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_第1页
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_第2页
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_第3页
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_第4页
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遮阳产业行动计划20xx年20xx年根据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编号为JG/T274-2018)的定义,建筑遮阳产品(solarshadingproductofbuilding)是指安装在建筑物上,用以遮挡或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的装置,通常由遮阳材料、支撑构件、调节机构等组成。主要目的是减少太阳对建筑物的紫外线、眩光和热量辐射,阻断太阳所产生的热空气与建筑物之间的对流。建筑遮阳除了具有节能保温、遮阳遮光的用途外,还兼备防雨、防虫、防寒、防潮、防风沙以及隔音降噪等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行业指导,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

2、中度,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第一章 规划路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能力,使区域产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中实现提质增效。第二章 坚持原则1、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优胜劣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

3、质量出发,用新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3、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章 产业环境分析根据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编号为JG/T274-2018)的定义,建筑遮阳产品(solarshadingprodu

4、ctofbuilding)是指安装在建筑物上,用以遮挡或调节进入室内太阳光的装置,通常由遮阳材料、支撑构件、调节机构等组成。主要目的是减少太阳对建筑物的紫外线、眩光和热量辐射,阻断太阳所产生的热空气与建筑物之间的对流。建筑遮阳除了具有节能保温、遮阳遮光的用途外,还兼备防雨、防虫、防寒、防潮、防风沙以及隔音降噪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2016年4月22日,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巴黎协定,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

5、内。为达成这一长期目标,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减排或限排目标。欧盟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以上,能效提高20%,在2030年减排40%,能效提高32.5%,2050年减排达到80%-95%,能效提高50%;美国通过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拟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减少17%;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别减排34%和80%;俄罗斯计划在1990-2030年间减排25%-30%;日本计划到2030年较2013年减排26%。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我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欧洲遮阳组

6、织”(ES-SO,theEuropeanSolar-ShadingOrganization)于2005年12月发表了研究报告欧盟25国遮阳系统节能及CO2减排并指出:采用建筑遮阳设施后,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冬季采暖能节约用能10%,夏季制冷能节约空调用能25%,综合节约建筑能耗约14%,采用建筑遮阳设施被评为建筑最有效的被动节能措施之一,且性价比最高。目前,全球的建筑中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因此,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大目标的必由之路。由于安装功能性遮阳产品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以此达到节约能源、改善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和

7、工作环境,以及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用,因此,功能性遮阳产品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全球功能性遮阳产业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根据2018年发布的信息,目前欧洲遮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欧元。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筑节能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

8、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国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企业数量约3,000余家,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约180余家。2016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50亿元,2017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62.5亿元,同比增长8.33%;2018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9.05%,较上年增幅有所增加;预计至2020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销售额可达到208.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89%。根据建筑业发展“十三

9、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建筑节能取得突破,采用节能措施比例超过10%。根据“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主要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销售量比2015年翻一番。培育一批具有国

10、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建筑遮阳行业需求与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当绿色建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建筑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升级,将带动建筑遮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功能性建筑遮阳行业企业数量约3,000余家,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约180余家。2016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50亿元,产量约6.05亿平方米;2017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162.5亿元,同比增长8.33%,产量约6.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61%;2018年功能性遮阳产品年销售额约为

11、177.2亿元,同比增长9.05%,产量约7.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84%,较上年增幅均有所增加;预计至2020年,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销售额可达到208.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89%,面料产量可达8亿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13.96%。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下,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对产品认知程度的加深,未来性能优越、价格合理、设计美观的功能性遮阳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纵观我国绿色建材行业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被要求进行节能改造。2013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12、是: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2014年5月,住建部和工信部为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规范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更好地支撑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12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现有绿色建材认证或评价制度统一纳入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管理,建立完善的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机制,全面提升建材工业绿色制造水平。到2020年,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当绿色建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建筑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入,将带动建

13、筑遮阳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遮阳产品的选择偏好已逐步从注重装饰性的布艺窗帘转向注重功能性的遮阳产品,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要求也逐渐提高,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发展。功能性遮阳产品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是建筑遮阳的主流,普及率和更换率很高,因此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在亚洲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目前普遍应用于办公楼、酒店等商用场景,另外随着小户型的普及、消费偏好的升级,家用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在住建部、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

14、,住建部已发布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建筑一体化遮阳窗建筑用遮阳非金属百叶帘建筑用遮阳软卷帘等多项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会同窗饰遮阳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室内窗饰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规范了窗饰产品的质量,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遮阳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建筑遮阳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遮阳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从而推动建筑遮阳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助力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健康发展。未来建筑遮阳行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向优质遮阳企业聚集,促进优质企业实现品牌升级。建筑遮阳材料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提升。解决目前存

15、在的技术瓶颈、突破固有工艺路线和开发新型产品,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工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遮阳行业将朝着创新技术与工艺充分结合的方向发展,呈现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建筑遮阳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品牌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在研发设计、产品创新、工艺水平、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建筑遮阳企业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功能性遮阳产品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成为政府大力推广的建筑节能改造手段,政策推动给遮阳产品带来了巨大的需求。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

16、备。住建部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因此,除了新建建筑物对遮阳产品的广泛需求外,既有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改造也为建筑遮阳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建筑遮阳产品在欧美市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需求旺盛且保持稳步增长。我国功能性遮阳产品在写字楼、酒店、大型场馆等公共建筑的运用上相对普遍,但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功能性遮阳产品了解甚少,因此住宅类建筑中使用功能性遮阳产品的比例还处于较低水平,功能性遮阳产品在国内市场整体的开发程度仍然较低,市场开发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

17、及消费意愿的转变,功能性遮阳产品的性能与优势将被消费者充分挖掘,产品有望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国内功能性遮阳产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住建部、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以及协会会员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2019年底,住建部已发布建筑遮阳通用技术要求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建筑一体化遮阳窗建筑用遮阳非金属百叶帘建筑用遮阳软卷帘等多项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建筑遮阳材料协会会同窗饰遮阳行业龙头企业等单位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室内窗饰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规范了窗饰产品的质量,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

18、遮阳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建筑遮阳行业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遮阳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从而推动建筑遮阳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助力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健康发展。国内建筑遮阳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更新换代缓慢,与国外大型品牌商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产品的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才、长期的资金以及时间成本,国内企业目前主要以低技术附加值的简单仿制为主,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功能、优化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再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我国建筑遮阳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筑遮阳企业已经初

19、具规模,虽然也涌现了部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但目前从事建筑遮阳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就行业整体而言,产业集中度不高。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有加速上升的趋势,使许多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用工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否则将对行业内企业的盈利带来不利影响。第四章 区位优势分析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

20、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登记失业率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1、,四化同步发展,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愈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释放制度新红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启动,新经济不断涌现。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深入推进,为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了强劲新动力。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为构建都市区、提升品质魅力提供了巨大新空间。同时,制约未来发

22、展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转型发展新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重构发展动力,通过参与国家开放大战略增创引领优势;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比较明显,政府和市场、社会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资源要素节约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教育、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人口老龄化愈发严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一)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积极

23、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竞争优势。(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三)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与市场接轨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五章 目标xx年,区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第六章 核心任务(一)实施创新驱动,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实施产业创新驱动

24、战略,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大力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共同组织攻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中心的投入,加快技术中心人才的选拔培养,促进技术开发中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优化组织结构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

25、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三)大力发展产业联盟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形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步伐,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建设各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尤其要加强新兴产业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相关应用领域的合作、联动,形成既有产品研发优势又有产业链优势的产业联盟,通过提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四)完善相关标准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

26、产品规范制修订。(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市场、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承载能力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式发展,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第七章 保障措施(一)推动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

27、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性市场秩序。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执法监管等措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侵权假冒、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研发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产业产品质量管理,完善产业企业质量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布制度,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及产品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对质量违法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舆论氛围。规范行业自律。组建产业联盟,规范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行业自律,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三)强化贯彻落实组织编制本地区产业体系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统筹做好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28、的进度安排,明确实施责任主体、责任人和保障措施,确保按计划逐年有序推进和实施。建立完善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完善资金、队伍、平台等建成后的日常运维保障机制,保障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全面完成。(四)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项目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产业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支持机制。同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利用外资、发行企业债券、股票进行融资,扩大资金来源。按照现代项目建设和项目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集中投入项目龙头企业生产设施的新建、升级改造,推进项目产业化示范基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五)扶持产业中小企业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

29、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减免或取消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采购预算中面向小微企业的份额。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特色融资超市建设。(六)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要健全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30、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一)项目投资主体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负责人xxx(三)项目单位简介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

31、、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二、项目背景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大势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支撑。从自身发展看,当地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阔,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

32、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更加深刻的结构调整,倒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区域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创新优势发挥不够,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法治建设亟待加强。综合分析判断,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许多有利条件。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历史机遇,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不断开

33、拓发展新境界。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

34、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35、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当前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二)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示范基地(三)产品及服务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37349.97万元。(四)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68753.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309.60万元,流动资金8

36、444.36万元(五)投资效益分析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137349.97万元,净利润16119.51万元,综合纳税14810.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33%,全部投资回收期5.05年。(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7个月。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5377.61万元。(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46666.52平方米(折合约220.00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55399.84平方米。重点建设项目:xx有限公司xx项目一、项目建设单位(一)建设单位xx有限公司(二)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

37、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公司坚持诚信为本

38、、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二、机遇与挑战综合判断,地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机遇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为实施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在落地实施,将为率先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

39、供重要支撑。三是国家全方位外交和新一轮对外开放实施,将为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争当对外开放“排头兵”提供战略契机。四是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将创造大量新投资、新消费,为进一步增加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完善城市管理、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重大机遇。挑战方面:一是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设置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挖掘外需潜在动力、加快优进优出、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构成多重挑战。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40、,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潜在风险还在累积,应对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是国内外城市竞争呈现新格局,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面临更多挑战。四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发展动力问题、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在“十三五”发展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企业

41、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三、项目概况(

42、一)项目名称xx项目(二)项目选址xx产业园(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39999.86平方米(折合约21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155399.84平方米。(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08848.9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6370.24万元,流动资金22478.68万元(五)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43075.47万元,税后净利润23596.9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872.3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67%,全部投资回

43、收期6.63年。(七)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3个月。重点建设项目: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产业园5、项目联系人:x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