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件2_第1页
《风筝》课件2_第2页
《风筝》课件2_第3页
《风筝》课件2_第4页
《风筝》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想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作者简介,他以最

2、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一个伟大的 精神,一个以笔为刀而不知何谓恐惧的人物,与世长辞了。我以曾经做他的朋友为荣誉。 史沫特莱,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才气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听人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这棵树下,就是鲁迅儿时经常玩的地方,背景知识,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

3、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生字词,读一读 (读准下列字音,ch lng dng xin w b,丫杈 伶仃 嫌恶 可鄙,sh hung s sh,什物 惊惶 瑟缩 宽恕,zh n du y,掷 虐杀 堕 苦心孤诣,qio cu m w gng chng,憔悴 模样 蜈蚣 惩罚,sh,什物,什么,什,shn,恶,凶恶,恶心,w,嫌恶,模,m,模型,m,模样,嫌,xin 嫌恶,赚,z

4、hun 赚钱,诀,ju 诀别,决,ju 决定,抉,ju 抉择,堕,du 堕落,坠,zhu 下坠,恕,sh 宽恕,n 愤怒,怒,不是,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整体感知,本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的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沉重 悔恨 悲哀,3、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全文共分四部分,一、(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二、(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四、(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

5、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三、(511)到了中年,意识到错误,当道歉时,小兄弟已忘却,“我”心情更沉重,理清脉络,写作顺序,倒 叙,研读第一部分,思考,1、“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我”为什么感到“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因此惊异;同时想起小时侯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研读第二部分,思考,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 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 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小时侯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冬天,竟然有风

6、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从、语段中找出对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做风筝的描写的语句?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他是怎样的形象,4,对小兄弟流露出怎样的感情,5,作者是怎样的形象,6,对“我”的描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的形象,可怜、同情、痛楚的手足之情,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深深的自责,小兄弟,我,最喜欢,不爱,嫌恶,认为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愤怒 抓断、掷 踏扁 傲然走出,张着小嘴 呆看着出神 惊呼 跳跃,笑柄 可鄙,惊惶 失色 瑟缩 苦心孤诣,7,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因为自己

7、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惩罚,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8、从第五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9, “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10、“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我”严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为人严肃。对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11、待到小兄弟惊异的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你感悟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更深沉的悲哀,12、“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

8、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侯,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事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13、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上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研读第三部分,思考,14、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

9、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哀,但是”表达了作者要坚持与封建思想斗争的决心,写作特色,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主题力度,故乡与北京不同区域不同景色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的惊异,“我”与小兄弟在放风筝问题上的对比:突出“我”的无情与小兄弟的可怜,“我” 心理情感的前后对比:突出“我”的自责,作品主题( 多方面的,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1.鲁迅的兄弟之情,2.揭示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游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