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6_第1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6_第2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6_第3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6_第4页
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B. 大自然中生物的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C.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答案】 D【解析】 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或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A 错; B. 大自然中生物的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B错;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 (迁) 地保护,C错;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保护中利用,D 正

2、确。故选 D。2下列不是直接由生物多样性下降造成的是A. 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 B. 遗传多样性减少C. 大量濒危物种灭绝 D. 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答案】 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也叫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ABC都是由生物多样性下降造成;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在短时间内燃烧大量 化石染料释放了大量的 CO导致的温室效应,所以选 Db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 样性B. 向沙漠进军,使沙漠变绿洲,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 保护

3、生物多样性,禁止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答案】 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A项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使沙漠变绿洲,该过程就属于初生演替, B项正确;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 措施属于易地保护,C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 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项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4、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 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成功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C. 在校园种植行道树和花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濒危特种的易地保护【答案】 D【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成功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在校园种植行道树和花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濒危特种的易地保护,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措施【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

5、、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就应从三方面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上采取相应战略。5 科学家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的形式循环C.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答案】D【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造成的,A项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的形式循环,B项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

6、在,C项正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型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名师点睛】碳循环大气中COi库分 斛出吁陛呼吸 柞用柞用消费者-生产老粪 僅11 遗 体1分解者1化石燃料(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和碳酸盐。(2)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3) 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

7、持水土的功能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 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解: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B正确;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

8、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D错误.故选:B.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7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 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 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结合选项具体分析.解: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 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

9、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 错误;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错误.故选:C.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A. 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 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

10、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导致的问题和原因: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多种物 质、精神需求;社会发展.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B、 人口增加则资源等利用增加,使得资源紧张,B错误;C、人口增加,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 增长,C错误;D、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D正确.故选:D.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 “

11、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 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 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并清除其他树种后,其抵抗力 稳定性提高B. 湿地公园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试卷第3页,总11页【答案】 C【解析】 试题分析:物种越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差,故A 错;公园需要人为物质和能量的供给,故B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故C对,

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要,故D错。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C. 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D. 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所以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又称遗传多样性)

13、、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 B错 误;对于濒危物种,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采伐或捕杀,所以C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所以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A. 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答案】 C【解析】 ABCD、 生物 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 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ABD错误,C正确。【考点定位】生 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

14、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 B【解析】 试题分析:人为过度开发导致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生存空间缩小, 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CD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不利于生物生存和进化,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 错。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3.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

15、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 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C. 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 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答案】 C【解析】解:A、外来物种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 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A错误;B 错误;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C、 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C正确;D、 对于濒危物种就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D错误.故选: C1

16、4下列关于“外来物种”会造成会害的理由,错误的是()A. 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B. 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C. 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 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答案】 B【解析】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 ,A正确;B. “外来物种”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没有 天敌,使得种群数量呈现 J型曲线,B正确; 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 率,C正确;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5.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

17、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 B【解析】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B项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项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D项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6. 在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 在沿海湿地适度发展养殖业B. 为保护丹

18、顶鹤,在沿海滩涂建立自然保护区C.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D. 为顺应沿海大开发,可放宽当地的生育政策【答案】 D【解析】此题是关于环保节约问题以及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 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 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 理念的做法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据此分析各选项可知:在沿海湿地适度发展养殖业 、在沿海滩涂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都利于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A、B、C三项均错误;为顺应沿海大开发,可放宽当地的生育 政策,可导致人

19、口负担过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17.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善待地球,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就地焚烧垃圾B. 提倡使用布袋购物C. 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 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就地焚烧垃圾造成大气污染,A 错。提倡使用布袋购物,避免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环境,B正确。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浪费木材,C错。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和赤潮现象, D 错。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8 人类

20、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B.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 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D.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答案】 C【解析】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A、B 项错误;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 效的保护,C项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化 学农药对环境的

21、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 3 个易错点(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t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 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 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 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19. 家用洗涤剂中常含有三磷酸钠,致使生活污水中

22、磷元素含量大大增加,其直接后果 是A. 增加水体酸度,腐蚀水龙头等设备B. 形成不溶性磷酸盐,吸附杂质,使河床加高造成水患C. 使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质恶化D. 磷酸盐有毒,诱发癌症【答案】 C【解析】 试题分析:磷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质 恶化,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0.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中与环境 污染有关的是 温室效应 赤潮 酸雨 光化学污染 臭氧空洞 潮汐 地热A.

23、B.试卷第 6页,总 11 页C.D .【答案】B【解析】 温室效应是因为大量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大旗帜二氧化碳过多, 与环境污染有关; 赤潮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污染,与环境污染有关; 酸雨是因为汽车尾气即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引起的,与环境污染有 关; 光化学污染是因为新型技术中造成对人类生存的污染,与环境污染有关;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 氧分子的能力极强.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 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与环境污染有关; 潮汐是大海中的自然现象还可以被人类利用发电,与环境污染无关; 地热也是可以利用的新能源,与环境污染无

24、关。【考点定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名师点睛】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 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 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21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 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 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年。(2) 人口也可以看作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 。(3) 分析图乙,

25、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4)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 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 增长 1982(2) 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3)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0(4) b c(5) 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 ”型增长曲线)【解析】(1) 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

26、口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 见成效是1982年。(2) 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 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3) 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 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 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种群增长率为 0。(4) 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 控制剩余量在c点。(5) 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 J”型增长曲线),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22 .翠湖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27、红嘴鸥每年都成群地飞到这里过冬。图甲是某研究小组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翠湖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翠湖中底栖动物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d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1展栖或轲撮人一T IL:丁當直类*人c厂d乙K(i)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图甲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红嘴鸥属于第营养级,虾和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是 。 图乙中M表示, P表示。若底柄植物同化的能量为e,则从底栖植物到底栖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X 100%图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3)翠湖成群的海鸥吸引了无数观赏的游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5四、五 捕食和竞争 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28、生命活动的能量底栖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b)/e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解析】试题分析: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 物。食物链的条数计算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依次统计,这样可以避免漏算或重复计算。(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图甲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红嘴鸥分别属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虾和上层鱼类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 图乙中M表示用于底栖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P表示底栖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若底栖植物同化的能量为e,则从底栖植物到底栖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b)/ex 100%图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

29、、逐级递减的特点。(3) 翠湖成群的海鸥吸引了无数观赏的游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实用价 值、观赏价值、医学及科研都属于直接价值。【点睛】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3点提示:(1) 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多样性,而不是种群多样性。(2) 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是 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3)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3 .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请

30、分析回答:食物杂食 性鸟野兔老鼠虫蛙蛇杂食性乌60%10%野兔100X老鼠1OCX虫蛙100%蛇60%40%鹰10%30%4號20%(1) 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在野兔与鹰的捕食活动中,双方均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它们的活动中起到了的作用。(2) 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增重10kg需消耗植物 kg。在猫头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物链是。(3) 如图是野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O长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数量为t代后D点野兔数量是原来的 n倍,则该野兔种群增为有效控制野兔数量的剧增,人们进行了投药处理从种群特

31、征分析,在药物的作用 下,野兔种群的,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存活的野兔因具有抗药性,在食物和空间充裕的条件下,种群的,导致种群数量增加。(4) 人工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答案】(1) 蛇与鹰、虫与杂食性鸟调节种间关系(2) 650植物t虫t蛙t蛇t鹰(3) 标志重捕法an/2死亡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4)直接【解析】 试题分析:(1)表中信息显示:蛇与鹰都捕食老鼠,鹰还捕食蛇等生物,虫与杂食性鸟都捕食植 物,杂食性鸟也捕食虫,所以蛇与鹰、虫与杂食性鸟之间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在野兔 与鹰的捕食活动中,双方均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它们的活动中起到

32、了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2)能量流向蛇的食物链有两条:植物T虫T蛙T蛇T鹰、植物T鼠T蛇T鹰。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增重10kg需消耗植物10 X 40%-20%- 20%- 20%+ 10X 60%- 20%-20%= 650 kg。在猫头鹰获得的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试卷第12页,总11页物链应该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虫-蛙-蛇-鹰。(3)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 迁入时野兔数量为 a,经繁殖t代后D点野兔数量是原来的 n倍,即K值=玄门,野兔 种群的数量在 K/2= an/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时。 为有效控制野兔数量的剧增,人们进行了投药处理。从种群特征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