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标盾构换刀方案_第1页
7标盾构换刀方案_第2页
7标盾构换刀方案_第3页
7标盾构换刀方案_第4页
7标盾构换刀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1.1沿线地质情况31.2水文地质概况61.3预计开仓换刀位置61.4换刀位置地表情况72 换刀前的准备工作82.1到达前盾构机的准备工作82.2各部门准备工作82.3带压作业人员培训83盾构带压换刀93.1盾构机到达检查换刀点前的操作93.2盾构到达后操作94带压作业104.1人员进舱作业前期准备工作104.2入闸144.3出闸184.4刀具检查和更换方案234.5在紧急情况下前舱和主舱中的行为规则255盾构恢复掘进266换刀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配置267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77.1换刀对地面沉降、地下管线和周边环境的影响277.2降低影响措施278安全施工措施279

2、附件29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1沿线地质情况1.1.1地质分层及性状本区间地层风层及性状从上到下如下所示:(1)人工填土层(Q4ml)1,人工填土层以素填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素填土呈紫红、土黄、灰等杂色,稍湿,松散稍压实,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砂土、碎石、块石及砼块等组成。杂填土呈灰黑等杂色,湿,稍压实,由砼碎块、砖块、砂土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平均层厚1.47m(2)粉细砂层(Q3+4al+pl),土性为粉砂、细砂,呈灰白、浅黄、深灰等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分选性差,含少量粘粒。平均层厚1.47m。(3)中粗砂层(Q3+4al+pl),土性为中砂、粗砂,局部为砾砂,呈灰黄、灰白、褐黄色

3、等,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分选性较差,含粘粒不均。平均层厚1.80m。(4)冲积-洪积土层(Q3al+pl),土性为粉质粘土、粘土,颜色较杂,呈土黄、灰白、褐黄、肉红色等,可塑硬塑,粘性较好,含少量砂粒,切面有砂感。(5)河湖相淤泥质土层(Qel) ,土性为淤泥质土,呈深灰色,饱和,流塑,粘性较好,具腥臭味,含少量腐木碎片。(6) 坡积土层(Q3dl) , 土性为粉质粘土,呈棕红、褐红、灰白、褐黄色等,可塑硬塑,粘性一般,含石英砂粒及角砾,切面有砂感。(7)软塑状残积土层(Qel) ,土性为粉质粘土,呈土黄、褐黄色,软塑,粘性较好,含灰岩角砾或硅质岩碎块。层厚1.405.90m。(8) 可

4、塑状残积土层(Qel) ,土性为粉质粘土,炭质灰岩地段残积土呈灰褐、灰黑色,可塑状,粘性较差,易污手,含石墨成份,局部似煤层特征,含炭质灰岩角砾。灰岩地段残积土呈褐黄、褐红、灰白、灰黄色等,可塑,粘性较差,含灰岩角砾及硅质岩角砾,在溶蚀凹槽部位具上硬下软的特征。(9) 硬塑状残积土层(Qel) ,土性为粉质粘土,炭质灰岩地段残积土呈黑色,硬塑状,粘性较差,易污手,含石墨成份,局部近煤层特征,含炭质灰岩角砾。灰岩地段残积土呈褐黄、土黄、灰褐色等,硬塑状,粘性较差,含少量灰岩及硅质岩角砾。 (10) 残积类粉质粘土,在砂岩地段残积土呈褐色,局部带灰白色斑点,硬塑,组成物主要为粘粒、粉粒,含粉细砂及

5、砾石(砾径一般为3-15mm)。(11)砂岩类岩石全风化带(K2d1) , 褐红色,局部带灰白色斑点,原岩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湿稍湿,坚硬,密实,粘性较差,含砾石,砾径一般为315mm,个别2060mm,风化不均匀,局部夹强风化岩块。(12)炭质灰岩全风化带(P1q) ,灰黑色,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含炭质、泥质,易污手,风化不均,局部夹强风化岩块。(13) 砂岩类岩石强风化带(K2d1),岩性主要由含砾粗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褐红色,灰白色,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已破坏,但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岩质较软,岩石破碎,风

6、化裂隙发育。(14)砂岩类岩石中风化带(K2d1),岩性主要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褐红色,粉砂状,粗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稍硬,泥质、钙质胶结,局部夹薄层强风化岩,有风化裂隙,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石质量指标(RQD)一般为24%38%。(15) 炭质灰岩中风化带(P1q) ,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炭质灰岩,呈深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或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岩芯中有较多不规则状的方解石细脉穿插,岩芯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10%13%。(16) 灰岩中风化带(C2+3ht

7、) ,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地层,灰、灰黄、肉红色,岩性主要为石灰岩,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表面网状方解石脉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质较硬,岩溶较发育,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为010%。(17) 砂岩类岩石微风化带(K2d1) ,岩性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及含砾粗砂岩组成,褐红色,局部带灰白色斑点,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矿物较新鲜,岩石坚硬且较完整,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一般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少量块状,含砾砂岩,含砾石约5%10%。(18) 炭质灰岩微风化带(P1q) ,为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地层,灰黑色、深灰色等,岩性主要为炭质灰岩,层状构造

8、,裂隙稍发育,裂隙为方解石岩脉及煤线充填,岩石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及长柱状,岩质坚硬,性脆,失水易裂,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为4060%。(19) 灰岩微风化带(C2+3ht) ,为石炭系壶天群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呈灰、浅灰、灰白、肉红色等,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岩石完整,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网状方解石脉发育,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溶较发育,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为8095%。1.1.2 隧道洞身地质情况根据招标文件,隧道多穿地层,围岩类别为类,具体隧道左右线围岩分类见表1.1.2-1,1.1.2-2。表1.1.2-1 隧 道 左 线 围 岩 分

9、类 表 里 程长度(m)隧道围岩分类隧 道 穿 越 地 层洞顶洞身洞 底综合围岩分类ZDK22+392.964ZDK22+583.8190.836洞顶:、洞身:、洞底:、ZDK22+583.8ZDK22+779.1195.3洞顶:洞身:洞底ZDK22+779.1ZDK22+856.39277.292洞顶:、洞身:、洞底: 表1.1.2-2 隧 道 右 线 围 岩 分 类 表 里 程长度(m)隧道围岩分类隧 道 穿 越 地 层洞顶洞身洞底综合围岩分类YDK22+202.194ZDK22+283.180.906洞顶:、洞身:、洞底YDK22+283.1YDK22+431.5148.4洞顶:洞身:洞

10、底:YDK22+431.5YDK22+795.3363.8洞顶:、洞身:洞底:YDK22+795.3YDK22+856.39261.092洞顶:洞身:洞底:1.2水文地质概况1.2.1地下水位本区间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稳定水位埋深为0.007.40m,标高为0.287.48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3.0m。1.2.2地下水类型本区间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砂层水)、基岩裂隙水(K2d1)和灰岩溶洞裂隙水(P1q 、C2+3ht)三个类型。本区

11、间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冲积洪积砂层、层,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与砂土颗粒组成有关,砂质颗粒越粗,分选性好,砂质纯净,则富水性好,径流通畅,透水性强,反之则差。砂岩类强风化带、中风化带,以及断裂破碎带,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和节理较发育,故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内。灰岩溶洞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组炭质灰岩和石炭系壶天群石灰岩岩溶发育地段,其赋存条件受岩溶发育程度、形态特征、规模大小以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因素影响,富水性和渗透性及涌水量变化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3预计开仓换刀位置预计换刀里程一览表表1.3-1线路里程左线右

12、线1ZDK22+803.6YDK22+780.02ZDK22+731.9YDK22+657.63ZDK22+693.5YDK22+617.04ZDK22+633.0YDK22+540.65YDK22+455.1预计开仓位置地质状况一览表表1.31左线里程隧道穿越地层右线里程隧道穿越地层ZDK22+803.6洞顶:洞身:洞底:YDK22+780.0洞顶洞身:洞底:ZDK22+731.9洞顶:洞身:洞底:YDK22+657.6洞顶:洞身:洞底:ZDK22+693.5洞顶:洞身:洞底:YDK22+617.0顶:洞身:底:ZDK22+633.0洞顶:洞身:洞底:YDK22+540.6洞顶:洞身:洞底:

13、YDK22+455.1洞顶:洞身:洞底:1.4换刀位置地表情况左线里程地表情况右线里程地表情况ZDK22+803.6旧机场空地YDK22+780.0旧机场空地ZDK22+731.9旧机场空地YDK22+657.6机场路ZDK22+693.5机场路YDK22+617.0在建小花园ZDK22+633.0在建小花园YDK22+540.6建筑物间空地YDK22+455.1建筑物间空地2 换刀前的准备工作2.1到达前盾构机的准备工作对盾构各部位进行详细的检修,在到达检查更换点前40环复核一次盾构机的掘进姿态和方向。通过十五环把盾构的姿态和掘进方向调整到正常范围,确保盾构顺利到达检查换刀点。 2.2各部门

14、准备工作在进行带压换刀前,各个岗位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具体安排如下:1、机电部确保机器的安全运作,即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换刀正常进行。2、安全环境部门要组织压力舱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和身体检查,制作急救卡。联系好抢救伤员所需医院,并列出医院的电话和行车路线。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3、机电部与工程部配合进行技术培训和设备检查,并合理安排人员和机器配置。4、工程部精确计算所有添加剂的配合比,和检查换刀点所在地层需要建立的压力值,并监督其他准备工作是否按规定完成。并根据人员的培训情况,建立带压作业人员档案。根据档案显示,把适应能力相近的人员分为一组以提高工作效率。制作带压作业的记录

15、表和施工日志并按实际情况详细填写。5、物资部保持与其他部门的通信及时,为各种准备工作做物质保障。6、厨房要在换刀前后保证进舱作业人员的良好饮食, 保证每人每天4000kcal的热量供应。2.3带压作业人员培训在实行带压作业前,进舱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的高压作业培训。带压作业的人员培训分为三个部分:(1)理论知识培训;(2)操作技能培训;(3)心理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急救方法。其培训的效果要达到:培训人员通过培训要知道整个加压和降压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整个过程中各自应该遵循的规定和平衡外部气压和人体空腔内气压所要做出的鼓气动作。熟悉在加减压过程中,什么情况属于正常什么情况属于异常。

16、并能在出现异常情况下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知道基本的减压病的发病症状,并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技能培训:对从事带压换刀人员进行详细的带压环境下的技能培训。带压环境下的技能培训顾名思义就是要在真正的带压环境下进行培训其相关技能。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被培训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气阀的使用方法以及理解各种仪表显示的内容代表什么情况,并可根据仪表的显示对各种气阀进行正确操作,在舱内人员还要清楚加热系统的操作方法。另外还要清楚紧急逃生系统的各种功能和逃生步骤。心理培训:最后讲心理培训不是说它不重要,恰好相反,所有的培训成功与否都是以成功的心里培训做为基础。在本工程大多数人员在加压舱内作业的经验不足,肯定会造成

17、心情紧张。心理紧张会造成在降压过程中氮气置换效果不佳加大降压病的患病率。在施工过程中紧张造成操作失误对人员和施工安全造成危害。而要达到良好的心理培训效果又必须依赖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效果。只要人员有良好理论和技能素质,心理培训效果将会成倍增加。要求:通过心理培训作业人员在舱内能基本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人员培训是个系统的工程,是整个施工能够正常实施的前提。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对待不能走形式。要对自己肩负的培训任务认真负责。为带压换刀的成功实施尊定坚实的基础。3盾构带压换刀3.1盾构机到达检查换刀点前的操作 A盾构哦经过预测和压气试验后确定检查换刀点A。最后五环,在盾构周边注入钠基膨润土,并且要

18、保证发酵时间。此时盾构机掘进速度调整为3050mm/min,刀盘转速调整为2rpm。膨润土泥水配合比为120kg/1000kg。持续此动作到达距A点一环(1.5m)处,盾构掘进速度调整为25mm/min,刀盘转速调整为0.81.5rpm,最多不能超过1.5rpm。并同时用盾构刀盘前方八个注浆中位于盾体上方的四个注浆孔注入膨润土,设定压力1.1倍掌子面的压力,泥水配合比不变。在到达A点前要求注入45m3泥浆在掌子面上形成泥膜。3.2盾构到达后操作盾构机到达A点后,盾构停止掘进,刀盘转动和注入膨润土和聚合物两个动作继续。持续以上操作5min后停止刀盘转动。打开螺旋输送机排出土舱土体到半舱为止,加压

19、操作采用分阶段排土、分阶段加压的方式进行;在设定工作面最终压力时,要求比计算得出的土水压力值高0.10.2bar左右;在开舱作业过程中,应尽量维持此压力,并通过进气阀的操作使气压的变化值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当土舱土体排空至一号传感器时,如果传感器有读数接近排土前压力说明土舱加压成功,当排至二号传感器时其读数与一号传感器读数一样,并且压力稳定说明土舱密闭性达到进舱作业要求。4带压作业4.1人员进舱作业前期准备工作4.1.1建立土舱压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盾构机土舱内需要平衡的压力包括所在地层的水压力和土压力。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土舱中需要建立的气压,但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资料得出工作面最终压力要求比设定

20、土压力高0.10.2bar左右;确定土舱压力后,开始对土舱进行加压操作。加压过程采用分阶段排土、分阶段加压的方式进行,出土量按照所换刀具位置确定。如果压力值稳定说明土舱达到保压要求,如果压力值出现明显下降,必须停止出土再次注入膨润土转动刀盘直到所形成泥饼达到保压要求。除了换中心刀,土舱只需排空到1/3处。换中心刀时土舱需要排空到刀盘中心线一下,如下图:4.1.2编写加减压方案工程部根据前期培训情况给作业人员建立档案。把身体情况相近的人员尽量分配在一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必须分配一名心理素质过硬的作业人员作为组长。在带压作业前根据每组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所需建立的土舱压力设计编写加减压方案。方案中需列

21、出需要建立的压力值,降压的步骤和每个步骤需要的时间以及在一个停留平台需要停留的时间和总的加压时间,具体编写数据参见隧道高气压作业减压表。(减压表附下)计算出从加压到减压结束各种环节所需要总的压缩空气用量,检查储备压缩空气是否能满足用气量。储备压缩空气必须要留有足够的富裕量,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加以解决才能进行带压作业。我国0.64.0kgf/cm2隧道高气压作业减压表压 力(kgf/cm2)高压下暴露时间(h)上升到第1站停留时间(min)各停留站时间(kgf/ cm2)停留时间(min)减压总时间min高压暴露总时h: min2.42.11.81.51.20.90.60.30.61.2661

22、26 6121.21.5123456443331010101015101520121517222934391 12152 173 224 295 34 6 391.51.8123455443310105101015101015202518253552621 182 253 354 526 21.82.11234564333510105101515101520301520253040244870901101 242 483 104 306 502.12.412346533551015101525102025301525404537691131381 373 94 536 182.42.71236

23、533510101551520102535153045 45 10414445445 242.73.01237545515102052030153040254560 61 130 192 14 106 123.03.31275510515102515352550 74 1632 144 433.33.6128551015520153020402550851962 255 163.64.012855101510201530204025503060 123 259 36 19注:各停留站间的移行时间为3min,已计入减压总时间内,如无第1停留站时的上升速率为每分钟0.1kgf/cm2。当作业压力为

24、1.4bar时,可以通过十分钟时间匀速把压力从0加到1.4bar.如果有第一次进舱作业人员可以在加压到第一站0.3bar时停留三分钟工作压力在1.4bar时,减压计划如下:4.1.3机械检修及注意事项通过压力表,检查前舱、主舱、作业舱的密闭性能。对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进行检查观察其工作压力是否正常。在加压前,检查压缩空气系统的封签和功能。进舱作业所需各种起重工具和切割工具要进行进舱前的检查。避免工作时所需工具不能正常使用,导致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延长和压缩空气的计划外使用。在作业前后必须确认的项目:(1)要定期检查所有设备的功能性(显示设备、记录仪、加热系统、时钟、温度计、封签、门阀)。(2)急救站

25、必须运转正常。(3)准备基本的设备,以应对因压缩空气作业引起的症状。(4)定期检查电话和应急电话系统的正常功能。4.1.4入闸注意事项(1)入闸人员应在进闸作业前1个小时用餐完毕。应避免暴食或吃不易消化和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葱、蒜等),以避免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减压时发生胀气、腹痛等不适感觉。作业前禁止饮酒,也不要吃得太饱。不能饮用碳酸饮料。(2)作业人员多饮水,否则缺水可能导致气压疾病症状加快出现。(3)带食物进入闸内,为长期逗留做准备。(4)人员穿戴好干爽洁净的衣服。(5)入闸人员主动向气压医师或兼职卫生员如实报告身体情况、主观感觉。经体检合格后立即解好大、小便,更换工作服,并随身携

26、带保暖衣物(纯棉)。收交火种(火柴、打火机);提前10分钟左右集体下闸。(6)未经医师或兼职卫生员许可,不得擅自进闸。(7)只能在气阀操作顺利的情况下工作。否则通知轮班的工程师或者气阀管理员。4.2入闸4.2.1入闸人体变化压力越高,吸入气体就越多。尤其是氮气,首先溶解在身体血液里,然后进入组织里。其饱和度取决于压力、持续时间以及组织吸收氮气的能力。脂肪组织尤其能吸收。从正常压力倒高压的沉淀物转变,会产生强烈的症状(压缩空气疾病),比如耳痛、头痛、平衡性减弱和牙痛。如果空腔部分(例如鼻窦、耳膜、肠管、无效填充物)的空气补偿受阻(如感冒和鼻炎、咽炎等),可能导致紊乱。4.2.2入闸步骤(1) 检

27、查所有显示设备和纸带记录器,加热、时钟、温度计、电话、应急电话和阀等。检查闸门密封件的清洁。(2) 入闸人员进入主舱。(3) 主舱内打开双层带状纸记录器,并检查其功能完好以及纸量供应。(4) 关闭主舱和前舱之间的闸门,并确保其正确关闭。(5) 确保闸操作员和闸内人员之间的电话联系。(6) 缓慢打开“VENTILATION MAIN CHAMBER ON(向主舱通风)”球阀。向主舱内增压,直至达到操作压力。(7) 主舱内的加热根据我国国家规定实施。(8) 主舱内的压力等于作业舱内的压力后(比较“PRESSURE MAIN CHAMBER主舱压力”和“PRESSURE WORKING CHAMBE

28、R作业舱压力”的压力计显示!),作业舱与主舱之间的“PRESSURE EQUALISATION WORKING CHAMBER作业舱压力均衡”球阀可以小心地打开。完成作业舱与主舱之间的压力均衡后,球阀必须关闭。(9) 打开通向作业舱的闸门。(10) 闸操作员停止双层带状纸记录器。(11) 在作业舱内作业时,通向作业舱的闸门必须保持打开状态。如图所示:原始位置:P1P0P0:大气压力 P1:支撑压力在开始时,只向土舱加压。如果满足所有入闸条件,即可开始入闸过程。主舱的加压:P1P2P0 P0:大气压力P1:支撑压力P2:P1和P2之间不同的压力 压力补偿之后,进入土舱:P1P2初始入闸始终通过主

29、舱实现,同时,前舱始终保持不加压。4.2.3后续入闸(通过前舱入闸)通过前舱入闸的过程与主舱操作类似。唯一不同点在于所使用的阀和显示设备:“VENTILATION PRE-CHAMBER(前舱通风)”闸门“BLEEDING PRE-CHAMBER(前舱放气)”闸门“EXHAUST AIR PRE-CHAMBER(前舱排气)”流量计“PRESSURE PRE-CHAMBER(前舱压力)”压力计人员及材料后续入闸流程图4.3出闸4.3.1出闸人体变化溶解到血液和组织里的气体必须在出闸过程中释放出来。出闸时压力慢慢降低,要释放的气体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和肺排出体外。降压太快会导致体液和组织产生气泡(汽水

30、瓶效应)。因此而引起的气栓病是由于正压而引发的最常见的健康损害。此外,细胞内气体的释放会造成临时性或永久性的组织损害。从正压向正常压力的转化会造成或多或少明显的减压病。各种症状可能会在减压时表现出来,也坑能会在几个小时之后再表现出来。经研究发现, 54.7%的减压病发生在减压结束后1小时内,86.3%发生在减压结束后6小时以内。减压病的症状有:关节痛、肌肉痛;皮肤发痒和皮肤变色,出现大理石花纹状;还有其他比较严重的减压病症状,介于本次带压作业压力为3bar以下,就不需要加以说明了。4.3.2出闸步骤出闸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以下指令:(1) 穿上保暖的干衣服,避免受冻或颤抖。当感觉热时不要轻

31、易减衣。因为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氮气的置换,减低出现减压病的几率。(2) 避免浅呼吸或憋气,此类动作可能会导致身体受损。(3) 避免不自然的姿势。(4) 定期起立和活动四肢做到以上几点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氮气的置换减轻身体的不良反应。出闸步骤:(1) 关闭主舱与前舱之间的中心闸门。(2) 打开纸带记录器(闸操作员)。(3) 进入主闸,并关闭通向作业舱的闸门。(4) 确保闸操作人员与闸内人员的电话联系。(5) 通过“BLEEDING MAIN CHAMBER(主舱放气)”球阀缓慢降低主舱内的压力,同时监看“PRESSURE MAIN CHAMBER(主舱压力)”压力计。(6) 同时,通过“VENTIL

32、ATION MAIN CHAMBER(主舱通风)”球阀提供闸室通风。关于通风参考值,参阅国家规定和条例。在闸室通风之后,压力不应再次提高。(7) 使用“BLEEDING MAIN CHAMBER(主舱放气)”和“VENTILATION MAIN CHAMBER(主舱通风)球阀进行调整,直到在通风过程中产生一个明显的恒定和缓慢的压力下降为止。在这样的环境下,“VENTILATION MAIN CHAMBER(主舱通风)”流量计上的流量值必须符合国家规定。(8) 一旦达到第一个压力水平,(参看“PRESSURE MAIN CHAMBER(主舱压力)”闸门和“VENTILATION MAIN CHA

33、MBER(主舱通风)”闸门,主舱内的压力会在指定时期内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闸操作人员必须使用“VENTILATION MAIN CHAMBER(主舱通风)”流量计,定期检查闸的通风设备。(9) 遵照指定的保压时间,必须重复程序58,直到达到正常的周围压力。主舱内加热要求依照国家规定进行调整。(10) 闸内人员必须打开主舱和前舱内之间的中心闸门,然后离开闸室。(11) 闸操作人员现在必须停止纸带记录器,并在闸室日志和纸带记录器上的纸带上记录闸室操作过程(日期、时间、压力、人数等。)图示 初始条件:P1P0 P0:大气压力 P1:支撑压力 P2:P1和P0之间的不同压力主舱减压:P1P2P0出闸过

34、程完成:P1P0在正常条件下,出闸仅仅在主舱进行;同时,前舱总是不加压。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任何时候可能通过前舱入闸。急救人员紧急入闸图示:P1P2P0 主舱和前舱压力均衡:P1P0一旦主舱和前舱压力相同,可能会发生经由前舱的部分部分减压。如果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进行部分减压,必须按指定的紧急措施操作。主舱要保持正压状态不变。出闸后带压作业人员必须遵照以下指令:(1) 避免繁重的体力工作。(2) 不要长时间和用太热的水洗浴。(3) 多喝水。(4) 出闸后至少24小时以后才可乘坐飞机(与压力无关)(5) 离开闸后要随身携带急救卡。4.4刀具检查和更换方案4.4.1刀具检查进仓后对刀具检查的步骤

35、如下: (1)刀具外观检查检查刀盘上所有刀具螺栓是否有脱落现象;刀圈是否完好,有无断裂及弦磨现象;刀体是否有漏油现象;挡圈是否断裂或脱落,着挡圈脱落,还应检查刀圈是否发生移位。 (2)刀具螺栓的检查用手锤敲击螺栓垫,听其声音来辨别螺栓的紧固程度,或一边敲击一边用手感觉其振动情况来辨别螺栓的紧固程度。 (3)刀具检查过程中,应对加压的全过程压力进行记录;刀具检查的同时,对每刀具进行编号,记录刀具的磨损量,并提供刀具检查报告。 4.4.2刀具更换的标准及更换操作根据相关介绍,盾构刀具磨损的建议标准是:周边刀磨损量为15mm,齿刀磨损量为10mm左右时就必须进行更换。这个指标的确定和刀具耐磨层厚度有

36、很大关系。更换刀具步骤如下。 (1)每次更换时,工作人员先将刀具周围的泥土清掉,保证留有一定的工作空间。(2)由刀盘外侧向内逐个检查刀具的磨损情况,确定需要更换时,用相应标号的刀具进行替换。(3)用套筒及加力杆卸下固定螺栓,将拆下的螺栓及附件放入随身携带的工具袋内,以防丢失。 (4)将换下的刀具递到人闸内,同时将固定螺栓和固定座用水清洗干净,并检查一下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必须更换新螺栓,以确保新装刀具有足够的固定强度。 (5)将新的刀具按原来的位置安装好,并将固定螺栓拧紧。(6)每次带一批刀具和螺栓进舱,每批刀具换完后,把废刀具和没有安装的新刀放进料闸内。 (7)同时操作手转动刀盘。工作人员通

37、过料闸把下一批刀具送入土舱内,再继续更换下一组刀具。 (8)每换完一批刀具后,由值班机械工程师检查一遍安装质量,并检查是否有漏掉的或者没有固定好的。机械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作业。(9)更换速度按实际情况定,必须以保证安装质量为前提。更换速度:齿刀基本上为每个3040mm周边刀则依据换刀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定。 4.4.3带压换刀施工注意事项 (1)配置足够数量的低压空气压缩机以保证压缩空气的供给; (2)组织机构上应备有在训练有素的班组管辖下的手动气闸,以便能够进入切削仓进行修理作业,包括更换刀具和人工排除意外的困难和障碍;(3)压缩空气下施工应按现行法规和条例进行,尤其是有关医疗保护和卫生保

38、健条例以及压缩空气中工作时间及减压时间等方面的辅助与安全方面的法规。(4)加压操作采用分阶段排土、分阶段加压的方式进行; (5)工作面最终压力要求比设定土压力高0.10.2bar左右; (6)在开舱作业过程中,应尽量维持此压力,并通过进气阀的操作使气压的变化值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7)当需要加入添加材料以保证土体气密性时,应向向舱内加注膨润土浆液,转动刀盘使舱内砂土内与膨润土能较好的混合,并能较深地渗入地层中,在开挖面形成一层比较厚的泥皮,从而达到保证气密性的效果; (8)土建工程师确定开挖面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土仓工作;当开挖面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退出土仓,关好仓门;

39、(9)设置两条以上通讯线路,保持压力仓内仓外、地面及外界相关单位、部门联系畅通,如有异常,及时联系;(10)在第一个作业人员进入土舱前,应持续充气10min,以确保土舱空间内空气新鲜 (11)设专人对地面房屋及地下管线进行监控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处理。 (12)若换刀时刀具不慎掉入土舱内,而土舱内泥碴较多很难定位刀具及打捞时,则换刀人员进舱作业时带上铁锹和编织袋,将土舱内的碴土装袋即可。(13)由于换刀需要转动刀盘时,必须听从舱内人员的指挥。当舱内人员发出转动刀盘指令时外部操作手才能启动刀盘转动。刀盘转动速度控制在0.2rpm以下。(14)若作业过程中,发生气管爆裂、空压机故障等问题时,

40、首先要冷静,想办法稳住气压,同时尽快通知作业人员进入人闸以便及早减压出来。(15)要做好各项人员安全措施及灾害防治措施。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体检,体检不合格的人员禁止入内。要注意压气作业过程中因焊接、漏电、打磨等作业可能引起火灾。各种应急设备如高压氧舱、担架等应处于准备状态。4.5在紧急情况下前舱和主舱中的行为规则4.5.1在加压过程中的应急措施如果在加压过程中,有人出现任何疾病或不舒服的症兆(如耳痛等),加压过程必须立即停止,闸操作人员询问舱内人员情况并保持当前压力水平如有需要把压力调低0.05bar左右,直至症状已经消失。再次缓慢加压如果不适症状再次出现,此时必须结束加压让不适人员出舱。4

41、.5.2在减压过程中的应急措施(1)尽管采取了所有的预防措施,入闸人员还是会在闸内或出闸后表现出患病症状。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出闸前必须先咨询当值医师协调下一步骤。(2)在出闸过程中,如果有人出现任何疾病或不舒服的症兆,出闸过程必须立即停止。应保持当前压力水平,直至症状已经消失。如果在数分钟之后情况不适如此,人闸孔的压力必须提高到先前的压力水平。(3)闸操作人员必须确保立即通知当值医师,并负责让受影响人员特别小心和缓慢出闸。(4)如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人员受伤出现大出血必须对其进行压迫止血,并使其处于头低脚高的姿势。与负责压缩空气问题的医生协调后,可将压力迅速降至味大气压力出舱送往医院抢救。(6

42、)医师决定有关降压速度。之后,必须立即启动以下应对措施:(1) 急救、监护患病人员(2) 处理闸室(再加压)4.5.3在换刀过程中的应急措施(1)如果发现土体有塌方现象人员必须立即返回人闸关闭闸门。进行半个小时的观察后根据情况做出下一步安排。(2)如果土仓内着火,用喷淋系统灭火。如果火势太大人员返回人闸关闭闸门,向土仓内注入浆液灭火。(3)如舱内气压出现不稳或泄漏量超过预警值,人员立即退回人闸。等待观察结果进行下一步安排。(4)如有人出现不适症状,舱内人员立即通知操闸人员。不适人员通过前舱减压出舱。5盾构恢复掘进换刀作业结束后,待人员与机械撤出土舱。通过管道向土舱注入膨润土,此时土舱内空气被压缩。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看到舱内压力变化,此时通过土舱内排气阀排出一部分气体保持恒定的支撑压力,重复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