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图形旋转90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圆形钟表、 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 1让学生观察钟表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引出旋转现象。师:钟表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品,观察老师手中拿的这个钟表,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现在是X时X分。这个钟表是圆形的。时针、分针、秒针在旋转(或转动)。秒针走的最快,时针走的最慢。2让学生

2、观看喷灌的录像资料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教师简要介绍喷灌的好处。再次观察课件,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喷头是怎样旋转的。师:观察得很仔细,除看到了时间、钟表的形状外,还发现了表针旋转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旋转现象,请看课件。课件出示喷头顺时针旋转洒水的情况。师:从录像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喷头也在旋转。喷头在给草地洒水。喷头转着给草浇水。师: 这种浇水的方式叫做喷灌,既能保证浇到每一片草地,又很省水。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遍喷灌的资料片,注意观察喷头是怎样旋转的。二、旋转方向1顺时针旋转。提出:喷头是怎样旋转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当学生知道喷头的旋转方向与钟表的旋转方

3、向一致后,教师介绍顺时针旋转,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重播喷灌课件。师:谁来说一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学生可能会回答: 喷头正着转。 喷头顺时针旋转。 喷头旋转的方向和表针一样。后面两种说法出现一种即可,如果一种也说不出,教师拿出钟表启发: 把表针旋转的方向和喷头旋转的方向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表述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师:喷头旋转的方向和钟表指针旋转的方向一致,我们就把它叫做顺时针旋转。你们能用手势做出钟表指针和喷头顺时针旋转的方向吗?请一两个学生用手势做出顺时针旋转的动作。2逆时针旋转。先顺时针转动转椅,让学生说出旋转方向。再逆时针转动转椅,让学生说旋转方向。在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基础

4、上,介绍逆时针旋转,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转动这个转椅,请你们说出它旋转的方向。老师把转椅顺时针旋转。生:转椅在顺时针旋转。师:好,再来看。老师把转椅逆时针转动。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说法。(1) 转椅反着旋转。(2) 转椅和表针的方向反着转。(3) 转椅在逆时针旋转。学生说的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第(3)种说法如果说不出,教师可启发引导。师:转椅旋转的方向和表针旋转的方向相反,我们把它叫做逆时针旋转。你能用动作表示逆时针旋转吗?指名学生做逆时针旋转动作。3旋转90(1)课件演示,先分步呈现喷头顺时针旋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师:大家认识了顺时针

5、旋转和逆时针旋转,那我们再来看课件。课件演示喷头顺时针旋转90,定格。师:谁来说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生:喷头顺时针旋转。生:喷头顺时针旋转90课件演示再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出角度。如:师: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学生可能会说: 喷头顺时针又旋转了90。 喷头顺时针旋转了180 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如果只出现第一种,不介绍第二种。(2)用课件演示逆时针旋转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如果喷头逆时针旋转用课件演示。如下:师:谁能说一说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生:喷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继续操作课件演示,学生描述。关注

6、学习稍差的学生。(3)再次旋转转椅,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师:同学们能根据课件描述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90。现在,我们来转动这个转椅,请大家说出它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教师按逆时针转动90,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学生用语言描述。(4)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站起来亲身体验按一定方向旋转90。师:下面,我们来做转身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老师提要求,学生做,顺时针90、逆时针90各转两次。三、判断旋转课件出示“说一说”中的两组图。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时,学生边说判断的结果,教师边用课件演示。师:同学们做的很好,下面请看两组图形。课件出

7、示说一说的两组图。师:观察两组图,判断一下,上面的哪个图形按什么方向旋转90后与下面的相同图形的方向一致。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师:谁来说一说你判断的结果。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生: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方向旋转90与下面第四个图形方向一致。生:第三个图形逆时针方向旋转90与下面第二个图形方向一致。生:第四个图形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下面第一个图形方向一致。如果学生说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与下面第三个图形方向一致,教师给予表扬。如没有出现,不作介绍。四、画旋转图形1提出“同桌合作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画图时,首先应该想到什么问题?使学生明白绕A

8、点的意思和先确定旋转方向。师:拿出老师发的方格纸,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绕A点旋转90的图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大家先讨论一下,画图时,首先应该想到哪些问题?学生说,教师进行对话。如:生:向什么方向旋转?师:对,首先要确定向什么方向旋转。这个画图问题没有要求必须按什么方向旋转,所以,可以自己决定。生: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师:绕点A旋转,也就是A点固定不动。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这个疑问,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吗?如果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2鼓励学生同桌合作画图。师:好!请同桌两人决定旋转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学生自己画

9、,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先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再交流画图的方法。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0的画图步骤。师:我看多数同学都画好了,现在展示一下你们画的图形,说一说按什么方向旋转的?学生展示两个方向旋转的图形。如果出现错误的,暂时不纠正。师:刚才展示了画出的图形,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做的?先请顺时针旋转90的说,好吗?学生说,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生:第一步确定与A点相邻的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教师操作课件问:师:这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后到这个位置,对吗? 生:对!师:怎样确定三角形这条边的长度的?生:数一数原来的边占几个格,旋转后也画出几个格

10、的长度。课件演示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师:与A点相邻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顺时针旋转90后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下面怎么办?生:把两条直角边连起来。师:哪位同学是按逆时针方向画的?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用课件演示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师:我们课本上第7页有画出的图形,同学们打开书自己看一看。没有画对的同学,课下在书上画一画。学生看书。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自己画图。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认真读题,按要求在书上画出长方形、梯形旋转后的图形。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如:先确定与点A相邻的两条边旋转90后的

11、位置,再根据对边相等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2“练一练”第1题。读题,理解题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一起交流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师: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认真思考。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师:谁来说一说你判断的结果?学生可能会说:上方的灰兔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可以得到号小兔。下方的黄色小兔绕B点逆时针旋转 90,可以得到号小兔。如果出现不同意见,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一下。必要的话,可以在图上描一描、画一画。3“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方格中的图形,了解图形的特点。鼓励学生照样用给出的简单图形设计图案。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3题方格中的图形,你发现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生:这个图形是由四个大小

12、一样的半圆组成的。生:这个图形是由一个半圆绕一点旋转而成的。生:一个半圆顺时针或逆时针每次旋转90,一共旋转四次。师:在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你选择一个,照样子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方格纸上画出来。课上完不成,课下再做。教学随笔:_图形的平移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及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过程。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彩笔;教师把第5页的方格图放大在小黑板上。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

13、入,让学生表演平移动作。师:以前我们认识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谁能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学生演示,教师参与并进行评价。2.让学生看书中的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发现了哪些平移现象。然后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现象,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4页上面的三幅图,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平移现象?生1:左边图中有电梯和高楼,上下运行的电梯的运动是平移。生2:中间图中有商场和手扶电梯,手扶电梯的运动也是平移。生3:右边图中有火车,行进的火车也是做的平移运动。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学生举例说明。 二、判断平移1.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说一说图中有什么

14、,发现两组图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看法的机会。师:我们举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那么大家能判断图形的平移吗?请同学们看第(1)题中的两组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你发现两组图有什么特点。生1:上面一组图有手电、小鸟、十字、笑脸。生2:下面一组图有:小鸟、手电、笑脸、十字。生3:我们两组图中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放的位置不一样。生4:两组图中手电筒放的方向也不一样。2.提出: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怎样平移?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平移方法的机会。师: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怎样平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平移方法,如:生1:把下面的小鸟先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就

15、能和上面的小鸟重合。生2:把下面的小鸟先向上平移,再向右平移就能和上面的小鸟重合。把上面的平移也可以有两种方法。如果学生说到小鸟斜着平移,教师给予肯定。如果有的方法学生想不到,教师可参与交流或进行引导。3.让学生看第(2)题,提出:“判断图A和图B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图形,在书上涂色”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说明了小鸟、笑脸、十字是怎样平移的,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看第(2)题方格中的图,判断一下,图A和图B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图形,在书上涂上颜色。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4.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和图形是怎样平移的。师:谁

16、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如:生1: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所以图A平移得到的应该是右下角的图形;图B平移得到的是右上角的图形。生2: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而中间图和图A一样图方向改变了,所以不会得到这个图,那就应该是另一个和A一样的图形。师: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图A和图B是怎样平移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如:生1:图A向下平移3个方格,再向右平移13个方格。生2:图A向右平移13个方格,再向下平移3个方格。三、平移图形1.鼓励学生按第(1)题的要求画出平移后图形。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判断方格纸上图形怎样平移了,如果给出图形和平移的要求,你能画出

17、平移后的图形吗?试一试!请同学们看第5页第(1)题,按要求画出图A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交流画图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做法的机会。教师可利用放大方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示范。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如:生1:我是在原来的图上找到一个标准点,先把这个点向右平移8个方格,再向下平移2个方格点上点,然后以这个点的位置为起点,依次找到相邻的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条边。生2:我是把其中的一条边先向右平移8个方格,然后再把这条边向下平移2个方格,画出来,最后以这条为标准,顺次画出整个图形。教师示范画平移图形。3.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交

18、流。师:虽然同学们画图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按照要求将图A平移。现在请同学们将图B向左平移8个方格后,再向上平移1个方格。学生画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学生画的方法。关注学习稍差的同学。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图形稍复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练一练”中的第1题,观察方格纸上的图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一只蹲着的小猫。师:对。请你画出小猫向后退7个方格后的图形,看谁画的好。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2.“练一练”第2题,是一道选做题。鼓励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师:同学们对平移知识掌握的很好,我们书上还有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好,

19、请大家看书练一练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将平移到右下角,平移到左下角,平移到右上角,平移到左上角。教学随笔:_设计图案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页。教学目标:1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图形的变换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图案设计的活动经验和积极体验。教学准备:图案制作过程的课件、方格纸。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欣赏图案1教师谈话,并用课件出示书中的两幅图案,学生观察、交流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

20、,我们分别认识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这三种图形变换方式。其实,在许多图案中,经常同时有2种或3种图形变换方式。请看两个图案。课件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案。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图案,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第一幅都是用梯形组成的。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一幅图也可以通过旋转得到。第二幅图是三角形旋转得到的。2然后进行激励性对话。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喜欢这样的图案吗?生:喜欢。师:想不想学会设计这样的图案?生:想。二、设计图案1.说明设计图案的奥秘,学生利用课件动态地展示第一个图案的制作过程。先完成第、两步。师:让我们一起来设计第一个图案。你们知道吗,用一个简单的图形,巧妙地利用对

21、称、平移和旋转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精美的图案?教师用课件呈现了方格图。师:在方格纸上先画一个梯形。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师:然后画出这个梯形的对称图形。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2.讨论:下面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两步。师:下面怎么办?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如:生1:画出这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生2:画出这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生3: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5个方格。如果出现第3个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观察整图的有色部分,使学生了解平移后,有色部分的位置与原方案不同。可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平移的方法怎样可以设计出第一个图案。得出:先画出所有的小梯形,再涂色就可以了。师:这几种

22、方法都行,现在,我们画出这个图形按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课件展示:接着依次画出两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得到完整的图案。三、自制图案1.教师谈话鼓励学生自制图案。师:一个简单的梯形借助对称和旋转就可以得到这幅漂亮的图案。同学们一定想自己设计一幅喜欢的图案。剪下附页的方格纸自己试一试。学生动手设计图案,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作品的机会。师: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展示作品,可以让两三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制作过程。全班欣赏。教学随笔:_探索乐园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莫比

23、乌斯圈神奇特征的过程。2学会制作简单的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3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准备:三根长30厘米、宽3厘米的白纸条,彩笔,剪刀,胶水。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1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纸条来探索一种神奇的纸圈,这个纸圈是什么呢?大家请打开书第10页,读一读前两段。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可能不同,只要是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师: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明的这个“纸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一下。2拿出一张纸条让学生估计它的长和

24、宽。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长、多宽?学生估计,对估计准确给予表扬。使大家知道:纸条的长30厘米,宽3厘米。二、探索活动1师生一起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一边口述制作莫比乌斯圈的方法一边演示制作,然后让每个人制作一个。师:我们就用这张纸条做一个莫比乌斯圈。怎样做呢?把纸条的一端扭转180,与另一端粘在一起,这样一个莫比乌斯圈就做好了。教师边说边示范制作莫比乌斯圈。师:下面同学们就用准备好的纸条也做一个莫比乌斯圈!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展示,关注是否都对。2提出涂色要求,学生涂色。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莫比乌斯圈,我们给它涂上颜色让它更漂亮。涂色

25、的要求是:用一种颜色的彩笔在纸圈的一面涂色。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学生给莫比乌斯圈涂色,教师巡视指导。3观察、交流学生涂色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沿莫比乌斯圈一面涂色却使纸圈两面都有了颜色的事实,使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涂好色的莫比乌斯圈,你发现了什么?生:两面都有颜色了。生:太奇怪了。师:把莫比乌斯圈沿一面涂色,纸圈的两面都出现了颜色,真是个奇迹!这就是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教师板书: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三、探索活动1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的正中画好一条线,再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圈。师:请同学们接着做,你会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听清这次的操作要求:取出一张新的纸条,在正

26、中画一条线,再把它粘成莫比乌斯圈。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提出: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样?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再动手操作。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用剪刀沿中线把这个莫比乌斯圈剪开,结果会怎么样?生:会得到2个莫比乌斯圈。师: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剪刀沿中线把它剪开,看一看结果会怎样。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沿中线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得到一个大纸圈。师:沿中线剪开后怎样?和你想象的结果一样吗?学生可能回答:沿中线剪开后结果不是两个莫比乌斯圈,而是一个。这个新的纸圈比原来的大了。4提出书中(2)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想

27、象剪开后的结果。师:真是出乎意料!把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结果不是两个纸圈,而是一个更大的纸圈。你们猜想一下,要是在纸条上画两条线,把纸条分成三等分,粘成莫比乌斯圈,再用剪刀沿画线剪开,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学生可能回答:得到一个更大的纸圈。得到3个纸圈。5鼓励学生按要求实际操作。师:请同学们实际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结果会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6交流学生沿画线剪开后的结果。使学生发现把一个三等分的莫比乌斯圈沿等分线剪开,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师:这次剪开后结果怎么样?生:得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四、课外延伸教师进行激励性谈话,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师:这就是莫比乌

28、斯圈的神奇之处!要是在纸条上画三条线,把它四等分,再粘成莫比乌斯圈,接着沿画线剪开,结果会怎样?要是画四条线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探索!教学随笔:_一位小数乘整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乘法。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准备:超市商品示意图。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1.师生谈话,交流超市购物和其他商店购物得不同。讨论:用什么办法避免带的钱

29、不够的事情发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师: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去超市购物,谁给大家说一说,在超市购物和在其他商店购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购物是自己看价钱,自己选好所有的物品后,一起在收款台付钱。在其他商店购物,可以问价钱,取东西时要先付钱。 师:说的对!因为超市购物是自己选好商品后,最后付钱,所以呀,也经常发现付钱时,才发现钱不够了的事情。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就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办法。如:生:多带一点钱。生:去之前,了解要买商品的价钱,做好计划。生:取东西的时候,边取边算。师:这些办法都不错。我觉得边取东西,边计算的方法最实用。

30、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计算问题。2.呈现教材上五种商品的信息图,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实物和价格信息。出示情境中的商品及价格。师:这是超市中的五种商品,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回答:有自动铅笔、圆珠笔、挂面、早餐饼和芝麻酱。自动铅笔,每枝1.8元;圆珠笔,每枝2.62元;挂面,每包0.95元;早餐饼,每盒6.9元;芝麻酱,每瓶4.28元。二、解决问题1.提出“买3支自动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师:我们书中的同伴亮亮要买3支自动铅笔,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帮他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吗?试一试!学生自己计算。教师进行巡视,个别了解情况。2.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学生个性化算法的时

31、间,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重点关注把1.8元看成18角进行计算的方法。师: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1)先按每支2元算,3支就是6元;每支多算2角钱,3支多算6角钱。6元减去6角得5元4角钱。算式是:2元3=6元 2角3=6角 6元-6角=5元4角 5元4角=5.4元(2)我把1.8元看成18角,18角乘3是54角,54角是5元4角。算式是:1.8元=18角 18角3=54角 54角=5.4元(3)我把三个1.8元连加,结果是:5.4元(4)先算元,再算角。每支1元,3支3元,每支8角,3支24角,24角是2元4角,一共是5元4角。第(2)种方法没有

32、出现,教师参与交流。三、竖式计算1.师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即:先把1.8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8,算出183=54,再把54缩小10倍变成5.4。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应付的钱数,这道题目还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用竖式进行计算。谁来说一说怎样列乘法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1.83=师:怎样用竖式计算1.8乘3呢?首先列出竖式,两个因数的末位数要对齐。教师边说边板书:师: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像刚才计算时那样,把1.8元变成18角,也就是先把1.8扩大10倍,也就是把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8乘3进行计算,算出结果54。边说边板书:师:同学

33、们想一想,18乘3算出的54 ,是什么?生:是54角。生:是1.8扩大10倍以后的积。师:对,54是1.8扩大10倍后乘3的积,要得到1.8乘3的结果,就要把54再缩小10倍。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教师边说边板书:师:刚才我们计算1.83时,是把1.8扩大10倍,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得出了最后结果。以后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右半边的计算过程就不用写了,直接在原来的竖式上计算就可以了。教师边说边把右半边的计算过程用虚线框起来。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计算器验证竖式计算的结果,得到确定的结果后,指名口述竖式计算的过程。师:用你手中的计算器算一下,看看和竖式计算的结

34、果是不是一样呢?生:一样。师:看来这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是正确的。那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指名口述计算过程。3.教师结合1.83简单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师:用竖式计算1.83时,可以直接在竖式上把1.8看成18,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18乘3的积,再把积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也就是在积中从右边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教师边说边板书: 四、尝试应用1.提出“买13支这样的自动铅笔要多少元钱”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买13支这样的自动铅笔需要多少元钱?你能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35、学生试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交流时,请板演的同学介绍算法。师: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生:求13支自动铅笔多少钱,算式是1.813,竖式计算时,直接把1.8看成18,计算1813等于234,再在234中从右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得23.4 。2.让学生根据“每盒早餐饼6.9元”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解答。全班交流时,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师:结合买自动铅笔的问题,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每盒早餐饼6.9元”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发言,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的第1题左边3道题,让学生先用竖式计

36、算,再用计算器检验。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用计算器检验时发现了什么错误,是如何改正的。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7页,看“练一练”的第1题,左边的三道题都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同学们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学生自主练习。师:好!谁来说一说用计算器检验时,发现了什么错误,你是如何改正的?指名发言,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2.“练一练”的第3题。让学生读清题目,独立完成。师:请大家看书上第17页“练一练”的第3题,“读一读”题目,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随笔:_两位小数乘整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尝

37、试两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理解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会笔算两位小数乘整数的乘法。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前准备:超市商品信息图。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教师谈话说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呈现信息图。师:上节课,结合超市购物问题,学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通过超市购物问题,学习两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小数乘整数。2.提出:“妈妈要买25包挂面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交流学生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出示五种商品信息图。师:从图上,我们知道每包挂

38、面0.95元,老师提一个问题:妈妈买25包挂面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板书:0.9525=师: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25包挂面大约要花多少钱呢? 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师:谁能把你的估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会说:每包挂面0.95元,差不多就是1元钱。买25包挂面大约就是25元。每包挂面不到1元,买25包挂面不到25元。二、竖式计算1.师生列出0.95 25的竖式,然后讨论:0.95有两位小数,要把它变成整数怎么办?按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出95 25的积以后怎么办?师:买25包挂面不到25元。那么要多少元呢?我们一起用竖式算一算。教师板书:师:0.95有两位小数,要

39、把它变成整数怎么办?生:把0.95扩大100倍。生: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出95和25的积以后怎么办?生:把积再缩小100倍。生:把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生:在积中从左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2.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并启发学生可以同桌商量或问老师。师:说的好!就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算一算。有困难可以同桌商量或问老师。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把2375缩小100倍是怎样做的。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师:谁来说一说,把2375缩小100倍变成23.75你是怎样做的?生1

40、:2375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生2:从2375的右边开始,数出两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如果第2个学生的做法没有,教师介绍。如:把23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也就是从2375的右边开始,数出两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4.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学生用计算器算,得到肯定答案。三、归纳总结1.提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师:通过用计算器检验,我们进一步确定竖式计算的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和不同?先同桌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说:小数乘整数也要把

41、小数变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去算。所不同的是,算出结果后,还要根据小数扩大的倍数,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学生的表述可能不同,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教师可参与交流进行归纳。2.教师简单概括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因数小数位数和积中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师: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算出积,再根据小数扩大的倍数,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算式,看一看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因数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生:积中小数的位数和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一样的。师: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有几位小数,所以,用竖

42、式计算时,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后,我们只要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四、尝试应用1.提出:“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用竖式解答”的要求,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你可以利用超市中的信息,自己提出其他的问题并用竖式计算解答。学生自己解答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2.交流学生提的问题和列式计算结果,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谁能说说你提的什么问题?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如:我提的问题是:2支圆珠笔多少钱?列式是:2.622。列出竖式后直接计算2622=524,再看因

43、数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到5.24元。我提的问题是:4包挂面多少钱?列式是0.954。用竖式计算954=380,再看因数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得到3.80,省略小数末尾的0是3.8元。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的第1题右边6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时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改正的。注意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本第17页“练一练”的第1题中间和右边6道题。用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计算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交流时要注意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2.“练一练”的第2题,先引导学生了解发票中的信息,弄明白题目的要求,再自己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师:看“练一练”的第2题: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情况?生1:买墨水32瓶。每瓶0.38元。生2:买笔记本64个,每本1.23元。生3:买圆珠笔108支,每支0.8元。师:“请你做小小售货员”,题目是什么意思?生:“当小小售货员”,就是根据发票中物品的单价及数量,计算出总价,并填写发票。师:好!就请你当售货员,将发票填写完整。学生自己独立计算。交流时,关注学生总计金额填写得是否正确。教学随笔:_小数乘小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8、1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