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试题_第1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试题_第2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试题_第3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试题_第4页
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古典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如何推导?近代经济学家又是如何推导的?古典宏观经济学古典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果经济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既定,且总支出也既定,那么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就具有反向变动的关系。假定经济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为M,这是流通于经济之中的货币总量,属于存量的意义。用V表示一年内平均每一单位货币的使用次数,V叫做货币流通速度,则一年内经济社会的总支出为MV。如果用P 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则总支出又可写为PY。由此可见,MV=PY。此等式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中的交易方程式,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正是从这一等式出发,推导出

2、了总需求曲线。不但货币供应量M不由经济体系决定,在一年内是常数,而且货币流通速度V在一年内也难以发生变化,可看成常数。既然M和V都是常数,总支出MV也就是常数。这样,总需求Y和物价水平P之间就呈现反向变动关系:Y=MV/P,从而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所示。近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IS-LM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IS-LM模型确定的总产出自然与事先给定的物价水平有关,也就是说,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总产出水平Y是物价水平P的函数:Y=AD(P)。总产出水平(总需求水平)同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函数关系Y=AD(P)就说明了有效需求量随物价水平

3、的变动规律。总需求曲线A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事实上,如果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应量,P表示物价水平,那么IS-LM模型中的货币供应就是M/P。当名义货币供应不变而物价水平从P1上升到P2时,实际货币供应下降,货币供给曲线左移(如图(a)所示),导致每一总收入水平上的货币市场均衡利率上升,从而LM曲线左移(上移)(如图(b)所示)。但物价水平变动影响不了IS曲线的位置,结果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总产出水平而下降,这说明有效需求同物价水平反向变动(如图(c)所示),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 试论税收与公债的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引起的政府部门的需求,挤掉了私人部门的一部分需

4、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种政府购买替代了私人购买的效应,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政府支出全部靠税收融资来支持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挤出,即每一单位货币的政府购买正好替代了每一单位货币的私人购买。具体来讲,政府支出导致私人消费和储蓄的减少,而储蓄的减少又导致私人投资按照与储蓄减少同样的数量来减少,从而政府支出就等于私人消费支出与私人投资支出的减少量之和。当政府支出全部靠发行公债来支持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部分挤出,即政府购买挤掉了部分私人购买,即政府支出大于挤掉的私人支出。政府发行公债,资本市场上的债券就多出了政府债券这一块,从而债券供应增加,这意味着社会对资本的需求增加。

5、这导致社会的总资本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带来两个结果:一是企业对资本的租用减少,从而投资支出减少;另一个结果是私人储蓄上升,从而当前消费支出减少,但储蓄上升将使私人投资等额上升。这样一来,利率上升引起私人投资减少后,又得到了储蓄上升引起私人投资增加方面的补偿,从而私人投资又有所回升。私人投资下降的这种反弹回升效应,使得消费支出减少量与私人投资减少量之总和没有政府支出那么大,从而政府支出仅仅挤掉了部分私人支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属于部分挤出。不论是完全挤出还是部分挤出,挤出效应的存在都使得私人部门的产量不会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因而财政政策无效。3. 哈罗德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6、为什么?假设储蓄率s(储蓄S占总产出Y的比例)为常数,即储蓄率s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用表示资本-产出比,即=K/Y经济的均衡增长率Ge = s/经济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等于有效增长率(均衡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即要求Ga=Ge,也即经济的均衡增长必须满足方程式(右)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Ga始终不偏离有效增长率Ge,即要求经济始终保持均衡增长。因此,哈罗德增长方程不但表达了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还表达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Ga=Ge。然而,对于哈罗德经济的均衡稳定性,实际上有着很多条件的限制。根据假定I=I(Y),投资分自发投资I0和引致投资Id,由国民收入Y和边际投

7、资倾向v决定:Id=vY,其中v为常数。得I=I(Y)=I0+vY。又储蓄函数为S=S(Y)=sY,得经济均衡存在的条件是vs,从而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e=I0/(sv)。考虑到国民收入应当大于零,还应要求(sv)I00。以下就假定(sv) I00,这样便有vs并且sv与I0保持了同号,从而Ye=I0/(sv)0。虽然经济处于非均衡,但因计划的投资高于计划的储蓄,国民收入就有上升的趋势。以下我们按照I0 0和I0 0,稳定的均衡此时,如果当前收入Y S(Y),从而收入要上升,将不断接近Ye;相反,如果Y Ye ,则I (Y) S(Y),从而收入要下降,也将不断接近Ye。总之,只要当前不在均衡状态

8、处,那么经济就要朝着均衡方向不断靠近。可见,在自发投资大于零的情况下,哈罗德经济的均衡是稳定的(如图1-5 所示)。情形b):I0 0,不稳定的均衡此时,如果当前收入Y Ye,则I (Y) Ye ,则I (Y) S(Y),从而Y 要上升,也将背离Ye 而去。总而言之,只要当前不在均衡状态处,那么经济就要朝着背离均衡的方向运行。可见,在自发投资小于零的情况下,哈罗德经济的均衡是不稳定的(如图1-6 所示)。分析可知,哈罗德经济稳定增长的现实条件是要求I0 0且s v,即要求经济中不但具有自发投资(即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投资),而且储蓄率还要高于边际投资倾向。4.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有哪些异同点

9、?共同点第一,吸收了理性人假说。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新古典主义倡导的为宏观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的做法,接受了宏观经济学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的观点。第二,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说。接受了理性预期假说认为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尽量收集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的信息,以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第三,借鉴了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的观点。认为工资可以变动,但否认新古典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的变动是缓慢的,表现为粘性。不同点第一,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对新古典主义的价格和工资的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工资和价格能够灵活变动以维持市场供求的均衡,但实际观察表明,工资和价格并不随时随地变动,而是逐

10、渐的、缓慢的变动。第二,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非结清假说。既然工资和价格的变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市场需求或市场供给受到冲击后,工资和价格就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重新达到供求相等的市场结清状态,超额需求或者超额供给必然存在一段时期。第三,新凯恩斯主义坚持认为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依然有效,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第四,供给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单方面强调供给管理的片面做法,而新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把总需求、总供给和价格调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实现了创新与综合。5. 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变动如何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任何既定的收入水平来说,社会资本存量越大,投资额(即资本存量的增加值)越少,储蓄额越大

11、。因此,投资是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储蓄是资本存量的递增函数。假定经济起初位于繁荣阶段的点B代表的高收入水平均衡,投资总额已经很高,资本存量就很大,投资的边际收益也就很低,因而企业也就不愿意再增加投资,而愿意减少投资。高收入阶段意味着社会资本存量增加,从而导致投资曲线下移。高收入阶段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则意味着家庭拥有的财富增多,家庭在做储蓄计划时就必然要增加储蓄,即储蓄曲线上移。B左移,Yb下降;C 右移,Yc 上升。投资曲线的进一步下移和储蓄曲线的进一步上移,就必然要使B和C 重合,Yb = Yc。这时危机就出现了,因为不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都是储蓄大于投资,稳定的均衡变成为不稳定的均衡。只要经

12、济出现收缩,收入就会立即下降。最后,直到收入下降到对应于均衡点A的低收入水平Ya上时,收入的下降才会停止(如图(a)所示)。点A处经济达到稳定,收入不再减少,但这种稳定是短期的。人们对这种低收入就不会满意,投资曲线又会开始上移,储蓄曲线又会下移,从而均衡点A右移,同时C 点左移,Ya上升,Yc下降,A和C之间的距离缩小,直至最后点A与C重合,Ya=Yc。经济复苏就开始了,因为投资大于储蓄,稳定的均衡变成为不稳定的均衡。直到收入上升到对应于均衡点B的高收入水平Ya上时,收入的上升才会停止(如图(b)所示)经济周期波动要点是:(1)资本存量变动引起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移动,造成均衡发生变动;(2)当

13、从高收入水平的稳定均衡变到不稳定的均衡时,经济危机就出现了,此时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直至最后达到低收入水平的稳定均衡为止;(3)当从低收入水平的稳定均衡变到不稳定均衡时,经济复苏就开始了,直到最后达到高收入水平的稳定均衡为止,此时经济进入了繁荣阶段;(4)经济总是这样从繁荣到衰退、到萧条、到复苏、直至重新实现繁荣,周而复始地运行着。6. 投资乘数和加速数的变动能够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吗?国民收入增加量Y是自发投资增加量I的一个倍数m=Y/I,这个倍数m叫做投资乘数。资本存量的增加量K是国名收入的增加量Y的一个倍数a =K/Y,这个倍数就叫做加速数。从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 G出发

14、,运用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得出了经济运行的如下动态方程组其中c =11/m为边际消费倾向,Ct为时期t的消费,It为时期t的投资(净额),Gt是时期t的政府支出,Yt是时期t的总收入,cn是自发消费,in是自发投资。注意,c表示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增加量,Ct Ct1为消费增加的总量,可见(Ct Ct1)/c就是收入的增加额。于是,国名收入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Yt =(c +a)Yt1aYt2 +cn +in +G如果经济在某个时刻实现了均衡,那么Y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且从此以后各个时刻t的收入Yt都将保持不变:Yt =Y(t = , +1, + 2,)。从而均衡的国民收入Ye为:可见

15、,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自发消费或自发投资或政府支出或投资乘数的变动,与加速数a无关。而当经济正处于波动之中,加速数的变动改变的是经济波动的振幅。7. 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变加成周期理论和可变加成周期理论的异同点主要在哪些方面?不变加成周期理论和可变加成周期理论的共同点第一,两个理论都认为工资具有刚性,价格具有黏性。第二,都认为虽然名义工资具有刚性,但总产出的下降必然带来实际劳动需求量的下降,劳动的实际需求曲线也是由两段加成的有效需求曲线。第三,都指出,来自于需求方面的冲击在长期内只影响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水平,而对总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不同点不变加成周期理论认为价格粘性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应由AS来描

16、述,而应该是一条由价格水平Pf决定的水平直线AK :P =Pf 。认为来自于需求方面的冲击,在短期内只能影响到总产出和就业,而不影响工资和价格。可变加成周期理论认为价格粘性表明的事实是,价格水平会缓慢变动,比完全伸缩性的价格变动幅度小。在价格粘性作用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应该是比曲线AS具有较小斜率的另一条曲线KS。产出水平并不像不变加成周期理论所说的下降那么多,因此劳动数量也就不像不变加成周期理论所说的减少那么多,劳动需求量仅仅下降到NK,而不是下降到NA,即失业量N f NAN f NK认为来自于需求方面的冲击,在短期内不但影响总产出和就业,而且影响实际工资和价格。8. 定理3.1假定社会生产

17、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即无论何时何刻,总产出都是资本与劳动投入的一阶齐次函数:(t 0)( 0)(K, L 0)(F( K, L,t) = F(K, L,t)。那么在任何时刻t ,都有下面三个事实成立:(1) 只要资本-劳动比不变,技术进步率GT (K, L,t)就不变。(2) 只要产出-资本比不变,技术进步率GT (K, L,t)就不变。(3) 只要产出-劳动比不变,技术进步率GT (K, L,t)就不变。证明:现在,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投入从(K, L)变动到(K,L),从而各个时刻t的产出从Yt = F(K,L,t)变动到Yt =F(K,L,t)。(1)已知资本-劳动比不变,从而K/L

18、= K/L。有:这就证明了结论(1)。(2) 已知产出-资本比不变,即。我们有:这就证明了结论(2)。(3) 已知产出-劳动比不变,即我们有:这就证明了结论(3)。定理证明完毕。9. 定理3.3(希克斯中性定理)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希克斯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技术进步前后,只要资本-劳动比不变,利润率与工资率的比率就不变。这里,利润率即单位资本的利润,可看成资本的利率或者资本的使用价格;工资率即单位劳动的报酬,可看成劳动的价格。证明:用r,w,K,L和r,w,K,L分别表示技术进步前、后的利润率、工资率、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于是,技术进步前后,利润分别为rK和rK,工资分别为w

19、L和wL,利润与工资的比率分别为rK/(wL)和rK/(wL)。根据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利润率,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工资率。再结合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我们便有Y = rK + wL 及Y=rK+wL。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前后,利润与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变当且仅当利润与工资的比例不变。即现在假定K/L = K/L ,即根据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标准,选择技术进步前后资本-劳动比保持不变的要素投入点,看看这些点上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技术进步属于希克斯中性,那么rK/(wL) = rK/(wL),即利润与工资的比例不变,从而根据K/L = K/L(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可知

20、,r/w = r/w,即技术进步前后的利润率与工资率的比率相同。反之,如果r / w = r/w,那么从K / L = K/L可知rK /(wL) = rK/(wL),即技术进步前后利润与工资的比率一致,这样,利润与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也就不变,说明技术进步属于希克斯中性。10. 定理3.5(哈罗德中性定理)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哈罗德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技术进步前后,只要资本-产出比不变,利润率就不变。这里,利润率即单位资本的利润,可看成资本的利率或者资本的使用价格。证明:用r,w,K, L,Y 和r,w,K, L,Y 分别表示技术进步前、后的利润率、工资率、资本投入、劳动投

21、入、社会总产出。假定技术进步前、后的资本-产出比相同,即K/Y = K/Y 。技术进步前的利润为rK ,工资为wL;技术进步后的利润rK,工资为wL。既然规模报酬不变,那么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可知,总产出是完全在利润和工资之间进行分配的:Y = rK + wL且Y = rK + wL。这样,要判断技术进步前后的利润与工资占总产出的比例是否未变,只需判断技术进步前后的利率与工资的比率是否未变。注意,技术进步前,利润与工资的比率为rK/(wL);技术进步后,利润与工资的比率为rK/(wL);同时还有下式成立:整理得这表明因此,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属于哈罗德中性当且仅当技术进步前后,只要

22、资本-产出比不变,利润率就不变。定理得证。11. 定量分析实例资本折旧率产出资本产出弹性*经济目前的水平与新的长期稳态水平之间的差距缩小一半大概需要可作如下计算:假定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形式:Y = F(K, L) = K L1 (0 1)。于是,人均产出函数为y = f (k) = k 。从方程s f (k*) =k*出发,求出既定储蓄率s下的稳态人均资本水平 k* = k*(s)、稳态人均产出水平y* = y*(s)和稳态人均消费水平c* = c*(s):计算储蓄率弹性,可得:* =*(s) =计算黄金律水平,得:黄金律水平的储蓄率为SG =,黄金人均资本kG、黄金人均产出yG和最高人

23、均消费水平cG 分别为:现在假定储蓄率上升一倍,从s1上升到s2 = 2 s1。ki = k*(si ), yi = y*(si ) (i =1,2)。则可见,资本上升倍数是产出上升倍数的2 倍:再来看一下人均产出从y*1上升到y*2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资本折旧率为6。在产出资本弹性为1/2的情况下, y*2= 2y*1 ,要想人均产出从原水平y*1 上增长50(即与新的长期水平的差距缩小一半),大概需要t = ln 0.5/ln(16%0.5)23年。在产出资本弹性为1/3的情况下,要想人均产出从原水平y*1上增长20(即与新的长期水平的差距缩小一半),大概需要t = ln0.5/ln(1

24、6%2/3)17年。如果把资本折旧率提高到10,那么在产出资本弹性为1/2的情况下,y*2= 2y*1,要想人均产出从原水平y*1上增长50,大概需要t = ln0.5/ln(110%0.5) 14年;在产出资本弹性为1/3的情况下,要想人均产出从原水平y*1上增长20,大概需要t = ln0.5/ln(110%2/3)10年。进一步,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储蓄率从s1 = s上升到s2 = 2s时,经济从向收敛的过程:可以证明: 12. 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把人均物质资本k 和人均人力资本h联合起来,则资本平面okh的任何一点(k,h)都代表一种经济状态,或者说代表一种经济位置。经济运行的长期稳定状

25、态(k*,h*)则是资本平面okh上人均物质资本不变曲线k = (h)与人均人力资本不变曲线h = (k)的交点(如图4-9所示)。假定经济当前的位置在点(k,h)处,则有以下两类六种情况。情形 A1:k K k 。因此,人均物质资本处于上升阶段。情形 A2:k (h),即经济位于人均物质资本不变曲线k = (h)的右边。此时,在既定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h 下,经济中的人均物质资本储蓄小于人均人力资本折旧,即sK f (k,h) K k 。因此,人均物质资本处于下降阶段。情形 A3:k = (h),即经济位于人均物质资本不变曲线k = (h)之上。此时,在既定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h 下,经济中的人均物质资本储蓄等于人均人力资本折旧,即sK f (k, h) = K k 。因此,只要人均人力资本水平h不变,人均物质资本水平k 就保持不变,即人均物质资本处于不变阶段。情形 B1:h H h。因此,人均人力资本处于上升阶段。情形 B2:h (k),即经济位于人均人力资本不变曲线h = (k)的上方。此时,在既定的人均物质资本水平k 下,经济中的人均人力资本储蓄小于人均人力资本折旧,即sH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