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2800字_第1页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2800字_第2页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2800字_第3页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28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5例回顾性分析2800字 摘要: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诱发本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35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诱发高危因素、致病的病原菌及其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占375%。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体质量、留置PICC、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2、。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指在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繁殖并产生毒素所造成新生儿的全身性感染,甚至还可能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其发生率在活产婴儿中所占比例约110,在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近年来,由于环境因素、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还有各种有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开展,新生儿败血症特别是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一旦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败血症,很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如果处理不好随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为了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特点,进一步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手段提供参考,对收治的35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和病原菌培养情况进行分

3、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5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患儿。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确诊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3项:临床出现体温改变、黄疸、反应迟钝、拒乳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改变(20109/L或5109/L);或者CRP增高(3.0 g/ml);或者杆状核细胞比值升高(0.2)等非特异性感染指标改变临床考虑败血症;产科的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获得的感染或新生儿在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则考虑院内感染;血液培养出致病菌,或连续2次培养均培养出同一条件

4、致病菌,确诊新生儿败血症。 1.2 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取静脉血2 ml接种于专用培养基中,采用全自动细菌培养箱(BACTEC9240)进行培养,运用“Walk Away 96”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判定;并用“API系统”真菌培养及鉴别。2 结果2.1 败血症发生情况: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23%,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8.75%。患儿发生败血症的时间为入院后340 d,平均(15.19.1)d。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拒乳、体重减轻或不增、反应迟钝、发热、黄疸及消化系统症状等。2.2 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5例患儿中真菌感染14例,

5、细菌感染15例,有6例为混合感染,共培养出细菌25株(62.5%),革兰阴性(G-)菌16株(40.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3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株(5.0%),臭鼻克雷伯菌2株(5.0%);革兰阳性(G)菌9株(22.5%),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株(17.5%),肠球菌2株(5.0%);真菌15株(37.5%),其中热带念珠菌5株(12.5%),白色念珠菌7株(17.5%),其他酵母样念珠菌3株(7.5%)。1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均敏感,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84.2%、75.3%和92.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氨苄青霉素

6、、头孢噻吩等高度耐药。真菌药敏结果显示15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未发现耐药株。 /html/zongjie/ 2.3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分析患儿的胎龄、性别、出生时的体质量、气管插管、留置PICC(中心静脉导管)与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气管插管、留置PICC是导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见表1。表1 新生儿败血症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例(%)项目性别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留置PICC / 气管插管 作文 /男 /女 /是 毕业否 /html/zongjie/是 否有无 毕业有无 毕业 院内感染16(45.7)19

7、(54.3)29(82.9) 毕业6(17.1) / 23(65.7)12(34.3) / 13(37.1) /html/zongjie/ 17(62.9)24(68.6) 作文 /11(31.4)2值 /html/zongjie/ 0.008 /html/zongjie/24.50613.30989.70811.901 作文 /P值 作文 /0.867 0.01 /0.01 /html/zongjie/ 0.010.01 3 讨论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其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均未成熟,皮肤、黏膜娇嫩,易被擦伤,对病原菌高度易感。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早产儿住院时间较长,因进行胃肠外营养和各种

8、有创诊治手段的不断开展,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以院内感染败血症最为严重的。有文献报道,基因芯片杂交技术或PCR技术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的应用能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比血培养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能明确病原菌,但还未得到推广。国内外文献报道,该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近年来随着多种侵袭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高危患儿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机率增高,特别是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升高1-2。本研究显示,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为主要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尚敏感,但因复方新诺明

9、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大,因此可考虑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故可予氟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故应对高危患儿实施预防用药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这样能降低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经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留置PICC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显示经过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和好转率达到912%。 参考文献:1 Barroso-Aguirre J,Rivera-Rueda MA,Cosme-Prez J,et al.Birth weight and its importance to develop nosocomialinfec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