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1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2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3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_优秀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慢性疲劳综合征分析论文论文关键词: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疲劳毒素, 论文摘要: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 过度疲劳是常见亚健康表现, 而“疲劳毒素”长时间、多系统的侵蚀将导致各种严重疾病, 最后促进“过劳死”的发生。主要通过阐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发生机理, 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亚健康、重视疲劳、预防“过劳死”。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有着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表

2、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 明确了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后来又提出的道德健康, 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健康。1亚健康20世纪80年代中期, 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 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 即人体活力减退, 反应能力降低, 适应能力下降, 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 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 亚健康可划分为: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心理亚健康。主

3、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 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 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身心上有不适感觉, 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 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某些病原携带状态;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 如血脂

4、、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 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 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 结合医学知识, 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 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

5、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 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疲劳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 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 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 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2.1西医对疲劳的认识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 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 葡萄糖、脂

6、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 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 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 氧供应相对不足, 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 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 会使组织细胞中毒, 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 进入体液, 运行全身, 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 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 “疲劳毒素”

7、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 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 进人体液后, 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 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 能损害脑神经细胞, 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 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 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 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 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 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 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

8、, 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 运行全身, 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 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 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 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 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 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 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 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另外, “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 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

9、, 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 使皮肤细胞中毒, 使皮肤变黑和粗糙。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 导致疾病, 而且能使机体早衰, 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 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 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 即慢性疲劳综合征, 才被美国CDC(CentersforDiseaseControl, 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2.2中医对疲劳的认识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 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 包括体劳、

10、心劳和房劳。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劳则气耗, 劳则气伤, 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肝主筋, 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

11、, 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 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 肝气虚, 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摄”, 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 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 “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可见, 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 “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综上

12、所述, 基于脏腑学说, 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 皆令人体重烦冤”。3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 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 气阴轻度耗损, 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 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 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 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 精气血耗

13、损, 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 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 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 源于日语的“过劳死”, 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 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 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杨菊贤等认为, 慢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奏, “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综上所述, 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及早采取措施消除疲劳, 将因过劳而提前结束生命。笔者认为, 过劳危害生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疲劳使很多中老年高发疾病提前发生, 发病率增加;过度疲劳可能加快原有疾病的发展进程, 快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猝死率明显增加。Uehata分析203例过劳死者的生前情况时指出, 除原有心血管疾病外, 均存在过劳的情况:生前每周的工作量60h, 每月的超时工作量50h, 超过半数以上的节假日都在上班;白领雇员面临指标高、压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