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设计 李寿锋(说明: 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 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 强调文言句式的 辨析掌握, 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 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卡片” 、“资料采撷”“拓宽视野” “文言翻译信达雅”等栏目, 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主动学习,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论说方法的理解掌握。 )【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称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变法维新派康有为的学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维 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与康有力一致,号称“康梁” 。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政治上 鼓吹
2、维新,宣传立宪保皇,抨击专制主义,提倡民权。在文学方面,把散文做为政治斗争的 工具,又是最早评价和创作小说的人。他论著甚丰,变法前主办时务报,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主编清议报 、新民丛报 ,主要著作是饮冰室合集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证论文, 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文体的代表作家, 梁启超自己说, 启超夙不喜桐城 派古文, 幼年为文, 学晚汉、 魏、晋, 颇上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议畅达,时杂以俚语, 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他的议论文写得平意流畅,清晰自然,气势恢宏。梁启超论毅力课堂练习卷(课堂或自修 45 分钟完成)解释重点字词天下古今成败( )之林( ),
3、若是( )其莽然( )不一途( )也。要( )其何以( )成 ( )?何以( )败( )?(省略: )曰:“有毅力者( )成,反是( )者败。”盖( )人 生历程,大抵( )逆境居( )十六七( ),顺境亦居( )十三四( )。而( )顺逆两境( ), 又常( )相间( )以( )迭乘( )。无论事之( )大小,而( )必有( )数次( )乃至 ( )十数次( )之( )阻力。译文【句式和句间关系】1、(省略: )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段落内容概括答案: 】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今中外事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毅力,即“有毅力者成,反 是者败”。开头起笔就旗帜鲜明运用正反对照的
4、手法突出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以此统领全文。【参考译文】普天之下古往今来, 成功和失败的事情经验教训是如此之多, 而情况和途径之不同又是那样 纷芸复杂,推究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结论是有毅力的就成功,失之就失败。解释重点字词其( )阻力虽( )或( )大或( )小,而要之( )必( )无可( )逃避者( )也。其( ) 在( )志力( )薄弱之士( ),始( )固( )曰( )吾欲云云( ),吾欲云云( )。其意 ( )以为( )天下事( )固( )易易( )也。及( )骤( )尝( )焉( ),而( )阻力 猝( )来,颓然( )丧( )矣。其次( )弱者( ),乘( )一时( )之( )意
5、气( ), 透过( )此( )第一关( ),遇( )再挫( )而退( )。稍强者( ),遇三四挫( )而( ) 退。更稍强者( ),遇五六挫( )而退。其( )事( )愈大者( ),其( )遇挫愈多( ), 其不退也愈难(句间关系? )。非至强( )之人,未有( )能( )善于其终者也( )(句 间关系? )。译文【句式和句间关系】1、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句间关系?)。2、非至强之人,未能善于其终者也(句间关系?)【段落内容概括答案: 】 第二段从人生历程的一般规律, 人生有顺境有逆境, 事情不分大小都有阻力, 从人生历史的 一般规律来论证毅力的重要性,说明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
6、能获得成功。(这段首先从纵向的方面来说明一个规律,人生历程,顺逆相间, 人的一生大抵说来, 大概 是逆境居十分之六七, 顺境只居十分之三四, 而且每件事情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的阻力, 这 就为中心论点提供了理论根据。 既然人人都要遇到逆境和阻力, 所以就必须要有毅力。 然后 又从横的方面来分析人们对待逆境和阻力的不同态度, 作者论说了四种人, 有“志力薄弱之 士”,“次强者”,“稍强者”,“更稍强者”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逆境和阻力的态度不同,他 们都是“非至强者” ,只有至强的人才能善终。这就用分析论证了毅力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人生的历程, 大致不顺利的境遇占十分之六七, 顺利的境遇也占了
7、十分之三四, 这两种境遇 又常常是相互间隔着交替而来的,不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 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 但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意志和能力薄弱的人, 开始的 时候一定会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容易很容易的, 等到很快尝试到阻力突然来临, 就颓然丧失了勇气; 那些意志能力次弱的人, 凭着一时的意 气,通过了第一关, 但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 意志能力稍强的人, 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 缩;再坚强些人, 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事情越大, 遇到的挫折也越多, 要不退缩也越难。 不是极其坚强的人,不能善始善终把事情进行到底的。解释重
8、点字词夫( )苟( )其挫( )而( )不退矣,则( )小逆( )之后必有( )小顺( ),大逆( ) 之后必有( )大顺( )(句间关系? )。盘根错节( )之( )既( )破,而( )遂有( ) 应刃而解( )之( )一日。旁观者( )徒( )艳羡( )其功之( )成,以为( )是( ) 殆( )幸运儿,而( )天( )有以( )宠( )彼( )也。又以为( )我( )蹇( )于 遭逢( ),故( )所就( )不彼若(句式? )也。庸讵知( )所谓( )蹇焉( )幸焉( ) 者( ),彼( )皆与我之( )所同( ),而( )其( )能征服( )此蹇( )焉( ),利用 ( )此幸焉( )
9、与否( ),即( )彼成我败( )所由( )判( )也(句间关系? )。更( ) 譬( )诸( )操舟( ),如( )以( )兼旬( )之期( )行千里之地者( ),其间( ) 风潮( )之( )或( )顺或( )逆,常( )相( )参伍( )。彼( )以( )坚苦忍耐之 力( ),冒( )其逆( )而( )突过( )之( ),而后( )得( )从容( )以( )容度 ( )其顺( )。我( )则( )或( )一日( )而返( )焉( ),或( )二三日而返焉( ), 或( )五六日而返焉( );故( )彼岸( )终( )不可得( )达( )也。译文【句式和句间关系】1、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
10、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句间关系?)。2、故所就不彼若(句式? )也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 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 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 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句间关系? )。【段落内容概括答案: 】第三段从顺境和逆境之间的相互转换来论证毅力的重要性。第一, 作者认为小逆之后会向小顺转化, 大逆之后会向大顺转化, 而关键是要有毅力去克服 困难。批评看见人家成功就认为是幸运儿的错误态度。从而得出结论顺、逆、幸、蹇对每个 人都是一样的,而决定成败的关键就看是否有毅力。第二, 作者又以操舟为比
11、喻,操舟都会碰到顺逆两种情况,遇到逆境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突过;一种是遇逆而返,终不达彼岸。对比之下,进一步说明要使 逆境转为顺境关键在毅力,有毅力者可使逆境转为顺境。【参考译文】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 那么小的不顺利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 大的不不顺利之后必定有大 的顺利。 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 随之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旁观者只是羡慕别 人的成功, 认为这个人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特别宠爱他,又认为我是倒霉,所以成就比不 上他。这种人怎么能知道所谓“倒霉” ,“幸运”,他与我都是相同的,而能不能征服,这个 “倒霉”利用这个“幸运” ,就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
12、再拿驾船来做比方,如果以二十天 的时间行一千里的路程, 其间风向潮流的或顺或逆, 常是互相交错的。 人家以艰苦忍耐的力 量迎着逆风冲过去, 然后可以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的一段;而我或者一天就回来了,或 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对岸就始终不能达到。解释重点字词孔子曰:“譬如( )为( )山( ),未成( )一箦( ),止( ),吾止也(句间关系? )。 譬如( )平地( ),虽( )覆( )一篑( ),进( ),吾往( )也。(句间关系? )”孟子 曰:“有为者( )譬若( )掘井( ),掘井(省略: )九仞( )而( )不及( )泉( ), 犹( )为( )弃井( )也。”
13、成败之数( ),视( )此( )而已( )。译文句式和句间关系】1、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句间关系?)。2、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句间关系? )3、掘井(省略: )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段落内容概括答案: 】 第四段引用孔孟名言,以堆山者和堆土者正反对举总结论证毅力的重要,以此结束全文。 这段用孔孟之言总结说明做事重在坚持, 也就是说所谓的毅力也就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做 事,成败之数,视此而已。【参考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没有堆成,如果停止,就此停止了;又如好填平土地, 即使只倒了一筐土,继续干,我就前进了。孟子说:要干事的人,就象掘井,掘的再深
14、而没 有挖到泉水,那仍然是一口废井。成败的道理,看这两段话也就知道了。【疑难词句注解】1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莽然是广大众多的样子。 2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迭乘:交替的呈现。3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猝是突然的意思。 4盘根错节之既经。盘根错节就是树根盘绕,木节交错,比喻事情烦难复杂,不易解决。 5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应刃而解是顺着刀口就分隔开来了。比喻事情容易解决。6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是非常羡慕。 7以为是殆幸运儿。殆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8又以为我蹇于遭逢。蹇是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遭逢是遭遇。 9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庸讵就是岂,怎么。【背景介绍】本文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写
15、的。 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人, 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 鼓励他 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主旨】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 反是者败。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 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 ,勉励处于 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 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 继续 前进。【写作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全文自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 第二个特点是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 第三个特点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要阐明的道理具体形象 全文自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 如成与败,逆与顺,强与弱,彼与我, “攻
16、亏一篑”和“虽覆一溃”的对瘵,处处阐述了有 毅力,与无毅力会造成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 文章一起笔就说天下古今成败之林,横贯天下,纵观古今,大开大合,接着论顺、逆、幸、 蹇,又以逆水行舟、挖土掘井等圣人之言证明,或理论或现实依据,思路开阔,论证非常周 密,而结构集中严谨。 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要阐明的道理具体形象比喻如操舟之喻; 造山以填土之喻; 掘井之喻分别强调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层递是指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意思递进而形式相近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本文有两处用层递手法。 一是第二段对身处逆境时五种不同态度的描写,突出要想成功,应有“至强之人”的毅力, 二是第三自然段操舟的对比, 这几种情况的对比用层递式以此反衬出坚持到底者毅力的重要 性。【扩展练习】1、找出文中的层递句。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比喻的含义:附:扩展练习参考答案:1、层递句:(1) 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 “志力薄弱之士” 、“次弱者”、“稍强者”、“更 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讲与口才班会课件
- 小学生课文《太阳》课件
- 小学生课件讲稿范文
- 燃气轮机值班员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防锈处理工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民航乘务员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人工智能训练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船艇救生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六氟化铀制备工理论学习手册练习试题及答案
- 酒精酿造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中职服装面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近地轨道卫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饺子店餐饮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初级会计课件
- DBJ-T 15-94-2013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广东省标准)
- 作文好词好句讲解课件
- DB54T 0431-2025藏鸡林下养殖技术规范
- 套色剪纸的剪刻步骤李美慧课件
- 《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课件
- 火箭发射场智能化-深度研究
-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