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定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定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定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定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西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审定稿)定西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6月目 录第1章 总 论41.1 规划背景41.2 规划原则51.3 编制依据51.4 规划年限61.5 规划范围6第2章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72.1 工作成效72.2 存在问题14第3章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153.1 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压力153.2 “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要求15第4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174.1 指导思想174.2 总体目标17第5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205.1 划定坚守生态红线205.1.1创新生态绿色发展理念205.1.2 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205.1.3科学划定

2、生态保护红线215.1.4推进空间用途管制制度215.2 大气环境保护225.2.1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225.2.2 加强能源清洁利用235.2.3 控制煤炭消费质量235.2.4 多措施协同大气污染防治235.3 水环境保护255.3.1 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255.3.2 治理重点流域水环境255.3.3 强化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5.3.4 狠抓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275.3.5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285.4 土壤污染防治295.4.1摸清土壤污染底数295.4.2实施土壤分级管理和分类管控305.4.3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305.5 噪声污染防治305.6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315.

3、6.1优化总量控制制度315.6.2推进工业污染物综合治理325.6.3提高生活污染源治理水平335.6.4持续推进农村污染防治345.6.5扎实开展交通源污染防治345.7 生态文明建设355.7.1强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355.7.2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355.7.3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355.8 精准扶贫工作375.8.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75.8.2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375.8.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385.8.4加大秸秆焚烧污染防治385.9 环境风险防控385.9.1强化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385.9.2完善固体废物回收处置体系405.9.3严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

4、境405.9.4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415.10 环境管理体系改革415.10.1推进环境预防体系完善415.10.2深化改革提升监管能力43第六章 重点工程与资金来源456.1 重点工程456.2 资金来源456.2.1政府投资456.2. 2企业投资45第7章 “十三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67.1 加强组织领导467.2 严格依法行政467.3 加大环保投入467.4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477.5 强化机制建设47第1章 总 论1.1 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是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美丽定西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基本方略

5、的深化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统筹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任务措施和制度保障,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支撑。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定西市 “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本规划将紧紧围绕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定西,阐明“十三五”期间定西市环境保护主要目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以及工作推进措施,是今后五年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1.2 规划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分类指导。坚持绿色发展,

6、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分重点、分阶段进行差异化管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污、防控结合。深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严厉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行为,强化责任主体,明确党委、政府、部门环境责任,推动形成环保守法新常态。紧紧抓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过程推进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提高环境风险预警应急能力,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坚持信息公开、全民共治。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搭建沟通平台, 畅通沟通渠道,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促进落实。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民环保

7、意识,倡导全民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多元创新。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以改革促进规划落实,以规划引领改革方向,完善制度,逐步形成完备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绿色金融,大力推进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的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加大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转变固有模式,优势互补,强化市场驱动激励机制。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治法,201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8、,2004年;(6)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2015年;(7)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5年; (8)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年; (9)定西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10)定西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2030年(11) 其他相关规划资料1.4 规划年限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1.5 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为定西市行政区域,规划区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第2章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回顾2.1 工作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提高城区环境质量,控制重点地区、行业环境污染,改

9、善农村环境质量,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市实际的环境执法和政策体系”总体目标。分类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环境控制、大气环境控制、声环境控制、自然生态环境控制、辐射环境控制、固废治理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8个方面具体控制目标,经过努力,多数指标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主要表现在: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四厂(场)一车”(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水泥厂、淀粉厂和机动车),采取结构、工程、管理等综合减排措施,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推进水泥行业烟气深度治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积

10、极探索机动车污染减排,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淀粉企业。“十二五”,全市共实施减排项目239个,其中工程减排项目137个、管理减排项目29个、结构调整项目56个、阶段性减排项目17个。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项污染物分别为18480.89吨、1627.07吨、286.88吨和 6587.33 吨,四项指标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通过强化污染控制,定西城区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96.7%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有效保障了城镇居

11、民饮水安全。重点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日平均值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一是切实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了全市七县区11个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和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每年集中时间对各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了饮用水水质达标。二是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了通渭、渭源、漳县、岷县四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对已建成的安定、陇西污水厂实施了改扩建,对安定、陇西、临洮三座污水厂实施了脱氮除磷升级改造;不断加大各县城区污水收集工程建设,管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配套完善重点园区和

12、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临洮县中铺和安定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渭源县会川、安定区内官等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立项或环评审批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三是深入开展淀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采取技术升级改造、综合循环利用、出城入园、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对2家企业改造了生产及治污设施,对7家企业废水废渣进行了循环利用,对26家企业依法进行了关停。四是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2011年对关川河定西城区段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解决了城区河道多年来脏乱差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按照陕甘六市一区城市联盟框架协议,多方整合项目资金,在渭河源头生态保护、污水处理、企业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综合整治

13、。2015年深入开展了河道污染综合整治,对47公里重点河道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安定、通渭、陇西、漳县等县区实施了一批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通过综合治理,渭河、关川河河道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善,洮河、漳河水质保持了基本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重点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84%。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后又制定了定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工作计划(2013年2017年),对大气污染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三易水泥公司、漳县祁连山水泥公司废气脱硝和临洮铝业公司烟气净化回收等

14、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工程。实施七县区集中供热工程,新建大型集中供热点位10处,拆除中小燃煤锅炉85台。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建成安定、临洮、岷县等机动车尾气检测线15条,启动执行机动车油气“国四标准”,累计完成机动车环保检测22万辆,核发环保标志23万份,淘汰黄标车1397辆。督促243家餐饮服务企业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购置4辆大型洒水车和2辆多功能抑尘车,对城区主干道每天早、中、晚各洒水降尘一次。2011年至2014年市区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功能区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96.7%。2015年针对市区PM10浓度不降反升的问题,以压煤、抑尘、控车、净烟为重点,综合施策,强力推

15、进。在冬季供热的关键时期,坚持城区供暖、锅炉改造、煤炭置换“三个梯次推进”,特别是从供煤源头抓起,采取设卡检查、销售承诺、招标采购、煤质抽检等措施,加大煤质管控力度,大打了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12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7天,占监测天数的81.7%。全省6个市州只有我市PM10走出了不降反升的行列,全年浓度值达到8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6%,省上奖励640万元,避免了被国家和省上实行“区域限批”。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深入开展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置工作。加大七县区和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管理力度,建成了通渭、漳县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岷县城区垃

16、圾处理场和安定区内官镇等10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二是强化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运行管理。建立了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累计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约2000吨,确保了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三是强化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作,督促东兴铝业公司、高强度螺钉公司、华实农药科技公司等企业积极与省危废中心衔接,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以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累积对102家排污企业核发了排污许可证,实施了44家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及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13家工业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17、累积有?家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同时,以依法行政为切入点,全面推行以网格化、差别化、痕迹化、流程化、模板化、智能化和执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6+1”环境执法模式,基本形成了“定则、履责、问责”的责任管理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一是认真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五年来共实施项目159个,涉及7县区65个乡镇,争取中央财政及省级配套资金8516万元,购置了一批压缩式垃圾车、扫路车、洒水车等大型车辆和垃圾收运设施,建成了一批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设施。2014年8月启动了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在全市公路、铁路、旅游景区沿线乡镇和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8、,使全市农村环境现状有了较大改善。二是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通过积极争取省级环保补助资金840万元,督促全市78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成了以有机肥生产线、沼气池为主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三是加强矿山矿区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矿山和尾矿库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先后实施重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4个。2015年针对岷县三沟金矿矿区违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认真开展了调查评估、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编制完成甘肃渭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结合实际积极制定了分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市政府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19、方案,明确了整治任务、时限和目标。通过构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积极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等工程,改善渭河流域环境质量。二是开展矿山和尾矿库生态恢复工程,实施了全市4个重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三是积极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财政政策,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28个,生态村25个;市级生态乡镇21个,生态村54个。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加强。市县两级均单设成立了核与辐射监督管理机构,加大了对辖区内各类辐射装置和射线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确保了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检查率达100%。问题整改率达到100%。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率100%。环境

20、能力建设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共争取到位重金属能力建设、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监察能力建设、灾后重建能力建设项目等共12个,下达资金2250万元。经省编办及省人社厅批准,市环境监察支队机构升格为副县级建制,执法人员全部参照公务员管理。按照定西市环境监察机构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计划完成了市县两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达标建设工作。专栏1: 定西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目标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2015年(目标)2015年比2010年增长率(%)2015年(实际)2015年比2010年增长率(%)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08762.0652-1.072.0081-3.

21、81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0.17300.197414.10.18255.52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1.09511.360224.211.346722.97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万吨)1.12961.734660.51.587240.51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100084-166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90*72.6*81.79*注:“*”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2 存在问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持续增长,以及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的项目

22、建设,全市污染物的产生量持续增大。同时由于当地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能够发挥减排效益的项目较少,导致我市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工作压力日趋加大。大气污染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市区大气污染的复合型、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日益突出,燃煤废气、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气已逐步成为影响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也逐步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随着区域各主要河流径流量的日趋减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降低,部分河流断面水质已不能稳定达标,河流水质污染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饮用水源地尚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淀粉加工行业生产废水受季节性生产影响仍然无法有效处理。

23、污染扰民现象有增无减。“十二五”期间,全市污染接诉总量持续上升,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餐饮油烟扰民等投诉仍然居高,已成为影响公众环境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部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责任感缺失,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企业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违规投运,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排污事件时有发生。环保监管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随着环保工作面和工作量的逐步增大,基层环保工作机构和人员数量,以及工作能力、水平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日益加大,能力装备仍然十分薄弱,乡镇级环保机构空缺,市县级现有环境监察、监测应急能力已无法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急需要尽快提升。第3章 “十三五”期间

24、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3.1 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压力虽然我市在环境保护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环保投入不足,环境质量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区域环境问题防治任重道远;环境监测基础、化学品安全监管、医疗废物有效处置尚显薄弱,环境风险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减排空间日益缩小;农村环保工作形势严峻。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和力度的加大,我市环境资源承载力和治污控污能力方面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3.2 “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要求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与之前八个规划的时代背景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一个历史坐标、两个检验标准、三个根本基础”。3.2.1

25、一个历史坐标:即十八大提出的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大指标。这个历史坐标,要求必须科学谋划“十三五”目标指标,既要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还要脚踏实地、能够达成。3.2.2两个检验标准: “十三五”规划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以群众的客观感受作为检验环保工作的关键标准;生态环境是否安全。以民族长远发展的环境支撑和保障能力的提升作为检验环保工作的基本标准。3.2.3三个根本基础

26、:政治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构改革,这是 “十三五”规划的政治基础。法律基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围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加快推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实现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是 “十三五”规划的法律基础。经济基础: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将适当的放松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逐步将焦点集中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中国将进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新模式之中。这是“十三五”规划的经济基础。第4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4.1

27、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向污染宣战,打赢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民生改善、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为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4.2 总体目标到2020年,重点地区、行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市

28、实际的环境执法和政策体系,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相适应。专栏2:定西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指标属性环境质量1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类的比例(%)8493.15约束性2地表水劣V类水体断面的比例()21.40约束性3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95.496.85约束性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总体比例(%)72.683.1约束性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全年的比例(%)00约束性6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15年下降率(%)8518约束性7细颗粒物PM2.5达标下降比例(%)4115约束性8区域环境噪声5

29、5dB的达标比例(%)100100预期性9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区域环境噪声4类标准的比例(%)29.129.1预期性10环境质量指数84.02100预期性总量控制11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1.3467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任务约束性12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0.1825约束性13氨氮排放量(万吨)0.1825约束性1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2.0081约束性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较2015年下降比例(%)/约束性环境风险16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每万枚)/0预期性17五年期突发环境事件数下降率(%)/3预期性环境基础设施服务1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495预期性19城市生

30、活污水处理率(%)8190预期性环境管理2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100100预期性21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100预期性第5章 “十三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将推行“1+3+1”思路:紧盯改善环境质量着一个中心,打赢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抓好环保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监管水平。总量减排、执法监管、督查考核、排污许可、信用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评服务、信息公开等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模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5.1 划定坚守生态红线5.1.1创新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从生态环境保护活

31、动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新途径,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5.1.2 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按照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省环保厅指导下,制定完善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空间管制要求和环境政策,建立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安全管控体系。落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以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健康安全为目标,推动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优化生态空间质量,集约利用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防止面积破碎化、零碎化,提升生态系

32、统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5.1.3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等文件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统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识别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严格划定管控边界,指导资源开发和合理布局。2017年前,配合省环保厅完成全市重点地区红线技术划定工作。202

33、0年,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红线范围,制定管控措施,推进红线落地实施。 5.1.4推进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要求,探索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确定林地、草地、河流、湿地等的保护边界,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管理,制定环境准入制度,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负面清单及生态保护红线区治理和保护工作计划,逐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治理和保护工作。落实城市生态红线管控,确定城市增长边界,统筹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建立统一

34、衔接、功能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处理好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5.2 大气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定西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做好与2017年后续工作衔接。2020年,市政府所在地PM10、PM2.5要努力实现达标。5.2.1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两高一资”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加快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

35、工程建设,到2017年,市政府所在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制定并实施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计划,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支持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企业的发展,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在安定区对现有A、B、C、D和新城区集中供热等工程进行高效煤粉锅炉和脱硫除尘设施改造,淘汰供热区内小型供热锅炉。稳定运行甘肃三易水泥有限责任公司3000吨/日和中材甘肃祁连山集团漳县水泥厂3000、

36、4500吨/日新型水泥干法生产线在线监控设施,确保脱硝设施正常运行。完成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陇西分公司和甘肃临洮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铝生产线烟气在线监控设施调试和验收工作。建设内官、宁远、李家堡等重点乡镇集中供热站。5.2.2 加强能源清洁利用加快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建立健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建设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岷县天然气利用工程。5.2.3 控制煤炭消费质量建立全市煤质管控中心,禁止不合格煤炭流入市场,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使用。集中供热工程和燃煤锅炉全部使用合格煤炭,研究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实施煤炭的清洁化利

37、用,降低消费总量。5.2.4 多措施协同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整治、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项目的环境监管。积极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督促全市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研究制定不达标机动车及黄标车淘汰计划,采取划定限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报废车辆,2017年底前淘汰注册运营的黄标车。专栏3:“十三五”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区域市(州)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二氧化硫年均

38、浓度(u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ug/m3)一氧化碳年均浓度(mg/m3)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ug/m3)PM10年均浓度(ug/m3)PM10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比例(%)PM2.5年均浓度(ug/m3)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比例(%)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定西市安定区256024401.94130160857018413515通渭县/60/40/4/160/70/

39、35/陇西县/60/40/4/160/70/35/渭源县/60/40/4/160/70/35/临洮县/60/40/4/160/70/35/漳 县/60/40/4/160/70/35/岷 县/60/40/4/160/70/35/全市年均值/60/40/4/160/70/35/5.3 水环境保护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实施定西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2030年。到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5.3.1

40、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严格水源保护区周边区域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有序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和排污口,逐步实施隔离防护、警示宣传、界标界桩、污染源清理整治等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加大城镇集中式和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确保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2016年,完成引洮工程九甸峡水源地保护区区划工作。2018年起,向社会公布城区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信息。同时加强对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在已完成区划城区水源地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基础上,对重点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完成

41、区划工作。5.3.2 治理重点流域水环境推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实行分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管理,加大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污染物的控制力度。把洮河和渭河作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点,加大马铃薯淀粉(菊芋菊粉)、医药生产废水污染治理力度,努力解决结构性环境污染。以水环境承载力为依据,统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的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对设计产能在万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菊芋菊粉)生产企业全部实施废水废渣综合治理,实现废水废渣循环利用。实施“出城入园”战略,推进淀粉加工企业有序向工业集中区搬迁,

42、生产废水依托工业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按照“倡优扶大,禁劣限小”的原则,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规模和产品档次,强强联合加强污染治理。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及水源地保护工程。到2020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89.74%,其中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8.89%。开展黑臭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2016年底前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

43、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5.3.3 强化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实现全市7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严禁超标排放污水。对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污分流,继续完善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建成内官、马营、会川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到2020年,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市政府所在地、其他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将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纳入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地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实现污泥处理处置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禁止处理

44、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结合全省畜牧业发展实际,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3.4 狠抓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制定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将其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并于2020年底前分年度完成审核。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

45、审核和监管,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结果向社会公布。强化经济园区(工业集中区)污染治理。园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园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力争“十三五”末建成定西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临洮中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陇西中药材产业园区、通渭县工业集中区、渭源县工业集中区、岷县工业园区、漳县工业集中区工业污水

46、处理站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对工业生产废水实施全面收集、统一集中处理。5.3.5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在“双水源”地区尤其是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及工业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石油化工储存销售企业、矿山开采区、农业污染源等重点污染源地区,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试点调查评估,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情况。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组织对已建成加油站进行防渗改造,其地下油罐全部改造为双层罐;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必须建设防渗池;2016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已建成加油站的改造治理;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已建成

47、加油站的改造治理;2015年起,新建、在建、改造、迁建的加油站地下油罐必须为双层罐。按照省上公布的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严控地下水超采。专栏4:“十三五”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序号流域水系河流名称断面名称2020年断面水质目标3黄河流域洮河水系洮河九甸峡水库、玉井4黄河流域洮河水系洮河洮园桥*9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桦林*、西二十里铺备注:断面名称一列中带“*”为国考断面,不带“*”为省考断面。5.4 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控,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5.4.

48、1摸清土壤污染底数在全市土壤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合国家和省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于2018年前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电子废物拆解、废旧塑料回收、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历史遗留尾矿库等土壤环境问题集中区域风险排查,建立风险管控名录。按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和省控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县域及农村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全覆盖。5.4.2实施土壤分级管理和分类管控以耕地为重点,统筹兼顾园地、林地、牧草地,按照未污染、轻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三个等级,实施“绿、黄、红”分级管理。严格重污染农用地用途管制,禁止种植食

49、用产品,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强制调查评估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地块修复与土地再开发利用协同一体的管理与政策体系。加强城乡规划、供地等环节的土壤环境监管,开发利用的各类地块,必须达到相应规划用地的土壤风险管控目标;达不到的,经治理修复后方可开发利用。暂不开发利用的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划定管制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到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5.4.3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快建立使用技术模式。对漳县、岷县矿山开采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5.5 噪声

50、污染防治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环境管理,及时调整、优化城市声功能区划。强化工业噪声长效管理和监督检查,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加大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未经批准禁止夜间作业。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城市禁鸣、限速管理,落实高速公路、高架桥、铁路等两侧噪声敏感点的隔声设施建设。加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积极开展农村噪声防治工作,探索噪声污染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噪声监管体系。到2020年,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率100%。5.6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5.6.1优化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甘肃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接入省级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完成纳入环境统计符合条件

51、的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前期工作及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逐步建立管理规范、交易顺畅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严格总量前置审批,完善污染排放与资源能源的协同管理。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资源能源消耗控制制度、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利用总量制度、机动车保有量控制等密切结合,形成多部门协同、多措并举机制。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水功能区(河段)的纳污能力核定,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

52、,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全方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进一步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工业烟粉尘、总氮、总磷、VOCs等污染物的统计和监测。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动静协调、统筹支撑转变。对不能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的方案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监管等过程亮“黄牌”、“红牌”,建立超标排放“黑名单”,带动环保产业市场有序发展。5.6.2推进工业污染物综合治理健全决策机制,优化经济结构健康发展。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以及能源、交通、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2020年底前分年度完成造纸、有色金属、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制药、农药等行业

53、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2019年底前,工业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向社会公开。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定期抽查排放情况,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顿;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建立“黄牌”“红牌”企业名单,每季度向社会公布。自2018年起,制定本辖区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年度目标并逐年提高。加快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依据国家

54、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落后产能淘汰企业清单,制定并实施分年度落后产能淘汰方案。2016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项目。实施重点行业、企业限期达标排放改造。按“政企合力、建管并举、奖罚并重”,抓好重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管控。以水泥、有色、燃煤锅炉、造纸、化工、原料药制造、农药、淀粉制造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2017年底前,工业园区建成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系统,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工业污水处理污泥依法无害化处置。大力控制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排查。开展石

55、化、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包装印刷行业开展排污费征收试点。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新增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后才能投入使用。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涂装行业推进非溶剂型涂料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积极开发并使用缓释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5.6.3提高生活污染源治理水平将完善城镇污水管网作为最优先的任务,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和纳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现象。因地制宜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强化脱氮除磷,尚未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提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