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概论_第1页
教育法规概论_第2页
教育法规概论_第3页
教育法规概论_第4页
教育法规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目录,教学要求,授课内容,案例分析,阅读书目,以问作结,上一页,下一页,后退,退出,目录,主页,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通过教学,从整体上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基本框架,重点了解我国的教育法基本原理、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等,从而对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和把握,教育法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理解法和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2、对教育法的地位、作用、渊源 和体系有一定的了解。 3、领会教育法基本原则。 4、对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现象和 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案例1: 某高校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佳,守纪情况亦差。一天,他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发泄不满,将一个

2、价值300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超作出三点处理决定:(1)给予警告处分;(2)照价赔偿吊灯;(3)罚款300元。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没有感到不妥。该校并以此事为案例,大谈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性。 问:你如何看待此处理决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只有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而且还规定,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3、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分析,学校的罚款行为于法无据。也就是说,学校对马超的处理意见并不都是合法的。给予警告处分和要求照价赔偿吊灯是合法的,而对学生处以罚款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因为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个方面,学校有对学生予以处分(纪律处分)的权力,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在该案例中,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以“法”治校的依据是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中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违法的。 启示:学校必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教育法基本原则,教育法渊源和体系,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是调整国家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利过程中所

4、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教育法的含义,什么是法,什么是教育法,关于法律你知道多少,什么是法,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 关于“法”的古体字“灋” 、“法”与 “律”词义介绍 “灋” (会意字)由三个部分构成,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由此可见,“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2.律:说文解字记载“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 之义。 “法律”:始用于 清末民初,二)法的基本特征,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5、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 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 *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三)法律的本质特征,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公意”,而不是统治阶级的“众意”。即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集合,也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上海外滩夜景,原始人的生活场景,2.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四)法律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部门,基本法律部门,其他法律部

6、门,行政法部门 民法部门 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8、烟草专卖条例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属于法的一种,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属公法范畴,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是规范教育活动、调整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包括部分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调整教育行政管理关系;也调整部分民事关系。 调整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 国内法,由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构成,教育法的地位,1、教育法是行政法的分

7、支,属于公法。 公法适用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目的是防止公权力的膨胀和对私权利的侵害。 私法适用原则:“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目的是贯彻意思自由,维护公正自由的竞争秩序,保障人民私权。 2、教育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教育法的作用,1、保障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战略地位。 2、保障和促进依法治教。 3、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4、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教育法和党的教育政策的关系,1、制定主体不同教育法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党的教育政策由党的机关按照党章制定,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表现形式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调整范围不同。 5

8、、稳定性不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或方向性原则,2、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则,3、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一方向性原则,1、由工人阶级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 教育法第9条 3、宗教和教育相分离。 宪法第36条第3款,二教育发展规律,1、教育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相互制约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高等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原则,学术自由原则,大学自治原则,高等学校具有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

9、主管理。,大学自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原则,1、教师个人的学术活动自由。 2、教师在高等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上的民主参与权利,这既是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之源,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一、教育法的渊源 即教育法的形式渊源,指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一、教育法的渊源,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 律、法规制定的依据,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法源,规定了教育法中最高层次的渊源。 1、规定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制度。 2、规定了教育活动中的德育原则。

10、3、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和从事科研、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 4、规定了教育管理的权限,一、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 1、教育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定我国教育领域带根本性、普遍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2、教育单行法律:义务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教育方面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一、教育法的渊源,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政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效力及于全国。 地方性教育

11、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只在该行政区域内有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适用于本区域的规范性文件,二、教育法的体系,教育基本法 基础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成人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经费法 残疾人教育法,教育法律关系,案例2:某大学的女研究生甘某,先后两次递交的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课程论文都被认定为抄袭。为此,她得到了学校对一个学生最为严厉的惩罚开除学籍。甘某以学校作出的处分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及处罚太重为由,将此大学告上法庭。 问:在甘某与学校的法律关系纠纷中,你的观点是什么,教育法28条(p23

12、3)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权利。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54条(p272)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甘某多次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的行为,已构成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从甘某一而再地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的情况看,她的主观上并无改正的意思,其抄袭行为情节非常严重。学校依据管理规定作出给予甘某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是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是学校依据教育法及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进行治学的具体体现,依法应予维持,本案中,

13、研究生甘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 启示:高校学生必须加强法律修养,严守道德底线,按照法律规定从事学习、学术活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及特征,一、法律关系的含义 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特征,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以人们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 纵向法律关系

14、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横向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基本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学校与教师关系、学校与学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关系、学校与家庭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对教育的纵向管理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 1、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教育行政机关(行政主体),其居于支配地位,具有固定性和不可替代性。 2、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不对等性。教育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教育行政相对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3、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定性。 4、教育行政机关在实体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重合性,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横向的

15、,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中发生的,以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案例3: 杨光诉北京某大学及实习单位侵权赔偿案 2004年9月,北京某大学学生杨光被学校安排到一家制药公司实习,没想到这家公司派给他的实习任务却是去屋顶清洗烟囱。在工作前,公司没有对杨光进行任何安全教育,也没有作出任何有危险的提示。杨光在四楼楼顶作业时,踩到了没有任何警示标志的采光板上,从11米高的屋顶摔下。经医院抢救,杨光虽脱离生命危险,但是由于伤情过重在医院一住就是4个月,还留下了六级伤残,至今未能就业。为此,杨光将学校和制药公司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分析: 本案中学校和制药公司违反了教育法(第40条)高等教育法中

16、学校对学生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负有为学生提供安全生活学习设施的义务之规定,未尽到应有的注意,致使学生在教学实习场所参加正常学习活动时发生人身事故。因此,学校及实习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费用赔偿的民事责任,启示:学校及其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场所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完备安全措施,按照法律规定保证教学安全。学生实习场所本身就是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属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设施。学校在实习期间疏于管理,未能按约做到“适时安排巡教老师进行巡察”,不能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教学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致学生在工作中受伤。该校未尽安全管理之责,应与制药公司共同承担侵权责任,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主

17、体、客体和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条件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 人,国 家,一、自然人(公民,1、公民,我国公民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因此能够参加相关的教育法律关系。 2、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或者无国籍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则只能参加我国的部分教育法律关系,其范围由我国法律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及国际公

18、约规定,二、法人(机构和组织,1、国家机关,如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其具有权力特征。 2、社会组织,包括政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1、从国际法方面讲,国家主体主要以国际法主体的名义参与国际教育活动、签署国际教育协议等。 2、从国内法方面讲,国家主体主要通过各级权力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等来行使国家的教育立法权、教育司法权和教育行政权,从而成为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三、国 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条件,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能够参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或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这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参加任何教育法律关系都必须具

19、备的前提条件。 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依法成立,终于法人被解散或撤销,公民的权利能力,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一般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案例4: 江西瑞金郊区的张氏夫妇在镇里开了个副食批发店生意红火。由于缺少人手,张把目光投到正念初一的儿子和念初二的女儿身上。心想,两个孩子成绩不怎么样,识几个字未必就能发家致富。于是,在他的安排下,两个孩子辍学在家帮父母打理生意。 问:张氏夫妇的做法是否合法,公民的特殊权利能力则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如入学受教育的权利能力须以达到一定年龄为条件,行为能力,指法律所确认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参加法律

20、关系确认的,行使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资格 。 法人的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有所不同,由于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因此,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是相伴随的,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自法人成立之日起同时产生,随法人的终止而消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仅包括公民做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应承担责任的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2款:“16周岁以上不满1

2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此外,虽达成年却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虽达成年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的损害或侵权责任也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一、种类 物动产、不动产 行为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22、作为或不作为 人身利益人格利益和身分利益(人格权和身分权的客体) 二、条件 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必须具有可控制性,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教育法律权利及其表现形式 教育法律义务及其表现形式 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是教育法学研究 的核心。正确行使教育权是保障公 民受教育权的前提。教育权与受教 育权的关系是教育法调整的最普遍的 关系形式,教育权是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承担教育任务的资格,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一定的主体有权享受教育的资格。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

23、,国家教育权,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通过教育权的行使,国家可以将其意志施加于一定的公民和组织,对其产生一定的力量或影响,使其必须服从于国家的管理。因此,这种管理则表现于国家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不可以放弃和转让的,为保证国家教育权的行使和制约,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教育司法权;在纵向上一般分为中央教育权和地方教育权,学校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学校教育权属于国家教育权的范畴,学校教育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放弃和转

24、让,即使是以国家非财政性支出为经费来源的学校,其办学宗旨也不可以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相悖,不可以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家庭教育权,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家庭教育权是相对于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权,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家庭教育权包括: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

25、力或资格。受教育权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受教育权对于每个人来说应当是平等的。然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在现实中,却常常遇到障碍,特别是对于那些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来说,更需要特殊的援助与保障,案例5:齐玉苓的受教育权是如何被侵犯的,一天,齐玉苓在银行工作的一个朋友对她说,“真是巧,我们银行里也有一个叫齐玉苓的,姓和名跟你都一样。”齐玉苓倍感蹊跷,因为姓名同音倒不奇怪,但“苓”字也一样就有点让她好奇了,而更让齐玉苓震惊的还在后面这位“银行齐玉苓”正是1990年考取中专的,而且这个人上的中专正是当年齐玉苓所报考的济宁商校。齐玉苓决定把事情弄清楚。经过仔细调查

26、,齐玉苓发现,那个已经是银行储蓄所主任的“齐玉苓”是陈恒燕,九年后突然出现的这场变故让齐玉苓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年她自以为中考失利而痛苦万状的时候,却有人已偷偷拿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摇身一变,成了“齐玉苓”,上了本是她考上的济宁商校,从此当上了城里人,还捧上了银行这只令人羡慕的饭碗。而自己呢,却在打工、下岗。令人惊讶的是,在假齐玉苓的假体检表上竟赫然盖有滕州市教委招生委员会的钢印。而法院的鉴定结果更表明:钢印并非假印,案例5:齐玉苓的受教育权是如何被侵犯的,查看这位假齐玉苓的档案,里面仅有当年的体检表和学期评语表(也纯属伪造),档案很不全。但就是这样一张连滕州八中也认为是假的

27、学期评语表,在校长签字处却盖有当时八中校长邢启坤的私章。在学校盖章处也清晰地盖有“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公章。1999年2月,忍无可忍的齐玉苓在家人的帮助下将陈恒燕、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滕州第八中学、滕州市教委等推上枣庄中级法院被告席,该案二审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一项批复,名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公民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据此,被人冒名顶替上学、从而受教育权利被侵犯的齐玉苓获得最终胜诉,依法获得了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近十万元,罗彩霞被

28、冒名上大学案于2010年08月13日上午开审,一、辨析题: 1、有些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没有阶级性。 2、教育政策比教育法律调整范围要广。 3、教育权和受教育权都应该平等,二、论述题。 1、教育法的作用(p6)。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p8)。 3、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p38)。 三、案例分析题。 张某四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父亲负责张某的生活费到18岁。后来父亲另外组织了家庭,并有了孩子,家境也不宽裕。2008年张某考上了大学,由于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向父亲索要几次无果,一怒之下将父亲告上了法庭,说他未尽到义务,侵犯了自己的受教育权。那么,你认为张某的受教育权是否受到了侵犯?其父亲是否有义务负担张某的大学费用,课后思考题,1、有些法律(如义务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