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 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 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 巧用v -t图像处理数据,观察规律。1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
2、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O.1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今提供下面表格以供参考)(5)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表格中(6)增减所挂的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7)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8)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
3、的分布规律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学生电源3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4)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5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以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O.025s =0.1s
4、(6)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考题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险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解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5、,细绳跨过定滑轮,另一端吊合适的钩码,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再重做两次,即顺序为:DBFAEGC.答案DBFAEGC点评对于实验的步骤,同学们应结合实际操作掌握考题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 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v/t算
6、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象,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v/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答案C考题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2-1-4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cm,
7、x21.90cm,x32.38cm,x42.88cm,x53.39cm,x63.87cm那么:(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解析(1)显然,两相部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2)利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如图2-1-5所示(3)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料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答案(1)16.50 21.40 26.30 31.
8、35 36.30 (2)如图2-1-4所示(3)v随t均匀增加点评对于各计数点速度的求解,可利用某段位移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考题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同学改变钩码个数,得到两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描点画出的v-t图象,如图2-1-6所示试根据图象描述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解析因为v-t图象是一条倾科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即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的初速度为零,B的初速度为v0点评v-t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处理运动学问题时,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2.方法技巧平台4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正确地打出纸带,用毫米刻度尺准确测量出
9、各计数的位置,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并且我们做三次实验,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据此,我们大胆断言: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是没有实验误差的理想情况,所描出的各点应全部落在某条直线上这样,我们做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则,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象,它是一条倾抖的直线,如图2-1-1所示5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图2-1-2)的特点得
10、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抖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v也就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得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另一种处理纸带的方法选择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标上记数点,然后将纸带从相邻记数点处剪下,连续剪下45段,分别排列在预先贴有双面胶带的小黑板上,排列时要求底边对齐如图2-1-3所示,纸带的排列即成“阶梯”状这样处理也能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因为每段纸带长度都对应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所以纸带长度正比于运动速度,从纸
11、带长度均匀增加也可判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均匀增加教材课后习题解答1.(1)见下表(2)略 (3)略3. (1)略 (2)有道理,因为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也就是纸条长度)与速度成正比.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特点。3.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 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
12、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 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2.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 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教具 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用v-t图象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直观明了。那么大家先来回忆
13、一下,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观察下列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讨论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提问:(1)两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是朝正方向运动的,而b物体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朝负方向运动) (2)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吗?为什么?(不一定,因为两条图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不能确定它们的方向关系) 大家在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分析观察图象发现,每过相等的时间间隔物体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所以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v/t都是一样的,即这是一种加速度不随时间改
14、变的直线运动。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板书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 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两种,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这个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3、 (1)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讲解大家来看一看下面几个物体的v-t图象,判断物体在做什么运动以及它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向正方向,加速度向负方向。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向正方向,加速度向正方向。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向负方向物体先做匀
15、减速运动,方向向正方向;后做匀加速运动,方向向负方向;加速度向负方向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方向向负方向;后做匀减速运动,方向向正方向;加速度向正方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速度方向向正方向,加速度也向正方向。 板书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讲解除了用图象法来研究物体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法来描述它。下面就来分析以下,如何用公式法来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提问同学们观察图象,结合我们数学学过的知识,先猜想一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应该如何表达?(如果学生对一次函数掌握较好,则可通过函数结合图象推导出公式)分析推导我们来分析某一
16、时刻t物体的速度v, 从运动开始(取时刻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所以t=t-0,速度的变化量就是v=v-v0,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v/t不变,所以a=v/t= (v-v0)/( t-0)= (v-v0)/t,解得 v=v0+at 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强调在使用公式的时候要注意:(1) 搞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什么,v0是起始时刻的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t是时间间隔,v则是t时刻末的速
17、度(是瞬时速度)。(2) 公式中有三个矢量,除时间t 外都是矢量,所以,代入数值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方向性。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去物体的运动方向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分析结合图象进行说明。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研究的对象是汽车,研究的过程是它加速后10s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10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也就是知道初速度,加速度,时间,要求末速度,要注意的是,物体是加速的,也就是加速度方
18、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那么,我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的话,加速度也应该是正的。解:初速度v0=40km/h=11m/s, 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 根据v=v0+at, 得,10s后的速度为v= v0+at=11m/s+0.6m/s2*10s=17m/s=62km/h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分析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设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则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
19、负,我们把它记为a= -6 m/s2。这个过程的t时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们所求的最高允许速度,记为v0,它是这题所求的“最高速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2s。 解:根据v=v0+at,有v0=v-at=0-(-6m/s2) *2s=12m/s=43km/h 所以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km/h。学生练习课后P39 (2)小结这节课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v=v0+at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1)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这里包括大小和方向,也即物体的加速度相等。2) 要学会从速度时间图象上去理解运动的情况, v-t图象的
20、倾斜度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它的倾斜度(斜率)是不变的,也就是加速度不变。3) 从速度时间图象上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t时刻的末速度v是在v0的基础上加上速度的变化量v=at得到。4) 公式中的v、v0、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vt对应着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s=v0+1/2at2,及其简单应用。(3)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v2-v02=2as,及其简单应用。2、
21、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函数图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2)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s=v0t+1/2at2及其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v2-v02=2as及其应用。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2、 教学
22、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vt对应着v-t图象中的矩形面积。启发学生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其v-t图象有什么关系。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帮助学生建立极限的思想运用极限的思想通过v-t图象推导出位移公式用例题1巩固位移公式通过实例2推导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用例题3巩固位移公式、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极限思想循序渐进得出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三、 设计思路四、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
23、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V/(m.s-1)t/s0v0t学生活动:V/(m.s-1)t/s0vt画匀速直线运动和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对于不能准确画出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指导)设问:能否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引导学生简要回答能求位移的依据)学生回答:能。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中v和t与v-t图象中的纵、横坐标有对应关系。下面我们就用v-t图象来研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二) 进行新课1、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提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有什么关系?(提出问题的同时,用红色的粉笔在匀速直线运动
24、v-t图象上标出矩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把位移与矩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s对应着v-t图象中有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一块矩形的面积。设问: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呢?我们在研究此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与讨论”栏目,思考下列问题:你对学生A的估算方法做一评价若时间间隔t=0.04s,位置05的位移s=?与t=0.1s求出的s相比较,误差会怎样?若t取得更小呢?要提高估算的精确度,时间间隔小些还是大些好?为什么?请同学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最后总结发言。(针对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加
25、以评价和进一步指导)从学生讨论的结果中归纳得出:t越小,对唯一的估算就越精确。提问:这种估算位移的思想怎样较为直观地描述出来呢?答:用v-t图象。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运用上述思想,我们通过v-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s以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利用学生画出的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时间t内的位移s提问1:将时间t分成5小段(如书中图2.3-2乙所示),运用v-t图象求s。引导学生回答:统一每一小段起始时刻的瞬时速度乘以1/5t近似地当做各小段中物体位移,各小段位移又用一个又高又窄的小矩形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
26、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提问2:将时间t分成16小段(如书中图2.3-2丙所示),运用v-t图象求s。请学生回答:1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提问3:将时间t分得非常细(如书中图2.3-2丁所示)情况又怎样?请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十分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提问4:根据上述的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用v-t图象的什么面积来表示?请学生回答:用图线和坐标轴所包围的梯形的面积来表示。提问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能否用v-t图象,中的梯形面积来表示呢?请学生回答:也能用梯形面积来表示。提问6: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的研究推导出位
27、移s与时间t关系的公式。(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推导,其余同学在下面推导)推导过程:s=1/2(v0+vt)t=1/2(v0+ v0+ at)t= v0t+1/2at2板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s=v0t+1/2at2当a=0时,公式为s=v0t;当v0=0时,公式为s=1/2at2可见,s=v0t+1/2at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一般表达式,只要知道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就可以计算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确定任意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例题1: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如图所示。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学生看题后,画出示意图,学生
28、分析解题并写出解答过程)分析:汽车从开始加速到驶过180m这个过程中,历时12s,即s=180m,t=12s,这是个速度越来越大的过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取正号,所以a=1m/s2加速度不变,可以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待求的量是这个过程的初速度v0。请学生到黑板解答:解:由s=v0t+1/2at2可以解出 v0=s/t-1/2at 将已知数据代入v0=180m/12s-1/21m/s212s=9m/s即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9m/s。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并分析两个公式的特点。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两个公式:(1
29、)vt=v0+at 速度公式(2)s=v0t+1/2at2位移公式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公式的特点。评价并引导: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一般来说,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一个或两个物理量。有了上述两个公式,基本能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问题。下面请看一个实例:例题2: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a=5105m/s2,枪筒长s=0.64m,计算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请同学们应用两个公式分析并解答。学生看题分析,并画出子弹加速运动的示意图请学生到黑板写出解答过程:由题意v0=0,根据s=1/2at2先求出时间t
30、再求出vt,t=vt=评价学生的解答过程并加以肯定,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只用一关系式就能求得结果呢?请你们推导这一关系式。学生讨论并回答: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时间t,将两个公式联立,消去时间t,就直接得到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了,请到黑板上推倒这一过程:由vt=v0+at得t=(vt-v0)/a代入位移公式,s= v0t+1/2at2即vt2-v02=2as板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vt2-v02=2as讨论:当v0=0时,公式为vt2=2as,这个关系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的推论,关系式中不含时间t,在一些不涉及到时间的问题中,应用这个关系式是较方
31、便的。请同学们再用此关系式解决上述例题:即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4、简单应用例题3:一架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0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问: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通过v-t图象运用极限的思想这一科学思维方法来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通过实例探究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推论位移与速度的饿关系式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引入物体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当树叶片片飘落,雨点滴滴落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这种运动?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我们
33、来研究这样两个问题:(1) 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的快慢相同吗?(2) 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演示实验让一张纸与小硬币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小硬币先落地)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几乎同时落地)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如果把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的环境下研究它们下落的快慢,情况又是怎样的?演示实验 “牛顿管”实验多媒体演示 模拟“牛顿管”实验 分析: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
34、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板书一、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说明: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下落也可以近似的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提问引入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大家猜想一下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哪一种运动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演示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多媒体演示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以及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分析:从小球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判断,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板书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刚才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知
35、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9.8m/s2,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也叫重力加速度。板书二、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大小:通常情况下取9.8m/s2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计算时一般取g=10 m/s2)提问下表列出了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大家看看能从表中发现什么规律?(越往北重力加速度月大,说重力加速度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高 ,重力加速度越大。)板书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学生活动请参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相应的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
36、: v=v0+at v=gt位移公式: x=v0t+(1/2)at2 x=(1/2)gt2 v2-v02=2ax v2=2gx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大家要注意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大家要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理解它。在做题时,首先要物体所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才能使用相应的规律解题。 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普遍的意义。板书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大小:通常情况下取9.8m/s2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计算时一般取g=10 m/s2)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 v=v0+at v=gt位移公式: x=v0t+(1/2)at2 x=(1/2)gt2 v2-v02=2ax v2=2gx2.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孤独症儿童的玩具使用
- 董事长公司年会精彩讲话稿
- 绿色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 《空调功能测试报告》课件
- 心理健康讲话稿
- 建筑中介合同范例
- 学校用租房合同模板
- 建筑分公司经营合同范例
- 产品照拍摄合同范例
- 《学习态度与习惯》主题班会课件
-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自评报告
- 英语1-基础模块-unit3-Shopping-教案
- 水池防腐涂层施工方案范本
- 路面水稳层施工方案(完整版)
- 沉井下沉监测方案
- 2023年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范文(4篇)
-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样板
- 中药香囊制作(中药学基础课件)
- 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全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