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农村绿色语1_第1页
广阔农村绿色语1_第2页
广阔农村绿色语1_第3页
广阔农村绿色语1_第4页
广阔农村绿色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阔的农村 希望的原野农村学校“新农民培训”校本课程探索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育一直囿于“唯书本、唯课堂、唯学校”的小圈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城市学校后面走,结果改来改去几十年,一如既往,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多数学生素养低下,难于适应他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零零三年,正是因为深感自己培养的学生不爱农村,不受农村父老的欢迎,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似一剂清醒剂,吹醒我们这些埋头学校教育的农村教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农村学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切向城市看齐,完全是在为城市服务,农村教育成了城市的人才收割器。多年来,我们作为农村教师一直孜孜不倦的培养不爱农村、远离农村的人。中国是一个

2、农业大国,尽管我们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三农问题”仍是我国需要关注及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培养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有能力建设农村的人才是农村学校永远不变的命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农村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服务农村的理念,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农村发展和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上。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大国来说必须如此。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我校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礼仪、会劳技、有理想的新世纪农民”的新办学目标。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新农民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我们分析认为,农村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农村的优势和特色就是农村特有的文化和传统。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3、一、农村是民间故事、歌谣的宝库。或许正是因为农村书少,农村人都爱讲故事、唱歌谣。在我们这里,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故事、歌谣在传唱,这些故事、歌谣千百年来由人们口耳相传,生动地记录了先人们对生活的诠释与想象,对未来的憧憬与失望,是乡村无字的档案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故事、歌谣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大都故事性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生动富于口语化,是学习语文的绝好材料。二、喜爱对联。可以说,再没有那种文学形式能象对联那样受到几乎所有中国农民的喜爱。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到了今天,对城里人来说,写对联,编对联,或许只是一种爱好,对农村人来说,绝对是生活的必需,过年,结婚,生小孩,上学,过生日哪家哪户

4、也少不了它。一个能编对联、写对联的人在农村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三、农村尊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底蕴。在农村,许多老人也许一辈子没上过一天学,但出口往往是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中的话。许多家庭,藏书除了农历就是增广贤文了。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这些传统经典的在农村大有人在。四、重视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农村尤其重视礼仪。在农村办事,讲究多,规矩大,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甚至相邻的村规矩也不同。而且农村人大多聚族而居,一家有事,须请本族的知客来主持,如果找不到知客而请外姓人来主持的话是很没面子的事。可老一辈知客渐渐老去,从学校出来年轻人又大多不知礼仪不懂禁忌,

5、迫切需要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在我们看来,这些民间事故、对联、传统文化礼仪不仅是农村文化的根、农村文化的魂,更是农村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最好最肥沃的土壤。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扎根在这样土壤,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既体现语文的学科特色,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才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家长欢迎。而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具有农村特色的“绿色语文”课程。第二、农村人才的空壳化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庸俗化趋势明显。第三、农村社会、经济转型迅速,急需大量有眼光、懂管理、有技术的新型人才。“希望的田野新农民培训课程”是建立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礼仪、会劳技、有理想的新

6、世纪农民”。课程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即“读经书、讲故事、唱歌谣、编对联、拟规划、写总结、绘新村、做司仪”。这些内容较充分的体现了农村的特色和农村的需求,把广阔的农村社会看成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有能力建设新农村的新农民。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也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又将以上内容细化为以下具体的标准:1、收集整理五个民间故事、五首歌谣。2、会讲是十个故事,会唱十首歌谣。3、收集春联、婚联、生日联、喜酒联、挽联、升学联、行业联及名联、趣联各至少二十副。4、自拟至少五副对联。能自书家中所需对联。5、年底拟家庭

7、、村、国家十大新闻各一篇。6、写生日祝辞、答谢辞、新年贺辞、班干部竞选辞各一篇。三年内为本村过世的老人书墓志铭一篇。7、三年内能主持班级、家庭活动一次。8、每学期写一篇所你所发现有的有关农村新人新事、新问题、新现象的作文(调查报告),并写出你的见解。9、写一篇介绍家乡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地方特产的文字。10、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家庭、村编拟一份发展规划。11、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学到的一门技艺或手艺。12、能熟练的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部分)。“绿色语文”活动每周学习时间确定为一课时,初步设想用5个学期完成以上目标。这样,以每学期平均20周计算,共100课时。第一学年主要落实目标1、2

8、、3、5、12,第二学年主要落实目标4、6、7、8、9、11、12。对于每周一节的“绿色语文”学习,我校师生共同摸索出以下形式:1、讲故事课。2、练字课。3、诵读课。4、成果展示课。5、每月利用一个周日集体开展的社会调查课。6、每月编辑一期班刊小杉树,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总结我们所开展的“绿色语文”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理念绿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我们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三农问题”仍是我国需要关注及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培养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有能力建设农村的人才是农村学校永远不变的命题。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可以说,植根于农村,体现

9、农村资源优势和特色的“绿色语文”课程一定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二、内容绿色。“读经书、讲故事、唱歌谣、编对联、拟规划、写总结、绘新村、做司仪”。这些活动都扎根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是农村社会、家庭生活所必须的,有着浓郁农村特色。活动的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既体现语文的学科特色,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需要、学校支持,家长欢迎。三、学习方式绿色。“绿色语文”课程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讲故事课。2、练字课。3、诵读课。4、成果展示课。5、每月利用一个周日集体开展的社会调查课。6、每月编辑一期班刊小杉树,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活动方式均主要由学

10、生来完成,教师主要起指导及协调作用,不代办学生的活动。四、效果绿色。扎根泥土间的“绿色语文”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明显的感到学生爱上语文课了,尤其是每周一节的“绿色语文”课最受欢迎。几年来,取得了以下喜人的收获:一、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内容充实了,题材广泛了,语言有个性了。这些作品关心生活、来自实践,有关心社会风气的麻将声声何时了、“厚养薄葬”还是“薄养厚葬”;有关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农闲时间哪里去;有关心经济的“卖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吗,小蘑菇金娃娃等。在生活中作文在实践中写作的理念得到了贯彻,扎根泥土才能根深叶茂,的确如此。二、编辑了校本教材乡韵。里面收集了20篇本地民间故事、10首歌谣,这是从学生收集的近百篇民间故事、歌谣中精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