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作业_第1页
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作业_第2页
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作业_第3页
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作业_第4页
苏教版必修2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第4章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21?広知能检测漂卜-迪;白我i平怙 JK 考能升区I、选择题1. (2011 南师附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肺炎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球菌的A、B C、D四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有S型球菌形成的试管是【解析】sWIDNA和球SDN AUDNAfe由于DNA是遗传物质,所以A试管能够形成S型球菌,B试管虽然加入了型球菌的DNA但也加入了 DNA酶,DNA酶将DNA分解了,不能使R型球菌转化为 S型球菌。【答案】 A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是()A. 在噬菌体DNA旨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B. 在细菌DNA旨导

2、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C. 在噬菌体DNA旨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D. 在细菌DNA旨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也没有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但其DNA具有遗传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 (2012 上海高考)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 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 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 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 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只有 DNA进

3、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没有进入,保证了实验进行的单一变量原则。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含 N,如用N标记,不能达到分开研究的目的,C错;噬菌体的蛋白质几乎不含P, D错;如果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都进入了大肠杆菌,则本实验就无法得到结论,B确实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答案】 B4.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个步骤: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分别用含35s、32p

4、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从而制 备出分别含35s、32p的噬菌体,接着用含 35s、32p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 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离心管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答案】 C5. (2013 南京九中高一测评)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B. 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C. 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 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DNA才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解析】艾弗里实验没有用

5、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答案】 A6.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由题意知,杂交病毒丙的核酸由乙病毒提供,因此,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子代病毒应为乙病毒。【答案】D7. 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型、b型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 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 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 b型TMV 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组合病毒(b型TMV勺

6、蛋白质+ a型TMV勺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 B.实验C.实验 D.实验【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在实验中, 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b型,因此病斑类型是 b型,病 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是 b型。【答案】 C& (2012 宁波高一检测)下列有关“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 真核生物、原核

7、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解析】 DNA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是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 B9. (2012 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能增加DNA在 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B.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C. 细胞中有些酶类会影响 DNA的提取D. 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解析】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 DNA的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加 DNA在 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A项错误;含DNA的丝状物应先溶解在物

8、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NaCI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检测,冷却后呈现蓝色,B项错误;细胞中含有 DNA水解酶,常温下其活性较高,可催化DNA水解从而影响DNA的提取,C项正确;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不会使DNA分子断裂,不会影响 DNA的提取量,D项错误。【答案】C10. (多选)下表是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试剂操作作用A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B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C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 DNA的NaCI溶液中析出DNA丝状物D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含DNA的 NaCI溶液中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解析

9、】彳柠檬酸钠是抗凝剂,柠檬酸钠与Ca结合使血液不能凝固。鸡血细胞与蒸馏水混合后可以使血细胞吸水胀破,以便提取DNA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 DNA的 NaCI的溶液中,使NaCI溶液浓度下降,可以析出 DNA丝状物。由于 DNA不溶于酒精,可以得到纯度比 较高的DNA丝状物。【答案】AC二、非选择题11. (2013 启东中学高一测试)下图是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 该实验是 所做的肺炎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2) 该实验是在 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3) 在对R型球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4) 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 的假设。(5) 为验证上面

10、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穷、加人厂$甩球苗的DN A4-的化学成分。该实验中加入 DNA酶的目的是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6) 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 ,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酒!球歯的姬.细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2) 格里菲思肺炎球菌转化遗传物质(3) 提纯S型球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4) DNA是遗传物质(5) 分解从S型球菌中提取的 DNA培养基中只长 R型球菌(6) 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 R型球菌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12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

11、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来培养,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 。(2) 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 ,仍存在于 。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 。(3) 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 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 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 被标记上32P。32【解析】(1)大肠杆菌应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物质存在于沉淀物中,说明被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细胞内。(2) 若培养时间较短,可能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而存在于培养液中;若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