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一 定义1 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输入功率2 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3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4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5 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光杆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的比值(电动机效率皮带轮效率抽油机四连机构效率)6 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抽油机井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盘根盒效率抽油杆柱效率抽油泵效率油管效率)二 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1电气测试参量:输入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2井口测试参量:回压、套压、产液量、含水率和原油相对密度。3井下测试参量:
2、油井动液面深度。4光杆测试参量: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计算公式1机械采油井的输入功率 P1=3600npKK1/Nptp式中:P1输入功率,KW np有功电表所转的圈数,r K电流互感器变比,常数 K1电压互感器变比,常数 Np有功电能表耗电为1KWh时所转的圈数,r/(KWh) tp有功电能表转Np所用的时间,s (现在输入由仪器直接测出)2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 P2=QHg/86400式中:P2有效功率,KW Q油井产液量,m3/d H有效扬程,m 油井液体密度,t/ m3 g重力加速度,g=9.8m/s23有效扬程 H=Hd+(po-pt)1000/pg式中:H有效扬程,m Hd油井动液面
3、深度,m po回压,MPa pt套压,MPa4油井液体密度 =(1-fw)o+fww式中:fw含水率 o油的密度,t/m3 w水的密度,t/m35光杆功率(抽油机井) P3=ASdncns/60000式中:P3抽油机光杆功率,kW A示功图面积,mm2 Sd示功图减程比,m/mmnc示功图力比,N/mm ns光杆实测冲次,min-1 (由仪器直接测出)6抽油机的地面效率 d=P3/P1式中:d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7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j=P2/P3式中:j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8单井的系统效率 =P2/P1式中:单井系统效率测试方法测试井的选择应选机械采油井所配机、泵正常运行的生产井为测试对象测试用
4、仪器仪表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待测参量的测试检查仪器仪表连接无误后,按机械采油井的操作规程进行启动。待机械采油设备正常运行20min后进行测试。应保证输入功率、油井产液量、动液面深度、油井回压和套压等主要参量同步测试。测试井为抽油机井时,还应保证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与上述参量同步测试。抽油机平衡度游梁式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大,平衡差的井能耗大,系统效率低。调整抽油井的平衡度,可以提高其系统效率,同时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机连杆机构、减速箱和电机的效率与寿命。因此对于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判断和平衡半径的计算,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电流法 =I下max/I上max100%式中:平衡度,120%
5、为过平衡 I下max下冲程最大电流,一般取3次平均值 I上max上冲程最大电流,一般取3次平均值根据油田实测数据,做出平衡率与耗能的关系曲线如图。耗能从图中看出,平衡度在80%100%时抽油机耗能最低。我们一般认为平衡度在80%100%之间都算是平衡度10080平衡的。功率曲线法判定和调整抽油机平衡功率曲线法,是利用功率记录仪把电动机的功率变化曲线记录下来,借以分析、判断抽油机的平衡状况和调整平衡半径的方法。如果功率平衡率(上冲程和下冲程最大功率的百分比)大于70%,则认为平衡;反之,认为不平衡。测试数据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与分析节点分析影响机采效率的因素很多,如供电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电机控
6、制柜损耗、电机效率损耗、机械系统效率损耗、泵效损耗等等。如何对各节点进行准确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是降低机采系统耗电量,控制吨油耗能的关键。如上所说,用节点分析法机采系统效率可分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两部分。地面部分的影响因素有为动力装置利用率、平衡度、抽油机参数优化状况和变压器、控制柜状况等因素;井下部分的影响因素有沉没度状况、盘根盒状况、管柱状况和泵效状况等因素。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下边的关联图表示。动力装置利用率抽油机运转平衡度抽油机参数优化地面效率井下效率沉没度盘根盒管柱泵效变压器控制柜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技术对于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应该采用节点分析法,对地上效率,地下效率具体分析。造成
7、油井的系统效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出油井的地上、地下效率,可以更加迅捷的分析其具体原因。地上效率低的油井可对电机和抽油机合理优化;地下效率低的油井,可对地下工艺合理优化,从而实现提高系统效率、节能的效果。1、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对于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低的井,抽油机配套电机的轻载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多年来抽油机的驱动电机一直采用通用系列异步电机,这种电机额定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当负载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能耗随之增大;第二,通用系列异步电机启动转矩倍数只有1.8倍,最大为2.0倍。因此在选用时为考虑启动和特殊作业时的
8、需要,不得不提高装机功率,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电机负载率与电机效率的关系曲线抽油机扭矩的脉动幅值很大,脉动大的结果是载荷峰值大而平均载荷低;但为了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不得不配用大功率电机,现场测试抽油机适配电动机的负荷率在20左右。从上边的电机负载率与电机效率的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当电机负载率低于50%时,电机的效率下降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抽油机负载变化的特殊性,提高电动机效率的工作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在油田应用过的技术主要有使用新型节能电机、使用自动调压变压器等等。综合来讲:对于动力装置利用率、功率因数低的井,选用合适匹配的电机是最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手段。2平衡度近几年来,我们都是用下行
9、最大电流与上行最大电流的比值来评价抽油机的系统平衡度。当之个比值在85%110%之间时,认为这台抽油机是平衡的。但是由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式N=IUcos知,转角从0到360变化时,功率因数cos在+1与1之间变化,所以功率N随电流I为非线性变化,尤其是cos小于0时,其非曲线性更加严重。如果以电流峰值比作为平衡率,则不能揭示负功问题。因为电流测不出负值。当负功电流和正功电流接近时,电流峰值比很高,误以为很平衡(其实很不平衡)。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在采油队普及功率法测试和调节抽油机平衡,尽量避免电流法存在的因负功电流大引起的假象平衡问题。今年各采油队已经配置了抽油机系统效率单相测试仪,该
10、仪器不但具有能测试抽油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的功能,还可以同时用电流法和功率法对抽油机平衡度进行测试。我们通过对采油26队8口功率平衡率低的井重新按功率法调平衡后,测试结果表明:功率法评判抽油机的平衡比电流法符合实际,能消除电流法在一些情况下的假象平衡,节电显著。3、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油井的系统效率:是对抽油机井经济运行的综合评价,其最大目标值是38.4%。系统效率20%为合格。对于系统效率低的抽油机井,应该采用节点分析法,对地上效率,地下效率具体分析。造成油井的系统效率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出油井的地上、地下效率,可以更加迅捷的分析其具体原因。地上效率低的油井可对电机和抽油机合理优化;地下效率低的油井,可对地下工艺合理优化,从而实现提高系统效率、节能的效果。抽油机系统效率单相测试仪使用情况经过对全厂各个采油队单相测试仪测试数据的检查与对比,各采油队基本掌握了仪器的测试使用方法。通过与日制3166仪器的现场同步比对,误差基本在10%之内,基本满足了日常生产的需要。发现几点问题如下:1、个别采油队未能正确使用测试仪器,测试井次错误数据较多,应加强测试人员的基本培训。2、使用单相测试仪测试抽油机系统效率时,应注意与示功图、动液面同步进行,避免各参数测试不同步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居间合同正式合同范本
- 编剧合同编剧合同终止协议2024年
- 2024常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范本
- 标准版采购协议样本
-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 人才公寓优惠政策协议
- 个人个人存单质押贷款合同
- 广告拍摄合同案例
- 企业合伙协议合同样本欣赏
-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汇编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2018年木地板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银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讲解
- DB31-T 540-2022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儿化音变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习题答案
- 剧本写作课件
- 计算方法第三章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