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文档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45分)1.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下题:该地的经度约为( )A. 120E B. 125E C. 115E D. 110E【答案】B【解析】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昼长为10小时,日出时间 +昼长的一半=正午时间 ,该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40。说明位于北京东边。经度1,时间相差4分钟。求东边的加上经度差,该地的经度约为125E,B对,A、C、D错。2. 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

2、,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下题。若上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 7日4时 B. 8日 8时 C. 7日8时 D. 8日4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甲点左侧虚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右侧虚线为日界线,比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早4小时,为180经线,甲地比右侧虚线晚2小时,两者相差3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甲地经度为150E,甲地位于北半球,符合甲地经纬度的是62N,150E时间为8日8时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 下列

3、关于P、Q、M、N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M PNQ B. N、Q表示高空C. P点近地面受热,M点近地面冷却 D. P、N表示近地面【答案】B【解析】若图示为等压线,该地区热力环流方向是:PMNQ,A错。N、Q气压值低,表示高空,B对。P点气压较高,近地面受冷,M点气压较低,近地面受热,C错。P、M表示近地面,D错。4. 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 风化作用瀑布、峡谷 B. 侵蚀作用一黄土高原的沟壑C. 搬运作用一山麓冲积扇 D. 沉积作用一戈壁、冰川谷【答案】B【解析】风化作用形成的是戈壁沙漠地貌,瀑布、峡谷是流水侵蚀地貌,A错。流水侵蚀作用,

4、形成黄土高原的沟壑,B对。搬运作用是将泥沙搬运到另一地,山麓冲积扇是沉积作用形成,C、D错。5. 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的自然带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荒漠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叶片为硬叶,且多有蜡质,故选B。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6. 下列地区中,经度地带分异表现最明显的是()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C. 高纬度地区 D. 高山地区【答案】B7. 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属的自然带类型是( )A.

5、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D。8. 下列现象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的是( )A.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B. 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C. 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D. 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答案】C【解析】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为非地带性,A错误;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为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B错误;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6、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4)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9. 影响秦岭南北自然带差异的主

7、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和降水 B. 光照和风速C. 径流和蒸发 D. 植被和土壤【答案】A【解析】秦岭南坡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与秦岭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分界线,秦岭南部为亚热带,北部为暖温带。另外,秦岭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以北地区降水小于800mm,以南大于800mm,因此南北坡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和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答案选A。点睛:秦岭的地理意义: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2、一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4、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5、亚热季风

8、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的分界线;7、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8、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9、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10.旱地集中分布区与水田集中分布区分界线。10. 某村因周边森林被伐,泉水干涸,后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泉水重现。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C. 稳定性 D. 普遍性【答案】A【解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根据题意可知。某村因周边森林被伐,潜水干枯,后

9、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泉水重现,题干反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A。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11. 京沪高铁建设“以桥代路”的目的是( )A. 避开冻土对交通的影响

10、 B. 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C. 克服高原对线路的影响 D. 避开沙漠对线路的影响【答案】B【解析】京沪高铁建设“以桥代路”的目的是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B对。位于暖温带、亚热带地区,没有冻土分布,A错。线路位于平原地区,C错。是半湿润、湿润气候区,没有沙漠分布,D错。点睛:京沪高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属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没有冻土带分布。降水较多,没有沙漠分布。12. 我国南方丘陵农村地区,居民以散居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的影响 B. 地形地貌的影响C. 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 D. 文化背景的作用【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丘陵农村地区,平原面积小,

11、不利于大型聚落形成,居民以散居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貌的影响,B对。区域气候条件相同,A错。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相同,不是主要原因,A、C、D错。13. 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描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环境承载力在区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C. 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D. 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答案】B【解析】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故选B。14. 农村劳动力是指乡村人口中 16 岁以上经常参加劳动

12、的人群。下图为某地区农业劳动力数值统计。完成下题。造成该地区 55 岁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B. 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C.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D. 农业劳动效率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 55 岁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变化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壮年多进城务工或经商,致使家中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C。15. 下列国家中,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的是A. 印度 B. 巴西 C. 埃及 D. 德国【答案】D【解析】“低低低”型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德国属于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

13、,所以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项。16.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 )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D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A、B、C错。17.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题。有关图示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产模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B. 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C.

14、该生产模式能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D. 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是真正的“绿色产品”【答案】B【解析】该生产模式没有废弃物排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A错。采用该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B对。该生产模式可缓解我国农村的能源需求紧张程度,C错。该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只是体现了循环经济模式,不能表示是真正的“绿色产品”,D错。18. 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A. 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 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 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答案】C【解析】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封山育林,定期开禁,即保护生态环境,有发展经济,C对

15、。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是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资源,A错。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不切实际,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D错。点睛:新的环境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即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的做法都是以前的环境观。19. 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A. 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B. 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C.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D. 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答案】C【解析】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

16、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C对。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A错。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体现人定胜天的观点,B错。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不是可持续发展观点,D错。20. 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 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 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 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 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传统的环境观认为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

17、服自然的愿望,可以肆意的改造自然,B对。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A错。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天人合一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C、D错。21.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A. 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B. 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C. 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D. 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答案】D【解析】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D对。

18、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就是环境观,不只是对环境的认识,A错。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B错。人不可以把自己当成自然界的主宰,C错。点睛: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人不可以把自己当成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谋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22. 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 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B. 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C. 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D. 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19、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读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第2年后出海渔船数量增加,捕鱼量也增加,若捕鱼量不变,则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第3年至第4年之间,捕鱼量在增加,而鱼密度在减少,所以捕鱼量的变化还与出海渔船数量有关;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与捕鱼量呈负相关,鱼密度是其主导因素;第8年后,鱼密度持续降低并达到较低水平,而出海渔船数量仍保持高水平,所以严重损害了鱼类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恢复。故选A。考点:可持续发展点评:本题以渔业生产为切入点,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分析曲线之间的关系。23. 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 环境变化的规模大

20、、时间长B. 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 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 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答案】A【解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A正确。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水源、土壤 B. 劳动力、技术 C. 气候、地形 D. 市场、交通25. 与地区相比,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机械化水平高 B. 土壤肥力高 C. 水热资源丰富 D. 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24. C 25. C【解析】试题分析:24.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

21、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25.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别位于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相比,区水热资源更加丰富。考点:我国农业发展条件的差异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地域狭小,沙漠占国土面积近一半,却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和西欧的“菜篮子”,让“沙漠开满鲜花”闻名于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6. 以色列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C. 优越的气候条件 D. 约旦河丰富的水资源27. 冬季是以色列鲜花销

22、往西欧旺季,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其竞争优势A. 品种多样、品质优良 B. 航空运输发达 C. 气候 D. 价格【答案】26. B 27. C【解析】以色列沙漠气候分布广,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以色列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荷兰是温带气候类型。冬季是以色列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热量较充足,其竞争优势气候。26. 以色列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B对。以色列的劳动力 价格高,A错。气候干旱,约旦河水量小,没有优势,C、D错。27. 以色列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荷兰是温带气候类型。冬季是以色列鲜花销往西欧旺季,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热量较

23、充足,其竞争优势气候,C对。品种多样、品质优良无优势,A错。航空运输距离远,B错。投入成本高,价格无优势,D错。露天的潍县萝卜生长周期为80-100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主产地在潍城区及周围,该地土壤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下图示意潍县萝卜种植区城和潍坊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8. 露天种植的潍县萝卜生长时期主要在A. 3-5月 B. 5-7月 C. 8-10月 D. 10-12月29. 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因为A. 种植历史悠久 B. 水源充足,产量大C. 品质好,知名度高 D. 营养价值高30

24、. 潍坊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萝卜,品质却大打折扣,原因是A. 气温条件差异大 B. 土壤中矿物质成分不同C. 光照条件差异大 D. 灌溉水源不同【答案】28. C 29. C 30.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区位分析。28. 由题图可知露天种植的潍县萝卜位于我国北方山东省,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潍县萝卜生长周期为80-100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因此其生长期应选择在夏季才能满足其种子发芽的温度,C项正确。30. 潍坊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萝卜同处山东省,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不大,唯独不同主产地在潍城区及周围的潍县,该地土壤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因此B正确。二、非选择题

25、(55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由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材料二:左图是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阶段为预测段。右图为我国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预测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1)分析我国阶段出生率下降的原因。(2)与现阶段相比,我国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3)描述我国2020年-2060年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4)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

26、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答案】(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适龄育龄妇女减少;养育负担加重;社会观念和家庭观念的改变;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2)不会发生变化 出生率上升的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也在上升,自然增长率依旧较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 (3)总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2020年-2040年时间段上升速度较快,之后上升速度下降 (4)同意: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平均寿命延长;充分发挥经验等优势。不同意:增加年轻人就业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老年人平均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有些职业不适

27、合等【解析】(1)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考虑国家政策;育龄妇女的数量和生育意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等。(2)右图显示青少儿抚养比略有上升,但老年抚养比上升更快,因此出生率已让维持低水平,虽有上升,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也在上升,自然增长率依旧较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3)总人口抚养比应是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相加。图中显示2020年与2060年比二者之和增大,因此总抚养比呈上升趋势。2020年-2040年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上升,因此本时间段上升速度较快。2040年后至2060年,青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变化不大,因此上升速度下降。32. 阅读图文资料,完

28、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雄安新区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

29、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图。(1)简述中央政府规划建设国家级雄安新区的主要原因。(2)简述河北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3)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请给雄安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出三条有益性建议(南水北调除外)【答案】(1)首都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大气环境差(雾霾、沙尘暴天气多);建设雄安新区有利于疏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解决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30、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房价低、产业基础弱,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3)注意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调节 水资源利用量;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做好污水处理,开展废水回收利用;加强水利工程(水库)建设,提高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解析】(1)主要联系大城市的建设带来的一些城市问题,首都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大气环境差(雾霾、沙尘暴天气多);建设雄安新区有利于疏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解决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环境条件、产业基础、拆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从开源节流方面进行分析,具体

31、可以从注意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调节 水资源利用量;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做好污水处理,开展废水回收利用;加强水利工程(水库)建设,提高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提出建议。33.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莱芜市城市化发展目标:近期,莱芜市城市人口规模为150万人,城镇化率为67%左右;远期(至2030年),莱芜市城市人口规模为170万人,城镇化率为75%左右;远景,莱芜市城市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镇化率约80%左右。材料二:2012-2016年莱芜三大产业变化示意图。(1)据图中数据,归纳莱芜市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2)分别说明目前第一、第

32、二产业对推动莱芜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3)有专家建议,莱芜市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一次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试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答案】(1)农业比重小,变化比较稳定;工业比重最大,总趋势在减弱;第三产业比重居中,总趋势在增加;三类产业中,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2)第一产业:提供城市发展必需的农副产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城市提供土地等。第二产业: 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扩大用地规模,推动郊区城市化等 (3)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莱芜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

33、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解析】(1)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主要考虑三类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2)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劳动者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提供城市发展必需的农副产品,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城市提供土地等。第二产业: 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扩大用地规模,推动郊区城市化等(3)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图片显示莱芜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