11日)。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年11月修订颁布实施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4、中共陕西省委陕发19965号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决定。5、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冯原镇集镇建设规划(200320
2、15年)。7、澄城县冯原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道路及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6 研究范围及内容本报告是对镇区道路及排水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工可研深度和要求,对冯原镇集镇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勘察,就当地经济发展优势与趋势、商流量与人流量、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集镇基础设施现状、路网布局和镇区排水及绿化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冯原镇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功能定位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及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社会评价等部分。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
3、会关于报送2003年县城供水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申请计划的通知精神,并结合冯原镇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路灯工程及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规模:拟建道路6条,总长度7080米。全部为改扩建工程。具体道路工程为:东一街建设工程:长度2200米,起点202线,终点渭清路,红线宽度24米。东西大街改扩建工程:长度1500米,起点冯原牧场,终点 镇土地所,红线宽度22米。南中街改扩建工程:长度320米,起点南大街,终点西一街,红线宽度22米。南北大街改扩建工程:长度1800米,起点202线,终点渭清路,红线宽度22米。南一街改扩建工程:长度920米,起点
4、家俱市场,终点东一街,红线宽度22米。西一街扩建工程:长度340米,起点西大街,终点南一街,红线宽度30米。排水工程:六条道路全部铺设钢筋砼水泥管,铺设总长度9.08千米(含镇区至井村沟2千米管道铺设)。绿化工程与路灯工程:按小城镇建设要求标准,本次建设绿化行道树2356棵,路灯装设364杆盏。1.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948.62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043.15万元,二期工程投资905.4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550万元,省市配套550万元,地方自筹848.62万元。1.9 可行性报告研究主要结论冯原镇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黄龙、白水、蒲城、洛川和澄
5、城五县交界之地,为渭北名镇,是陕北进入关中地区的枢纽地带。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商贸业和第三产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其镇区道路及排水项目建设依据充分,符合国家关于小城镇经济示范项目的有关要求,也是该镇不断改善集镇基础设施条件、创建渭北第一商贸重镇的需要。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该镇向渭北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重镇发展的建设步伐,强化五县商贸中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冯原与周边县镇的贸易与交流,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 澄城
6、县概况1)自然概况澄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属于渭北旱塬区,地处东经10940301100550,北纬345545352705之间。东临合阳,西毗蒲城、白水,北依黄龙,南接大荔。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万亩。县域地形地貌特征为: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海拔在4701266米之间,境内最北部属黄龙山南麓,多为丘陵山地,中部为被洛河水系中的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等五条河所切割的黄土残塬,南部是丘陵沟壑。全县地貌分为低中山、山前洪积裙、黄土塬及河谷四种类型,地貌以黄土塬为主体。澄城县地质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东东,倾向北
7、西,倾角37。断裂构造甚为发育,以近东西向逆断层和北东向正断层为主,还有北东东及北北西向两组共轭性的X型裂隙。各种走向构造面的走向与力学性质,均受区域及力场的控制,规律性明显。近东西向压性结构面,主要表现为逆断层,北东向张扭性结构面,多系正断层,基岩裂隙甚为发育,呈X型裂隙,其中以走向北6070东和北2530西共轭的两组发育最好。地层划区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第四系产基岩出露在低中山区及一些河沟内,构成二级黄土塬的基底。一级原则深埋在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以下。在岩性上可分为石灰岩和砂泥岩两大类,厚达1000米。第四系分布广泛,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及厚度差异较大。澄城县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
8、季温暖干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时有春寒,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雷阵雨,暴雨和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快,多阴雨,十月以后,降水速减,天气晴好;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总体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较长,光能丰实,热量适中,降水偏少,无霜期达204天。年均温12.2,年日照2547小时,年降水量478.4551.4。该县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量仅有6014.62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有大浴河、县西河、长宁河、孔走河和马村河5条河流。洛河属过境河流,流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0.84%。由于地处渭北高塬沟壑区,地下水的形成和
9、分布,受气候、水文、地貌、地质构造等综合因素控制,差异较大。北部黄龙山南麓的山前洪积裙,地下水埋深较浅,含颗粒成份较粗,且受山区侧向补给,富水条件尚好,径流畅通,循环强烈,水质优良。中部为下伏冲洪积物二级黄土塬沟壑丘陵地区,沟壑密度大,切割深,地下水侧向排泄良好,埋藏深,径流畅通,水循环交替快,储量小,水质好。南部为下伏冲湖积物的一级黄土塬,地形开阔平坦,局部低清,利于降水入渗补给,水位埋深浅,含水量颗粒较细,厚度较大,排泄量较小,循环交替慢,大部分水质差。地下水资源量为7480.68立方米。澄城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铁矿以及铝土矿、石膏等。煤炭资源是澄城工业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
10、。2.1.1.2 社会经济状况澄城县历史悠久,古为雍州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徵县,北魏太平年间(公元446年)设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历经1550余年。现辖8镇10乡,266个村民委员会,711个自然村,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澄城县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基础,重点发展果林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菜业。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和大棚蔬菜为主,并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苹果和杂果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已成为陕西省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已跨入果品生
11、产全省四强和全国百强县行列。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15万吨,苹果总产28万吨,烤烟总产2100吨。澄城县工业经济经过“八五“以来的投资改造和”九五“期持续发展,目前形成了“一烟,二能(煤、电),三化工,四建材,五加工”的发展格局,主要产品有卷烟,铝锭,碳素,原煤,电力,硫磺,石灰,釉面砖等。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有所增加,工业收入在县财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8532万元,农民人增纯收入1390元。2.1.2 冯原镇概况 自然概况冯原镇位于澄城县
12、西北32公里处的黄龙山南麓,北依黄龙山与延安地区的黄龙县接壤,西临孔走河与白水县为界,东以长宁河为畔与本县刘家洼乡、王庄镇相连,南濒洛河与蒲城县相接,为澄城县的北大门,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誉。地理坐标为北纬3517,东径10941,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该镇地处黄龙山系浅山区,南北狭长,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呈北高南低三级台阶式分布,地貌为黄龙山前冲洪积扇,属半山区。耕地主要分为塬地、沟地和山地,其中塬地占40%,沟坡山地占60%,土壤以黄善土为主。由于沟壑山地面积较大,加上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有两条河流,地面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埋深30米左右,尚为丰富,但开发
13、不足,利用率较低。该镇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温暖,常有大风;夏季炎热多雷阵雨,伏旱严重,秋季降温迅速,常阴雨连绵;冬季干燥严寒,雨雪稀少。冷暖干湿变化复杂,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2.4,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39.8,元月最冷,平均气温-15,最低为-18,年降雨量平均在600左右,最大降雨量为880,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3%。长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全年无霜期为192天,年日照时数为2487天,光能丰富,热量适中。 社会经济状况冯原镇现辖27个村民委员会,113个自然村,8250户,总人口35260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7人,非农业
14、人口4394人,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县属1个,镇属3个,个体联办15个,另有县以上驻镇单位3个。该镇地域宽广,物产丰富,农业经济以粮食种植和果业种植为主。全镇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60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糜谷、豆类为主,年产可达2万吨以上,经济作物以苹果为龙头,花椒,柿子,中药材,烤烟,油料等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草场资源充足,畜牧业发展兴旺,畜牧养殖以猪、羊、牛、鸡、兔为主,2002年农业总产值达6840万元。目前,该镇已成为澄城县主要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经济主要以乡镇企业为主,主要行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业和造纸业。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乡镇企业起步
15、早,起点高,且有一定规模,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02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4200余人,乡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48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0918万元。贸易及服务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主要以工业品、农副产品、木林、牲口、煤炭、蔬菜、中药材、土特产山货贸易为主,目前已形成八大市场2500个摊位,集会日人数达3万人,日交易额达百万元以上。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20万元,农业总产值6840万元,工副业总产值154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09亿元。财政收入2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元。 冯原镇区现状冯原镇地处镇域中心地
16、带,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镇区处在渭清公路、省道202线和县道赵冯、冯西公路的交汇处,是陕北与关中的交通枢纽地带。该镇是渭北名镇,自古为白水、黄龙、澄城三县交界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古镇。1999年被列为陕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冯原镇区现辖两个行政村,镇区内有46个事、企、工业单位,384户居民,集镇人口10800人,其中农业人口5900人,1240户。集镇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集市贸易每逢二、五、八集会,每集3万余人次,日交易额为100万元左右,幅辅半径20公里以上,镇区有个体服务户280户,从业人数1500人,其中外来约900人。集镇现有职高一所,占地面积23000,建筑面积7
17、000,共有教师学生551人,初中一所,占地72000,建筑面积11000,总人数1150人;小学、幼儿园3所,占地总面积,总人数1055人。镇区变电所电源由王(庄)纵(目)线接入,电压35KV,变压器容量为630KVA;电话装机容量5000门,普及率为80%,;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已开通使用;镇区供水为自来水,水源为地下水,日用水量为1000余吨。解放前,该镇为县北粮食及山货集散地,街道狭窄,设施为民房及土路,解放后,集镇建设才开始兴建,1958年街道拓展,东西街700米,南北街500米,均宽6米,1976年安装路灯,1977年铺设油路,1984年用上自来水,1985年再次拓宽整修,并调整线路,
18、更换灯具,现南北街长800米,东西街700米,均宽16米。2002年镇区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7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800万元,农业产值29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工农业所占比例约达到11。2.2 项目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2.2.1 区位优势冯原镇是渭北名镇,地处黄龙、白水、蒲城、洛川和澄城五县交界区域,是黄龙、白水、澄城三县边界地区的贸易中心。由于该地区处在黄龙山麓地带,相邻幅射村镇距各自县域经济中心较远,同时经济条件及经济特征相近,从交通和地理位置上促成了冯原镇三县边贸及物资集散的中心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区贸易业和运输业发展特别突出,发展
19、潜力非常巨大。目前镇区每逢集会日可达100万元交易额,人数达3万余人,特别是每年的秋季物资交流会,人流量达每日5万人次以上。2.2.2 交通优势该镇地处渭清公路、202省道和县道211赵冯线及冯西线交汇处,西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十分优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区每日过往和直发班车达80余辆次。优越的交通条件为该镇发展运输业提供了必要的优势因素,同时为贸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2.2.3 资源优势该镇地处渭北旱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偏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大,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适生区,该镇已被列为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2002年苹果总产量达
20、4万吨,优果率达到60%以上。同时,由于该镇多为塬、坡、山地,特色经济作物和杂粮山货生产丰富,主要品种有花椒、柿子、药材、木材、豆类和糜谷等,近年来,依托当地草场资源,该镇又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牛、羊、猪、鸡、兔的养殖规模已达12万头(只),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质果品和巨大的畜牧产品为该镇发展贸易重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2.4 旅游资源优势该镇旅游资源有淤泥古代拴马柱石雕28个,清代贡泉河石拱桥、壶梯山战役遗址和壶梯山旅游区,同时该镇距人文古迹仓颉庙仅7公里。又是通往黄河壶口瀑布旅游专线的必经之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区位优势是冯原镇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餐饮业的天赐条件。2.2.5
21、规划发展优势该镇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框定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示范带动力强,经济辐射范围广,同时,澄城县“十五”规划和澄城县域集镇规划体系中,将该镇纳入“一带三园”和以202线为轴心的集镇建设规划带范畴之中。该镇是澄城县重点发展的农产品贸易园区和202线集镇建设规划发展带的城北重心。省级试点和县级重心为该镇建设成为渭北文明示范镇提供了政策扶待和巨大的促进作用。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完善镇区基础设施现状,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冯原镇是陕西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几年的建设,镇区面貌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主要街道多为85年拓宽改造时兴建的沥青路面道路,设计落后,路面狭窄,路面
22、破损严重,同时由于基础设施欠帐太多,镇区街道至今无排水防护设施,况且省道均从镇区穿过,既给镇区环境贸易造成很大影响和制约,同时通行不便,不利交通,每逢集日常出现交通阻塞与客商拥挤现象,严重影响了该镇的商业贸易和投资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因此项目建设已非常迫切,冯原镇的集镇形象必须尽快得到改善。2.3.2 项目建设是冯原镇产业结构调整,振兴镇域经济的需要冯原镇地处旱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存量小,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少。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镇域经济仅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依托镇区特点,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发展思路,实行多种经营,逐步以林果业、畜牧业、交通运输
23、业、旅游服务业和农产品贸易业发展为主,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近年来当地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各行业发展逐步向镇区流动集中,各单位多沿主要街道布设,镇区经济开始逐步壮大。2002年完成17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占全镇的50%以上。因此,随着镇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对城镇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3.3 项目建设是县域规划发展和自身规划发展的需要按照澄城县“十五”计划与县域集镇规划发展体系,冯原镇处在澄城县以202线为轴带的城镇规划建设发展带上,是澄城县“一带三园”建设战略中的农产品贸易园,是县域经济十五与中长期规划发展的重心地带,也是县北带
24、动辐射发展的重镇,根据该镇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以道路、绿化和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建设的龙头,优先解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上,以确保镇区经济迅速、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以经济发展方向为宗旨,以规划建设为依据,实现了发展与规划建设的统一,因此,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第三章 冯原镇的功能定位分析3.1 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特征冯原镇是处在黄龙山南麓的半山区镇,自解放以来,镇建设制及名称历经第三区政府、冯原乡、冯原人民公社更替迁演,1984年始设冯原镇,2001年将西社乡并入冯原镇成今规模。该镇地域宽广,物产丰富,是澄城县北部最大镇。改革开放以来,镇域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25、经济结构由计划经济埋藏的单一农业种植模式渐次发展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并举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目前各业发展持续稳定,增长速度有逐年加快之势,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商贸、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业发展强势突出,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方向,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镇域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经济依托当地果品优生区的优势,经过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在不断优化发展过程中,粮经种植面积不断的得到调整和优化,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4万亩,苹果面积3万亩,杂果及经济林面积2.8万亩,粮经比例为11.5,以苹果为龙头的花椒、柿子、中药材、烤烟、油料等经济林果种植已初步实现基地化
26、生产,同时,利用当地草场资源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农业经济已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果林业为主导,畜牧业为补充的综合农业结构特征。工业经济立足当地资源丰富和交通区位优势,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主要以农产品加工、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和造纸业为发展方向,目前镇区有各类企业28个,行业为煤炭采掘、食品加工、造纸业,果袋果箱加工、机砖和水泥制品加工等,2002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09亿元,已发展成为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是冯原镇的优势特色产业,该镇自古为渭北物资集散地,农产品资源和土特山货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目前镇区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以农产品贸易为中心,交通运输为依托,餐饮、仓储、旅游服务为补充的产业体
27、系。镇区已建成工业品、农副产品、牲口、木材、煤炭、蔬菜、中药材、土特山货等八大专业市场。各类餐饮、百货、日杂门店达296户。每逢集日,综合交易额已达100万元左右。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呈逐年递增态势,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一大亮点。3.2 冯原镇的功能定位根据冯原镇的经济特征及发展趋势,镇区所处的区位优势,结合城镇现状与发展需要,遵循冯原镇总体规划思路和基本原则,将冯原镇的功能定位为:依托资源丰富特点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农产品贸易为主导,大力发展商贸业,不断强化三县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地的中心地位,使商贸业成为镇域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配套发展包装加工业、造纸业、储藏业,完善涉农工业体
28、系,使工业经济在镇域经济中逐步占到主导地位;以果林业和高效农业为发展主导方向,不断增加农产品品种和产量,提高优果率,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丰富农产品资源优势,使澄城县“一带三园”构想中的农产品贸易园建设成为现实;以镇域内旅游资源和交通枢纽地带为基础,充分发展餐饮业和旅游服务业,使之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支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健全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使该镇成为带动澄城、白水、黄龙三县交界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3.3 规划发展指导思想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陕西省一百个试点镇”为契机,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规划赋于城镇的职能;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
29、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要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着力于该镇五大优势(区位、交通、商贸、旅游、资源),以确立的四大功能为发展方向,大力改善城镇的设施条件,提高城镇环境综合质量,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3.4 小城镇发展目标根据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趋势,按照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潜力和人口增长趋势,冯原小城镇发展目标为: 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建成镇区基本框架,达到水、电、路、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提升对外交通的形象地位,为澄
30、城县农产品贸易园和三县商贸中心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根据规划思路,结合镇区各市场分布情况,完成省道改线和环城路开通建设,实现畅通分流,减轻集镇客流压力,为物资集散和旅游经济提供道路支持。 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镇区人口2010年达到2.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镇域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达到10%,2010年目标为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 镇域年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 集镇建成面积2010年达到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第四章 城镇建设与规划情况4.1 城镇规划的基本情况冯原镇于2003年3月编制了冯原镇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本着
31、实事求是、高标准、高起点的宗旨,贯彻区域观点,以市、县两级城镇规划体系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动态发展原则,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对镇区进行了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为: 规划范围:北到镇中,南到变电站,西至入口加油站,东至镇政府东500米,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城镇性质:澄城县的农产品贸易园;澄城、白水、黄龙三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城镇规模:集镇规划远期人均用地120平方米,总用地228.51公顷,集镇规划近期人口1.8万人,远期2.5万人。 城镇规划布局:城镇从功能上分为中心行政综合区、商贸市场区和居住区。 道路网规划: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状,以现状道路为基础进行规划;道路全部为沥青混凝土路
32、面,板块结构以一块板为主,个别采用多块板结构,道路红线宽为1632米。 排水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管道采用400800水泥管,方式为地埋。 绿化工程:除加强道路绿化外,还规划一些小片绿地、街头绿地,并在道路的斜交带进行大面积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布于城镇的各个局域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绿化系统。 城市景观:在镇区中心十字的西南方向建设中心广场和镇区文化中心,形成中心性标志建筑,在东街镇政府以南设一行政广场,与中心广场相呼应,形成镇区行政、文化中心。 各项用地布局:按照集镇性质布局各项用地,并考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适度提高商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化用地指标,以此为核心配套发
33、展城市其它各项用地。对居住、行政、商贸、工业、教育、医疗卫生、车站停车场、环卫设施和绿化用地进行了全面规划。4.2 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镇区基础设施欠帐较多,整个镇区无排水系统,道路绿化率低,严重影响镇容镇貌和镇区的商贸活动。 镇区马路市场严重,既影响过境交通,又不利于商贸活动持久性发展,使已有的区位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镇区散乱,建筑沿路布置,背后土地无法开发,降低了城镇土地资产的经营效益。 主干街道东西大街、南北大街、西一街、南一街及南中街等多为1985年拓宽改造形成,街面较窄,且路面年久失修,难于维持现状通行,不能满足集镇人口增长与商贸发展的需要。 东一街尚未联通,路况全为土路,使得过境公
34、路穿镇区而过,通行不畅,集会贸易出现交通阻塞现象。4.3 城镇近期建设项目根据近期城镇发展规模,按照近、远期结合,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建设要重点安排并优先解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上,以确保镇区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近期建设项目主要为市政设施与公建设施,重点项目为: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拓宽改造与排水、绿化、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西一街、南一街和南中街扩建与排水、绿化、照明配套设施建设;东一街新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镇区给排水系统管网建设,各类专业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市政广场建设。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5.1 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均位于冯原镇街区,工程布设东起镇土地所,西至省
35、农牧厅冯原牧场,南至202线,北接渭清路与南北大街交汇处的范围内。5.2 建设条件5.2.1 自然条件地形:冯原镇沟壑纵横,为北高南低的三级台阶式,地形复杂,地貌为黄龙山前洪积扇,属半山区。耕地主要分为塬地、沟地、山地三大类,其中耕地占40%,沟坡地约占60%,土壤以黄善土为主,兼有卢土、黄土,由于沟壑山地面积较大,加上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水文、地质:黄龙山南麓及山前洪积扇区含水岩组为黄土状土及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厚度3545米,局部小于10米,水位埋深3550米与60-70米。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次为侧向径流补给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同时以720%的水力坡度向南径
36、流。境内有孔走河、马村河、长宁河三条河流,地面水流资源较为贫乏,洪积裙前沿一带是宜井区,地下水资源尚为丰富,但开发不足,利用率较低。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温寒;夏季炎热,多雷阵雨,秋季降温迅速,常阴雨连绵;冬季干燥、严寒、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18;年降水量600,最大冻土深度520,无霜期192天,年日照时数2487小时。风向、风速:长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18米/秒。5.2.2 交通运输条件冯原镇是渭北通往陕北的交通枢纽,西延铁路通过境内,202省道、渭清公里以及县道
37、赵冯、冯西公路均穿过镇区,项目对外交通十分优越。5.2.3 建筑材料石料:与澄城县毗邻的白水县、蒲城县盛产高质量、各种规格道路建筑石料,供应量大,运距短,成本低,汽车运输方便。砂:西安灞河盛产优质砂料,其间运距为100公里,可通过渭清公路由汽车运输。石灰、水泥:项目区西邻的白水县盛产石灰、水泥,质量稳定、且运距短。其它材料:项目所需的沥青、钢材、木材均可在渭南市场采购;项目区临县的蒲城发电厂产有粉煤灰,采购运输极为方便。土方:路基用土,除以挖方回填外,可由当地建筑取土区就近取土。5.2.4 水、电供应水:镇区供水方式为自来水,水源由机井供给,日用水量约为1000吨,项目建设用水有保证。电:镇区
38、变电所电源由王(庄)纵(目)35KV高压线路接入,变压器容量为630KVA,电力供应充足,且镇区供电线路布局合理,该项目工程全部布设于镇区,项目建设用电方便。第六章 建设方案6.1 工程内容分析与论证6.1.1 道路沿线资源土地使用情况及将来开发情况,工程建设的可能性1)南北大街是贯穿冯原镇南北向的主轴线,现状道路两侧为商业门店和居民住宅,建筑沿路布置,背后土地无法开发,降低了城镇土地资源的经营效益。按照镇区建设规划,沿街主要规划居民住宅和办公用房等。目前南北大街道路等级低,路面坑凹不平,无排水、路灯照明和绿化设施。南北大街的改造,以现状道路红线为标准,增设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工程建设不涉
39、及拆迁。作为冯原镇区主干道,工程建设对改善镇区对外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东西大街是镇区的东西向主轴线,西大街西段还是渭清路过境线。现状道路两侧,东边为镇政府,西边有冯原中心医院、冯原汽车站,还有大量的商业门店,规划中东西大街主要为行政综合区,包括镇区行政、经济信息、文化中心、金融、医疗卫生机构等。现状道路与南北大街相同,东西大街道路改造也不涉及拆迁工程,工程主要以现状道路红线为标准,增设排水、路灯、绿化等设施。工程建设可进一步解决镇区交通堵塞现状。3)东一街现状为土路,道路两侧北段为农田,南段为居民住宅,按照镇区规划,该道路建成后为省道202过境线,道路北段为工业区。南一街
40、和西一街现状为省道202过境线,道路两边以商业门店和小型市场为主,规划中西一街两边为各类市场用地,南一街南侧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用地。南中街是连接南大街和西一街的主要道路,现状道路两侧利用率较低,规划中南中街北侧和西大街形成畅开的文化区。这四条道路的建设,对改善镇区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分流过境交通极其重要。6.1.2 交通量预测1)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属商业性大街,考虑冯原镇为澄、白、黄三县的商贸重镇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遇到集会日商业贸易非常繁荣,每集可达3万人次,每年逢古会时,更是高达5万人次,人流量高峰小时预计达12000人以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达1500辆以上。根据规划,该道路为一块板结构,
41、横断面组成为10+26m,红线宽度22m。2)东一街是镇区东部的主要环道,又是省道202过境线,同时,道路北段连接冯原初中,该校有教职工和学生1150人。预计道路机动车交通量在1000辆/日左右,放学时人流量在800人以上。根据规划,该道路横断面组成为12+26m,红线宽度24m。3)西一街沿线两边分布有钢木家俱市场、蔬菜市场和粮食交易市场等,人流、车流量较大,同时该道路又对省道202线起分流作用。预计高峰期机动车交通量在1500辆/日以上,人流量在12000人以上。按规划,该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道路横断面组成为行车道18米,人行道26米。4)南一街主要分流省道202线车流量,南中街是镇区中
42、心的主干连接道。南一街机动车流量大,南中街人流量大,按规划,这两段道路红线宽度均为22米,横断面组成为行车道10米,人行道26米。6.1.3 修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上述道路的修建,对改善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对冯原镇招商引资,发展商贸、粮贸经济将创造出非常良好的条件,对城镇疏散分流交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更多地吸引农民进城经商,繁荣镇区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6.1.4 道路雨、污水排水方案以上道路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方向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东大街由西向东),最后汇流排水干管排至井村沟。该路沿线,居民较
43、为密集,施工干扰较大,可采取分段半畅施工,并采取局部封闭、交通分流等管理措施,另外施工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光缆通讯线路。6.2 工程方案6.2.1 设计原则1)作到出行时间最短,出行费用最少,具有良好的交通系统,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畅通;2)达到城镇规划规定的标准;3)近远期结合,保证近期交通量的需求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又要照顾到远期交通增长的要求,留有余地;4)与沿线建筑物相互协调;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及地上杆线布置的要求;6)有利于雨水、污水排放;7)充分发挥绿化带作用。6.2.2设计标准本项目六条道路均属改建工程,原有道路规划中线已确定,道路横断面、纵断面确定属本项目重点所在,按城镇主次
44、干道确定的设计标准为:计算行车速度40、30km/h停车视距 m40、30红线宽度m30、24、22车行道宽度m18、12、10桥涵设计荷栽汽-15 挂-100路面荷载类型交通等级为中型后轴重10吨路缘石最小半径干道15m、支道10m交叉口形式平交路面类型砼6.3 工程规模、范围及内容6.3.1 项目建设规模及范围(见下表)6.3.2 工程内容1)路基、路面工程:其中路基97728m3,路面77920 m2。2)排水管道工程:总长度9080米,其中DN800管长2000米,DN600管长1000米,DN500管长2000米,DN400管长4080米3)路灯工程:按杆距40米标准,共354杆盏。
45、4)绿化工程:行道树2360棵,每隔6米一棵。6.4修建道路和规划结合情况本项目拟建道路的道路横断面结构、红线宽度和镇区道路规划一致,道路改造、排水工程、路灯照明及绿化均属规划中近期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的重点建设工程。考虑到混凝土路面的耐久实用,本项目在路面类型上拟选择混凝土路面。6.5采用新技术和总体技术水平的要求从设计到施工均优先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新规范、新材料、新工艺,做到工程标准起点高,工程质量好,造价经济,美观实用。砼路面采用机切缩缝伸缩缝,采用先进性能良好的封缝材料,选用高效、节能、安全、美观又便于管理的灯型输配电方式,给排水工程采用比较先进的管材(预应力砼管、PVC管)。6.6
46、方案比较上述道路,设计标准已经明确,基本沿原路平面位置设计,仅只从路面类型方面作比较。 方案内容第一方案第二方案路面类型水 泥 砼沥 青 砼路面单位造价(万)100元/m290元/m2优 点强度高、稳定性、耐久性、反光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小,经济效益好。无接缝、平整度和防振性能好,施工期短、养护方便,投资稍小。缺 点一次投资稍大,有接缝,施工养生期长,损坏后修复困难。养护费用大,沥青有老化现象,热稳定性及水稳定不如砼路面,须在热季施工。城市基础设施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为宜,虽一次投资较多,但养护费用小,使用年限长,故推荐第一方案。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7.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冯原镇位于澄
47、县西北的黄龙山南麓,优质苹果适生区,其生态环境现状良好。该镇为黄龙山脉的出山口,陕北与关中的交通枢纽,省道202、渭清路在此交汇,赵冯、冯西公路穿境而过,其环境质量受交通影响较大,环境功能质量一般,其中声环境质量较差,超过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交通噪声影响;空气质量满足区划的二类功能区标准;该区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水环境质量一般,境内的长宁河、孔走河、马村河均未受到太大的污染。7.2 工程分析与环保措施该项目主要是依照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镇区内道路、排水工程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在项目准备期,要依照规划设计镇区外货运车辆通道,规范设计镇内道路交通管制设施和绿化林带与草坪,预防和改善交通对镇区
48、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会对区域环境质量带来暂时的负面影响,其中施工噪声和扬尘是主要污染因素。施工期可合理布置作业场和运输线路,避开空气敏感点和学校、医院、居民点等重点保护目标;加强施工管理,在作业场、料场等地方设施工围栏和采取增湿措施,降低扬尘和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工期,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应严格按照城镇功能规划内容进行建设,明令禁止居民向道路两边聚集,乱盖乱建而破坏城镇总体规划;加强道路和绿化等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定期洒水,降低扬尘,保护公共绿地,确保城镇绿化率达标;应严格引入项目的审查,入区以商贸和工业等应以低污染、低能耗项目为主,严禁高能耗高污
49、染项目的建设,确保镇区环境质量。7.3 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是依据城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镇区环境质量。通过道路工程建设改善交通噪声和扬尘对镇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危害,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有很大改善。通过完善排水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雨污水横溢街道的问题。通过行道树的建设,提高了绿化的综合防治作用,同时美化了镇区环境,大大提高居民生活卫生水平,改善镇区的对外形象。总之,该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不仅促使城镇健康发展,更能有力支持澄城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冯原镇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8.1 项目组织实施本项目的实施应在澄城冯原镇
50、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镇长负责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以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8.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工程布局及资金筹措等实际情况,拟分两期建设。具体安排如下:2003年4月2003年8月,完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和资金筹集、开工准备等工作。一期工程:拟定工期为一年,即从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底。主要工程内容为东西大街道路工程、南
51、北大街道路工程、南中街道路工程、汇流排水干管工程等。二期工程:拟定工期一年。待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后安排实施。主要工程内容为东一街道路工程、南一街道路工程、西一街道路工程等。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 估算依据1)国家有关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文件;2)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陕西省价目表;3)(1999)陕西省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仿估园林工程、装饰工程费用定额;4)参考当地近期类似工程的预、决算资料;5)工程其他费用按照陕西省计委陕计设计1999091号文件规定执行。9.2 投资估算本项目估算总投资1948.62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1639.78万元,征地、拆迁及其它费用131.7元,
52、工程预备费177.15万元(详见附表1-8)。项目估算总投资中,一期工程投资1043.15万元,二期工程投资905.47万元。9.3 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拟由国家补助资金、省地(市)县配套资金和冯原镇自筹资金解决,结合陕西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其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550万元,省市县配套资金550万元,冯原镇自筹资金848.62万元。第十章 社会评价10.1 社会影响分析10.1.1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冯原镇是澄城、白水、黄龙三县的商贸重镇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渭北通往陕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澄城县“一带三园”规划中的农产品贸易园。本项目以镇区排水工程建设和道路改
53、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是实施冯原镇建设规划的主要步骤,也是镇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的基础工程。项目建成后,集镇建设规划中的各大贸易专业市场将逐步得到规范建设,进而各类物资的贸易活动将趋于规范化、专业化,贸易规模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大。这样就必将吸引周边地县和当地更多的经营者参与到集镇贸易、流通、服务业领域中来,刺激区域农产品的交易,势必也大大地提高当地居民和周边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地区居民收入的增加。10.1.2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冯原镇作为商业古镇,街道较窄,许多街道没有行道树,加上没有排水设施,形成天旱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的现状。本项目按照冯原镇建设规划
54、实施,项目建成后,镇区道路、排水、路灯照明、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大大改观。集镇住宅区、公共建筑、各类市场、工副业区等将按照集镇规划合理规划,分区建设,这将会明显改善镇区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同时,项目建成后,将更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扩大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刺激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使区域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10.1.3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对当地居民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项目建设时的大量用工,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临时就业机会。项目营运后,贸易业和服务业的扩大,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改善了原来相对单一的
55、就业结构,使区域就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种植业扩大到贸易业、服务业、加工业,以及配套镇区生活的蔬菜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10.1.4 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对大多数群体而言,总体发展趋势都是有益的。但对极少数群体也可能造成利益的影响或暂时影响。项目建设时,涉及两处共六户居民的拆迁安置,涉及澄城县冯原职业中学的部分拆迁。六户居民特别是其中四户居民的拆迁,可能造成优越位置的调整,影响到他们的家庭收入。学校的拆迁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政府应按相关政策,依据镇区规划,在居民区妥善解决搬迁户的居住,并给予合理补偿。也可以通过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途径,以保证这部
56、分群体的利益。职业中学规划用地已按集镇规划确定,政府应合理调剂拆迁时机,在拆迁及建设期充分协调,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10.1.5 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属冯原镇区建设规划近期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项目实施后,既为镇区与城市、与外界的文化、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又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性设施按规划分区规范建设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可使区域的文化、教育、卫生水平明显提高。10.1.6 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本项目属城镇道路及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镇区道路,排水、路灯照明及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增加了相关服务业的社会服务容量,也大大地加快了该镇区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10.2 互适性分析10.2.1 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冯原镇现状镇区道路等级低,路面破坏严重,部分路段尚为土路,加之,道路无排水、路灯照明设施,经常造成污水满街,雨天更是洪水四溢,镇区居民、单位深受其害。根据调查和现场考察分析,从大部分群体来看,该项目既改善了区域环境条件,又促进了农副、贸易、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镇区城市化进程。群众热情高,要求项目建设心情迫切,从人力、物力全方位支持项目建设。但为了防止少部分搬迁户的返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居民住宅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压力继电器行业竞争动态与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医养结合模式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别墅产业区域行业前景展望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分布式燃机发电行业趋势预测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停车场转租使用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再生金属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公墓建设行业发展形势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个人对公司借款协议书合同
- 2024年定制:国际船舶租赁与运营合同
- 山大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5章 口腔种植外科-1概论、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5课 少年闰土 教学课件
- 第六届全国仪表技能大赛DCS实操题1009a
-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
- 木材力学基本性质和概述
- 各种各样的叶子 ()通用PPT课件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
- 辛弃疾(课堂PPT)
- 头发及头皮知识75页PPT课件
- pcb线路板抄板方法及步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