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地铁数据统计指标大全1.线网指标1.1运营线路条数定义:为运营列车设置的固定运营线路总条数。单位:条。计算方法:已对社会开通载客运营、独立命名的线路数量,包括试运营阶段的线路。1.2线路运营长度定义:运营线路按始发站站中心至终点站站中心沿正线线中心测得的长度。单位:公里。计算方法:按照(CJ/T8-1999)规定方法计算,运营线路长度1/2(上行起点至终点里程下行起点至终点里程),含非独立运营和命名的支线,不包括折返线、渡线、联络线、停车线、出入线、安全线的长度。1.3网络运营长度定义:网络中各线路运营长度之和。单位:公里。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线路运营长度1.4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定义:
2、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与上期相比的增长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网络运营长度增长率=(本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上期网络运营长度100。2.车站指标2.1线路车站数定义:运营线路上办理运营业务和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和场所的数量。单位:座。计算方法:按独立命名线路统计的运营车站个数。2.2换乘车站总数定义:运营线路交汇处具备从一条线路转乘到其他线路功能的车站数量。单位:座。计算方法:包括付费区换乘车站和非付费区换乘车站。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在付费区内利用站台、站厅、通道等方式实现换乘的车站;非付费区换乘车站指同一票务系统站外换乘连续计费和非同一票务系统设有换乘设施的车站。2线或2线以上换乘车
3、站均只计作1座换乘站;共线运营线路,当连续共线车站超过2座时,只计作2座换乘站。2.3网络车站总数定义:网络中各条运营线路的车站总数。单位:座。计算方法:网络中线路车站数之和,共线段运营车站只计1次。2.4平均站间距定义:同一线路上两个相邻车站站中心间的平均距离。单位:公里。计算方法:平均站间距=线路运营长度/区间数3.客流指标3.1客运量3.1.1线路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运送乘客总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乘次/日。计算方法:线路客运量由本线进且本线出客流、换入至本线客流、由本线换出客流、途经客流四部分组成。包含可采用统计分析或客流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清分的公务票、老人票、纪念票等非付费
4、客流。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日客运量/统计天数。3.1.2线路最高日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量中最大的日客运量。单位:万乘次/日。计算方法:线路最高日客运量Max线路日客运量。3.1.3线路客运量增长率定义: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与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上期线路日均客运量100。3.1.4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定义:线路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单位:万人次/h。计算方法:指正常运营状态,不包括由于城市大型公共活动或其它突发事件引起的持续影响期小于一周的突发客流情况。在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时由系统直接计
5、算得出结果(或采用客流调查方式取得),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3.1.5列车高峰小时最大拥挤度定义: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量与相应运力的比值,反映线路高峰小时最大断面的拥挤情况,每条线路取统计期内的最大值。单位:%。计算方法:备注:车厢空余面积定员数按国家设计标准6人/m2计算。3.1.6网络日均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网络日客运总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乘次/日。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客运量=统计周期内网络总客运量/统计天数。3.1.7网络最高日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最大的网络日客运量。单位:万乘次/日。计算方法:网络最高日客运量Max网络日客运量。3.1.8网络客运量增长率定义:本期网络日均客运
6、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相比的增长情况。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客运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上期网络日均客运量100。3.1.9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定义:网络日均客运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比率。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客运量比重网络日均客运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0。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3.1.10网络日均出行量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利用轨道交通网络出行的乘客数量。乘客在网络中换乘一次或多次时,均视为一个出行人次。单位:万人次/日。计算方法:各线进站客流量的总和,包含公务票、老人票
7、、纪念票等非付费客流。3.1.11网络出行量增长率定义: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与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相比的增长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出行量增长率(本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上期网络日均出行量100。3.1.12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重)定义:网络日均出行量占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率。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出行量比重网络日均出行量/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出行总量100。以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为准。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3.1.13车站最高日客运量定义:统计期内,轨道交通运营车站每日为乘客提供进站、换乘、出站服务的总次数称为车站日客运量。车站最
8、高日客运量指统计期内所有车站日客运量中最大的车站日客运量。单位:万乘次/日。计算方法:车站最高日客运量Max车站日客运量Max车站日进站量车站日换乘量车站日出站量。说明:该指标反映所有车站客运工作中的日最大量。统计时需列出车站名、最高日客运量及对应的日期。换乘站作为一个车站进行统计,非换乘站的日换乘量以0计。3.2周转量3.2.1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乘次公里/日。计算方法:设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票务系统统计客运周转量;没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客流抽样调查方法估算平均运距,再计算得到客运周转量。3.2.2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定义:统计期
9、内,网络每日客运周转量的平均值。单位:万乘次公里/日。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统计周期内总客运周转量/统计天数。3.3换乘量3.3.1换乘站日均换乘客流量定义:统计期内,某一换乘站各线路间每日换乘客流总和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日。计算方法:通过自动售检票系统连续计费的换乘客流可通过票务系统清分模型得到,其它情况可采用客流抽样调查的方法得到。3.3.2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定义:统计期内,网络日换乘客流总和的平均值。单位:万人次/日。计算方法: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统计周期内网络总换乘客流量/统计天数。说明:一般情况下,网络日均换乘客流量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日均出行量3.3.3网络换乘系数定义:衡
10、量网络内部连通性的指标,为客运量与出行量的比值。单位:无。计算方法:网络换乘系数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日均出行量。3.4运距/乘距3.4.1线路平均运距定义:统计期内,在某一线路上乘客一次乘车的平均距离。单位:公里/乘次。计算方法:设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线路平均运距=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线路日均客运量;没有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城市,根据客流抽样调查方法估算平均运距。3.4.2网络平均乘距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乘客平均一次出行全程的总乘车距离。单位:公里/人次。计算方法:网络平均乘距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日均出行量。说明:一个城市有多家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时,乘客一次出行的乘车距离可能分布在多家运营
11、企业所运营的网络中。此时直接套用公式可能有所偏差,需要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的角度统筹清分。3.5强度/负荷3.5.1线路客运强度定义: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线路的运营效率。单位:万乘次/公里日。计算方法:线路客运强度线路日均客运量/线路运营长度。3.5.2线路负荷强度(线路周转强度)定义: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万乘次公里/公里日。计算方法:线路负荷强度线路日均客运周转量/线路运营长度。3.5.3网络客运强度定义:网络日均客运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
12、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网络的运营效率。单位:万乘次/公里日。计算方法:网络客运强度网络日均客运量/网络运营长度。3.5.4网络负荷强度(网络周转强度)定义: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单位:万乘次公里/公里日。计算方法:网络负荷强度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网络运营长度。3.5.5网络出行强度定义:网络日均出行量与网络运营长度之比,反映全网单位长度上每日的出行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网络的使用效率。单位:万人次/公里日。计算方法:网络出行强度网络日均出行量/网络运营长度。4.运行指标4.1基础数据4.1.1线路配属车辆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线路所拥有
13、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单位:列(辆)。计算方法:包括上线车、备用车和检修车,并给出车型、列车编组情况及列数。新购入的运营车辆,自交付运营之日起计算配属车辆数;报废的运营车辆,自批准之日起不再计算配属车辆数。4.1.2线路上线车辆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单位:列(辆)。4.1.3线路可用车辆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为上线车和备用车之和。单位:列(辆)。4.1.4线路每公里配车数定义:统计期末,线路每公里的配属车辆数单位:列/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每公里配车数=线路配属车辆数/线路运营长度。4.1.5线路车辆上线率定义:统计
14、期内,运营线路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路车辆上线率线路上线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100。4.1.6线路车辆可用率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线路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线路车辆可用率线路可用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100。4.1.7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定义:统计期内,线路高峰小时前后两列车最小的发车时间间隔。单位:mins。计算方法:正常运营情况下图定的最小发车间隔。4.1.8网络配属车辆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
15、部车辆数。单位:列(辆)。计算方法:网络配属车辆数线路配属车辆数。4.1.9网络上线车辆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平日实际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单位:列(辆)。4.1.10网络可用车辆数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为上线车和备用车之和。单位:列(辆)。4.1.11网络每公里配车数定义:网络每公里的配属车辆列数。单位:列/公里。计算方法:网络每公里配车数=网络配属车辆列数/网络运营长度。4.1.12网络车辆上线率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实际上线投入运营的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网络车辆上线率网络上线车辆数/网
16、络配属车辆数100。4.1.13网络车辆可用率定义:统计期内,运营网络所拥有的/承租的用于运营业务的全部车辆数中,平日可用于上线的最大车辆数所占的比例。单位:。计算方法:网络车辆可用率网络可用车辆数/网络配属车辆数100。4.1.14企业职工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企业从事运营和维修保障等方面的职工总人数,不包括新线运营储备员工数。单位:人。计算方法:当企业职工数变化较大时,可按照(CJ/T8-1999)5.2.2计算并给出加权平均值。例如:统计周期为d,在统计周期中的第n天有新线开通,企业职工数从A人突然增加至B人,那么在本统计周期内的平均企业职工数为:说明:企业职工数仅指企业内部的职工,不包
17、括委外的员工。4.1.15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单位:人/公里。计算方法:单位运营长度的企业职工数企业职工数/网络运营长度。4.1.16司机总数定义:统计期末,运营企业全部在册的地铁列车司机总人数,不包括新线储备司机数。单位:人。计算方法:不含轨检车、工程车等专用驾驶司机。当其他车辆驾驶司机兼任地铁列车司机时,计入司机总数。当企业司机人数变化较大时,可参考(CJ/T8-1999)5.2.2计算并给出加权平均值。4.1.17司机配备率定义:平均每列车配属的司机数量。单位:人/列。计算方法:司机配备率司机总数/网络配属车辆列数。4.1.18司机生产率定义:每个司机平均每天完成的列车运营里程。单位
18、:列公里/人日。计算方法:司机生产率网络日均运营里程(万列公里)10000/司机总数。说明:当企业司机人数变化较大时,司机总数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4.1.19全员生产率定义:企业在统计期内人均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用客运周转量表示。单位:万人公里/人日。计算方法:全员生产率网络日均客运周转量/企业职工数。说明:当企业人数变化较大时,企业职工数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4.1.20储值票使用率定义:企业在统计期内乘客采用储值票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中的比率。单位:%。计算方法:储值票使用率统计周期内使用储值票的总出行量/网络总出行量100。4.2速度利用率4.2.1旅行速度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
19、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到达计停站时间的运行速度。单位:公里/小时。计算方法:旅行速度=线路运营长度/单程行驶时间60%。说明:单程行驶时间按分钟计。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4.2.2速度利用率定义:列车旅行速度与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的比值。单位:%。计算方法:速度利用率旅行速度/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00。说明: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4.2.3实际最高运行速度定义:统计周期内,列车在区间实际运行时的最高时速。单位:公里/小时。说明:该速度一般低于列车设计最高运行速度。该指标可采用抽样方法按年度进行统计。4.2.4单程行驶时间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到达这一个单程的行驶时间,不
20、包含起点站和终点站的停站及折返时间。上下行不相同时可取两者的平均值。单位:分钟。计算方法:单程行驶时间区间运行时间中间站停站时间。说明:作为基础数据,用以计算旅行速度。环线时,所有车站均按中间站考虑。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一般取统计期末高峰时段的计划单程行驶时间。4.2.5全周转时间定义:列车在运营线路正线上从起点站发车到终点站,经终点站折返后返回,又回至起点站后折返至发车状态的这一全过程所运行的时间。单位:分钟。计算方法:计划全周转时间单程行驶时间2始发站折返时间终到站折返时间。说明:始发站折返时间指从列车到达始发站的时刻起,经过停站、上下客作业、折返后,至列车从始发站发出时刻结束。终到站折
21、返时间同理。环线的折返时间按始发站的停站时间考虑。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一般取统计期末高峰时段的计划全周转时间。4.3里程利用率4.3.1线路日均运营里程定义:统计期内,平均每日为运营业务在运营线路上载客行驶和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以列车计算的运营里程称为列车运营里程,单位为列公里。单位:万车公里/日和万列公里/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线路日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载客里程线路空驶里程)/统计天数。4.3.2线路总行驶里程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单位:万车公里。计算方法:线路总行驶里程(运营里程车场运行里程+正线调试里程正线实验里程+救援里程)。4.3.3线路里程利用
22、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运营车辆总行驶里程中运营里程所占的比重。单位:%。计算方法:线路里程利用率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总行驶里程100。4.3.4网络日均运营里程单位:万车公里/日和万列公里/日。计算方法:网络日均运营里程=网络总运营里程/统计天数。4.3.5网络里程利用率定义:统计期内,网络运营车辆总行驶里程中运营里程所占的比重。单位:%。计算方法:网络里程利用率网络总运营里程/网络总行驶里程100。4.4兑现率4.4.1线路图定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按照线路计划运行图或特定情况下制定的运行图开行的总列次。单位:列次/统计期。计算方法:计划开行列次为列车运行图(包括特殊情况下的临时
23、计划运行图)中客运、回空列车数之和。不包含调试车和计划外的加开列次。4.4.2线路实际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完成运营生产任务在正线上行驶的次数,分为载客列次和空驶列次两部分,包括计划外的加开列次。单位:列次/统计期。计算方法: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行使一个单程,不论线路长短,是全程或是区间,均作一列次计算。线路实际开行列次=载客列次+空驶列次。4.4.3线路加开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根据实际需要不在计划运行图内而增加开行的总列次。单位:列次/统计期。4.4.4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定义:运行图计划执行过程中,实际根据计划开行列次(不包括加开列次)与运行图定开行列次之比,用以表示运行图计划执行情况
24、。单位:%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列车运行图兑现率=(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加开列次)/线路图定开行列次100。4.4.5网络平均兑现率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平均兑现率=(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线路加开列次)/线路图定开行列次100。4.4.6线路日均开行列次定义:统计期内,列车为运送乘客在线路上平均每天所行驶的次数。单位:列次/日。计算方法:线路日均开行列次包括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救援列车数。4.4.7网络日均开行列次单位:列次/日。计算方法:网络日均开行列次=线路实际开行列次/统计天数。4.5准点率4.5.1线路准点列车次数定义:凡按运行图图定的时间运行,早晚不超过规定时间界限的为准点列车,准点的时
25、间界限指终点到站时间误差小于或等于2min的列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除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准点的时间界限指终点到站时间误差小于或等于3min的列车。单位:列次/统计期。计算方法:加开列次均计为线路准点列次。4.5.2线路列车准点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准点列车次数与线路实际开行列车次数之比,用以表示运营列车按规定时间准点运行的程度。单位:%。计算方法:线路准点率=(线路准点列次数/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数)100。4.5.3网络平均准点率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各线路准点列车次数与各线全部开行列车次数之比。单位:%。计算方法:网络平均准点率=(线路准点列次数)/(线路实际开行列次数)100。4.
26、6列车服务可靠度4.6.1线路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发生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计算方法:图定计划列次在执行过程中,列车在全程或某个车站的延误时间的绝对值大于等于5min。分5min(含)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延误事件3类分别计算,因某一原因引起的多个5min(15min、30min)延误,作为1个5min(15min、30min)延误事件统计。说明:若列车在所有车站的延误时间均小于5min,而终到延误时间超过5min,计为1个延误事件;若列车在某个车站的延误时间大于等于5min,而终到延误时间未超过5min,此时需计为
27、1个延误事件;若同一列车在多个车站的延误时间均大于等于5min,此时只计为1个延误事件。30分钟以上的延误事件需要提供解释说明。4.6.2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列车发生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之间平均行驶的车公里数。单位:万车公里/件。计算方法: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延误事件数。5min(含)15min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5min(含)15min延误事件。15min(含)30min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15min(含)30min延误事件。30min线路列车服务可靠度=线路总运营里程/30min(含)以上延误事件。4.6.
28、3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列车发生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计算方法:分5min(含)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3类分别计算网络延误事件数。网络列车延误事件次数线路延误事件数。4.6.4车辆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车辆设备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说明:暂按全网5min及以上的延误事件数整体考虑,不具体分三个时间段。下同至4.6.12。4.6.5信号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信号设备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6供电设备
29、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供电设备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7工务设施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工务设施设备(包括轨道、桥梁、隧道等)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8屏蔽门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屏蔽门设备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9其他设备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其他设备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10员工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员工因素引起的5min及以
30、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11乘客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乘客因素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12其他因素引起的网络延误事件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由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引起的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的次数。单位:件/统计期。4.6.13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定义:统计期内,网络中列车发生5min及以上延误事件之间平均行驶的车公里数。单位:万车公里/件。计算方法: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网络总运营里程/ 线路延误事件数。分5min(含)15min、15min(含)30min、30min(含)以上3类分别计算网络列车服务可靠度。4.7
31、清客频率4.7.1线路清客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发生列车清客的列次数。单位:列次/统计期。计算方法:在运行图计划执行过程中,已进行载客的列车因故障、事故而无法继续执行载客业务,需要在车站或区间将乘客由车厢中清出至站台,均统计为清客;后续救援列车因推送故障列车需清客的也计入清客列次;因运营调整,始发站告知乘客变更终点站的列车不计入清客列次。4.7.2线路清客频率定义:统计期内,线路发生清客之间的平均运营里程。单位:万车公里/列次。计算方法:线路清客频率(线路日均运营里程统计天数)/线路清客列次。4.7.3网络清客列次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列车清客的列次数。单位:列次/统计期。计算方法:网络清
32、客列次线路清客列次。4.7.4网络清客频率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清客之间的平均运营里程。单位:万车公里/列次。计算方法:网络清客频率网络总运营里程/网络清客列次。5.服务指标5.1乘客服务5.1.1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定义:本期乘客满意度(指数)与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相比的变化情况。单位:%计算方法:乘客满意度(指数)变化率(本期乘客满意度(指数)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上期乘客满意度(指数)100。说明:乘客满意度应通过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获得,服务组织或监督机构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满意度测评。该指标按年度进行统计。5.1.2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定义:统计期内,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网络客运总量
33、之比。单位:次/百万乘次。计算方法:百万乘客有效投诉率=有效乘客投诉次数/网络总客运量。说明:有效乘客投诉是指运营单位接到并确认属实的乘客投诉。5.1.3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定义:统计期内,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与有效乘客投诉次数之比。有效乘客投诉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回复,超过7个工作日按未回复处理。单位:%计算方法:有效乘客投诉回复率=已经回复的有效乘客投诉次数/有效乘客投诉次数100。5.2服务设施设备可靠度5.2.1售票机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售票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实际服务时间包括正常的加票和加币时间。单位:%计算方法:售票机可靠度=售票机时间服务时间/售票
34、机应服务时间100。5.2.2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储值卡充值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实际服务时间包括正常的加票和加币时间。单位:%计算方法:储值卡充值机可靠度=储值卡充值机实际服务时间/储值卡充值应服务时间100。5.2.3进出站闸机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进出站闸机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单位:%计算方法:进出站闸机可靠度=进出站闸机实际服务时间/进出站闸机应服务时间100。5.2.4自动扶梯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自动扶梯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单位:%计算方法:自动扶梯可靠度=自动扶梯实际服务时间/自动扶梯应服务时间100。5.2.5垂直电梯可靠度定义
35、:在统计期内,垂直电梯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单位:%计算方法:垂直电梯可靠度=垂直电梯实际服务时间/垂直电梯应服务时间100。5.2.6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单位:%计算方法: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车站乘客信息系统应服务时间100。5.2.7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定义:在统计期内,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与应服务时间之比。单位:%计算方法: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可靠度=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实际服务时间/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应服务时间100。6.安全指标6.1运营事故次数定义:统计期内,网络发生运营事故的事件数。单位:件/统计期。计算方法:根据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对运营事故分别统计特别重大、重大、大、险性、一般5类运营事故。注:对于每件事故需要提供解释说明。6.2运营事故频率定义:统计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餐饮配送合同范例
- 杂品采购合同范例
- 学校更夫合同范例
- 经济借款协议合同范例
- 演出舞台相关合同范例
- 快递末端派送合同范例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北师大版
- 雇人喂牛合同范例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 租借协议合同范例
- 应用文写作-计划课件
- 粮库钢结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22页)
- 有效的双向沟通管理制度
- 围棋协会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
- 07讲信息系统建设和设计软件工程
- 厕所蹲位统计表10
- OptiXOSN8800产品系统硬件系统、单板介绍
- 附件1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doc
- 蔬菜大棚温度控制器设计(共20页)
- LS-MASTER-K-指令手册
-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