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1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一、定义,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 2、继发性: a化学因素:药物(氯霉素、抗肿瘤药等) 工业用化学物品:苯 b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核素 c生物因素: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可能的机制形象地归纳为种子(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缺陷)、土壤(造血微环境异常 )和虫子(免疫异常)学说。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 A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祖细胞量的改

2、变是异常免疫损伤所致,三、临床表现及分型 贫血、出血、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再障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 (一)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 贫血:进行性加重 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及内脏出血 感染:多数有发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常并发败血症,二)非重型再障:起病缓慢,进展慢,部分病例病程中可转化为重型,称重型再障型,表现同重型再障。 贫血:多数以贫血就诊,呈慢性过程 出血:以皮肤出血点多见,内脏出血少见 感染:高热少见,感染相对容易控制,败血症少见,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多呈全血细胞减少,在疾病早期,不一定同时出现。

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细胞性或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5%,绝对值15109/L 白细胞和分类:中性粒细胞0.5109/L,分类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血小板:血小板20109/L,VSAA 极重型再障:中性粒细胞0.2109/L,SAA,有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单核、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比例增高。 重型再障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非重型再障骨髓呈灶型造血,部分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部分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如果穿刺在造血灶,有核细胞增生较好,可见多分叶核粒细胞,但巨核细胞减少或缺乏,非造血细胞亦常增多,2、骨髓像,3、骨髓活检:观察骨髓组织像

4、优于涂片法,主要病变是红髓脂肪变,造血组织减少或明显减少,脂肪组织比例增多, 细胞分布除少量造血细胞外,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减少或不见。 重型再障:几乎全成脂肪髓,造血面积2.4 (正常造血组织50.3)非重型再障多25。 4、全身骨髓核素扫描:可估计残余造血活性,有助于了解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 5、发病机制检查:CD4/CD8,Th1/Th2,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

5、NH、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5、一般抗贫血药物无效,排他性诊断,二)AA分型诊断标准: 重型再障型: 起病急,病情重,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和/或出血 (1)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2)中性粒细胞0.5109L (3)血小板20109L (4)骨髓多部位增生重度减低,二)AA分型诊断标准,国内将重型再障分为2型:急性发病者为SAAI型,由NSAA发展成重症者为SAA 型。 重型再障型 NSAA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SAA型标准,再障的分型,二)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反复发作的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及黄疸、

6、脾大;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较正常高,酸溶血试验、糖水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Rous试验)阳性。 再障中约5%-15%发生PNH,PNH中约25%发生再障。 AA-PNH综合征,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态造血) 外周血和骨髓血细胞有一系或一系以上的形态异常 大部分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骨髓活检可见“ALIP”现象 40%-60%的MDS患者有染色体核型异常,3、急性白血症(白血病细胞) 当全血细胞减低或外周血找不到白血病细胞时,易于混淆。 骨髓中有核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正常 骨髓增生低下者,原始细胞百分率也超过非红系有核细胞成分的30%以上,4、急性造血功能停

7、滞(回顾性,4-6周恢复) 出血与感染症状相对较轻 一般有诱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药物 疾病为自限性,在去除诱因后与1-3个月自然恢复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明显减少或消失,涂片尾部可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粒细胞系有成熟停滞现象,巨核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六、治疗 (一)、祛除病因(对继发性) (二)、对症、支持疗法:再障的治疗在短期内不易见效,在治疗本病的药物尚未取效之前,支持疗法是再障治疗的基本保证 1、纠正贫血:输血(Hb50-60g/L) 2、控制出血:对迅速发展的紫癜、口腔或视网膜出血、血尿或BPC10-20109L,输注单采BPC,一般止血药效果不明显。 3、感染:层流室、

8、注意卫生、应用抗生素,非重型再障的治疗,国内治疗非重型再障仍以雄激素为首选,总有效率50%60 %。 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望提高疗效,常用者为环孢素(cyclosporin),剂量5mg/kg,分2次口服,应较长时间的用药(1年)并缓慢逐渐减量,以减少复发。 中药治疗:缺乏严格的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且多与雄激素或环孢素合用,故对其确切价值仍有待进一步评估,三)、重型再障的治疗: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AA患者 (a)年龄不宜超过40岁。(b)患者不应有其它致命性严重疾患,如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精神病等。(c)有组织配型(HLA配型)合适的供者。(d)费用来源充足。 主

9、要障碍是供者难寻、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2、免疫抑制治疗: (1)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unlin 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用人的胸腺细胞或胸导管淋巴细胞免疫动物后得到的一种抗血清,可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 是无匹配供髓者及不适合异体骨髓移植重型再障患者首选治疗药物。治疗重型再障的有效率为40%70%,并可使40%80%患者脱离输血,治疗方法:住层流病房,防止感染,用前皮试。 用量:猪ATG: 2530mg/kg.d,兔ATG: 35mg/kg.d,疗程5天,有效率3070,补偿血小板消耗,使用激素预防过敏反应和血清病。 与雄性

10、激素、环孢素及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生存率和治愈率,治疗有效的病例,血象恢复的顺序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反应最快,先是输血量减少,逐渐演变成脱离输血,而后血红蛋白升到正常范围;白细胞恢复稍缓;最后恢复的是血小板而且不完全,( 但在应用rh G-CSF 后有些病人白细胞最先恢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早期治疗:非重型再障治疗前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治疗前病程2年者,有效率为57.9%,半年者高达90.0%,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重型再障来势凶猛,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感染和致命性颅内出血而死亡,丧失治疗机会,2坚持治疗:首先是治

11、疗方案确定后应坚持治疗半年以上,切忌疗程不足而频繁换药,因为再障的治疗在短期内不易见效,治疗敏感者一般需要36个月时间。其次是对治疗不要丧失信心,如久治不愈的难治性慢性再障,经综合治疗3-5年以上仍可取得理想的效果,3维持治疗:雄性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停药后近期复发率高达20%以上。非重型再障临床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雄性激素及中医药维持治疗2年以上,然后逐渐减量,远期疗效好,可基本杜绝复发,获得治愈机会。重型再障患者缓解后应继续用雄性激素、环孢素及中药维持治疗12年,环孢素逐渐减量乃至停用,再继续使用雄性激素和中药维持治疗2年以上。维持治疗能降低再障的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重型再障预后差,极重型再障死亡率 90%。 非重型再障3050的病例得到治愈,七、预后,要 点,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